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 - 第 149 页/共 214 页
若人以香华,璎珞供养我,
不应生爱心,当习平等观。
憎爱则非道,常应行舍心,
当正观诸法,谁与谁受者?
空与空受耶?内空外亦空,
空无与无受,一切皆无我。
空无有贪离,空无有烦恼,
亦无有清净,离垢净是空。
空中无分别,空中无诸性,
空常空无相,是比清净道。
若使有人来,段段解我身,
于中不生恚,知从业缘有。
众生起善恶,随业自受果,
我必先世恶,今受此苦报。
今受此恶报,观身如影像,
水沫幻化焰,无空毕竟空。
若人支解身,有人将养我,
当念报恩者,不以为欢喜。
利养不以喜,恶骂不瞋恨,
二皆是障碍,非佛正真道。
当离诸一切,贪爱瞋恚心,
常当修空寂,悉断诸障碍。
忍辱十力本,诸佛神通原,
无碍智大悲,皆以忍为本。
四谛念正勤,根力觉道分,
皆以忍为本,何智不修忍?
我于波罗奈,转无上法轮,
亦以忍为本,诸佛常赞忍。
汝等亦应修,空忍无生灭,
诸法相常尔,乃得佛功德。
“复次,富楼那,菩萨摩诃萨能离五欲,常乐出家,心顺出家,趣向出家,不贪五欲;得出家已,离诸愦闹,远处山林,不失善法。菩萨成就此第二法,则能具足一切功德。”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心常乐出家,而能常出家,
常乐在山林,增益功德处。
亲近在空闲,即离五欲著,
此中无众闹,失诸善法缘。
无有诸语言,往来问讯事,
空闲寂然快,诸佛所称赞。
是故诸菩萨,所应常亲近,
勿贪乐聚落,近生利养心。
若得利养喜,失则生忧恼,
此人供养佛,不名为供养。
欲除如是过,当离诸利养,
远离在空闲,修习于空法。
“复次,富楼那,菩萨常学求法,求已读诵,谓求净戒头陀细法,不求多欲无厌足法;求灭贪欲,不益贪欲;求破瞋恚,不增瞋恚;求断愚痴,不益愚痴;求破憍慢,不求起慢;求破我慢,不求长慢;求断我我所法,不求增我我所法;求无我法,不求依止我、人、众生、寿命法;常求能得大智慧法,不求退失大智慧法;常求为得无等慧法,不为求得小慧法;求得具足一切诸法,不求不具足诸功德法。求如是法,求已读诵,思惟正观,如所说行,为人演说,不求世利,乃至不求称赞善哉,教多众生令住是法。富楼那,菩萨成就此第三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菩萨乐出家,持戒行头陀,
以是增智慧,智雨益终流。
得是深净法,正念思其义,
于如所说中,能如所闻行。
常以清净心,为人广解说,
饶益诸众生,心无所希望。
得诸功德味,自住是法中,
亦令余人住,是故增佛法。
若于无量劫,所集诸功德,
令皆现在前,摄入菩萨道。
故应求深法,佛所称赞者,
常为众生说,功德从是生。
“富楼那,菩萨摩诃萨安住持戒头陀法中,能具一切善根福德。富楼那,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弥楼揵驮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六十岁。一会说法,八十亿比丘得阿罗汉道。富楼那,弥楼揵驮佛灭后,法住五百岁。般涅槃后七日之中,诸大弟子皆亦随佛入于涅槃。富楼那,是佛出于五浊恶世,如我今也。诸大弟子灭度之后,多有众生皆作是念:‘沙门法中安隐快乐,我等何不各共出家?’作是念已,咸剃须发,法服出家。出家之后唯行三事:一常周旋往来白衣舍,二唯贪著利养自活,三长肌肥无有福慧。行是三事,不修余业,百岁之后诸大弟子皆悉灭尽;是等比丘多与白衣和合,佛诸深经,持戒、头陀细行妙法,多皆废舍不复读诵。
