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41 页/共 976 页
藖 【申集上】【艸字部】 藖 【集韻】侯襇切,音莧。菫草。又【集韻】何閒切,音閑。莝餘草莖。【元結詩】豈欲皁櫪中,爭食麧與藖。又【博雅】藖,□也。 又丘閑切,音慳。草名。
蓧 【申集上】【艸字部】 蓧 【集韻】同莜。【說文】草田器。【論語】遇丈人以杖荷蓧。【註】蓧,竹器。 又【廣韻】徒歷切,音荻。義同。 又【集韻】他凋切,音祧。苗也。【爾雅釋草】蓧蓨。 俗作□。
蓨 【申集上】【艸字部】 蓨 【唐韻】他歷切,音剔。蓧蓨,見上(蓧字)。 又【集韻】他凋切,音祧。【爾雅釋草】苗,蓨。又【說文】徒聊切,音迢。義同。 又與條通。【史記周勃世家】亞夫封爲條侯。【註】條,表皆作蓨。 又【集韻】思留切,音脩。說也。
蓩 【申集上】【艸字部】 蓩 【唐韻】【集韻】□武道切,音媢。菤耳也。 又【類篇】葆也。 又【博雅】茂也。【魏武帝樂府】乗雲駕龍,鬰何蓩蓩。 又【集韻】毒草名。葶也。 又地名。【後漢劉□傳】遣李松會朱鮪,與赤眉戰于蓩鄕。 又【廣韻】莫卜切,音木。【集韻】亡遇切,音務。□作毒草釋。
蓪 【申集上】【艸字部】 蓪 【唐韻】【正韻】□他紅切,音通。草藥名。
蓫 【申集上】【艸字部】 蓫 【唐韻】直六切,音逐。【詩小雅】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傳】蓫,惡菜也。【箋】牛蘈也。陸註:今人謂之羊蹄。【爾雅釋草】蓫□,馬尾。 又【唐韻古音】直救反,義同。 又【廣韻】同荲。
蓬 【申集上】【艸字部】 蓬 【唐韻】【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音髼。【詩召南】彼茁者蓬。【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禮內則註】蓬,禦亂之草。 又【詩衞風】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註】亂也。 又【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傳】盛貌。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一曰蓬星。 又州名。【廣韻】周割巴州之伏虞郡立蓬州,因蓬山而名之。 又姓。【正字通】漢蓬球,北海人。 又【韻補】叶皮江切,音龎。【東方朔七諫】滅規矩而不固兮,背繩墨之正方。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又【字彙補】蒲貢切,菶去聲。草水盛貌。 【集韻】籀文作□。
蔄 【申集上】【艸字部】 蔄 【唐韻】亡莧切。人姓,見《姓譜》。【正字通】作莫半切,音慢,非。
蔅 【申集上】【艸字部】 蔅 【字彙】同姸。【論衡】籍孺韓嫣。形婯骨蔅,皮媚色稱。
【酉集中】【身字部】 【廣韻】戸來切【集韻】何開切,□音孩。【玉篇】躴,體長貌。 又【集韻】【類篇】□魚開切,音皚。義同。
【戌集上】【金字部】 【集韻】而琰切,音冉。鐵也。
【巳集中】【牙字部】 【廣韻】互,俗作。【韓愈贈張籍張徹詩】交驚舌舚。【柳宗元夢歸賦】參差之白黑。【註】卽互字。【唐韻正】周禮牛人,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徐音,詩楚茨傳曰:或陳于互。正義亦引周禮文,□誤作牙,陳氏禮書曰:互牙古字通用,非也。中山詩話云:古稱駔儈,今謂牙,非也。劉道原云:本稱互郎,主互市。唐人書互爲,似牙字,因譌爲牙耳。舊唐書史思明傳,互市郎,安祿山傳,互市牙郎,蓋爲後人添一牙字。今通鑑亦作互市牙郞。漢書劉向傳,宗族磐互,師古曰:字或作牙,謂若犬牙相交入之意也。谷永傳,百官盤互,註同。是昔人以爲互字,後轉而作牙,師古乃曲爲之說耳。〇按史書中以牙作互字用非一,唐韻正深辨其非,幷引古碑碣中之書互爲者甚詳,皆歷歷可據,應从之。蓋牙有相錯義,故互字俗借作,可附牙部。若竟書互爲牙,幷讀如牙字之音,誤矣。
