普济方 - 第 1337 页/共 3614 页
半夏(炮如法)陈皮(汤浸洗去瓤)甘草(炙)人参茯苓黄芩(去腐心各一分)葛根(半两)浓朴(去皮一分)上锉如麻豆大。用水三盏。生姜一分。煎至一盏半。绞取汁。
分
真方不换金正气散治四时伤寒。五种膈气。和脾胃。止吐泻。温中。下痰饮。止
腹痛胀满。吞酸噫痞噎塞。干呕恶心。内受寒湿。外感风邪。身体沉重。肢节酸疼。头
昏鼻塞。未分阴阳之间。尤宜服之。则气自正而邪气退。及能止汗。解山岚瘴气。八般
疟疾。遍身浮肿。五劳七伤。或风气所灌。手足肿痛。全不思饮食。孕妇产后产前皆可
服饵。霍乱吐泻。心腹疼痛。又治脾气虚弱。脏腑时鸣。小儿脾胃不和。时气诸疾。及
治四方不伏水土。凡过岭南。此药不可阙之。
浓朴〔一(二)两去粗皮锉如韭叶阔长半寸以生姜自然汁淹一宿〕半夏(二两汤洗七次以生姜四两取汁浸旬日晒候汁尽为度)橘红(二两)甘草(二两锉炒过用)藿香(二两取叶水洗)苍术(二两去皮米泔浸一宿切作片子)上先用砂锅炒浓朴令香。次入苍术炒令紫色。
又半夏炒香熟。又入甘草炒黄。又入橘红炒破。方始将藿香叶二两。斡开众药。安藿香叶在中心。用药遍盖。罨定少时。约藿香叶干。方可用。取出同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大盏。
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食前亦可。常服和一切气。永无瘟疫。此乃不换金真方也。煎时不得犯铜铁器。
黄连龙骨汤治少阴脉沉。腹痛咽痛。苦烦。体犹有热。
黄连(一两)黄芩芍药〔各一两(分)〕龙骨(半两)上分三服。每服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服。
葛根汤
葛根(一两)麻黄(三分热汤泡去黄汁焙干)甘草(半两炙)桂枝(去粗皮)芍药(各半两)上煎煮。服饵如桂枝汤。
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半夏(汤洗)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粗皮各三分)五味子(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皮(去瓤)陈皮(去白)商枳壳(麸炒去瓤)广术(炮温)黄连(各一两)黄柏皮香附子(拣炒)大黄(锉炒各三两)黑牵牛(半斤生取头末四两)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至微利为度。食后生姜汤送下。
化铁丹
乌梅(八个不去皮)巴豆(十六个不去皮油)胡椒(四十八粒)陈皮(去白五钱)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枳壳丸
京三棱(炮三两二钱)蓬莪术(炮三两二钱)白术(一两半)青皮(去白一两五钱)陈皮(皮一两半)半夏(汤洗七次一两)黑牵牛(炮二两)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温生姜汤送下。食后服之。一方无牵牛。(一名导饮丸)
木香三棱丸
(出集方书)木香(一两)京三棱(二两)蓬莪术(炮三两)大麦〔微炒六(四)两〕黑牵牛(微炒六两)一方用牵牛(一十二两取六两头末)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术附汤
(出十便良方)
若但寒头重则眩晕。肌肉酸疼。牵急不得转侧。汗
出恶寒。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短气眩晕。足寒。或时咽痛发热。此由寒湿之邪客搏经
络。阳气不得苍术(四两)芍药茯苓(各三两)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两半)上为粗散。
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
通解散
(出直指方)
治四时伤寒。内外一切所伤。
苍术(四两轻杵去粗皮)甘草(二两)滑石(六两)黄芩(二两)石膏(四两)上件同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进四服。如发汗。用葱白、盐豉同煎。热服。如和解。用生姜五片。枣五枚去核。同煎。去滓。热服。食前进三服。
三一承气汤
(出宣明论)
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
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攻。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
惊悸狂。目痛口疮。舌肿喉痹痈疡。阳明胃热发斑。脉沉可下者。小儿热极惊风潮
搐。频喘昏塞。并斑疹黑陷。小便不通。腹满欲死。或斑疹后热不退。久不作痂。或作
斑痈疮癣久不已者。怫热内成疹癖。坚积黄瘦。疟疾疳积。新久卒暴心痛。风痰酒膈。
肠垢积滞。久壅风热。暴伤酒食。烦心闷乱。脉数沉实。或肾水阴虚。阳热独甚。而僵
仆卒中。一切暴喑不语。蓄热内甚。阳厥极深。脉反沉细欲绝。或表之冲和正气。与邪
热并之于里。则里热亢极似阴。反为寒战。脉微而绝。或风热燥甚。客于下焦。而大小
便涩滞不通者。或产妇死胎不下。及两感表里热甚。须可下者。
大黄(半两锦纹)芒硝(半两)浓朴(半两去皮)枳实(半两)甘草(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纳芒硝。煎二沸。去滓服。
黄连解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