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36 页/共 976 页
萄 【申集上】【艸字部】 萄 【唐韻】徒刀切,音陶。【玉篇】蒲萄。【後漢西域傳】栗弋國出名馬、牛、羊、蒲萄、衆果,其土水美,故蒲萄酒特有名焉。【魏文帝詔】南方龍眼、荔支寧比西國蒲萄、石蜜乎。 又宮名。【三輔黃圖】蒲萄宮在上林宛西。
萅 【申集上】【艸字部】 萅 【集韻】樞倫切,音春。【說文】草名。【篇海】古文春字。註見日部五畫。
【丑集上】【口字部】 【說文】喉本字。
萆 【申集上】【艸字部】 萆 【集韻】賔彌切,音□。【類篇】萆薢,藥草。 又頻彌切,音陴。義同。 又【集韻】必袂切,音蔽。【山海經】小華之山,其草有萆荔。 又與蔽通。【前漢韓信傳】從閒道萆山而望趙軍。【師古註】蔽隱于山閒,使敵不見。 又【唐韻】蒲歷切,音甓。【玉篇】雨衣也。【類篇】一曰蓑衣。 又【唐韻古音】同菝。
萈 【申集上】【艸字部】 萈 【說文】胡官切,音桓。山羊細角也。【六書正譌】上从□,是羊頭,非艸頭。下从見,如兔字,非見字。《字彙》譌列艸部,非。見字原有丶。寬字萈聲。
萉 【申集上】【艸字部】 萉 【唐韻】扶涕切,音狒。【說文】枲屬。 又【集韻】符分切,音汾。義同。或作蕡、黂。 又符非切,音肥。避也。【班固幽通賦】安慆慆而不萉兮。 又蒲北切。與菔通。【爾雅釋草】葖蘆萉。【註】萉宜爲菔,蘆菔也。考證:〔【爾雅釋草】突蘆萉。〕 謹照原文突改葖。
萊 【申集上】【艸字部】 萊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註】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汙萊。【註】萊,草穢。 又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又【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 【爾雅】作釐。
萋 【申集上】【艸字部】 萋 【唐韻】七稽切【韻會】千西切,□音妻。【玉篇】草盛貌。【詩周南】維葉萋萋。 又雲行貌。【詩小雅】有渰萋萋。 又【爾雅釋訓】萋萋,臣盡力也。 又萋斐,文章相錯也。【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萋且,敬愼貌。【詩周頌】有萋有且。 又【韻會】此禮切,音泚。【左思魏都賦】珍樹猗猗,奇卉萋萋。蕙風如薰,甘露如醴。 又【集韻】千咨切,音郪。義同。考證:〔【詩周頌】有萋有苴。〕 謹照原文苴改且。
萌 【申集上】【艸字部】 萌 〔古文〕鋂【唐韻】莫耕切【正韻】眉庚切,□音氓。【說文】草芽也。 又【韻會】菜始生也。【博雅】始也。 又不動貌。【莊子應帝王】鄕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 又耕亦曰萌。【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註】謂耕反其萌芽。 又姓。【正字通】五代蜀裨將萌慮。 又葭萌,地名。【史記貨殖傳註】屬廣漢,今利州縣。 又通氓。【管子山國軌】謂高田之萌曰:吾所寄幣于子者若干。【註】萌,民也。【戰國策】施及萌隷。 又同蕄。【爾雅釋訓】存存、萌萌,在也。 又【唐韻古音】讀芒。【揚雄幽州牧箴】義兵涉漠,偃我邊萌。叶下康韻。 又義與芒通。【禮月令】句者畢出,萌者盡達。【管子五行篇】艸木區萌。區萌卽句芒也。 又【集韻】彌登切,音瞢。義同。 又眉兵切,音明。蕨萌,草名。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傍丁切,音竮。吳人謂蠶曲爲□。
