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33 页/共 976 页
荨 【申集上】【艸字部】 蕁 【唐韻】徒含切,音譚。【說文】藩。【爾雅釋草】蕁,藩。【註】蕁生山上,葉如韭,一曰蝭母。 又□,海薻。【註】一名海蘿,如飛髮,生海中。 又【淮南子天文訓】火上蕁,水下流。
荩 【申集上】【艸字部】 藎 【唐韻】【韻會】□徐刃切,音燼。【本草】藎草,一名黃草,一名盭草,可染黃。 又【爾雅釋詁】藎,進也。【詩大雅】王之藎臣。【疏】藎,忠愛之篤,進進無巳也。 又【揚子方言】藎,餘也。周鄭之閒曰藎。【註】遺餘。【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絕。 又秦、晉之閒炊薪不盡曰藎。 或作□□。又□。考證:〔【揚子方言】藎,餘也。【註】遺餘,周鄭之閒曰藎。〕 謹照原文註遺餘三字,移於周鄭之閒曰藎下。
荪 【申集上】【艸字部】 蓀 【唐韻】思渾切【正韻】蘇昆切,□音孫。【玉篇】香草也。【楚辭九歌】蓀橈兮蘭旌。【司馬相如上林賦】葴蔣若蓀。【韻會】陶隱居云:溪蓀,極似石菖蒲,而葉無脊。 【集韻】或作,或作荃。【類篇】又作□、□。
莐 【申集上】【艸字部】 莐 【唐韻】直深切,音沉。【集韻】直禁切,音鴆。【說文】草也。【爾雅釋草】蕁,莐藩。【疏】知母也。【郭註】生山上,葉如韭。 又【玉篇】丁敢切,音黕。義同。
葨 【申集上】【艸字部】 葨 【唐韻】烏恢切,音隈。【玉篇】草名。
【戌集上】【金字部】 【字彙】與釽同。
莾 【申集上】【艸字部】 莾 【干祿字書】俗莽字。
荫 【申集上】【艸字部】 蔭 【唐韻】【集韻】【韻會】□於禁切,音廕。【說文】草隂地。【徐曰】草所庇也。【荀子勸學篇】樹成蔭而衆鳥息焉。【呂氏春秋】松柏成而塗之人已蔭矣。 又日景也。【左傳昭元年】趙孟視蔭。 又通廕。【左傳文九年】本根無所庇廕。 又【韻會】通作隂。【詩大雅】旣之隂女。 又【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註】音同蔭。【杜云】所茠蔭之處。古字借用。 又【集韻】於金切,音隂。草木蔭翳也。【班固西都賦】茂樹蔭蔚。 或作□。
药 【申集上】【艸字部】 藥 【唐韻】以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躍。【說文】治病草。【史記三皇本紀】神農氏甞百草,始有醫藥。【急就篇註】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爲藥。 又【本草】芍藥。詳芍字註。 又療也。【詩大雅】多將熇熇,不可救藥。【莊子天地篇】有虞氏之藥瘍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藥氏,望出河内,後漢南陽太守藥崧,晉有牙門藥冲。 又【韻會】式灼切,音鑠。灼藥,熱貌。【丘遲思賢賦】心灼藥如傷。 又旅灼切,音略。【張衡南都賦】歸鴈鳴鵽,黃稻鱻魚,以爲勺藥。【註】勺藥,五味之和。藥音略。【西溪叢語】言勺藥者,乃以魚肉等物爲醢食也。【韓退之郾城聯句詩】五鼎調勺藥。又,難祈却老藥。上藥旅酌切,下藥以灼切,二藥不同音。 又【唐韻古音】醫藥之藥去聲,音効。 又【字彙補】與籞苑之籞同。李正己曰:園亭中藥闌,闌卽藥,藥卽闌,猶言圍援,非花藥之闌。《漢書宣帝紀》:池藥未幸者,假與貧民。凡《漢書》闌入宮禁,闌字多从艸,則藥闌字義尤分明也。
荲 【申集上】【艸字部】 荲 【唐韻】恥六切【集韻】敕六切,□音矗。【博雅】荲羊蹄也。【本草】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 又【揚子方言郭璞註】葇、荲,菜也。亦蘇之種類。 又【說文】陵之切,讀若釐。草也。【齊民要術】《字林》云:荲草似冬藍,蒸食之。考證:〔【博雅】羊蹄萊也。〕 謹照原文改荲羊蹄也。
荳 【申集上】【艸字部】 荳 【廣韻】田□切,音豆。【韻會】菽也。《物理論》云:菽者衆荳之名,通作豆。 又荳蔲,藥名。
荵 【申集上】【艸字部】 荵 【唐韻】而軫切,音忍。【說文】荵冬草。【爾雅釋草】蒡,隱荵。【註】似蘇有毛,今江東呼爲隱荵,藏以爲菹,亦可瀹食也。 又上聲。【集韻】而振切,音刃。義同。
