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39 页/共 976 页
葸 【申集上】【艸字部】 葸 【唐韻】胥里切【韻會】【正韻】想里切,□音枲。【玉篇】畏懼也。【論語】愼而無禮則葸。【大戴禮曾子立事篇】人言善而色葸焉,近于不悅其言。 【韻會】或作□。
葺 【申集上】【艸字部】 葺 【唐韻】【韻會】【正韻】□七入切,音緝。【玉篇】修補也。【博雅】覆也。【通俗文】苫也。【左傳襄三十一年】繕完葺牆。【註】謂草覆牆也。 又【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楫。【說文】茨也。【周禮冬官】葺屋參分。 又累也。【左思吳都賦】葺鱗鏤甲。 【直音】作□。
【丑集中】【土字部】 【玉篇】古文堂字。註詳八畫。
葻 【申集上】【艸字部】 葻 【唐韻】盧含切,音嵐。【說文】草得風貌。 又【集韻】符風切,音馮。草名。【說文】灌渝也。
葼 【申集上】【艸字部】 葼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音騣。【博雅】小也。【說文】木細枝也。【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兗、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雖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又草名。【謝靈運山居賦】蓼蕺葼薺。【謝朓詩】弱葼旣蔥翠,輕莎方靃靡。 又染草。【漢宮儀】葼園供染綠紋綬。考證:〔【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燕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猶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謹照原文燕改兗。猶改雖。
葽 【申集上】【艸字部】 葽 【唐韻】於霄切【正韻】伊堯切,□音腰。【詩豳風】四月秀葽。【傳】葽,葽草也。【箋】物成自秀葽始。【詩緝曰】四月陽氣極于上而微隂已胎于下,葽感之而早秀。毛註不指爲何草,鄭疑爲王萯,《說文》引劉向說:苦葽也。 又草盛貌。【前漢禮樂志】豐草葽,女蘿施。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爾雅釋草】葽繞,棘蒬。【註】今遠志也。 又【廣韻】於笑切,音要。亦草盛貌。
葾 【申集上】【艸字部】 葾 【唐韻】【集韻】□於袁切,音鴛。【博雅】□葾,敗也。□字原从歺从委作。
【午集下】【石字部】 【篇海】公懷切,音乖。石貌。 又碎也。
【戌集中】【隹字部】 【集韻】同鴣。詳鳥部鴣字註。
蒂 【申集上】【艸字部】 蒂 同蔕。【班固答賔戲】上無所蒂,下無所根。
蒃 【申集上】【艸字部】 蒃 【直音】《新藏》作篆。
【酉集中】【走字部】 【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音洽。走貌。【玉篇】跛也。
蒇 【申集上】【艸字部】 蕆 【唐韻】丑善切,音搌。【博雅】敕也。【左傳文十七年】寡君又朝以蕆陳事。 又【揚子方言】解也。 又【韻會】備也。
蒉 【申集上】【艸字部】 蕢 〔古文〕□【唐韻】【韻會】□求位切,音匱。【說文】草器。【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通。【禮禮運】蕢桴而土鼓。【註】蕢讀爲□,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蒋 【申集上】【艸字部】 蔣 【唐韻】卽良切【集韻】資良切,□音漿。【說文】苽蔣。【前漢司馬相如傳】蔣芋靑薠。 又【廣韻】卽兩切,音槳。【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邢茅。 又山名。【晉書成帝紀】蘇峻至于蔣山。 又水名。【水經注】涂水南與蔣谷水合流出蔣谿。 又姓。 又【韻會】菰蔣,亦作上聲。
蒐 【申集上】【艸字部】 蒐 【唐韻】所鳩切,音搜。【說文】茅蒐也。【徐曰】今人謂蒐爲地血,食之補血,故从鬼。【周禮地官】掌染草。【釋文】茅蒐,蒨也。【山海經註】蒐,一名茜。 又【爾雅釋詁】蒐,聚也。【註】春獵爲蒐。蒐者,以其聚人衆也。【左傳隱五年】春蒐夏苗。【註】蒐,擇取不孕者。 又隱也。【左傳文十八年】服讒蒐慝。 又【穆天子傳】巨蒐之人□奴,乃獻白鵠之血。考證:〔【周禮地官】掌染草。【註】茅蒐,蒨也。〕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
蒒 【申集上】【艸字部】 蒒 【唐韻】疏夷切【正韻】申之切,□音師。【玉篇】蒒草。【博物志】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實食之如大麥,七月稔,俗名自然穀,或曰禹餘糧。
