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 - 第 2 页/共 9 页
即空假中。
大白牛车不运而运任运空假中。
理境乃至利益咸尔。
十妙之中一一妙法皆即空假中。
则止观十乘。
一不思议境乃至第十离法爱支十乘也。
成今自行因果。
十乘观法成今十妙前之五妙故曰自行因果。
起教一章成今化他能所。
止观大科十章前六章属妙解第七一章十乘观法属妙行即自行因也第八一章即自行果也即前文云成今自行因果也第八起教一章成今十妙之中后之五妙故云成今化他能所第十一章摄属指归矣。
则彼此昭着。
彼谓止观此谓十妙彼此解行昭然显着。
法华行成。
十乘观法为法华之妙行。
使功不唐捐。
唐犹虚也捐犹弃也行才契理功不空弃亦曰功已本就故云使功不唐捐也。
所诠可识。
妙教曰能诠妙行妙理曰所诠行亲证理故曰可识亲见曰识。
故更以十门收摄十妙。
记主特立此十不二门摄於十妙也。
何者为实施权则不二而二。
理元不二为实施权方便立为二矣。
开权显实则二而不二。
摄用归体即体是用故曰不二。
法既教部。
所说曰法被下曰教即八教部谓顿渐五时部类也。
咸开成妙。
开粗即妙即纯妙无粗玄义之中有判粗妙即相待妙有开粗妙即绝待妙开粗之中有案位开即约理开有升进开即约行开今言教部咸开者即案位开中兼升进开意在绝待妙矣。
故此十门不二为目。
一理无二不二为名盖法乎妙也。
一一门下以六即捡之。
案位开中谓一理即兼升进开意故谈余之五即也。
本文已广引诚证。
大部玄文是明佛语及凭论文。
此下但直申一理。
记主申通开佛知见一理元意。
使一部经旨皎在目前。
出世大意皎然目击。
一色心不二门二内外不二门三修性不二门四因果不二门五染净不二门六依正不二门七自他不二门八三业不二门九权实不二门十受润不二门是中第一从境妙立名。
色心不二从圆境妙立名。
第二第三从智行立名。
内外不二修性不二俱兼智行二妙契理归宗曰智籍智起修曰行俱妙皆不二故此二门贯通二。
第四从位法立名。
因果不二门位妙居因三法妙在果一乘因果理元无二故此一门理通二妙。
第五第六第七从感应神通立名。
第五染净者染为感净为应神通是净用故此一门事通二妙第六依正者从理性名字观行三即之中已彰依正不二之相不思议感应神通性中元具至果有用故依正一门具此二妙通收因果第七自他者意在化他故须凭理自行果满有感即应化他之法须假神通骇动情故此一门理具二妙。
第八第九从说法立名。
第八三业者说法赴机须动三业所说之法不出权实故第九权实不二及三业两门同依说法一妙也。
第十从眷属利益立名。
第十受润一门通收眷属利益二妙者得益之徒不出三草二木及乎大地大地即实益七方便七方便即权益文云四微体同权实益等故此二妙束此一门。
一色。
色者天台立三种色可见可对色二可见不可色三不可见不可对色俱舍论明假实大种根境无表色形显色唯识百法於法处明五种色一极逈色二极略色三受所引色四定自在所生色五遍计所起色又枯树生华箭头芝草是业果色无作戒是无表色流光月光童子定身现池水妙音菩萨东来先现华台及肉山鱼米等总名定果色又发毛爪齿八识亲相分名报果色欲界中总名质碍色色界中色名定报色无色界色名如来藏色非二乘所知方便实报二土名变易色楞严经明地水火风山河色空并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名如来藏色如上所引色等总此之一字摄尽矣。
心。
密禅师示心名体凡有四种一讫利陀耶此云肉团心五藏中心藏指黄庭经中说二缘虑心指百法论八种识心三质多耶此云集起心指第八识四乾栗陀耶此云坚实心亦云真实心止发心中论三种心一质多者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二汗栗陀此方草木之心三牟栗陀此方[廿/积]聚精要者为心楞严经中舜若多性为妄心烁迦罗心为真心起信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如上所引之心皆此心字所摄。
