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 - 第 4 页/共 9 页

顺修逆修。   不了义教曰逆修了义大乘曰顺修。   顺谓了性为行。   非真流之心无以契真何真修之行不从真起。   逆谓背性成迷。   灭心求道三教之行俱迷即惑为真圆人独称了性长者云若了一念缘起无生超过三乘权学等见岂非顺谓了性为行耶故知权学是逆修可约味约部逆顺可知有人将六道为逆修四教为顺修者不达逆顺矣六道本是三障何修之有下文云应知性指三障可知矣。   迷了二心心虽不二。   迷了二心性若虚空本来不二。   逆顺二性性事恒殊。   性谓执性执遂成事故同性事楞严经云由性明心性圆明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因明发性者发谓对境能觉曰发妄心不了故成性执之事事相天乖故曰恒殊官谓性执之性与上心性理同事别故分逆顺性事恒殊生死涅盘俱是性事十界因果纷然不同可见矣。   可由事不移心则令迷修成了。   日本科云遮妄计意云可因生死之事不移真心便执计迷修成了耶理须迷之与了相绝天真故下文云俱泯矣净光大师科云结归理趣意云凡圣情量俱言朕迹逆顺性事理绝真源故云理趣理趣者法尔也。   故须一期迷了照性成修见性修心二心俱泯。   故须者牒起之词也一期者一代时教也迷了者不了义教曰迷了义大乘曰了於迷了二教之中有照性成修有见性修心议曰照性成修多恐是缘修缘真而修故曰照性成修见性修心真是真修意云缘修真修照性见性未是绝待对待未亡心虑何绝欲彰妙宗故曰二心俱泯亦可见性是见闻之见是信行人照性是观照之照是法行人成修及修心俱是思修之修理中都绝故云俱泯矣故下文云达无修性唯一妙乘无所分别法界洞朗真俗不二矣一期之字更莫疑焉更疑之者未如之何也古本作一其者莫彰妙义矣有人云一却迷了者不晓矣古本作二修俱泯者义亦无在缘修真修二修俱泯者无所分别也有人云六道是逆修四教为顺修泯却二修方曰见性者圆教之人不见性名圆者善哉。   又了顺修对性有离有合。   前文通举一代教旨故曰一期此乃独标圆教修性离合之相故云又了。   离谓修性各三。   修三者文句云法身智断法身即修中法身德智即修中般若德断即修中解脱德性三者文句云实相功德实相即性中法身德功德两字即性中般若解脱之二德明矣修中若更离开如下文也。   合谓修二性一。   修二者谓般若解脱之二德修德而成也性一者谓法身一德是性中本有也。   修二各三。   般若解脱是修中之二德各三者般若中三者实相般若是般若之中法身也观照是般若之中般若也文字般若是般若之中解脱也解脱中三者性净解脱是解脱之中法身也圆净解脱是解脱之中般若也方便净解脱是解脱之中解脱也是为各三对於前文是更开修德也。   共发性三。   性三者苦道法身也烦恼道般若也业道解脱也。   是则修虽具九。   修性相对离为九种相待为宗九俱名修。   九只是三。   性三为本摄修归性合用体体用不纵不横只一三德矣。   为对性明修故合修为二。   合修中三种般若为一般若德合修中三种解脱为一解脱德故曰合修为二也修虽二德还从性成故非别异性虽一德三德宛然亦非并别也。   二与一性。   提法中修性合明三德。   如水为波。   水喻性中一法身德波喻修中二德般若解脱也。   二亦无二。   於修德中二亦无二般若解脱元是一义以修对性亦曰二亦无二水波无二修性一如故曰二亦无二。   亦如波为水。   修性两亡故曰亦如波为水不思议一谁云修性。   应知性指三障。   苦障烦恼障业障楞伽经云本住法不可说也。   是故具三。   十种三法性三居初谓三道也法尔本有。   修从性成。   由性发修也。   成三法尔。   登圆初住名三法妙不离凡初三道也三法分明所有慧身不由他悟故曰成三法尔。   达无修性。   亦无波水。   唯一妙乘。   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   无所分别。   见闻理绝思虑道亡。   法界洞朗。   事事无碍法界帝网重重三千性相终自炳然。   此由内外不二门成。   修性不二门从境智立故曰内外不二门成矣。   四因果不二门者。   疏云大乘因者实相是大乘果者实相是既俱实相不二明矣。   众生心因。   三千在理同名无明为因。   既具三轨。   一真性轨二观照轨三资成轨因中三法妙矣。   此因成果名三涅盘。   一性净涅盘二圆净涅盘三方便净涅盘果上三法妙三千果成咸称常乐。   因果无殊始终理一。   因为始果为终其理不二矣。   若尔因德已具何不住因。   征问因中已具三德何用趣於涅盘果耶。   但由迷因。   答通迷内三法本妙。   各自谓实。   谓者执计也论云情生智隔想变体殊实谓实执矣。   若了迷性。   了者达也达迷本妙。   实唯住因。   实谓理实经云缚脱同源。   故久研此因因显名果。   以观破核因显即果。   只缘因果理一。   结示妙宗。   用此一理为因。   经云是法住法位。   理显无复果名岂可仍存因号。   三千相泯。   理性自亡。   上云见性修心二心俱泯。   只由忘智。   经云无明照生所所立照性忘。   亲疎。   指路人为父子即亲指父子为路人即疎。   致使迷成厚薄。   灭心为道则迷厚即心为道则迷薄。   迷厚薄故强分三惑。   不分而分名之为强。   义开六即。   因果理一名之为即凡圣不滥故名为六名去声。   名智浅深。   空假中三智互论浅深。   故如梦勤加。   梦者喻也因人因眠故有梦事法性喻之如人无明喻之如眠凡圣因果喻如梦事庄周梦蝶是性中梦事十信菩萨梦八相作佛是相似梦事初住菩萨初破无明义如梦觉究竟正觉梦方毕尔今明凡圣共论五十二位进行如一梦中所见之梦事良由不思议业变不实故如梦信心行人禀教用观念念无间故曰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