蒓 【申集上】【艸字部】 蒓 【唐韻】常倫切,音純。水葵也。【集韻】通作蓴。
蓅 【申集上】【艸字部】 蓅 【集韻】力求切,音流。菜名。
炇 【巳集中】【火字部】 炇 【字彙】同□。【正字通】俗字。
蒔 【申集上】【艸字部】 蒔 【集韻】【韻會】【正韻】□時吏切,音侍。【博雅】立也。【揚子方言】更也。【註】爲更種也。【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蒔蘿子。【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義同。
蒖 【申集上】【艸字部】 蒖 【唐韻】側鄰切,音眞。【直音】茆也。 又【集韻】鳧葵也。一曰蓂莢實。
【戌集上】【門字部】 【廣韻】【集韻】□五忽切,音兀。【廣韻】括也。【集韻】一曰婞很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義同。
蒗 【申集上】【艸字部】 蒗 【唐韻】來宕切,音浪。蒗蕩,渠名,在譙郡。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韻】去仲切,音焪。【玉篇】問罪。【集韻】鞠訊也,通作。 又【集韻】【類篇】□區玉切,音曲。義同。
蒘 【申集上】【艸字部】 蒘 【唐韻】汝余切【集韻】女居切,□音挐。【玉篇】草也。【爾雅釋草】蘮蒘,竊衣。【註】似芹,可食,子大如麥,著人衣。 又【廣韻】女加切,音拏。義同。
蒙 【申集上】【艸字部】 蒙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爾雅釋草】蒙,王女也。【註】女蘿別名。 又【詩傳】唐蒙,菜名。 又大蒙,藥名。【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又【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又【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註】欺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 又【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註】冒也。 又【書伊訓】具訓于蒙士。【疏】謂蒙稚,□小之稱。 又【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縣名。【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又山名。【書禹貢】蒙羽其藝。【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又】蔡蒙旅平。【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又水名。【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又門名。【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註】宋城門。 又姓。【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將軍蒙驁。 又【韻會】母總切,音懵。【柳宗元文】鴟夷蒙鴻。【註】二字俱上聲。 又【韻補】叶莫江切,音尨。《詩》狐裘蒙茸。徐邈讀爲厖。【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又莫鳳切,音孟。與雺同。《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
蒚 【申集上】【艸字部】 蒚 【唐韻】郞擊切,音靂。【爾雅釋草】蒚,山蒜。 又【廣韻】下革切,音覈。【爾雅釋草】莞,苻蘺。其上,蒚。【玉篇】蒲蒚,謂今蒲頭有臺,臺上有重臺,中出黃卽蒲黃。又曰山蒿也。
蒛 【申集上】【艸字部】 蒛 【唐韻】傾雪切,音缺。【玉篇】蒛盆也。詳葐字註。
蒜 【申集上】【艸字部】 蒜 【唐韻】蘇貫切,音算。【韻會】葷菜也。【古今注】蒜,卵蒜也。俗謂之小蒜。【爾雅翼】大蒜爲葫,小蒜爲蒜。【高士傳】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周黨見其含菽飮水,遺以生蒜。 又古以銀蒜押簾。【庾信詩】幔繩金麥穗,簾鉤銀蒜條。【文選顏延年侍遊蒜山詩註】蒜山在潤州西二里。 【干祿字書】蒜俗亦作。
蒝 【申集上】【艸字部】 蒝 【唐韻】愚袁切,音原。【玉篇】莖葉布也。 又【集韻】取絹切,音。草木貌,一曰草名。
蒞 【申集上】【艸字部】 蒞 【集韻】同莅。
