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梦 - 第 9 页/共 19 页

第十六回 东津救火折大将 文岳下山救潮民   且说济南王军马已到潮州,就于城外对河扎下寨,自东津恶溪沿河隘口,计营寨五十余个,却相连三十里。小军入报帅府,刘镇即请军师入帅府议事。军师请刘镇前去观看清军扎营如何,于是即带大将三十员、小军一百名,二人同登金山之上。   观望对河清军扎营明白,退下金山。回进帅府,商议迎敌之策。   这且未表。   且说济南王次日升帐与监临商议开兵,即命高周总兵邓天瑞,可领大将八员,带领军兵二千,攻打潮城。这邓总兵全身披挂,手持钢刀,飞身上马,领军将杀至南门城下,摆开阵势,令军兵叫战,听见三声炮响,南门大开,何元帅领军将杀出,列开阵势,进上帐前叱曰:“送死的旗奴到来么?”邓天瑞曰:“助逆的毛贼,敢口出大言,你等不是本帅的敌手,放你回去,可叫刘进忠出来受死。”何英大怒,手举双钩镰,纵马杀来;邓天瑞提刀,迎住交锋,两阵金鼓齐鸣,炮声大振。旗将巴呢光等杀来,潮阵千总张金星同众将进前对垒,军兵奔杀前去,旗军接战,叫杀连天,一场混战,未定胜负。参将马甘泉奉军师将令,领都司余国宝、温岳川,同众将放炮,大开西门杀出,前来助战。步军张畅开、谢宗、郭怀沛、李天成、吴惠安、吴清、刘士元、谢天、邱齐、邱英十将等,张畅开当先,望旗军阵前冲杀,十员步军大将,即似虎狼一般,把旗兵杀得东倒西斜,死者不计其数,大败奔溃。   邓天瑞见军兵败走,不敢久战,招架抹开回走。何元帅自引兵追杀一阵,鸣金收军,回城缴令。邓天瑞收回军兵,查点明白,折去数百余人,领军回营,来至帐前请罪。济南王曰:“我等大军方到,今天一战,失了许多军马,挫我锐气,败害军声,无用匹夫,留你何用!”传令将他押出营门,斩首示众。   监临曰:“启千岁,我等未有攻破贼城,先斩大将,于军未利,从宽恕他,许后日将功抵罪。”济南王见监临恳保,叱曰:“匹夫,若无功大人相保,定斩你等示众。”大叱:“退下去罢!”   天瑞唯唯退立一边。按下未表。   且说何元帅得胜,同马参将等进上表章报功。刘进忠大喜,命设席款待众将贺功。是日尽欢而醉,各回本帐。明日飞熊进入帅府,与刘镇商议军事。刘镇问飞熊曰:“清军追城至急,先生有何良策,可以退敌?”飞熊曰:“启主公,我等有一计策,管叫旗奴送胆。”刘镇问曰:“用何妙计?”飞熊曰:“可以这般这般,就可杀他片甲无存。”刘镇大喜,军师召莫朝梁入府听令曰:“莫将军可领千总张元长、苏廷杰、彭其宝、陈兴泰二十四名头目,翁喜等带军兵五百名,往葫芦山,”如此如此,“不可违令!”按下。   且说清营济南王升帐,与董监临商议开兵,即令碣石镇觉罗幔领大将十员,带将兵三千,攻打潮城南门。觉罗幔领令,即点齐军将,杀奔南门前来。探军入报帅府,飞熊听报,命姜寨主领本部胡家五将,带军三千,出城迎敌,可以如此如此而行。又命何元帅领十八名英雄,辅助姜寨主。何元帅领军将来至南门,将白旗一动,炮声响处,南门大开,恰合觉罗幔领军将方到,各摆好阵势。