荷 【申集上】【艸字部】 荷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詩鄭風】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又【陳風】有蒲與荷。【箋】芙渠之莖也。【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 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又地名。【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 又【廣韻】胡可切。【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註】荷,擔也。【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疏】荷,擔揭也。【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爲袷囊,綴之服外。 又通何。【詩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釋文】河可反。 又【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潘岳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又通苛。【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師古註】荷與苛同,苛細也。 又怨怒聲。【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考證:〔【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南人呼荷。〕 謹照原文江南改江東。〔【詩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箋】何可反。〕 謹照原文箋何可反改釋文河可反。
荸 【申集上】【艸字部】 荸 【篇海】蒲沒切,音孛。《碎金》云:荸薺,古之□茈也。苗似龍鬚,根黑色,可食。
荹 【申集上】【艸字部】 荹 【唐韻】薄故切,音捕。【玉篇】牛馬草亂藁也。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荹攎,收亂草也。
荺 【申集上】【艸字部】 荺 【唐韻】于敏切,音殞。【爾雅釋草】荺,茭。【註】荺,一名茭,謂草根可食者也,亦笋類也。非一種。 又【集韻】于倫切,音筠。藕紹也。考證:〔【爾雅釋草】荺茭。【註】荺,一名□〕 謹照原文一名□改一名茭。
荻 【申集上】【艸字部】 荻 【唐韻】徒歷切【韻會】亭歷切,□音狄。【說文】萑也。【爾雅釋草】蕭,荻。【註】卽蒿。【戰國策】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晉書童謠】官家養蘆花爲荻。 又地名。【前漢功臣表】荻苴侯韓陶。【史記索隱】荻苴,在渤海。 【正字通】《廣雅》作藡。
荼 【申集上】【艸字部】 荼 【唐韻】【正韻】□同都切,音塗。【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傳】荼,苦菜也。【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爾雅釋草】荼,苦菜。【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又【詩豳風】採荼薪樗。【又】予所捋荼。【註】荼,萑苕也。 又【詩鄭風】有女如荼。【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又【書湯誥】弗忍荼毒。【傳】荼毒,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疏】荼、毒皆惡物。 又【詩周頌】以薅荼蓼。【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王肅曰】荼,陸穢。 又【爾雅釋木】檟,苦荼。【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詳茶字註。 又【博雅】荼,僭也。 又【揚子方言】倩、荼,借也。【郭註】荼,猶徒也。 又神名。【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凶。 又【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音□。義同。 又通舒。【禮玉藻】諸侯荼。【註】讀如舒遲之舒。【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荆荼是徵。【索隱註】荼,音舒。【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音舒。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又倉大切,音蔡。【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蘇林云:荼音琅邪之邪。 又【正韻】商居切,音書。與瑹同。 又【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余。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亦茅秀也。考證:〔【禮玉藻】荼前詘後。〕 謹按所引非原文句讀,謹照原文改諸侯荼。