萍 【申集上】【艸字部】 萍 【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音甁。【玉篇】萍草。【本草註】萍卽楊花所化,一葉經宿卽生數葉,葉下有微鬚,卽其根也。【禮月令】萍始生。【周禮萍氏註】萍之草無根而浮,取名於其不沉溺。【後漢鄭□傳】萍浮南北。 又靑萍,劒名。 又地名。【竹書紀年】蒐于萍澤。【晉書地理志】萍鄕,屬安成郡。 又【集韻】【正韻】與苹同。【韻會】苹、萍本是一物,字異而音義相同。◎按《詩》食野之苹,毛氏傳云:苹,也。鄭氏箋云:苹,藾蕭也。疏云:萍是水中之草,非鹿所食。故鄭氏不从毛氏,觀下食蒿食芩,皆陸草可知,則苹當依經疏藾蕭,萍是浮萍,絕然二物,字可通借,義不相通,《韻會》之說非。
【戌集下】【頁字部】 【集韻】五忽切,音兀。去髮□。本作髡。或作□。
【戌集上】【金字部】 【五音集韻】千羊切,音瑲。俗同錆。
【戌集上】【金字部】 【玉篇】吐刀切,音滔。函也。
萎 【申集上】【艸字部】 萎 【唐韻】於危切,音逶。蔫也。【詩小雅】無木不萎。【屈原離騷】雖萎絕其何傷兮。 又病也。【禮檀弓】哲人其萎乎。 又【集韻】鄔毀切,音委。藥草。【爾雅釋草】熒,委萎。【註】萎蕤也。【韓愈詩】萎蕤綴藍瑛。【註】萎蕤,靑花圓實。亦作荽蕤。 又【正韻】蓄□貌。【後漢馬援傳】萎腇咋舌。 又地名。【晉書匈奴傳】萎莎胡等詣王駿降。 又【集韻】同餧。詳餧字註。
蓣 【申集上】【艸字部】 蕷 【唐韻】羊洳切,音預。薯蕷。
萏 【申集上】【艸字部】 萏 【唐韻】徒感切,音髧。【博雅】菡萏,芙蓉也。詳菡字註。 又【韻會】葩華貌。【杜甫朝享太廟賦】雲菡萏以張蓋。 【五經文字】《說文》作□,《詩》疏又作□,《集韻》又作□。
萐 【申集上】【艸字部】 萐 【唐韻】山洽切【集韻】色輒切【韻會】山輒切,□音歃。萐蒲,瑞草。王者孝德至,則萐蒲生於厨。【白虎通】阜出萐莆。萐莆,樹名,其葉大於門扇,不搖自扇,於飮食淸涼,助供養也。 又【集韻】實洽切,音。義同。考證:〔【白虎通】阜出萐莆。【註】萐莆,樹,其葉大於門扇〕 謹按原文萐莆樹以下係白虎通正文非註文。謹將註萐莆樹四字改萐莆樹名。
萑 【申集上】【艸字部】 萑 【唐韻】職追切,音鵻。【說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爾雅釋草】萑蓷。【註】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韻】枲未漚者。 又【韻會】胡官切,音桓。【說文】薍也。【詩豳風】八月萑葦。【疏】初生者爲菼,長大爲薍,成則爲萑。【周禮春官】其柏席用萑黼純。【註】萑,如葦而紉。 又【前漢息夫躬傳】涕泣流兮萑蘭。【註】涕泣闌干也。 又鳥名,鴟屬。字从□。詳隹部。
葧 【申集上】【艸字部】 葧 【唐韻】蒲沒切,音勃。【博雅】蘩母,蒡葧也。 又【柳宗元文】蓊葧,香氣。 【類篇】或作□。
萝 【申集上】【艸字部】 蘿 【唐韻】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玉篇】女蘿託松而生。【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傳】女蘿,兔絲,松蘿也。【疏】松蘿,自蔓松上生,枝正靑,與兔絲殊異。【韻會】陸佃云:在木爲女蘿,在草爲兔絲。【屈原離騷】被薜茘兮帶女蘿。 又【說文】莪也。【爾雅釋草】莪蘿【註】今莪蒿也。 又【爾雅釋草】葖蘆萉【疏】今謂之蘿蔔。 又苧蘿,山名。見苧字註。
萤 【申集中】【虫字部】 螢 【唐韻】戸扃切【韻會】互扃切,□音熒。火蟲名。【禮月令】腐草爲螢。【爾雅釋蟲】螢火卽炤。【註】夜飛,腹下有火。【古今注】螢,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燿,一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鳥,一名夜光,一名宵燭。【埤雅】螢無胃而育。【晉書車□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日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 又【集韻】【正韻】□于平切,音榮。義同。 或作□。
