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30 页/共 976 页
【子集下】【刀字部】 【唐韻】郞擊切【集韻】狼狄切,□音歷。【玉篇】劙開也。又【集韻】朗可切,羅上聲。【說文】柯擊也。
苖 【申集上】【艸字部】 苖 【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翟。【爾雅釋草】苖,蓚。【類篇】羊蹄草也。 又【玉篇】丑六切,音蓄。【廣韻】他歷切,音惕。義□同。《爾雅釋草》苖,蓨。考證:〔【爾雅釋草】苖修。〕 謹照原文苖修改苖蓚。
苗 【申集上】【艸字部】 苗 〔古文〕□【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描。【說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魏風】碩碩,無食我苗。【註】嘉穀也。 又【爾雅釋天】夏獵曰苗。【註】爲苗除害也。【詩小雅】之子于苗,□徒囂囂。 又【書舜典】□三苗于三危。【史記夏本紀註】《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爲人饕餮,淫□無理,名曰苗民。 又【博雅】衆也。【後漢鄧皇后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又胤也。【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後漢□恂傳】功臣苗緒。 又地名。【左傳襄二十六年】晉人與之苗。【註】苗,晉地。 又山名。【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鋌。【註】苗山,利金所出也。 又姓。【晉語】苗棼皇,晉大夫。 又【韻補】眉彪切,音繆。【韓愈楚國夫人墓銘】高陵相漢,義以家酬。遷于南陽,始自郞苗。
苘 【申集上】【艸字部】 苘 【唐韻】口迥切,音褧。【玉篇】與檾同。【類篇】枲屬。【正字通】俗作。
苛 【申集上】【艸字部】 苛 【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說文】小草也。又【廣韻】政煩也。【禮檀弓】苛政猛于虎。【前漢高帝紀】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師古註】苛,細也。 又【禮內則】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爾雅釋言】苛,妎也。【註】煩苛者,多疾妎。又【周禮春官世婦】大喪,比外內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註】苛,譴也。 又【晉語】朝夕苛我邊鄙。【註】苛,擾也。 又【素問】苛疾不生。【註】苛,重也。 又【揚子方言】苛,怒也。 又姓。【正字通】漢苛異。 又上聲。【類篇】下可切,音荷。急也。 又【集韻】虎何切【羣經音辨】呼多切,□音呵。苛察也。【鄭康成說禮】司關掌苛察姦人。【前漢王莽傳】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 又【集韻】黑嗟切。義同。
苝 【申集上】【艸字部】 苝 【唐韻】【玉篇】□蒲昧切,音佩。【集韻】山也。字原从叡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篘。濾取粉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郞丁切,音零。草莖疎也。同□。
□ 【午集下】【立字部】 □ 【字彙補】常注切,音豎。立也。
苞 【申集上】【艸字部】 苞 【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音包。【說文】草也,南陽以爲麤履。【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註】苞,藨也。【漢書註】卽今所用作席者。 又本也。【易否卦】繫于苞桑。【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詩商頌】苞有三蘖。 又草木叢生也。【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 又通包。【儀禮旣夕】苞二。【註】所以裹羊豕之肉。【子貢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又【韻補】逋侯切,音近褒。【詩大雅】如山之苞。叶下流韻。【揚子太□經】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 又上聲。【詩大雅】實方實苞。叶下好韻。 又【集韻】蒲交切。同匏。瓠也。又被表切,音殍。與藨同。◎按《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當通厥包之包。苞,平表反。包,班交反。截然爲二。然經典俱通用,今仍舊。考證:〔子夏【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謹按詩傳是子貢作,今据改子貢。
茋 【申集上】【艸字部】 茋 【唐韻】同□,與芪別。詳菧字註。