蓮 【申集上】【艸字部】 蓮 〔古文〕苓【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連。【爾雅疏】北人以蓮爲荷。又【說文】芙蕖之實也。【爾雅釋草】荷,芙蕖。其實蓮。【註】蓮謂房也。 又【集韻】連彥切,連去聲。【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蓮勺。【後漢鄭興傳註】蓮勺,故城在今同州下邳縣東北。 又【字彙補】所夾切。草名。【廣雅】鳶尾、烏蓮,射干也。
蓯 【申集上】【艸字部】 蓯 【唐韻】作孔切【集韻】祖動切,□音總。菶蓯,草貌。又【韻會】草名。【爾雅釋草】須葑蓯。 又【廣韻】草貌。 又【集韻】七恭切,音鏦。【類篇】肉蓯蓉,藥名。 又荀勇切,音竦。□蓯,相入貌。【史記司馬相如傳】騷擾□蓯。
【丑集下】【女字部】 【廣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杙。婦官也。【後周皇后紀】皇后率六宮三妃三,祭先蠶西陵氏神。 通作弋。漢武鉤弋夫人。
蓰 【申集上】【艸字部】 蓰 【集韻】想氏切,音璽。草名。 又【韻會】所綺切,音屣。【綱目集覽】物數也。【孟子】或相倍蓰。【趙岐註】蓰,五倍也。 又山宜切,音釃。義同。 又離蓰。【韓愈孟郊聯句】離蓰不能翽。
蓱 【申集上】【艸字部】 蓱 【玉篇】同萍。【爾雅釋草】萍、蓱。【註】總訓水中浮萍。 又【楚辭天問】蓱號起雨。【註】蓱翳,雨師名。
蓲 【申集上】【艸字部】 蓲 【唐韻】去鳩切,音丘。【玉篇】烏蓲也。【詩衞風】葭菼揭揭。【箋】薍,江東呼爲烏蓲。 又烏侯切,音漚。與藲同。【山海經】其木苦蓲。【註】刺楡也。 又【集韻】同。【左思吳都賦】異荂蓲蘛。【註】《爾雅》曰:蓲,華也。蓲與敷同。【字彙補】,漢隷同蓲。 又邕俱切,音紆。草也。 又【韻會】同昫,煦也。【太□經】陽蓲萬物。
【丑集上】【口字部】 【廣韻】【集韻】□陟加切,音奓。【說文】厚脣貌。从多从尙。【註】徐鍇曰:多卽厚也。 又【玉篇】緩口貌。 又【廣韻】敕加切【集韻】抽加切,□音侘。與《說文》義同。
蓳 【申集上】【艸字部】 蓳 【正字通】菫本字。 又【集韻】居焮切,音靳。草名。今堇字。
蓴 【申集上】【艸字部】 蓴 【唐韻】常倫切【集韻】【正韻】殊倫切,□音純。【類篇】蓴菜。【韻會】水葵也。【陸佃云】蓴逐水而性滑,故亦謂之淳菜。【綱目集覽】蓴生水中,葉似鳧葵,採莖可噉。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釵股,名曰絲蓴。九月至十月漸粗,在泥中,名曰瑰蓴。【顏氏家訓】梁世有蔡朗,諱純。旣不涉學,遂呼蓴爲露葵。 亦作蒓。見蒓字註。 又【說文】蒲叢也。 又【類篇】徒官切,音團。草叢生貌。
蓶 【申集上】【艸字部】 蓶 【集韻】愈水切,音唯。【說文】菜也。【玉篇】似韭而黃。 又【直音】音維。義同。 又同芛。【後漢馬融傳】蓶扈蘣熒。【郭璞註】草木花初生,與芛通。
蓷 【申集上】【艸字部】 蓷 【唐韻】他回切【韻會】通回切,□音推。【說文】萑也。【爾雅釋草】萑蓷。【註】今茺蔚也。又名益母。【詩王風】中谷有蓷。又【正韻】昌垂切,音吹。義同。
蓸 【申集上】【艸字部】 蓸 【唐韻】昨勞切,音曹。【說文】草也。
蓹 【申集上】【艸字部】 蓹 【正字通】同篽。 又【前漢功臣表】蓹兒嚴侯轅終。【師古註】地名,音御。
【酉集下】【酉字部】 【字彙補】音未詳。醅也,見《酉陽雜俎》。
【丑集下】【夕字部】 【廣韻】都聊切【集韻】丁聊切,□音刁。大也,多也。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同妯。兄弟婦相呼爲妯娌。或从育。
蓺 【申集上】【艸字部】 蓺 【唐韻】魚祭切【正韻】倪制切,□音藝。【玉篇】種樹也。【詩大雅】蓺之荏菽。【左傳昭元年】不采蓺。【註】蓺,種也。 又【集韻】通藝。【前漢藝文志】有《六蓺略》。 【廣韻】本作埶。【集韻】亦作藝秇。
蓻 【申集上】【艸字部】 蓻 【唐韻】子入切,音□。草生多貌。 又【玉篇】茅芽也。 又【集韻】諾叶切,音捻。草不生也。 又居六切。同蘜。秋華菊也。
