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31 页/共 976 页
苾 【申集上】【艸字部】 苾 【唐韻】毗必切【集韻】簿必切,□音邲。【說文】馨香也。【詩大雅】苾芬孝祀。【大戴禮】與君子遊,苾乎如入芝蘭之室。 又苾芻,草名。【陸龜蒙詩】日下洲島淸,烟生苾芻碧。 又蒲結切,音蹩。菜名。 又【綱目集覽】突厥有契苾等十五部。 【玉篇】同藌。考證:〔【大戴禮】苾乎入芝蘭之室。〕 謹照原文苾乎下增如字。
茀 【申集上】【艸字部】 茀 【唐韻】【正韻】敷勿切【韻會】芳勿切,□音弗。【說文】道多草不可行。【曾鞏南軒記】得鄰之茀地。 又茀茀,茂也。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蘢耳。 又【詩大雅】茀厥豐草。【註】治也。 又臨衝茀茀。【註】强盛也。 又【易旣濟】婦喪其茀。【註】茀,首飾也。 又【詩衞風】翟茀以朝。【疏】婦人乗車不露見,車之前後設障以自蔽隱,謂之茀。又【蔽茀疏】茀謂車之後戸也。 又【詩大雅】茀祿爾康矣。【註】福也。 又【爾雅釋畜疏】旋毛在脅者曰茀方。 又通紼。【左傳宣八年】始用葛茀。【註】茀,所以引柩。 又方味切。與芾通。【詩】蔽芾甘棠。【王應麟詩攷】作蔽茀。 又音佩。【史記武帝紀】有星茀于東井。【索隱天官書註】茀卽孛星也。 又音勃。氣貌。【莊子人閒世】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司馬相如上林賦】□薆咇茀。 又音弼。人姓。【前漢古今人表】茀肸。【註】師古曰:卽佛肸也。茀音弼。【通志氏族略】周有茀翰。○按《詩》茀祿之茀,《唐韻》古音讀廢。考證:〔【後漢古今人表】茀肸。〕 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
茁 【申集上】【艸字部】 茁 【唐韻】鄒滑切【集韻】側滑切【正韻】側八切,□音札。【玉篇】草初生貌。【詩召南】彼茁者葮。【傳】出也。【關尹子八壽篇】草木俄茁茁,俄亭亭,俄蕭蕭。【韓愈文】蘭茁其芽。 又【孟子】牛羊茁壯長而已矣。【趙岐註】茁,生長貌。 又【韻會】厥律切,音橘。【廣韻】草芽也。 又【集韻】竹律切,音。義同。 又【集韻】之出切,音。草名。葫也。 又【韻補】側劣切,音拙。【蘇軾詩】韭芽戴土拳如蕨,霜葉露芽寒更茁。
茘 【申集上】【艸字部】 茘 【唐韻】【集韻】□力智切,音麗。【說文】草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禮月令】荔挺出。【註】馬也。 又【屈原離騷】貫薜荔之落蘂。【註】薜荔,香草也。 又【山海經】小華之山,其草有萆荔,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 又宮名。【三輔黃圖】扶荔宮,在上林苑中。 又國名。【史記六國年表】秦伐大荔。【括地志】今朝邑縣東,故王城,卽大荔王城。 又姓。【通志氏族略】有荔菲氏,隋荔菲雄。 又荔枝,樹名。【南方草木狀】荔枝,樹高五六丈,靑花朱實,實大如雞子。【西京雜記】尉佗獻高祖鮫魚荔枝。【左思蜀都賦】側生荔支。 又荔浦,地名。【前漢地理志】蒼梧郡荔浦。 又通離。【司馬相如上林賦】荅遝荔支。【干祿字書】離支,俗作荔枝。
莇 【申集上】【艸字部】 莇 【集韻】遲據切,音筯。草名。苟芑也。 又【類篇】音助。商人七十而耡。或作莇。
茂 【申集上】【艸字部】 茂 〔古文〕楙【唐韻】【集韻】【韻會】□莫□切,音懋。【說文】草豐盛。【詩小雅】如松柏之茂。【易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註】茂,盛也。 又【詩大雅】種之黃茂。【註】茂,美也。【前漢吳王濞傳】歲時存問茂才。【註】美材之人。 又【爾雅釋詁】茂,勉也。【周語】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又【白虎通】五人曰茂。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茂陵。【註】本槐里之茂鄕。 又姓。【正字通】漢有沮陽令茂眞。 又與懋通。【前漢董仲舒傳】《書云》:茂哉,茂哉。 又【正韻】音畝。【前漢班固敘傳】支葉碩茂。【師古註】茂,莫口切。 又【詩本音】子之茂兮,讀耄。古茂、卯同音,故《史記律書》云:丣之爲言茂也。 又【毛詩古音攷】音每。【魏武歩出東門行】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又【韻補】滿補切,音母。【易林】當夏六月,枝葉盛茂。鸞鳥以庇,召伯避暑。 又莫故切,音暮。【白居易詩】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又【正字通】入曷韻,音末。【周武王筆銘】毫毛茂茂,水可脫,文不可活。 【直音】作茂。茂字从艸作。