“富楼那,当尔之时诸比丘众,乐行五欲,贪嗜饮食。尔时,国王唯有一子,名陀摩尸利,王甚爱重,时于静处而作是念:‘弥楼揵驮佛为得何法?今诸弟子皆共放逸,与诸白衣所行无异。’作是思惟疑时,有天神来至其所,隐身不现而作是言:‘王子,弥楼揵驮佛所得深法清净决定。’尔时,王子闻天所说,即作是言:‘弥楼揵驮佛所得深法清净决定,其事云何?’答言:‘王子,是法无色,无受、想、行、识,无阴、界、入,无有五欲,亦无欲心。弥楼揵驮佛,得是深法清净决定,为众生说。’尔时,王子复问天言:‘我等可得闻是法不?可得解知如说行不?’天言:‘王子,汝能一心勤行精进,得之不难。’富楼那,尔时王子即作是念:‘今是天神开悟我意,我当出家求是深法。’即诣父母,头面作礼,白父母言:‘我今欲于弥楼揵驮佛法中出家为道。’父母报言:‘汝今何用舍我出家?今诸道人于佛法中白衣无异。’
尔时,父母以偈答言:
“‘今诸比丘众,放逸受五欲,
耕种行贩卖,白衣无有异。
贫穷多苦恼,不能自活者,
如是诸人等,求活故出家。
汝今生王家,富乐受五欲,
多诸珍宝物,何用出家为?’
“陀摩尸利王子以偈答父母言:
“‘我不求荣位,若得当舍离,
我今唯欲求,佛法深净戒。
有天开悟我,劝进我出家,
佛所说深法,我冀当得知。
我闻天所说,心中大欢喜,
佛法今欲灭,我当助护持。’
“父母以偈答陀摩尸利言:
“‘深经已灭尽,无有持诵者,
汝今当何从,得闻佛深法?
若于四众中,有诵深义者,
汝先从彼受,然后可出家。’
“陀摩尸利以偈答父母言:
“‘我今勤精进,净戒行头陀,
远处山林中,求佛深净法。’
“富楼那,陀摩尸利说此偈已,头面作礼,辞行出家,父母默然不能制止。即诣比丘,剃除须发,著袈裟受戒,以恭敬心问诸比丘:‘弥楼揵驮佛,云何说法教诸弟子?我得闻已当如说修行。’富楼那,诸比丘语陀摩尸利比丘言:‘我等不闻佛所说法,但随和尚诸师所行,汝今亦应行如是法。’尔时,陀摩尸利比丘,答诸比丘言:‘汝等必从贫贱出家,是故今者但贵衣食,所行如是白衣无异。汝等今应与我共求佛深净法。’时,诸比丘以偈答陀摩尸利比丘言:
“‘我等所为者,是事皆已得,
衣食极丰足,免离王使役。
安隐甚快乐,无敢轻慢者,
白衣时苦恼,今皆无复有。
是即名涅槃,第一快安乐,
过是事以外,我皆不复用。
我等多衣钵,汤药物甚多,
白衣常给施,檀越家亦多。’
“富楼那,尔时,陀摩尸利比丘,闻诸比丘说此偈已,心则悲恼,涕零啼泣;诣余精舍,复以是事问诸比丘:‘弥楼揵驮佛,云何说法教诸弟子?我得闻已当如说行。’诸比丘众亦如是答。尔时,陀摩尸利比丘,即便舍离此诸比丘,独入山林幽远之处,精诚一心欲求深法。先时,弥楼揵驮佛诸弟子中,有大弟子名为坚牢,修空闲行独住深山,少欲知足,心乐远离,所作已办,六通三明,大阿罗汉,亦如我今摩诃迦叶。是坚牢比丘,所住深山石窟壁上,书此偈言: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
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
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净,
如厕虫乐粪,愚贪身无异。
忆想妄分别,则是五欲本,
智者不分别,五欲则断灭。
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
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