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34 页/共 976 页

蒹 【申集上】【艸字部】 蒹 【唐韻】古甜切【正韻】古嫌切,□音兼。【說文】雚之未秀者。【詩秦風】蒹葭蒼蒼。【傳】蒹,薕也。【疏】似雚而細,高數尺。陸璣云:水草,堅實,牛食之令牛肥强,靑、徐州人謂之蒹。考證:〔【詩秦風】蒹葭蒼蒼。【疏】靑徐州人謂之簾。〕 謹照原文簾改蒹。 【戌集上】【金字部】 音未詳。【唐書車服志】景龍中,腰帶垂頭於下,名尾,取順下之義。【宋志】尾,卽今之魚尾。 蒺 【申集上】【艸字部】 蒺 【唐韻】秦悉切,音疾。【韻會】蒺,藥草。【本草】蒺,疾也。其刺傷人甚疾而利也。 蒻 【申集上】【艸字部】 蒻 【唐韻】而灼切,音弱。【說文】蒲子,可以爲平席。【徐曰】按蒻蒲下入泥,白處卽根,上初生萌葉時殼也。【書顧命】敷重底席。【註】底,蒻苹也。 又蒟蒻,菜名。【左思蜀都賦】其圃則有蒟蒻茱萸。【註】蒻,草也。【古今註】揚州人謂蒻爲班杖,不知食之。 又【集韻】昵角切,音搦。□蒻,豆也。 蒼 【申集上】【艸字部】 蒼 〔古文〕□□【唐韻】七岡切【正韻】千剛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又【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又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又【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又【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又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又【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 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 【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考證:〔【書益稷謨】至于海隅蒼生。〕 謹照益稷不稱謨,謨改篇。 蒾 【申集上】【艸字部】 蒾 【集韻】緜批切,音迷。莢蒾,草名。【詩疏】一名挈橀。【本草】一名羿先,葉似楡,子兩兩相對。詳莢字註。 蒿 【申集上】【艸字部】 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好平聲。【說文】菣也。【詩小雅】食野之蒿。【傳】蒿,菣也。【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爲蒿。【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陸佃詩疏】蒿,草之高者。 又焄蒿,氣蒸出貌。【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又耗也。【楚語】使民蒿焉。 又【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又地名。【穀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又姓。【通志氏族略】蒿氏。【註】見《姓苑》。 又【韻會】呼侯切,讀齁。【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又【篇海】與藳同。◎按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 蓀 【申集上】【艸字部】 蓀 【唐韻】思渾切【正韻】蘇昆切,□音孫。【玉篇】香草也。【楚辭九歌】蓀橈兮蘭旌。【司馬相如上林賦】葴蔣若蓀。【韻會】陶隱居云:溪蓀,極似石菖蒲,而葉無脊。 【集韻】或作,或作荃。【類篇】又作□、□。 蓁 【申集上】【艸字部】 蓁 【唐韻】【正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音臻。