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45 页/共 171 页

△四超至第二十。   此上过七佛剎微尘数世界(至)威德绝伦无能制伏。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七海。   诸佛子彼积集宝香藏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宝(至)世界种名诸佛愿所流。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入一切智门音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华蕊焰佛号精进施。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一切功德最胜心王。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过三佛剎微尘数世界(至)善出现无量功德王。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有世界(至)号广大善眼净除疑。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八海。   诸佛子彼宝庄严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水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持须弥(至)徧照世界种名普吼声。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一切菩萨震吼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胜藏佛号最胜功德慧。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起胜大光明。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有世界(至)佛号须弥灯。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有世界(至)号无尽变化妙慧云。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九海。   诸佛子彼金刚宝聚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崇饰宝埤堄(至)名普示现国土藏。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一切佛力所出音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至)佛号变化无量尘数光。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智。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至)佛号师子眼光焰云。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最上方有世界名海音声佛号水天光焰门。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管十海。   诸佛子彼天城宝堞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焰轮赫奕光(至)名随佛本愿种种形。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三世一切佛音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香水海名因陀罗华藏。   从香字至藏字并长。由前已说香水海故。前诸海中无此例故。纵依海无过。在文不便。前第一海所管中九海阙一。今此长者。多是梵本脱漏。后人注之。误书相似贝叶耳。   世界名发生欢喜佛剎(至)佛号坚悟智。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欢喜光。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过三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最清净不空闻。   △四超至第二十。   此上过七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徧法界普照明。   十海次第。但观次前疏文。不俟重举。余并可知。   △三总略结释五。初总结都数。   诸佛子如是十不可说佛剎(至)佛剎微尘数世界种。   谓一海各管一。不可说十海即有十不可说。一海一种。是以数同。   △二结海种所依。   皆依现一切菩萨形摩尼王幢庄严莲华住。   即是前能持剎海。本大莲华。彼名种种光明蕊香幢。今此乃云。现菩萨形等者。是此一华。随义异名。有此用故。与前最中海底名同。以中间海底即此大华之体中受总称故。取大华体名。或是译者之误。   △三结种异门。   各各庄严际无有间断(至)一切佛神力所加持。   此与前释剎种章及世界成就中十相参大同。   △四结种中之剎。   此一一世界种中一切世界(至)递相接连成世界网。   一一世界。犹如网孔递相接连。如以网持横竖交络。皆悉相当。如天珠网。   △五结归华藏。   於华藏庄严世界海种种差别周徧建立。   即建立之处。   △二重颂总有一百一偈分二。初华藏自体。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华藏世界海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安住於虚空。   初句标名。次句不坏分量。即同真性。次句具德庄严。末句无碍安住。   △余有一百偈颂所持剎网二。初九颂能持剎种。   此世界海中剎种难思议(至)皆由大仙力。   初一颂参而不杂。次一安布行列。次一剎种体严。次二辨形。次一依住。次二方所趣入。后一佛力加持。   △二颂种所持剎九十一偈。多颂结文。但一二不同。谓体及形。余皆同也。文十。初有二十八颂。明其剎异由乎因缘。即是结中。各各众生。徧充满下云。种种众生居故。及各各佛力所加持。至文当见。今初二。初半偈标章。   一切剎种中世界不思议。   种种多端。故曰难思。   △二广释难思之相二。初喻显分三。初三颂半由染因剎有成坏。   或成或有坏或有已坏灭(至)众生剎不同。   初一偈半明种。则长时剎有成坏。次一偈剎种虽一。居剎有殊。后偈结归业种。   △二明由净因。   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至)国土不思议。   一净心因。二佛愿通因缘。后一净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