蒟 【申集上】【艸字部】 蒟 【唐韻】俱雨切【韻會】果羽切,□音矩。【說文】果也。【本草】蒟醬。【南方草木狀】蒟醬,蓽茇也。生於番禺,小而靑,謂之蒟。【左思蜀都賦註】蒟醬,緣樹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時正靑,長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通志】蒟醬曰浮留。 又【本草】蒟蒻一名鬼芋。【酉陽雜俎】蒟蒻,根大如椀,至秋葉滴露,隨滴生苗。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又【韻會】俱遇切,音屨。義□同。
蒠 【申集上】【艸字部】 蒠 【唐韻】相卽切,音息。【爾雅釋草】菲,蒠菜。詳菲字註。
蒡 【申集上】【艸字部】 蒡 【集韻】蒲光切,音旁。【爾雅釋草】蒡隱荵。見荵字註。 又【博雅】繁母,蒡葧也。 又【唐韻】薄庚切,音彭。義同。 又【廣韻】北朗切,音榜。牛蒡子,藥名。【本草】一名惡,實似蒲萄,核外殼如栗莍。一名黏,一名大力子,一名蝙蝠刺,氣味苦寒無毒。【類篇】作牛□。【唐韻】作□。考證:〔【爾雅釋草】隱荵蒡。〕 謹照原文改蒡隱荵。
【午集中】【目字部】 【集韻】勒兼切,音鬑。□,目垂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博雅】塗也。 又【集韻】居咸切,音緘。義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韻】徐羊切,音詳。多也。
【午集下】【禾字部】 【玉篇】【集韻】□匹各切,音粕。禾不實也。
【午集中】【疒字部】 〔古文〕□【廣韻】都皓切【集韻】覩老切,□音倒。病也。又【廣韻】【集韻】□直祐切,音胄。與疛同。小腹疾也。 又【集韻】陟柳切,音肘。義同。 又【集韻】□留切,音儔。心悸。
【午集中】【目字部】 【字彙補】鋤加切,音槎。【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人者,偶智故,曲巧僞詐,所以俯仰於世人,而與俗交者。考證:〔【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人者,隅智故,曲巧譌詐,所以俯仰於世人,而與俗交者。〕 謹照原文隅改偶。譌改僞。
蒢 【申集上】【艸字部】 蒢 【唐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音除。【爾雅釋草】蘵,黃蒢。【類篇】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江東以爲葅食。 又【博雅】菗蒢,地楡也。 又蘧蒢。詳蘧字註。【唐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音除。【爾雅釋草】蘵,黃蒢。【類篇】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江東以爲葅食。 又【博雅】菗蒢,地楡也。 又蘧蒢。詳蘧字註。
【酉集下】【酉字部】 【字彙補】同。【博雅】,美也。
蒦 【申集上】【艸字部】 蒦 【集韻】屋虢切,音擭。草名。 又【韻會】乙却切,音約。【前漢律歷志】尺者,蒦也。【說文】蒦,度也。
蒰 【申集上】【艸字部】 蒰 【集韻】蒲官切,音盤。【類篇】草名。
蔖 【申集上】【艸字部】 蔖 【集韻】才何切,音醝。蓾蔖,草名。可苴履。【爾雅釋草】蓾,蔖。【疏】蓾一名蔖,卽蒯類也。 又莊加切,音查。楚葵也。或作蒩。 又【廣韻】采古切,音□。草死。
蒧 【申集上】【艸字部】 蒧 【韻會】多忝切,音點。【類篇】人名。【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蒧,公西蒧,奚容蒧。【註】蒧音點。 又【直音】草名。
蒨 【申集上】【艸字部】 蒨 【唐韻】倉甸切,音倩。草盛貌。【左思吳都賦】夏曄冬蒨。【湛方生稻苗讚】蒨蒨嘉穀。 又鮮明貌。【束皙補白華詩】蒨蒨士子。 又【儀禮士冠禮註】齊人名蒨爲韎韐。 又木名。【山海經】敖岸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郭註】說者曰:蒨、舉,皆木名也。 【集韻】又與□、茜通。
蒩 【申集上】【艸字部】 蒩 【唐韻】則吾切【正韻】宗蘇切,□音租。【周禮地官鄕師】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註】鄭大夫謂祭前籍也。詳苴字註。 又草名。【後漢馬融傳】茈箕芸蒩。【註】《廣雅》云:蕺,蒩也,其根似茅根,可食。 又【左思蜀都賦】樊以蒩圃。【註】蒩亦名土茄,葉覆地而生,亦可食,人饑則以繼糧。 又【集韻】子余切,音沮。【廣韻】則古切,音祖。義□同。 又【字彙補】子侯切,音緅。【周禮春官司巫】蒩館,劉昌宗讀鄒。 又【集韻】音義與藉同。
蒫 【申集上】【艸字部】 蒫 【唐韻】酢何切,音瘥。【爾雅釋草】蒫,薺實。【急就篇註】薺,甘菜也,其實名蒫。 又【集韻】咨斜切,音嗟。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