范 【申集上】【艸字部】 范 【唐韻】防鋄切【集韻】父鋄切【正韻】房啖切,□音犯。【說文】草也。 又蠭也。【禮檀弓】笵則冠,而蟬有緌。【內則】爵鷃蜩范。【梁元帝□覽賦】范飛冠而吐密。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東郡范涿郡范陽。 又宮名。【竹書紀年】□王十四年作范宮。 又臺名。【戰國策】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臺。 又門名。【左傳哀七年】秋,伐邾,及范門。【註】邾郭門也。 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范氏,其後也。【潛夫論】帝堯之後有范氏。【廣韻】隨會爲晉大夫,食采於范,其後氏焉。 又通軓。《少儀》祭左右軌范。又通範。【揚子太□經】矩范之動,成敗之效也。 【正字通】从弓,音頷。考證:〔又與範通。【禮少儀】左右軌范乃飮。〕 謹按左右軌范之范與軓同,不與範同,謹改:又通軓。少儀祭左右軌范。又通範。
茄 【申集上】【艸字部】 茄 〔古文〕伽【唐韻】古牙切【正韻】居牙切,□音嘉。【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莖茄。【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何晏景福殿賦】茄蔤倒植。 又五茄,藥名。【柳宗元詩】珍蔬折五茄。 又古國名。【左傳昭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 又【廣韻】複姓,有茄羅氏。 又求迦切,音伽。茄子,菜,可食。【本草】茄,一名落蘇,《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酥酪也。【王褒僮約】別茄披蔥。【拾遺記】淇、漳之鯉,脯以靑茄。 又地名。【晉書郗鑒傳】鑒率衆渡江,與侃會於茄子浦。 又通荷。【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綠衣兮。【師古註】茄,古荷字,見《張揖古今字譜》。【王應麟詩攷】有蒲與荷,作有蒲與茄。見《樊光註爾雅》。 又莖茄之茄。【集韻】【韻會】亦作居何切,音哥。
茅 【申集上】【艸字部】 茅 【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音貓。【說文】管也。【易泰卦】拔茅連茹。【詩召南】白茅包之。【書禹貢】包匭菁茅。【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時楚以茅爲旌識。 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 又享名。【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 又門名。【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 又山名。【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 又姓。【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 又【韻補】迷侯切,音矛。【屈原離騷】時□紛其變易兮,又何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又【類篇】莫佩切。茅蒐,蒨草。 又【集韻】眉鑣切,音苗。【易泰卦】拔茅連茹。鄭讀作苗。
茆 【申集上】【艸字部】 茆 【唐韻】莫飽切,音卯。【韻會】鳧葵。【鄭小同云】蓴菜草。【詩魯頌】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陸璣疏】茆與荇菜相似,葉大如手,赤圓有肥者,著手滑不得停,莖大如匕柄,葉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謂之蓴菜,或謂之水葵,諸陂澤中皆有。【干寶云】今之□蹗草,堪爲葅,江東有之。又云:或名水戾。一云今之浮菜,卽猪蓴是也。 又【集韻】通。草叢生也。 又與茅通。【周禮天官醢人】茆菹。【鄭註】讀作茅。【說文】【玉篇】□音柳。註詳□字。考證:〔【于寶云】今之□蹗草。〕 謹照原文于寶改干寶。
萩 【申集上】【艸字部】 萩 【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音秋。【說文】蕭也。【爾雅釋草】蕭,萩。【註】卽蒿。【左傳襄十八年】及秦周伐雍門之萩。 又通楸,木名。【管子禁藏篇】當春三月,萩室熯造。【註】萩木鬱臭,以辟毒氣,故燒之新造之室。【前漢貨殖傳】山居千章之萩。 又【史記朝鮮列傳】封隂爲萩苴侯。【註】屬渤海。 又【五經文字】子遙切,音椒。【穀梁傳文九年】楚子使萩來聘。【集韻】或作菽。 又【玉篇】【廣韻】□子小切。義同。考證:〔【左傳襄十八年】秦周伐雍門之萩。〕 謹照原文秦周上增及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子淺切,音剪。竹名。