营 【巳集中】【火字部】 營 【唐韻】【集韻】余傾切【韻會】維傾切,□音塋。【說文】市居也。从宮,熒省聲。 又【玉篇】度也。【廣韻】造也。【詩大雅】經之營之。【箋】營表其位。又【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箋】營治也。【易繫辭】四營而成易。【疏】四度經營蓍策,乃成易之一變也。【韻會】東西爲經,周迴爲營。 又【詩小雅】營營靑蠅。【傳】營營,往來貌。【釋文】營說文作謍。小聲也。 又【禮禮運】營窟。【疏】地高則穴,地下則營壘,其土爲窟。 又【韻會】軍壘曰營。【史記黃帝紀】以師兵爲營衞。【註】正義曰:環繞軍兵爲營,以自衞轅門,卽其遺象。 又【老子道德經】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註】營,也。一曰衞也。 又營室,星名。【禮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 又【前漢王莽傳】人民正營。【註】師古曰: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正音征。 又【後漢淸河王慶傳】夙夜屏營。【註】屏營,彷徨也。 又【前漢劉向傳】所以營惑耳目。【註】師古曰:營謂回繞之。又【敘傳】營信巫史。【註】鄧展曰營惑也。 又【廣韻】州名。舜分靑州爲營州。【爾雅釋地】齊曰營州。【註】自岱東至海。【疏】博物志云:齊有營丘,豈是名乎。【爾雅釋丘】水出其左營丘。【註】今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北海郡營陵。【註】或曰營丘。又營道,營浦,皆屬零陵郡。 又營漢侯國。在濟南。見【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 又鉤營,地名。【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 又姓。【風俗通】周成王卿士,營伯之後。漢有京兆營郃。 又與熒通。熒惑,星名。亦作營。見熒字註。 又【集韻】懸扃切,音熒。辯解也。【莊子人閒世】口將營之。【郭註】自救解不暇也。 又叶于方切,音王。【張籍祭韓愈詩】薦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親朋有孤稚,姻婚有辦營。
萦 【未集中】【糸字部】 縈 【廣韻】於營切【集韻】【韻會】娟營切,□音褮。【說文】收韏也。【玉篇】縈,旋也。【廣韻】繞也。【詩周南】葛藟縈之。【釋文】縈,本又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以轉切,音兗。紖也。
萧 【申集上】【艸字部】 蕭 【唐韻】蘇彫切【集韻】先凋切,□音簫。艾蒿也。【詩王風】彼采蕭兮。【疏】今人所謂荻蒿者是也。【禮郊特牲】蕭合黍稷,臭陽達于牆屋。 又【詩小雅】蕭蕭馬鳴。【註】聲也。 又【前漢食貨志】江淮之閒,蕭然煩費。【註】蕭然猶騷然,勞動之貌。 又蕭條,寂寥貌。【宋玉九辨】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註】隂令促,急風疾暴也。 又【論語】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何晏註】蕭之言肅也,牆謂屛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屛而加肅敬。 又斧名。【左思魏都賦】蕭斧戢柯以柙刃。【說文註】蕭斧,芟艾之斧也。 又國名。【左傳文十四年】宋高哀爲蕭封人。【註】蕭,宋附庸國。 又關名。【前漢武帝紀】北出蕭關。 又姓。【潛夫論】蕭氏,殷舊姓也。 又叶音修。【毛詩古音考】冽彼下泉,浸彼苞蕭。叶下周。【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叶下憂。◎按《周禮地官甸師》蕭茅註:鄭讀所六反,至杜子春始讀爲簫。