荽 【申集上】【艸字部】 荽 【唐韻】息遺切【韻會】宣隹切,□音綏。與荾同。胡荽,香菜,張騫使西域得胡荽。【潘岳閒居賦】蓼荽芬芳。【註】荽,香菜。 又【集韻】與萎通。詳萎字註。
荿 【申集上】【艸字部】 荿 【集韻】時征切,音成。【類篇】草也。
【戌集中】【阜字部】 【集韻】象呂切,音緒。【玉篇】今作序。【集韻】東西牆也。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力求切,音劉。【玉篇】旗□也。今爲旒。【類篇】旌旗之旓。
【戌集中】【隹字部】 【唐韻】【集韻】□於陵切,音膺。【說文】鳥也。从隹,瘖省聲。【徐鍇曰】鷹隨人所指□,故从人。【說文】作□。【集韻】或作鷹。餘詳鳥部鷹字註。
【戌集上】【門字部】 【集韻】【正韻】□時吏切,音侍。寺人,奄官。或从門。 又【集韻】祥吏切,音飼。【說文】廷也。有法度者也。本作寺。【五音集韻】寺者,司也。官之所止有九司。釋名曰: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續于其內。又漢西域白馬經來,初止于鴻臚寺,遂取寺名,剏置白馬寺。
莀 【申集上】【艸字部】 莀 【玉篇】古文農字,註見辰部六畫。 又【集韻】丞眞切,音辰。草多貌。【篇海】作□。
莃 【申集上】【艸字部】 莃 【唐韻】香衣切,音希。【爾雅釋草】莃,兔葵。【玉篇】似葵而葉小,壯如藜,有毛。汋啖之滑香。
蒤 【申集上】【艸字部】 蒤 【玉篇】達胡切,音塗。【爾雅釋草】蒤,虎杖。【註】似紅草而粗大,有細刺,可以染赤。【本草】一名苦杖。又名斑杖、酸杖、大蟲杖。 又【爾雅釋草】蒤,委葉。【疏】穢草也。
莅 【申集上】【艸字部】 莅 【唐韻】力至切【正韻】力地切,□音利。【韻會】臨也。【易明夷】君子以莅衆。【書周官】不學牆面,莅事惟煩。 又【穀梁傳僖三年】莅者,位也。 又【集韻】力質切,音栗。【司馬相如上林賦】藰莅卉歙。【師古註】林木鼓動之聲。【韻補】曹植《禹贊》避隱商山,示不敢莅。諸侯向己,乃奉天秩。(蒞)【集韻】同莅。
莆 【申集上】【艸字部】 莆 【唐韻】方矩切,音府。萐莆,堯時瑞草。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地名。【水經注】孔山在莆城西南三十餘里。【一統志】莆田,縣名,屬興化。 又通蒲。【楚辭天問】咸播秬黍,莆藿是營。
莉 【申集上】【艸字部】 莉 【唐韻】直尼切【集韻】陳尼切,□音墀。姓也。《姓苑》云:淮南人。 又郞奚切,音梨。芘莉,織荆。 又【玉篇】草名。 又音利。茉莉,花名。詳茉字註。
莊 【申集上】【艸字部】 莊 〔古文〕□□□□□【唐韻】【集韻】□側羊切,音裝。草盛貌。【六書正譌】艸芽之壯也。 又嚴也。【論語】臨之以莊則敬。 又【韻會】盛飾也。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得慶父之木百車于莊。【註】莊,六軌之道。【爾雅釋宮】六達謂之莊。 又田舍也。【通鑑史炤釋文】唐置莊宅使。【胡三省註】蓋主莊田及外舍之事。 又【公羊傳定八年】矢著于莊門。【註】莊門,孟氏之門名。 又姓。【通志氏族略】楚莊王之後,以諡爲氏,楚有大儒曰莊周。 又【雲南通志】海貝一枚,土人謂之莊。 又【篇海】側亮切,音壯。恭也。【說文】作壯。【干祿字書】通作荘。俗作庄,非。考證:〔【干祿字書】通作莊。〕 謹照原文莊改荘。
莋 【申集上】【艸字部】 莋 【集韻】秦昔切,音籍。【玉篇】茹草也,或作葃。 又【廣韻】在各切【類篇】【韻會】【正韻】疾各切,□音昨。地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定莋。 又山名。【越絕書】莋碓山,故爲鶴阜山。禹遊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鶴阜,更今名。 又【水經注】夷橋亦曰莋橋。
莌 【申集上】【艸字部】 莌 【唐韻】徒活切,音奪。【爾雅釋草】離南,活莌。【疏】離南,一名活莌。【山海經】又名□脫。郭註:生江南,高丈許,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爲樹。【廣韻】活莌,大葉,莖中有瓤,正白。考證:〔【山海經】又名□脫,生江南。〕 謹照原文寇脱下增郭註二字。
莍 【申集上】【艸字部】 莍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求。【說文】茮榝,實裏如表者。【爾雅釋木】椒、榝醜,莍。【註】茱萸子聚生成房貌。考證:〔【爾雅釋草】椒榝醜莍。〕 謹照原書釋草改釋木。
