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 - 第 7 页/共 9 页

如理性三德三谛三千。   性德之境理具三千虽具三德三谛三千自未益他。   自行唯在空中。   空中是自行修德之观不立一法方名空空相亦空不堕二边曰中中道理绝方名自行是圆净般若第五门云亡净秽故以空以中三千相泯故云自行唯在空中。   利他三千赴物。   三千赴物乃是不思议假义解云空中即假三千宛然即自行是化他故曰三千赴物自行空中理满自即益他也。   物机无量不出三千。   不思议假为所化境三千性相之物机。   能化虽多不出十界。   问何故将千如为所化之物机又将十界为能化耶答不分而分如依界起故属所化界从心生故属能化能所皆在一念故下云界界转现不出一念也。   界界转现不出一念。   灵知之源故曰一念。   土土互生不出寂光。   寂光土是体诸土是用土土互生用不离体故云不出寂光。   众生由理具三千故能感。   起信论云真如为内熏此中理性无缘慈不感而感故曰能感。   诸佛由三千理满故能应。   理中不满而满故曰理满果上无缘慈法尔不应而应。   应遍机遍。   理性非遍而遍感应道交。   欣。   感也。   赴。   应也。   不差。   针芥相投。   不然岂能如镜现像。   举镜现像喻之。   镜有现像之理。   喻真应也。   形有生像之性。   理性真感喻如身形能生影像是理即也。   若一形对不能现像则镜理有穷。   此文喻观行即虽数修观喻若一形对於明镜智未通喻若明镜不能现像有功用心即有共穷亦可喻灰断无常之理不能起应故曰镜理有穷。   形事未通。   喻相似即未得常住法界明镜本质喻如明镜不能现像则法界形事未通。   若与镜隔则容有是理。   若无常机与常住镜隔机应不对则可不能现像喻如明镜与身形隔故云则容有是理。   无有形对而不像者。   若理性常机为真感法界常明为真应法尔道交喻若世间明镜无有形对而不现像者。   若镜未现像由尘所遮。   若世间铜镜对物未能现像必由微尘之所遮理性明镜未能现十法界形像盖由三惑之尘所遮。   去尘由人磨。   去镜上之尘由人力磨去三惑之尘盖由观力之所磨也。   现像非关磨者。   分真即乃至究竟即天真性显所有慧身不由他悟十界现身称理本有不从修得喻若镜光铜内本有不从外来故云现像非关磨者意云一心中具十法界像是常住义非无常耳。   以喻观法大旨可知。   如上注文可见。   应知理虽自他具足。   结示感应理中本具。   必籍缘了为利他功。   前文云性虽本尔籍智起修与此意同理中感应自他之性虽足须假缘了二因开显方有大用止门万善为缘因观门绝相为了因不分而分般若解脱利他先功乃至不功最大矣。   复由缘了与性一合。   修性理齐故云一合。   方能称性施设万端。   称性施设无方之用也。   不起自性。   上文云性无所移。   化无方所。   不在方不离方故自他无方所。   此由依正不二成。   由乎依正三千性显方有自他设化矣。   八三业不二门者。   身口二业是色法意业是心法即色心不二门耳业者动也起信论云动即是业果不离因所以不动不成业矣。   於化他门事分三密。   身轮现形大小同非情所测故名身密口轮说法顿渐同席各各得解不同互不相知故名口密意轮鉴机上中下根随其根性得无毫差获益殊异各不相知故名意密。   随顺物理得名不同。   三草二木五乘不同。   心轮鉴机。   无缘慈力如镜常明。   二轮设化。   如镜现像。   现身。   身如意通。   说法。   一音普应众机。   未曾毫差。   受润不同各逐其性不差机矣。   在身分於真应。   法身曰真报化曰应。   在法分於权实。   随情暂用曰权称理究竟曰实。   二身若异何故乃云即是法身。   应知不异而异异而不异故名曰即。   二说若乖何故乃云皆成佛道。   应知会权归实毫善无乖滥觞何失曰皆成。   若唯法身应无垂世。   应知从体起用如日分形。   若唯佛道谁施三乘。   应知一门狭小之事得第。   身尚无身。   身相叵得。   说必非说。   言说性空。   身口平等。   二相俱亡。   等彼意轮。   同一实相。   心色一如。   三业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