【午集中】【白字部】 【玉篇】昌尹切,音蠢。白也。
絈 【未集中】【糸字部】 絈 【集韻】莫白切,音陌。【玉篇】紛絈。【類篇】□謂之帹帞。或作絈。
蔼 【申集上】【艸字部】 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于蓋切,音靄。【玉篇】晻藹,樹繁茂貌。【揚雄河東賦】鬱蕭條其幽藹。 又【爾雅釋訓】藹藹。【註】賢士盛多之容止。【詩大雅】藹藹王多吉士。【傳】藹藹,濟濟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齊南海太守藹燠。 又【韻會】倚亥切,音靉。草叢雜貌。 又【韻補】叶音翳。【揚雄羽獵賦】車騎雲會,登降闇藹。泰華爲旒,熊耳爲綴。
【午集下】【石字部】 【廣韻】倉果切【集韻】取果切,□音脞。碎石也。 又【玉篇】叉瓦切,音□。好雌黃也。
蔽 【申集上】【艸字部】 蔽 【集韻】【韻會】□必袂切,音閉。【說文】小草也。 又【廣韻】掩也。【禮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又微也。【爾雅釋詁疏】蔽者,覆障使微也。 又【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何晏註】猶當也。 又【小爾雅】斷也。 又【楚辭招魂】菎蔽象碁。【註】蔽,博箸。 又地名。【鄭語】鄢、蔽、補、丹、依、、歷、莘。【註】八邑也。 又【集韻】毗祭切,音弊。義同。 又分勿切,音弗。【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藩蔽。【註】蔽車禦風塵者。 又必列切,音龞。【類篇】薆也。【江淹詩】乳竇旣滴瀝,丹井復寥泬。嵒崿轉奇秀,崟岑還相蔽。 又匹蔑切,音撇。別也。一曰擊也,拂也。【史記荆軻傳】跪而蔽席。 又璧吉切,音必。【詩召南】蔽芾甘棠,沈重讀必。 或作□、□。考證:〔【鄭語】鄢蔽補丹依歷莘。〕 謹照原文依改依。〔【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蘩蔽。〕 謹照原文蘩蔽改藩蔽。
蔾 【申集上】【艸字部】 蔾 【唐韻】力脂切,音棃。【玉篇】蒺蔾。【韻略】旱草。【師曠曰】歲欲旱,草先生蒺蔾也。【易困卦】據于蒺蔾。 又蔾蘆,見蘆字註。 又姓。【通志氏族略】淮南有此姓。 又【韻會】憐題切,音黎。入齊韻,訓義同。
蔿 【申集上】【艸字部】 蔿 【唐韻】韋委切,音蘤。【正韻】於鬼切,音洧。草也。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七年】子玉復治兵于蔿。 又姓。【潛夫論】楚蔿氏皆芊姓也。【說文】晉大夫蔿伯。 又于蔿,歌名。唐魯山令元德秀所作。 又【類篇】呼瓜切,音花。【博雅】蔿譌譁也。 又【集韻】驅爲切,音虧。【揚子方言】楚、鄭謂獪曰蔿。 又吾禾切,音吪。草名。
蕁 【申集上】【艸字部】 蕁 【唐韻】徒含切,音譚。【說文】藩。【爾雅釋草】蕁,藩。【註】蕁生山上,葉如韭,一曰蝭母。 又□,海薻。【註】一名海蘿,如飛髮,生海中。 又【淮南子天文訓】火上蕁,水下流。
蕂 【申集上】【艸字部】 蕂 【唐韻】詩證切,音勝。【玉篇】苣蕂,胡麻也。 亦作。
蕃 【申集上】【艸字部】 蕃 【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草茂也。【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書洪範】庶草蕃廡。【傳】蕃,滋也。又【周語】民之蕃庶,于是乎生。【註】蕃,息也。 又草名。【山海經】隂山,其草多茆蕃。 又鳥名。【山海經】□光山,其鳥多蕃,或云卽鴞。 又方煩切,音樊。義同。 又與藩通。【詩大雅】四國于蕃。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九曰蕃樂。【註】閉藏樂器而不作也。 又【韻補】方愔切,音汾。柳宗元文:我姓蟬嫣,由古而蕃。聯事尚書,十有八人。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地名。【前漢地理志】魯國蕃。【註】邾國也。 又【後漢黨錮傳】蕃嚮。【註】蕃,姓也。