莎 【申集上】【艸字部】 莎 【唐韻】【集韻】【韻會】蘇禾切【正韻】桑何切,□音唆。草名。【說文】薃侯也。一名侯莎。【爾雅翼】莖葉似三稜,根周匝多毛,謂之香附子。一名雀頭香。【博雅】地毛,莎也。 又木名。【廣韻】似桄榔,其樹出麪。 又【前漢馮奉世傳】莎車王萬年。【註】莎車,國名。 又亭名。【水經注】莎泉南流,水側有莎泉亭。 又【集韻】師加切,音沙。蟲名。【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 又宣佳切,音綏。挼莎,以手切摩也。【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澤謂挼莎。又摩莎洓之,出其香汁。 又【韻補】莎草之莎,叶音綏。【馬融廣成頌】鎭以瑤臺,純以金堤,樹以蒲柳,被以綠莎。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觀古作□。註詳見部十八畫。
莏 【申集上】【艸字部】 莏 【唐韻】蘇禾切,同莎。【玉篇】手挼莏也。【詩周南疏】《阮孝緒字略》云:煩潤猶挼莏也。【黃庭堅詩】挼莏殘菊更傳杯。○按《集韻》又作宣爲切,音與莎異,而捼莏義同。攷挼、莏二字本疉韻,支、歌二韻俱互見,挼字在支韻,則莎音綏,在歌韻則當爲莎。又按莏卽挱字,應歸手部,然唐人已收艸部,今仍兩部互見。
莑 【申集上】【艸字部】 莑 【廣韻】【集韻】□敷容切,音丰。草芽始生。【說文】籀文蓬字。
【丑集上】【口字部】 【廣韻】【集韻】□千結切,音切。【玉篇】小語。 又【集韻】與□同,正言也。亦作詧。 又【集韻】【類篇】□初戛切,音察。小聲。 又【集韻】子例切,音祭。【玉篇】小語。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韻】胡公切,音洪。【玉篇】聲。【集韻】本作。與叿同,大聲也。
莒 【申集上】【艸字部】 莒 【唐韻】【正韻】居許切【集韻】苟許切,□音舉。草名。【說文】齊謂芌爲莒。 又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莒國,今城陽莒縣。 又莒父,魯下邑。【論語】子夏爲莒父宰。 又姓。【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莒氏。
莓 【申集上】【艸字部】 莓 【廣韻】莫杯切【集韻】【正韻】謨杯切【韻會】謀桮切,□音枚。【類篇】草名。【爾雅釋草】葥,山莓。【註】今之木莓也。【齊民要術】莓草,實亦可食。 又【韻會】苔也。【杜甫詩】隨意坐莓苔。 又【廣韻】莓莓,美田也。【左思魏都賦】蘭渚莓莓。【註】草靑蒼也。○按莓《說文》作苺,亦作□,《正字通》合爲一。今依《爾雅》諸經典分載。
莔 【申集上】【艸字部】 莔 【廣韻】武庚切【集韻】眉耕切【韻會】眉甍切【正韻】眉庚切,□音盲。【爾雅釋草】莔,貝母。【註】根如小貝,圓而白,華、葉似韭。【張衡西京賦】王芻莔臺。【蔡邕述行賦】布□菼與臺莔兮。 又與蝱通。【爾雅疏】詩云言采其蝱。陸璣曰:蝱,今藥草貝母也。 又【唐韻古音】武郞切【韻補】謨郞切,□音芒。義同。 又【廣韻】許訖切,音迄。吳孫休長子字。考證:〔【蔡邕述行賦】□菼與臺莔兮。〕 謹照原文□菼上增布字。
莕 【申集上】【艸字部】 莕 【說文】同荇。詳荇字註。 又【類篇】戸黯切,音豏。義同。
蔛 【申集上】【艸字部】 蔛 【唐韻】胡谷切,音縠。【集韻】石蔛,藥草也。【本草】蔛草,一名蔛萊,一名蔛榮。
【巳集上】【水字部】 【字彙】與淑同。
蒶 【申集上】【艸字部】 蒶 【集韻】符分切,音墳。【類篇】蒶薀,蘊積也。【王褒九懷】蒶蘊兮□黑。
蒷 【申集上】【艸字部】 蒷 【集韻】同蕓。
蓵 【申集上】【艸字部】 蓵 【集韻】疾葉切,音捷。【類篇】編草障戸。 又與雜同。
蒸 【申集上】【艸字部】 蒸 【唐韻】煑仍切,音烝。【說文】折麻中榦也。【詩小雅】以薪以蒸。【箋】麤曰薪,細曰蒸。【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蒸,役外內饔之事。【疏】自然小者曰蒸也。 又衆也。【詩大雅】天生蒸民。又地名。【吳越春秋】吳王召公孫聖,使門人提之蒸丘。 又通烝。【爾雅釋天】冬祭曰蒸。【註】進品物也。 又【類篇】諸應切,音證。氣之上達也。【列子註】溫蒸同乎炎火,音去聲。【潘尼苦雨賦】氣觸石而結蒸,雲膚合而仰浮。 【羣經音辨】蒸,經典蒸祭之蒸多去草,以此爲薪蒸。考證:〔【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蒸役內外饔之事。【註】自然小者曰蒸也。〕 謹照原文内外改外内。註改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