姜寨主立马横鐽,大喝曰:“杀不尽的旗奴,又来寻死么?”觉罗幔曰:“你等助逆反寇,还不知死,敢来对敌!”姜得兴大怒,“举鐽望旗将砍来,觉罗幔将大刀架开,使转大刀,望姜得兴顶门砍下。   姜得兴转鐽相迎,刀鐽齐鸣,叫杀连天,旗将一拥奔来,胡家五将出马,各提兵器,敌住交锋。姜得兴架开大刀,转马望前逃走,觉罗幔与那歧明武石昌等,引军赶来。何英领陈殿等,一齐望旗阵冲杀,巴呢光、石至林等不能拒住,引军败走。   再言姜得兴,单骑在前,望葫芦山下逃走,觉罗幔恐他有计,扣住马头不进。那歧明曰:“主帅缘何不进?”觉罗幔曰:“将军,穷寇勿追。”那歧明曰:“主帅休得多疑,此时不追将他擒住,等待何时而追?”说罢,武石昌引二百名小军追赶前来,追至葫芦山下,炮声一响,葫芦山上莫朝梁,同四名千总,二十四名头目,领军杀出,把旗军围定。   那歧明、武石昌大惊,敌住大战一常那歧明用尽平生气力,与千总张元长交锋。武石昌与莫朝梁交战,不及三合,被莫朝梁将丈八蛇矛枪,挑落马下而亡。三百余名旗军,被二十四将,杀得尸横满山,血流成渠。   觉罗幔见炮声响处,知是那歧明等中计,回杀转来救应,故救出歧明,回归清营,缴令请罪。这且不表。   且讲莫朝梁得胜,同众将领军兵回城缴令报功。何元帅、姜得兴上堂报功,刘镇大喜,命徐参谋记上功劳簿,即令设席贺功。按下。   且说济南王与董期明曰:“刘逆帐下贼将,如此猖狂骁勇,我等连日出战,不能取胜,未知监临有何良策指教?”话由未毕,提督杨遇明上帐请曰:“启千岁,小将今日请令,领将军前往攻打贼城。”济南王闻言大喜,令杨提督出军攻城,即点大将十余员,军兵三千,放炮起行,杀奔南门前来。   小作又报入帅府,与主公军师得知,飞熊即命何元帅领将出城迎敌,又令马参将领军助战,两路军兵俱已出城,列成阵势迎敌。   清军来至南门,见是贼兵先在城下列阵,杨遇明摆开军将,立在门旗之下,大叱一声曰:“反国逆贼未知死么?今日天兵到来,理当纳降,何敢拒敌,管教你等死无葬身之地。”何英曰:“杀不尽的旗奴,你敢出大言,若不杀你等,非为英雄。”   言毕,手举双钩镰纵马杀来,杨遇明提刀相迎,旗将觉罗干等,奔杀前来,马甘泉与众将上前,敌住交锋。两军炮声不绝,金鼓如雷,叫杀连天,何英被杨遇明杀得前遮后架,敌他不住,乘势抹开兵器,转马便走。觉罗巽等引军追杀,潮军大败。   杨飞熊在城遥望,见潮军中大乱,即鸣金收军入城。   杨遇明即引军追至城下,上面箭石、火炮齐发,打将落来,却如雨点相似,清军不敢近边,辱骂一回,鸣金收军,掌得胜鼓,回归清营,上帐缴令报功,济南王大喜,设席庆贺。   按下不表。   且说何英进入帅府,上帐缴令请罪。杨飞熊曰:“战败胜负兵家常事,何罪之有?”军师命千总林五常是夜领军兵五百名,巡哨城池,监督军将,以防敌军。   再说清营济南王,次日命杨提督领军将攻打潮城,于是大将觉罗干等,带军兵三千,直杀抵南门叫战。小军报入帅府,刘大人即请军师命将迎敌,飞熊命游击莫朝梁,领都司温岳川、余国宝、程国英,董万年四将,同十八名英雄陈殿等,带军出城交锋。   又命姜寨主得兴,领胡家兄弟带军助战,两路军兵分西南二门杀出,望清阵中前进冲杀。