不二门者。
色心理本不二指此为门者止论云文者门也门非门非门非非门当体能通曰门即通是所通故曰不二门矣。
且十如境乃至无谛一一皆有总别二意总在一念。
一念者仁王经云第一念异乎木石永嘉集云豁然杞空乍同死人异乎木石此之一念复非觉知之境又非木石之心唯识百法等论明一念为似尘识起信论明一念中具九相解深密经明陀那识真为一念此等一念之中皆明纵横三千性相华严经明一念中具十世古今止论中云一念法界如上等文皆名总在一念今注曰介尔起心三千性相即非纵横并别之旨故曰总在一念矣问下文云以空以中三千相泯此之一念存亡耶答不泯而泯法尔空中何念之有乎泯而不泯法尔双照何念之无乎。
别分色心。
玄义文句止观一家三处明十法界皆约烦恼业苦三道粗细明十如矣。
何者初十如中相唯在色。
相者表也四恶趣相表堕落人天相表清升二乘相表涅盘三教菩萨如文佛界相表一切众生即菩提相皆名色法表质为义义矣。
性唯在心。
性谓习性四恶趣习恶黑性人天习善白性二乘习无漏非黑非白性三教菩萨如玄文佛界以智不共为性记主云既以一切众生即菩提为相岂得以智愿为性应知以烦恼为性岂是记主许师之过欤盖文意之未尽耳问百界千如本是妙宗如何释义以习为性若习得成性即是无常本无今有无有是处非今妙宗耶答祇为本妙本常无性对像成习故有百种界别千如相殊依正两分则有三千良由本妙即非无常对像能迷故非本无故经云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佛种尚从缘九界岂非缘耶故论云天真独朗书云从蓝而青实由本具习方得成虽云习成总在一念不纵不横不并不别故曰妙法矣。
体。
四恶趣揽摧折色心为体人天揽安乐色心为体二乘五分法身为体三教云云佛界以正因佛性为体。
力。
四恶趣以恶力用四趣不同人天堪任善器为力二乘堪任道器三教云云佛界发菩提心为力。
作。
四恶趣习恶三业为作人天止行二善为作二乘精进为作三教菩萨如玄文佛界四弘誓为作。
缘。
四趣以恶我所为缘人天以善我所为缘二乘行行为缘三教菩萨如文佛界福德庄严为缘。
义兼色心。
体力作缘四如义兼色心可知。
因。
四趣习恶业为习因人天习白业为习因二乘习无漏业为习因三教云云佛界以了因为如是因。
果。
四趣恶习果为如是果如是果如多欲人受地狱身见苦具谓为欲境人天善习果为习果准恶可见二乘四果为习果三教云云佛界以一念相应菩提为习果。
唯心。
如是因如是果名习因习果别分唯是心法矣。
报唯约色。
四趣受苦为报果人天自然受乐为报果二乘后有不生故无如是报三教不同云云佛界大涅盘为报果报通依正身界二应属未来报起唯约色法问九界报竖通诸土唯约色质相现故言报唯约色岂全无心法耶答别分之语大约而言报唯约色岂色法内无心法耶应知无现行觉知分别之心耳如第八识托胎后顿变根身种子器世间未起七识情执山河大地同一报法同一体性唯是无情之总报色耳问佛界文云报即大涅盘果果断德禅定一切具足具报果如何亦言报唯约色耶答大涅盘是大圆寂断德果果常寂光土即非别分之义如经云唯佛一人居净土即自用土法性之色非下地所见岂论色心耶佛法界中通途为语地地已去万行为因无明为缘习果报果分得十法虽是实报酬因相起故云报故云报唯约色矣广如玄文。
十二因缘苦业两兼惑唯在心四谛则三兼色心灭唯在心二谛三谛皆俗具色心真中唯心。
二谛言真三谛言中皆可见也。
一实及无准此可见。
四教之中各有一实谛及於无谛各有所以故云可见。
既知别已。
如上别分色心鉴之千差意中已得故曰既知。
摄别入总。
一念圆持诸法曰总。
一切诸法无非心性。
即当万法唯心既其唯心亦其唯色。
一性无性。
一性者色即是心也一性亦无者即当非色非心。
三千宛然。
后文云而色而心也。
当知。
当知者上云既知览别已竟此中印定诸法一心故曰当知。
心。
实相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