【說文】草盛貌。【詩周南】其葉蓁蓁。 又積聚之貌。【楚辭招】蝮蛇蓁蓁。 又水名。【水經注】蓁水發源蓁谷。 又【集韻】資辛切,音津。首戴物貌。【爾雅釋訓】蓁蓁,戴也。 又鋤臻切。與榛通。木叢生也。或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說文長箋】與□同。 【午集下】【石字部】 【廣韻】七內切【集韻】取內切,□音倅。磑也。 又【五音集韻】楚懷切。也。 蓂 【申集上】【艸字部】 蓂 【唐韻】莫經切,音冥。蓂莢,瑞草。堯時生于庭。【玉篇】曆得其分度則蓂莢生于階,月一日一莢生,十六日一莢落。 又思蓂子,藥名。【炮炙論】思蓂子,味苦,煎之有涎。 又【廣韻】【正韻】□莫狄切,音覓。【爾雅釋草】菥蓂,大薺。【張衡南都賦】菥蓂竽瓜。 蓃 【申集上】【艸字部】 蓃 【集韻】疎鳩切,音蒐。蓃莍,椒子聚生成房貌。 又與藪通。 又【類篇】雙雛切。義同。 蓄 【申集上】【艸字部】 蓄 【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音矗。積也。【篇海】聚也,藏也。【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禦冬。【箋】蓄,聚美菜。 又【晉語】蓄力一紀,可以遠矣。【註】蓄,養也。 又【廣韻】許六切,音荲。義同。【韻會】或作稸。【集韻】或作□、□。 又【通志六書略】通作畜。畜,田畜也,而爲畜聚之畜,借音不借義。◎按《廣韻》《集韻》俱云:蓄,冬菜。而《正字通》以爲□蹄菜,非是。 蓆 【申集上】【艸字部】 蓆 【唐韻】祥易切【韻會】【正韻】祥亦切,□音夕。【說文】廣多也。【爾雅釋詁】蓆,大也。【詩鄭風】緇衣之蓆兮。 又【王應麟詩攷】蓆,儲也。 又蓆具草。【述異記】一名塞路,生北方。古詩云:千里蓆具草。 又與薦席之席通。 又【毛詩古音考】音芍,叶敝予。又改作兮韻。 蓔 【申集上】【艸字部】 蓔 【集韻】以紹切,音苭。草貌。 又【類篇】與同。 蓕 【申集上】【艸字部】 蓕 【集韻】涓惠切,音桂。草名。 蚐 【申集中】【虫字部】 蚐 【集韻】規倫切,音鈞。【類篇】蟲名,馬也。 蓇 【申集上】【艸字部】 蓇 【唐韻】【類篇】□古忽切,音骨。【玉篇】不實草。【山海經】嶓冢之山有草焉,黑華而不實,名曰蓇容,食之使人無子。 蓈 【申集上】【艸字部】 蓈 【集韻】盧當切,音郞。【說文】禾粟之米生而不成者謂之蕫蓈。 或作稂。 蓉 【申集上】【艸字部】 蓉 【唐韻】【集韻】□餘封切,音容。【說文】芙蓉也。【屈原離騷】集芙蓉以爲裳。【註】芙蓉,蓮華也。 又【韻會】木芙蓉,一名拒霜花,一名木蓮。 又【韻補】于方切,音王。【徐幹七喩】懸明珠于長韜,燭宵夜而爲陽。元鬢擬于元霧,豔色過乎芙蓉。 蓊 【申集上】【艸字部】 蓊 【唐韻】【正韻】□烏紅切,音翁。【博雅】蓊薹也。【韻會】草華之莖,細葉叢出者爲蓊薹。 又【集韻】鄔孔切,翁上聲。蓊鬰,草木盛貌。【張衡西京賦】鬱蓊薆薱。 又【韻會】草名。可染黃。 又【韻補】烏光切,音汪。【道藏歌】司命保算,丹書南昌。解枝七元,腐骨更蓊。 蓋 【申集上】【艸字部】 蓋 〔古文〕□【唐韻】古太切【韻會】居太切,□音匄。苫也。【左傳襄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註】白茅,苫也,今江東呼爲蓋。 又掩也。【書蔡仲之命】爾尚蓋前人之愆。 又覆也。【關尹子八籌篇】其高無蓋。 又車蓋。【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爲蓋以象天,崇十尺。 又語辭。【詩小雅】謂天蓋高,謂地蓋厚。 又【廣韻】胡□切,音盍。亦苫蓋也。【集韻】靑齊人謂蒲席曰蒲蓋。 又通盍,何不也。【禮檀弓】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 又【正韻】古沓切。地名。【孟子】王使蓋,大夫王驩爲輔行。【註】蓋,齊下邑也。【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蓋。 又姓。