苟 【申集上】【艸字部】 茍 〔古文〕□【唐韻】【廣韻】古厚切【集韻】【類篇】【正韻】舉后切,□音垢。【說文】草也。 又誠也。【魯語】夫苟中心圖民,知雖不及,必將至焉。 又且也。【晏子雜上篇】行廉不爲苟得,道義不爲苟合。 又但也。【揚子法言】非苟知之。 又【韓詩外傳】指緣謬辭謂之苟。 又磯名。【水經注】苟磯,亦曰南陽磯。 又姓。【廣韻】漢有苟參。【急就篇】苟貞夫。【註】苟,草名也。所居饒之,因以爲氏。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苟吻,草名。 又【類篇】果羽切。【唐韻古音】讀矩。【蔡邕述行賦】登高斯賦,義有取兮。則善戒惡,豈云苟兮。翩翩獨征,無疇與兮。(茍)【廣韻】紀力切【篇海】訖逆切,□音殛。急也。通亟。與苟異。
【午集中】【皿字部】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宁。【說文】器也。 【集韻】亦作□。
苠 【申集上】【艸字部】 苠 【集韻】眉貧切,音旻。竹膚。 又【類篇】衆多貌。【揚子太□經】天穹窿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人苠苠而處乎中。 亦作□。【急就篇】牡蒙,一名黃□。
苡 【申集上】【艸字部】 苡 【唐韻】羊己切【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芣苡,草名。 又【廣韻】薏苡,蓮實。【本草】薏苡仁,開紅白花,結實靑白色,形似珠而稍長。一名回回米,又呼西番蜀林,俗名草珠鬼。【吳越春秋】有莘氏之女,得薏苡而吞之,生禹。【後漢馬援傳】南方薏苡實大,援軍還,載之一車,有譖之者以爲所載皆明珠。 又【集韻】象齒切,音似。義同。 又【類篇】烏禾切。婆苡、室韋,皆北狄別種名。
【戌集上】【金字部】 【集韻】同釚。
苢 【申集上】【艸字部】 苢 苡本字。
苣 【申集上】【艸字部】 苣 【唐韻】其呂切【集韻】【正韻】臼許切,□音巨。【說文】束葦燒也。今俗別作炬,非是。【後漢皇甫規傳】束苣乗城。 又【唐書車服志】凡天子之車五路,金鳳翅,畫苣文鳥獸。 又【玉篇】苣藤,胡麻也。【曹唐遊仙詩】喫盡溪頭苣蕂花。 又【本草】萵苣,見萵字註。又白苣,似萵苣,葉有白毛,氣味苦寒。又苦菜,一名苦苣。【韻會】野生曰褊苣。【杜甫詩】苦苣刺如針。【註】卽野苣也。
苤 【申集上】【艸字部】 苤 【集韻】攀悲切,音丕。草木花盛貌。《正字通》同芣,非。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縱古作□。註詳十一畫。【玉篇】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七小切,音悄。粉也。
若 【申集上】【艸字部】 若 〔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又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苦 【申集上】【艸字部】 苦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大夫苦成,見《國語》。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齊語】辨其功苦。【註】功,牢也。苦,脃也。【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註】苦,麤也。 又音怙。地名。【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苧 【申集上】【艸字部】 苧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草名。可爲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 又苧蘿,山名。【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又通作紵。【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註】苧同。亦作芧。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 謹照原文蘋莞改薠莞。
苫 【申集上】【艸字部】 苫 【唐韻】失廉切【集韻】【韻會】【正韻】詩廉切,□音痁。【玉篇】以草覆屋。【爾雅釋器】白蓋謂之苫。【註】白茅苫,今江東呼爲蓋。【通鑑】被苫而耕。【胡三省註】被苫於身,以蔽雨也。 又凶服者,以爲覆席。【禮檀弓】寢苫枕干。【儀禮喪服傳】居倚廬,寢苫。【註】寢苫者,哀親之在草。 又姓。【通志氏族略】魯大夫苫夷之後也。 又廉苫。【晉書索靖傳草書狀】窈窕廉苫,隨體散布。又去聲,舒贍切,音閃。義同。 又【類篇】他兼切,音□。靑苫,藥草。 【直音】作苫。苫字从艸作。
苬 【申集上】【艸字部】 苬 【唐韻】似由切,音囚。【爾雅釋草】苬芝。【郭註】一年三花,爲瑞草也。 又【類篇】夷周切,音由。義同。
苯 【申集上】【艸字部】 苯 【唐韻】布忖切,音畚。【玉篇】苯,草叢生也。【晉書衞恆傳】禾卉苯以垂穎。詳字註。