【戌集上】【門字部】 【玉篇】他頂切【廣韻】他鼎切,□音珽。門上關也。
萫 【申集上】【艸字部】 萫 【唐韻】【正韻】□許亮切,音嚮。【集韻】芼羹。
蚁 【申集中】【虫字部】 蟻 【唐韻】魚倚切【集韻】魚綺切,□音艤。【說文】作螘,蚍蜉也。【爾雅釋蟲】蚍蜉,大螘。【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別名蚍蜉,俗呼馬蚍蜉。小者卽名螘,齊人呼螘蛘,《方言》曰蚍蜉,齊魯之閒謂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閒謂之元蚼,燕謂之蛾蛘。其場謂之坻,或謂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駁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飛名□,卽飛螘也。【古今注】河內人□河而見人馬數千萬,皆如黍米,遊動往來,以火燒之,人皆是蚊蚋,馬皆是大蟻,故名蟻曰元駒。【續博物志】白蟻聞竹雞之聲化爲水。 又蟻裳。【書顧命】麻冕蟻裳。【傳】蟻,裳名,色元。 又蟻丘,山名。【莊子則陽篇】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 又白蟻,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駿,三曰白蟻。 又浮蟻,醪汁滓酒也。【張衡南都賦】浮蟻若萍。 又【唐韻古音】魚我切。義同。 【爾雅】本作螘。【禮記】通作蛾。詳蛾字註。
【午集中】【目字部】 【字彙】同。
虶 【申集中】【虫字部】 虶 【唐韻】憶俱切,音紆。蚰蜒別名。【揚子方言】蚰蜒,趙、魏之閒謂之蚨虶。 【集韻】作□。
蔰 【申集上】【艸字部】 蔰 音扈。【淮南子俶眞訓】萑蔰炫煌。
萬 【申集上】【艸字部】 萬 〔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萭 【申集上】【艸字部】 萭 【唐韻】【韻會】□王矩切。音雨。【說文】草也。 又姓。【急就篇】萭段卿。【註】萭亦楀字。楀,木名。因樹以得姓也。【前漢游俠傳】有萭章。 又【韻會】果羽切,音矩。義同。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所以正車輪者。【周禮冬官輪人】萭之以□其匡也。【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萱 【申集上】【艸字部】 萱 【唐韻】况袁切【集韻】許元切,□音暄。【韻會】忘憂草,卽今之鹿蔥也。【說文】作藼。又从宣。【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本又作萱。【本草註】花宜懷妊,婦人佩之必生男,故名宜男。◎按萱字《詩》作諼,《說文》作藼,又作蕿,《爾雅》又作萲。《正字通》獨以藼爲正,似泥。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同。
萲 【申集上】【艸字部】 萲 【唐韻】同萱。【王應麟詩攷】焉得萲草。出《爾雅音義》。
萳 【申集上】【艸字部】 萳 【唐韻】奴感切,音楠。【玉篇】草長弱貌。 又【集韻】那含切,音南。草名。
萴 【申集上】【艸字部】 萴 【唐韻】阻力切,音仄。【玉篇】萴子,藥名。一歲爲萴子,二歲爲烏喙,三歲爲附子,四歲爲烏頭,五歲爲天雄。【鹽鐵論】雖以進壤廣地,如食萴之充腸也。 又【廣韻】士力切【韻會】實側切,□音崱。草也。 又人名。【左傳昭二十年】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註】季萴,虞夏諸侯。
萵 【申集上】【艸字部】 萵 【集韻】烏禾切,音倭。【類篇】萵苣,菜名。【杜甫種萵苣詩序】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 又【續博物志】萵菜,出萵國,有毒,百蟲不敢近。
萶 【申集上】【艸字部】 萶 【集韻】尺尹切,音蠢。【類篇】草名。【說文】推也,草春時生也。亦作萅。 又【玉篇】雜也。
萷 【申集上】【艸字部】 萷 【集韻】思邀切,音蕭。萷槮,草木茂貌。 又【韻會】蕭疎貌。【宋玉九辨】萷蕭槮之可哀兮。【註】華葉已落,莖獨立也。 又師交切,音梢。【前漢司馬相如傳】紛溶萷蔘。【郭註】枝聳擢也。 又【韻會】色角切,音朔。義同。 又【集韻】萷藋,藥草。
萸 【申集上】【艸字部】 萸 【唐韻】茱茰,亦作茱萸。詳茰字註。
萹 【申集上】【艸字部】 萹 【唐韻】布□切,音邊。萹竹,草名。【爾雅釋草】竹萹蓄。【疏】布地而生,節閒白華,葉細綠,人謂之萹竹。 又【廣韻】方典切,音匾。義同。 又【集韻】蒲眠切,音腁。萹□,草木動貌。考證:〔【爾雅釋草】竹萹蓄。【註】布地而生。〕 謹照原文註改疏。
【午集中】【目字部】 【玉篇】助咸切,音讒。【篇海】怒視也。 又目深貌。