蕈 【申集上】【艸字部】 蕈 【唐韻】慈荏切,尋上聲。菌生木上。 又【玉篇】蕈,地菌也。 又水名。【水經注】洮水又北出門峽,歷求厥川,蕈川水注之。 又【集韻】徐心切,音尋。【陸雲詩】思樂葛藟,薄采其蕈。疾彼攸遠,乃孚惠心。 又通覃。【五經文字】《詩》葛覃,亦作蕈。
蕉 【申集上】【艸字部】 蕉 【唐韻】卽消切【韻會】兹消切,□音焦。【玉篇】芭蕉。【南方草木狀】甘蕉,一名芭蕉,或曰芭苴。莖解散如絲,可紡績,爲絺綌,名蕉葛。 又通焦。【博雅】蕉,黑也。 又【集韻】慈焦切,音樵。草芥也。【莊子人閒世】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 又【字彙補】薪也。【列子周穆王篇】覆之以蕉。 又【正韻】通顦。【左傳成九年】雖有姬姜,無棄蕉萃。
【午集中】【目字部】 【集韻】密北切,音墨。□□,目欲臥貌。一曰驚也。
【寅集下】【弓字部】 【廣韻】女恚切,音諉。【玉篇】□也。【廣韻】□,弓貌。【集韻】弓曲謂之。一曰張弩。【類篇】張弓貌。 又【集韻】而睡切,音。又【類篇】于僞切,音餧。義□同。
【丑集中】【土字部】 同壅。
蕊 【申集上】【艸字部】 蕊 【唐韻】如壘切【集韻】乳捶切,□音蘃。【韻會】草木叢生。【玉篇】草木實節生也。【屈原離騷】貫薛荔之落蕊。 又【博雅】花也。【郭璞江賦】翹莖瀵蕊。 又花名。【劇談錄】唐昌觀有玉蕊花。 又石蕊,藥名。 又【字彙補】子兗切,音雋。花聚貌。【潘岳藉田賦】瓊鈒入蕊。 又古音蕺。【風土記】蕊,香菜,根似茅根,蜀人所謂葅香。
蕋 【申集上】【艸字部】 蕋 【直音】俗蕊字。
蕎 【申集上】【艸字部】 蕎 【唐韻】舉喬切,音嬌。【爾雅釋草】蕎,卭鉅。【註】藥草,大戟。【本草】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 又【廣韻】巨嬌切【韻會】渠嬌切,□音喬。【玉篇】蕎麥。【本草】蕎麥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麪如麥。【白居易詩】蕎麥鋪花白。
蕏 【申集上】【艸字部】 蕏 【集韻】張如切,音豬。【爾雅釋草】菋,荎藸。或作蕏。詳藸字註。 又【玉篇】蕏蒘草。
蕑 【申集上】【艸字部】 蕑 【唐韻】古閑切,音閒。【詩鄭風】士與女方秉蕑兮。【傳】蕑,蘭也。【爾雅翼】蕑草,大都似澤蘭。【盛弘之荆州記】都梁縣有山,山下有水淸泚,其中生蘭草,名都梁香,因山爲號。其物可殺蟲,毒除不祥。故鄭人方春三月,于溱洧之上,士女相與秉蕑而祓除。 又【韻會】《韓詩》傳,蓮也。 又【齊民要術】蕑子藤生緣樹,實如梨,赤如雞冠,核如魚鱗,取生食之。 又姓。【史記淮南厲王傳】中尉蕑忌。【索隱】蕑,姓也。【漢書師古註】姓蕑名忌。本此蕑字。或作□,非。 又【集韻】何閒切,音閑。草名。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良據切,音慮。舟中簀□。見【揚子方言】。
□ 【未集上】【米字部】 □ 【玉篇】同。
蕒 【申集上】【艸字部】 蕒 【唐韻】莫蟹切,音買。吳人呼苦苣。【晉書五行志】蕒菜生工人吳平家。 又水苦蕒,藥名。 又【集韻】菜名。【博雅】蕒,□也。
蕓 【申集上】【艸字部】 蕓 【唐韻】【集韻】□玉分切,音云。【玉篇】蕓薹菜。【本草註】此菜易起薹,須採其薹,則分枝必多,故名蕓薹。淮人謂之薹芥。 又蕓香草也。【杜陽雜編】元載造蕓輝堂於私第,其香出于闐國,潔白如玉,舂之爲屑以塗壁。 【集韻】或作蒷。考證:〔【杜陽雜編】元載造蕓輝堂於私第,其香出於闐國。〕 謹照原文於闐改于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