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 - 第 1 页/共 9 页

续藏经 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  宋 宗翌述      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并)序     传教沙门 宗翌 述   笃论其道三世诸佛提不起五千四十八卷载不及者诚哉信矣厥非方便假名相说泛论其道匪一者欤若夫天地之道覆载而不私妪育万物而不遗不有其功者泊乎尧舜法而行之乃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苟君王不仁以百姓为刍苟者盖禀无为之化焉迨乎周孔振发其迹以仁以转不仁者斯本仲尼之道者焉若夫老子以虚无为道道其天地之先乃曰道能生一一能生二二能生三三生万物以其上德不德不然盖法自然为道者焉若夫庄子以无为为道道其不言故如知北游章中知问无为曰何思何虑则知道何以安道何以得道无为不答南问乎狂屈(群勿反)狂屈欲言而已言者也中宫问乎黄帝黄帝答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无为谓妙体无知是真道(所以不答)狂屈反照遣言是似道(所以欲答而辞〔襄〕)知与黄帝二人运知以诠理故不近乎真道者焉乃曰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斯盖法不言之无为为道者焉若夫竺乾六宗九十六种之道空见神通四韦陀之道何胜言哉斯诸道者言至理近匪辨惑智三世生源之所不穷罔晓果因即生情理之所奚述讵出生死者哉若夫释氏之道直示众生心性而开乎权实离生死得道者即生死得道者离生死涅盘二道得道者斯皆即权之道者焉有即生死涅盘曰中道者斯谓即实之道者焉其有即心非心自己之宗亦奚踰权实之道同一心性心性者非有为非无为不亦有无为非自然非不自然不亦自然非自然非有情非无情不亦有情无情言不言者庶几乎哉乃签曰夫一念心三千性相不思议假一毛孔中百千诸佛国土一微尘中大千经卷瓶藏马照芥纳苏迷卢曷有为无为自然之所说乎奚思虑之所趣乎所谓本迹十不二者欤盖道有消长时有漏隆况斯教者尝锺荡得无纰缪其守株者桎梏古本其蒙求者孤疑别行俾余注释余虽愧不才幸参祖教多省阙疑获辞不免辄注而释之其犹爝焰燎天掬波投海胡测广深耶呈露群贤可垂刊定。   时皇宗三圣日咸平元穓太岁在着雍阉茂玄英首序   法华本迹十不二门   此十不二门元连释签第六卷但云十不二门其后别行已经波荡莫知其谁古人私安本迹两字者义亦甚善何者记主释签第六玄义迹门将结撮文旨依乎十妙立兹十不二门以迹例本理智咸然故下文云若解迹妙本妙非遥泊乎十门之后结示大旨云若了一念十方三世诸佛之法本迹非遥岂一佛化哉本迹者一实相理本事迹已下文六重本迹又云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十种不二其门一矣故知题云本迹者甚善也。   天台沙门 湛然 述   然此迹门。   然此二字标指也迹门者此经二十八品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今谈迹门十妙将竟结示元意云尔。   谈其因果。   十妙中前五妙中为因果一境二智三行四位五三法前四为因后一为果。   及以自他。   后五妙中咸具自他六感应七神通八说法九眷属十利益。   使一代教门融通入妙。   元意泊从大通智胜佛所迨乎出世一化已来意在尽妙华严一粗一妙鹿苑但一粗无妙方等三粗一妙般若二粗一妙已上四味融粗入妙即融通之融融通带方便说妙圆融舍方便说妙矣。   故凡诸义释。   通举五重玄义故曰凡诸义释。   皆约四教。   凡一法起皆约四教辨其浅深五味通其顿渐秘密不定互摄其机元意属下云尔。   及以五味。   一乳二酪三生苏四熟苏五醍醐。   意在开教。   意在开权显实。   悉入醍醐。   举喻如五味之中令四味之粗咸入醍醐一味纯妙四教约权五味论竖(云云)。   观心乃是教行枢机。   观心一科广明十乘观法教即是解观即是行解若无行解无所至行若无解行无所导解行相须转凡为圣乃喻枢机矣。   仍且略点。   玄义之中粗略点示不广解释。   寄在诸说。   散寄诸文所说具释如止观矣。   或存。   有处存其科节。   或没。   有处全不立观名。   非部正意。   玄文谈解行非正意。   故纵有施设。   设有观法。   托事附法。   谓托事相附法谈观法如王舍城作心王解释等。   或辨十观。   十乘观法。   列名而已。   列名不解释也。   所明理境智行位法。   十妙前之五妙。   能化所化。   后之五妙。   意在能诠。   意在圆融之教故曰能诠。   诠中咸妙。   意在能诠所诠咸成妙也。   为辨诠内始末。   因果也。   自他。   能所也。   故具演十妙搜括一化。   释迦一化。   出世大意。   为一佛乘是佛本怀。   罄无不尽。   妙之一字大意都足。   故不可不了十妙大纲。   诫劝来徒故不可不了十妙所以。   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   妙解大途成妙观之軏范。   若解迹妙本妙非遥。   本迹理一故言非遥。   应知但是离合异耳。   迹中十妙因开果合因开为四一境二智三行四位果合一为一者三法妙也本中十妙果开因合果开为四一本果妙二本国土妙三本涅盘妙四本寿命妙因合为一者本因妙也虽离合不同不出因果二字本迹后之五妙名义俱同。   因果义一。   本迹因果义理皆一。   自他何殊。   本迹自他更无差殊。   故下文云本迹虽殊。   本迹久近今昔虽殊。   不思议一。   本迹二妙俱成不思议一理者也。   况体宗用。   五重玄义本迹十妙即初释名一章牒释已之竟更比况余之四重玄义虽为别释不出释名一章总释三法之竟二辨体一章即是本迹十妙之实相体三明宗一章即是本迹十妙一乘因果之宗四论用一章虽分两用迹门断权疑生实信为用本门破近疑生远信为用两用祇是本迹十妙非权非实非近非远而权而实而近而远即妙二用耳。   祇是自他因果法故。   况释体宗用只是别释十妙之三法故。   况复教相。   五教相一章亦即本迹十妙之教相醍醐为今经教相了了不同前诸四味隔别矣。   只是分别前之四章。   名体宗用。   使前四章与诸文永异。   迹门与前四时有同有异本门与前四时永异(云云)。   若晓斯旨则教有归。   明晓宗旨教不徒绝归宗趣实如流趣海若鸟入山岂乖醎色。   一期纵横。   五时曰纵八教曰横。   不出一念。   不纵不横不并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