【前漢曹參傳】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又蓋寬饒,字次公,魏郡人。 又【韻補】居氣切,叶音旣。【宋玉高唐賦】蜺爲旌,翠爲蓋,風起而止,千里而逝。 蓌 【申集上】【艸字部】 蓌 【集韻】【韻會】□祖臥切,音挫。【禮曲禮】介者不拜,爲其拜而蓌拜。【註】蓌拜失容節,猶詐也。 又【禮疏】側駕切,音詐。【韻會】助駕切,音乍。【集韻】祖對切,音晬。義□同。 蓍 【申集上】【艸字部】 蓍 〔古文〕□【唐韻】式之切【正韻】申之切,□音尸。【詩曹風】浸彼苞蓍。【傳】蓍草也。【說文】蒿屬,《易》以爲數。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白虎通】蓍之言耆也,陽之老也。【易繫辭】蓍之德,圓而神。【韓詩外傳】孔子出遊,婦人中澤而哭,孔子問焉,曰:鄕者刈蓍薪,亡我蓍簪。 又【集韻】蒸夷切,音脂。義同。 蓎 【申集上】【艸字部】 蓎 【唐韻】徒郞切,音唐。草名。【廣韻】蓎、蒙,女蘿。【爾雅】作唐。 蓏 【申集上】【艸字部】 蓏 【唐韻】郞果切,音裸。【易說卦傳】艮爲果蓏。【周禮天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前漢食貨志註】應劭曰:木實曰果,草實曰蓏。張宴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臣瓚曰:木上曰果,地上曰蓏。【晉書天文志】織女星主果蓏。 蓐 【申集上】【艸字部】 蓐 【唐韻】而蜀切【韻會】如欲切,□音辱。【說文】陳草復生繁縟也。 又【篇海】猶蠶蔟也。 又薦也。【禮少儀】《註》:茵著,蓐也。【爾雅釋器】蓐謂之兹。【註】《公羊傳》屬負兹。兹者,蓐席也。 又馬藉草曰蓐。【周禮夏官圉師】春除蓐釁廄,始牧。【註】蓐,馬兹也。馬旣出而除之。 又【博雅】厚也。 又【禮月令】孟秋,其神蓐收。【左傳註】秋物摧蓐而可收也。 又國名。【左傳昭元年】沈、姒、蓐、黃。【註】四國臺駘之後。 又姓。見【氏族畧】。考證:〔【禮少儀】茵者蓐也。〕 謹照原文少儀下增註字。者改著。 【子集中】【人字部】 【玉篇】他代切,同態。【說文】態或从人作。 蜅 【申集中】【虫字部】 蜅 【唐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甫。小蟹。【玉篇】蜅,觜蟹也。 又奉甫切,音父。義同。 又【廣韻】薄胡切,音蒲。蛤蜅也。 【酉集下】【車字部】 【玉篇】莫斌切,音民。車伏兔也。 又車輞也。【釋名】車輞曰。,緜也。緜連其外也。 【戌集上】【門字部】 【廣韻】綿婢切【集韻】母婢切,□音弭。【廣韻】力褊。【集韻】褊狹也。一曰智少力劣而爭。【博雅】,弱也。 又【廣韻】奴禮切【集韻】乃禮切,□音禰。義同。 【集韻】或作□。 蓑 【申集上】【艸字部】 蓑 〔古文〕□□【唐韻】蘇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詩小雅】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 又【韻會】覆也。【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註】不以蓑苫城也。 又【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 又【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 又蘇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毛如披蓑。 蓒 【申集上】【艸字部】 蓒 【唐韻】【集韻】□虛言切,音掀。蓒芋,□草也。【爾雅】作軒。 蓓 【申集上】【艸字部】 蓓 【唐韻】薄亥切,音倍。蓓蕾,始華也。 又【玉篇】黃蓓,草名。 又部凂切,音琲。義同。 蓝 【申集上】【艸字部】 藍 【唐韻】魯甘切,音籃。染靑草也。【詩小雅】終朝采藍。【周禮地官掌染草註】染草藍、蒨,象斗之屬。【通志】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又【古今注】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 又【說文】瓜苴也。 