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30 页/共 3614 页

力。及偏正头防风(去芦三两半)麻黄(去芦根三两半)白芷白芍药(各二两)川乌(半两炮去皮尖)甘草菊(去枝叶)荆芥穗干姜(各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葱茶或蜡茶点服。   不拘   正气散   (出和剂方)   治伤寒阴证。憎寒恶风。正气逐冷。胸膈噎塞。胁肋膨   胀。心下坚痞满甘草(炒七钱)陈皮藿香叶白术(各一两)浓朴半夏(同浓朴各三两为末生姜四两研烂同为饼子微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前热服。又治久患疟疾。膈气心痛。日三服。常服宽中。辟除瘟疫。   辰砂五苓散   (出和剂方)   治伤寒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心胸郁闷。唇口干焦。   神思昏沉。狂辰砂(研)白术(去芦)木猪苓(去黑皮)泽泻(洗锉)赤茯苓(去皮各十二两)肉桂(去粗皮八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涩。新汲水调   杏子汤   (出危氏方)   治阳明伤风。能食。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自   汗。嗜卧身重杏仁(去皮尖)半夏(汤洗去滑)五味子(各二钱半)芍药桂心细辛干姜(炮)大黄(蒸)甘草(各三钱炙)茯苓(四钱)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   去滓。   食   白术散   (出宣明论)   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保养衰老。及   治酒积呕哕等白术茯苓(去皮)人参(各半两)甘草(一两半炙)木香(一分)藿香(半两)葛根(一两)上为细末。白汤调下二钱。烦渴者加滑石二两。甚者加姜汁。续续饮之。   茯苓半夏汤   (出宣明论)治伤寒杂病一切呕吐。或喘咳疼痛。痞满痛者。   茯苓(一分去皮)半夏(一钱)生姜(一分取汁)上锉如麻豆大。水一大盏。煎至四分。   绞汁。下生姜汁。温服。不计时候。一方加黄芩去腐。甘草、陈皮去瓤各一分。治风痰。   解肌汤   (出经验良方)   治大人小儿伤寒热病。大人全服。   麻黄(去节半两冬用七钱半)人参川芎芍药独活〔各半两(分)〕前胡(二钱半)上咀。每服四钱。水半盏。生姜一片。薄荷二叶。煎至三分。去滓。三岁以下小儿。一服分作三服。口干加干葛二钱半。   川芎茶调散   (出和剂方)   治男女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   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但是外感风气。   悉皆治之。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子(炒八两)防风(去芦一两)白芷羌活甘草(各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一方无香附子。   增损四顺汤治少阴病。寒多。表无热。但苦烦愦。默默而极不欲见光。有时腹   痛。其脉沉细而不喜渴。经日不瘥。旧用四顺汤除根其热不甚用也。若少阴病。下利而   体犹有热者。不可复与黄连龙骨汤。若已十日余而下利不止。手足彻冷。及无热候者可   服。   甘草〔三(二)两炙〕人参(二两)龙骨(二两)黄连干姜(各一两)附子(中形者一枚炮)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瘥复作。甚良。若下而腹痛。加当归二两。呕者加橘皮一两。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陟厘丸   (出浩京方)   治少阴病。二十日后。下不止。   陟厘(四两不用陈者)当归(四两)汉防己(三两)黄连(三两)紫石英(别捣末细研三两)豉(三升)浓朴〔三(二)两炙〕苦酒(五升)上切。以二升苦酒渍防己一宿。出切炙之燥。复纳苦酒中浸。又以三升苦酒渍豉一宿。小蒸之。研绞取汁。捣下筛诸药。以酒豉和之。丸如梧桐子大。冷浆水服二十丸。丸极燥乃可服。忌猪肉、冷水。   通气丸治少阴不足。肾气微少。忽为寒热。太阳下陷入肾中。肾气奔迪。内动三   焦。或发热头疼。咳嗽痰促。或右胁牵痛。或传为疹子等证不一。其脉左尺沉而弦。按   葫芦巴(一两炒)补骨脂(七钱半)玄参(五钱)杜仲(一两炒断丝)川楝子(一两半酒浸)三棱(五钱)羌活茴香(各五钱)麻黄(去节二钱春夏三钱)上为细末。   面糊为丸。空心姜汤下五七十丸。盐酒下亦可。   顺解散   (出百一选方)   治伤寒。凡初受疾。未分阴阳表里。皆可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