萺 【申集上】【艸字部】 萺 【集韻】莫報切,音帽。【說文】草也。 又【廣韻】莫六切,音目。萺□草。 又與苜同。
萼 【申集上】【艸字部】 萼 【唐韻】五各切【韻會】逆各切,□音鄂。【玉篇】花萼也。【晉書皇甫謐傳】春華發萼,夏繁其實。【束皙白華詩】白華朱萼。
落 【申集上】【艸字部】 落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爾雅釋詁】落,始也。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又【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又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又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又牢落。【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陸落。【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又拓落。【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又【韻會】錯落,閒厠貌。 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又山名。【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又木名。【爾雅釋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又與絡通。【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又【唐韻古音】讀路。【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萾 【申集上】【艸字部】 萾 【集韻】怡成切,音盈。【篇海】菊也。亦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同□。
萿 【申集上】【艸字部】 萿 【唐韻】古活切,音括。【爾雅釋草】萿,麋舌。【郭註】今麋舌草,春生葉,似舌。 又【集韻】戸栝切,音活。獨萿,藥草。 【直音】作萿。字从□作。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於到切,音奧。妒也。
葀 【申集上】【艸字部】 葀 【唐韻】古活切,音括。菝葀,瑞草。【揚雄甘泉賦】攢井閭與茇葀兮。 【直音】作葀。葀字从□作。
【子集下】【入字部】 【玉篇】古文兩字。註詳六畫。【說文】从冂从□。【徐曰】从二入也。此本爲兩再之。今經傳皆作兩。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伊昔切,音益。女字。
【午集中】【白字部】 【正字通】俗耄字。
葁 【申集上】【艸字部】 葁 【集韻】居良切,音姜。山草。【正字通】俗字。
葂 【申集上】【艸字部】 葂 【集韻】武遠切,音晚。人名。【莊子天地篇】蔣閭葂見季徹。 又【潘尼西道賦】葂窟連投十數億計。 通作莬。
葃 【申集上】【艸字部】 葃 【唐韻】在各切,音昨。茹草。【博雅】葃茹,烏芋也。【集韻】葃茹,草名。 又秦昔切,音籍。義同。 又【集韻】士革切,音賾。【類篇】菜名。考證:〔【集韻】士革切,音頤。〕 謹照原文頤改賾。
葅 【申集上】【艸字部】 葅 【集韻】同菹。又通苴,見苴字註。
葆 【申集上】【艸字部】 葆 【唐韻】補抱切,音保。【前漢燕刺王旦傳】頭如蓬葆。【註】葆,草木叢生之貌。 又【韻會】梓上苗也。【字彙補】關中謂桑楡孽生曰葆。 又【禮雜記羽葆疏】葆謂蓋也。【張衡西京賦】垂翟葆。 又【禮禮器】不樂葆大。【註】葆之言褒也。 又【素問】治數之道,從容之葆。【註】葆,平也。 又藏也。【莊子齊物論】此之謂葆光。 又【韻會】旅葆,野菽,實可食。【史記天官書】觜觿爲虎首,主葆旅事。【晉灼曰】葆,菜也。野生曰旅。 又通褓。【史記留侯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註】葆,小兒被也。 又通寶。【史記留侯世家】見穀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註】《史記》珍寶字皆作葆。 又與堡通。【史記匈奴傳】侵盜上郡葆塞。 又【集韻】博毛切,音褒。廣也。
蒑 【申集上】【艸字部】 蒑 【集韻】於斤切,音殷。【類篇】菜名。 又【韻會】草色靑也。
蒥 【申集上】【艸字部】 蒥 【集韻】力求切,音劉。【玉篇】香草。 又【廣韻】蒥荑,藥名。
葈 【申集上】【艸字部】 葈 【集韻】想止切,音葸。本作□。胡□,枲耳也。【正字通】俗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