又【酉陽雜俎】藍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藥,謂之藍藥。 又鳥名。【爾雅釋鳥】秋鳸,竊藍。【註】竊藍,靑色。 又濫也。【大戴禮】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又地名。【晉語】三卿宴于藍臺。 又山名。【水經注】新河出令支縣之藍山。 又水名。【杜甫詩】藍水遠從千落。 又【綱目集覽】伽藍,梵語,猶中華言衆園。 又姓。【通志氏族略】戰國時中山大夫藍諸。 又通襤。【傅□詩】整此藍縷衣。考證:〔又鑑也。〕 謹照大戴禮註鑑改濫。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此兩切,音搶。竹名。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所戢切,音澀。見足也。 蓟 【申集上】【艸字部】 薊 【唐韻】古誼切【集韻】【正韻】吉詣切,□音計。【說文】芺也。【爾雅釋草】芺,薊。【疏】薊生山中者名朮,其生平地而肥大於衆者名楊枹薊,今呼爲馬薊。 又地名。【禮樂記】封黃帝之後于薊。【註】今涿郡薊縣。 又姓。【神仙傳】薊子訓,齊人。 【五經文字】从角者譌。葪。 蓠 【申集上】【艸字部】 蘺 【唐韻】呂支切【韻會】鄰知切,□音離。【說文】江蘺蘼蕪。【爾雅註】楚謂之蘺,晉謂之,齊謂之茝。【司馬相如上林賦】被以江蘺。 又【淮南子秦族訓】蘺先稻熟,而農夫薅之者,不以小利害大穫。【註】蘺,水稗也。 又藩蘺。【前漢陳涉項籍傳贊】築長城而守藩蘺。 又【唐韻古音】音羅。《離騷》又况揭車與江蘺。叶上華字。 蓥 【戌集上】【金字部】 鎣 【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縈定切,□音瑩。【說文】器名也。【正字通】磨金器令光澤也。 又【廣韻】飾也。 又【博雅】磨也。 又【廣韻】余傾切【集韻】惟傾切,□音營。采鐵也。 又【集韻】懸扃切,音熒。磨也。一曰器也。 又【字彙補】人名。唐有孫鎣。 又【集韻】畎迥切,音熲。冶器,以金爲之。 又【集韻】於丁切,音嫈。又【五音集韻】烏莖切,音甖。義□同。 蓦 【亥集上】【馬字部】 驀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說文】上馬也。又超越也。今俗猶言驀越驀忽。【李賀詩】煙底驀波乗一葉。 又【集韻】莫駕切,音禡。登也。 【午集中】【目字部】 【廣韻】虛郭切【集韻】忽郭切,□音霍。【玉篇】驚視也。【揚雄蜀都賦】蘢睢兮罧布列。 【集韻】或作矐。 菘 【申集上】【艸字部】 菘 【唐韻】息弓切【集韻】思融切,□音嵩。【玉篇】菜名。【南史周顒傳】秋末晚菘。【埤雅】菘性隆冬不彫,四時長見,有松之操,故其字會意。【集韻】或作□、蘴。 菙 【申集上】【艸字部】 菙 【唐韻】時髓切,音捶。木名,荆也。【周禮春官菙氏註】燋焌用荆菙之類。【疏】掌共燋契也。【韻會】有捶氏共菙以灼龜。 菚 【申集上】【艸字部】 菚 【集韻】仕諫切,音輚。【類篇】草名。【五音篇海】士諫切,音棧。草名。 菛 【申集上】【艸字部】 菛 【集韻】俗虋字。菛苳,藥名,今省作門。 菜 【申集上】【艸字部】 菜 【唐韻】【集韻】□倉代切,音縩。【說文】草之可食者。【增韻】蔬也。【禮月令】仲秋,趣民務畜菜。【儀禮士昏禮】婦入三月乃奠菜。【靈樞經】五菜: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 又【禮王制】民無菜色。【註】食菜之饑色。 又七計切。【東方朔七諫】西施媞媞而不得見兮,嫫母勃屑而日侍。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徒乎葵菜。 又【韻會】與采通。【漢孔耽□】躬菜蔆蕅。 菮 【申集上】【艸字部】 菮 【韻會】居行切,音庚。【篇海】草名。 萔 【申集上】【艸字部】 萔 【韻學集成】同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