英 【申集上】【艸字部】 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註】英,猶華也。 又木名。【爾雅釋木】權,黃英。 又葉亦謂之英。【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云:英,葉也。《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 又【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註】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又【博雅】美也。【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 又【爾雅釋山】再成,英。【疏】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又瓊英,美石似玉者。【詩齊風】尚之以瓊英乎而。【水經注】《孫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宮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 又英英,雲貌。【詩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又【詩小雅】二矛重英。【註】以羽飾矛。【魯頌】朱英綠縢。【疏】蓋絲纒而朱染之。 又樂名。【前漢禮樂志】帝嚳作《五英》。英,華茂也。 又國名。【史記陳杞世家】臯陶之後,或封英、六。【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國爲氏,漢有九江王英布。 又於切,音閼。【班固西京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縣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唐韻古音】于良切,讀央。【屈原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毛詩本音】舜英、重英、瓊英、美如英,俱叶韻讀央。【管子地員篇】五色雜英,各有異章。【集韻】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讀央。 又於慶切,音映。飾也。
苲 【申集上】【艸字部】 苲 【集韻】側下切,音鮓。土苴也。 又疾各切,音昨。地名。【晉書地理志】定苲縣,屬越巂郡。 又山名。【後漢郡國志】湞陽有苲領山。
茰 【申集上】【艸字部】 茰 【唐韻】羊朱切【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說文】茱萸也。【集韻】椒子聚生成房貌。【禮內則】三牲用藙。【註】藙,煎茱萸也。【風土記】九月九日,折茱萸房揷頭,可辟惡氣。 又地名。【水經注】邵陵水東北出益縣,其閒逕流三峽,名爲茱萸江。 又【唐書王維傳】輞川別墅有茱萸沜。 又【集韻】雙雛切,音毹。義同。 又同□,薜萸,草名。
【午集中】【疒字部】 【集韻】馳僞切,音縋。【埤蒼】病也。【玉篇】與膇同。【集韻】足腫也。 又吐猥切,音骽。重,踵疾。 又徒回切,音頹。隂病。
蔝 【申集上】【艸字部】 蔝 【唐韻】莫禮切【集韻】母禮切,□音米。【爾雅釋草】蔝,蔜。【玉篇】蔝子,菜也。
茉 【申集上】【艸字部】 茉 【正字通】彌葛切,音末。茉莉,花名。【陸賈南行記】南越五穀無味,百花不香,獨茉莉不隨水土而變。【本草】《嵆含草木狀》作末利,《洛陽名園記》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龜齡集》作沒利,《洪邁集》作末麗,蓋末利本外國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楊愼丹鉛錄】《晉書》都人簪柰花,卽今茉莉,佛書茉莉花,言奈花也。【鄭松牕詩話】廣州九里曰花田,盡栽茉莉及素馨。
苳 【申集上】【艸字部】 苳 【唐韻】都宗切,音冬。【說文】草也。【類篇】苣苳,冬生。
【酉集下】【酉字部】 【集韻】呼含切,音。【玉篇】酒色也。【集韻】面赭色。
【戌集上】【金字部】 【五音集韻】苦哀切,音開。器名。
苴 【申集上】【艸字部】 苴 【集韻】千余切,音蛆。【玉篇】麻也。【詩豳風】九月叔苴。【傳】苴,麻子也。【莊子讓王篇】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註】苴,有子麻也。 又【禮喪服小記】苴,杖竹也。【註】苴者,黯也,心如斬斫,貌若蒼苴,所以縗裳、絰杖,俱備苴色。【儀禮喪服傳】斬衰裳,苴絰、杖、絞帶。【疏】以一苴目此三事,謂苴麻爲首絰、要絰,又以苴竹爲杖,苴麻爲絞帶。 又【廣韻】子余切,音沮。履中草。 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註】苴,藉也。【管子霸言篇】上夾而下苴。【註】苴,包裹也。 又木名。【山海經】服山,其木多苴。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註】巴苴,草名。 又地名。【史記索隱註】狄苴,在渤海。 又姓。【前漢貨殖傳】有平陵苴氏。 又鋤加切,音槎。水中浮草也。【詩大雅】如彼棲苴。【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楚辭悲回風】草苴比而不芳。【註】枯曰苴。 又【正韻】宗蘇切,音租。茅藉祭也。【前漢郊祀志】掃地而祠,席用苴稭。【註】讀如租。 又【類篇】徐嗟切,音斜。苴咩城,在雲南。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註】土苴,和糞草。【韓愈文】補苴罅漏。 又【正韻】將豫切,音怚。【前漢終軍傳】苴白茅于江、淮。【註】苴,于豫切。 又讀作巴。【史記張儀傳】苴蜀相攻擊。【索隱註】苴,音巴。 又讀苞。【後漢徐廣傳註】譙周曰:益州天苴,讀爲苞黎之苞。 又【五音集韻】子與切,音咀。【羣經音辨】亦音咀。 又【正韻】才野切,音灺。幔也。又伺也。考證:〔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簟笥問人者。〕 謹照原文簟笥改簞笥。〔【前漢終軍傳】苴白毛于江淮。〕 謹照原文白毛改白茅。