蓼 【申集上】【艸字部】 蓼 【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又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又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又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又【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又【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又【通鑑】蓼侯孔臧。【史炤釋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 【玉篇】又作□。【佩觿集】俗作蓼。蓼字下从□作。
蓽 【申集上】【艸字部】 蓽 〔古文〕□【集韻】璧吉切,音必。豆也。 又蓽菎,草名。羊蹄也。 又蓽茇,藥名。【酉陽雜俎】出摩伽,苗長三四尺,莖細如箸,葉似蕺葉,子如桑椹。 又荆也。【廣韻】同篳。【禮儒行】蓽門圭窬。 又【唐韻】博計切,音閉。義同。
蓾 【申集上】【艸字部】 蓾 【唐韻】郞古切,音魯。【說文】□或从鹵。【爾雅釋草】蓾,蔖。【註】作履苴草。 又【玉篇】杜蓾,郭璞曰:杜衡也,似葵而香。
蓿 【申集上】【艸字部】 蓿 【唐韻】息逐切,音肅。苜蓿,見苜字註。【漢書】作宿。
蔀 【申集上】【艸字部】 蔀 【唐韻】蒲口切,音瓿。【易豐卦】豐其蔀。【註】蔀,覆曖,障光明之物也。 又【廣韻】【正韻】□普后切,音剖。小席也。 又【集韻】伴姥切,音簿。□蔀,草也。【博雅】□蔀,魚薺也。 又【詩大雅篇首文王受命疏】三統曆,七十二歲爲一蔀,二十蔀爲一紀。【前漢律歷志】以閏餘一之數爲蔀首。 又【唐韻古音】《易》豐其蔀,《陸德明釋文》音部。
【午集下】【禾字部】 【集韻】吉典切,音蹇。小束也。【玉篇】十把曰。 亦作□。
蔁 【申集上】【艸字部】 蔁 【唐韻】諸良切,音章。【說文】草也。【玉篇】蔁柳,當陸別名也。
蔃 【申集上】【艸字部】 蔃 【集韻】巨兩切,强上聲。草名。 又【類篇】渠良切,音强。蔃□,百合也。
蔆 【申集上】【艸字部】 蔆 【唐韻】力膺切【韻會】閭承切,□音陵。【說文】芰也。【爾雅釋草】蔆蕨攗。【註】俗云蔆角是也。【陸佃詩疏】《武陵記》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蔆。 又作菱。【洞冥記】靈池有浮根菱,根出水上,葉沈波下,亦名靑冰菱。 又湖名。【史記夏本紀註】菱湖者,五湖之一。 【集韻】亦作、□。
【酉集下】【邑字部】 【廣韻】側持切【正韻】莊持切,□音湽。鄕名。
【酉集下】【辵字部】 【字彙補】居以切,音己。【九經考異】《詩》往近王舅。楊愼作。一作。詳近字註。考證:〔【字彙補】居以切,音已。〕 謹按已當作己,謹改己。
蔇 【申集上】【艸字部】 蔇 【唐韻】居毅切,音旣。【說文】草多貌。 又【韻會】巨至切,音洎。【類篇】至也。【左傳隱六年】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蔇。 又【集韻】許旣切,音咥。地名。【春秋莊九年】公及齊大夫盟于蔇。
【寅集下】【弓字部】 【廣韻】【集韻】□都昆切,音敦。同弴。 又【類篇】彌鄰切,音民。【玉篇】旗也。【類篇】旗弧也。
【丑集中】【土字部】 【集韻】丑玉切,音□。牛馬所蹈處。 又儒欲切,音辱。義同。
【戌集中】【雨字部】 【廣韻】□書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名禮切,音米。愛也。
蔈 【申集上】【艸字部】 蔈 【唐韻】甫遙切。音飆。【玉篇】黃華也。【爾雅釋草】苕,陵苕。黃華,蔈。【註】苕華因色異名。 又【爾雅釋草】蔈、荂,荼。【註】卽芀也。 又【韻會】匹沼切,音縹。草盛貌。 又【直音】蔈,落也。 又【集韻】□妙切,標去聲。榖黃華者。一曰禾末。【淮南子天文訓】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註】蔈,禾穗粟孚甲之芒。
蔉 【申集上】【艸字部】 蔉 【唐韻】【韻會】□古本切,音袞。【左傳昭元年】是穮是蔉。【孔疏】以土壅苗根爲蔉也。
蔊 【申集上】【艸字部】 蔊 【唐韻】呼旱切,音暵。【齊民要術】蔊菜,味辛。【本草】蔊,味辛辣如火焊人,故名。
蔋 【申集上】【艸字部】 蔋 【唐韻】徒歷切,音廸。【玉篇】卽滌字,旱氣也。【詩大雅】旱旣太甚,蔋蔋山川。 又【集韻】兹消切,音焦。旱山無草曰蔋。 又式竹切,音叔。徒沃切,音毒。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