苵 【申集上】【艸字部】 苵 【唐韻】【韻會】□徒結切,音迭。【爾雅釋草】蕛苵。【疏】蕛,一名荎。亦作苵。 又【集韻】作□。
苶 【申集上】【艸字部】 苶 【唐韻】奴結切【正韻】乃結切,□音涅。【韻會】疲貌。一曰忘也。【莊子齊物論】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唐書白敏中傳】是時居易足病發,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
苷 【申集上】【艸字部】 苷 【集韻】【韻會】□沽三切,音甘。【說文】甘草也。【本草】一名靈通,一名國老。此草最爲衆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果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王十朋詩】閒庭勝蒔苷。 【正字通】草味甘,故名甘草。俗加艸,與通草作蓪、牛膝作同。
苹 【申集上】【艸字部】 蘋 【唐韻】符眞切【正韻】毘賔切,□音頻。【說文】本作□。大萍也。【爾雅釋草】萍蓱,其大者蘋。【本草集解】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蘋也。【詩召南】于以采蘋。【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箋】蘋之言賔也。【釋文】韓詩云:沈者曰蘋。【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崑崙之蘋。【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楚辭九章】登白蘋兮騁望。考證:〔【詩召南】于以采蘋。【疏】韓詩云,沈者曰蘋。〕 謹照原書疏改釋文。〔【呂氏春秋】海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謹按原文海字屬上文不屬本句,今省海字。
苺 【申集上】【艸字部】 苺 【集韻】母罪切,音浼。【說文】馬苺也。【類篇】卽覆盆草也。【本草】有蛇苺、蠶苺、烏蘞苺。 又武道切,音芼。義同。
苻 【申集上】【艸字部】 苻 【唐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音扶。【爾雅釋草】苻,鬼目。【註】莖似葛,葉圓而毛,子如耳璫,赤色,叢生。江東人呼鬼目草。 又姓。【晉書載記苻洪傳】其先蓋有扈之苗裔,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五節,如竹形,因以爲氏。後洪以讖文有草付應王,又其孫堅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稱三秦王。 又【韻會】芳無切,音孚。草之莩甲。【史記律書】甲者,言萬物剖苻甲而出也。【索隱註】苻甲,猶莩甲也。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左傳昭二十一年】鄭子太叔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
苼 【申集上】【艸字部】 苼 【集韻】同蕤。 又【篇海】所庚切,音生。地名,在魯。
苽 【申集上】【艸字部】 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彫胡也。【禮內則】蝸醢而苽食雉羹。【周禮天官膳夫註】六穀:稌、黍、稷、梁、麥、苽。【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註】苽生水上相連,持大如蒲者也。 又【詩周南】葛藟纍之。【疏】藟,一名巨苽。考證:〔【禮內則】蝸醯,而苽食雉羹。〕 謹照原文蝸醯改蝸醢。〔【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註】苽生水上相連,特大而薄者也。〕 謹照原註特改持。而改如。据道藏本薄改蒲。
【子集下】【勹字部】 【唐韻】郞古切【集韻】籠五切,□音魯。【玉篇】匐也。【集韻】□,伏地。
【午集中】【疒字部】 【字彙】陟里切,知上聲。腸病。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丑輒切【類篇】敕涉切,□音徹。竹葉。
【辰集下】【欠字部】 【唐韻】【集韻】□居氣切,音旣。【說文】□也。與覬、幾同。 又【集韻】丘旣切,音氣。雲气也。通作氣。 又【總要】飮食氣逆不得息曰。从反欠,指事。 又【玉篇】【集韻】□居乞切,音訖。與吃同。言蹇難也。或作□。 又【博雅】予也。與气通。
【戌集中】【雨字部】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啼。【玉篇】霽雲。【集韻】一曰雨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