杨遇明出马,与莫朝梁交锋。   旗将一齐杀出,温岳川等上前交战。两阵金鼓喧哗,炮声不绝,莫朝梁却被杨遇明杀得招架不住,汗流脊背,看看将败;刘奇峰观见,暗使流星锤,望杨遇明面上打去,正中额角,鲜血淋漓,负痛转马逃走。姜得兴、莫朝梁同众将引军追杀,把清军杀得大败奔走,觉罗干等抵敌不住,败走回营。   莫朝梁令鸣金收军回城,进上帅府,缴令报功。刘镇大喜,命宴饮贺功,尽欢,各退营署。杨飞熊令千总赵世春等七将,领军兵守七门城楼。找换崔雄榜等军落闲,这且按下不表。   且说济南王自从杨遇明败军之后,一连十余天罢战,候至杨提督受伤已愈,方入中军帐来见。千岁济南王与监临众将相议攻打潮城计策,碣石总兵官觉罗幔献策曰:“启千岁,小将有一策,管教刘进忠可擒。”王问曰:“将军有何妙策?速请说来。”觉罗幔曰:“杨大人,可领步弓军二千,往笔架山后埋伏;小将领鸟枪炮军五百名,往山前乡中埋伏;又命水军守备余锭,领水军二百名,藏于湘子桥头埋伏;候至三更之后,可将东津居民百姓住屋放火,刘进忠见东津乡失火,自然领军过桥,到来东津救火,我等放炮为号,伏兵齐出,余守备断去桥中梭船,绝了潮军归路,山上万弩齐发,小将领军兵杀出,料刘进忠全军俱可灭于此矣!”济南王听了,与众将言曰:“此计可行。”至定更后,即吩咐各领军将前去埋伏,待至三更之后,遂将东津乡放火、片时之间,火光冲天。守将小军遥见失火,飞报帅府,刘镇未眠闻报,传众将入府并请军帅前来,不一刻皆巳齐到。刘镇曰:“杨军师,本帅欲往东津救火,诸军师调遣军将。”杨飞熊答曰:主公切不可造次夜行,况今敌军扎住城外恶溪左边,主公安可轻入重地?倘有奸计埋伏,挫去我等军威,误其大事。”刘镇曰:“军师之言差矣!本帅起动干戈,亦为着人民百姓,如今东津乡失火,人民百姓受苦,本帅不去救他,谁人去救?”即传令千总把总马军大将步军大将共三十员,领军兵五百名,预备打火之物。杨把总见主公意决,定欲亲自往救,恐他有失,即命水军大将曾仲等十将,带水军一百名,安办小舟三十只,往东津堤头救应。杨飞熊披挂全身,手持白缨枪。坐骑雪花战马,带军兵一百名,到湘子桥头接应,准备停当。   刘镇领军将出广济门,见火光冲天,催军将速过湘子桥,到东津乡,即命众军打灭了火。   众军领命,各各前去打火,忽听炮声响动,笔架山后山上,杨遇明推动埋伏军将杀出,万弩齐发,箭如飞煌一般,觉罗幔领伏军将,火炮齐放,两路军兵杀来。余锭听见炮声一响,即命水军断去湘子桥梭船。刘镇与众将正在督军救火,忽听炮声响动,知是中计。刘镇即命退军回城,小军忽来禀报:“桥中梭船,被清军已断去,绝无归路。”原来笔架山脚起至广济门外,计廿四州桥梁,中央十八只梭船,此时尽被折断。刘镇即命众将军兵杀上东津堤头落船,众将曰:“堤头箭如雨点,安能避得?”刘镇曰:“箭可避人,人安能避得箭。”遂与众将冒箭奔杀至东津堤头来,见曾仲翁喜等,接着主公,与众将落了小舟,载回潮城。话分两头。   韩山上杨遇明闻炮响,催军兵落山厮杀,赶往桥头,看见东桥头有一员大将,穿了白袍,提白缨枪,据住桥上,知系贼将,遂取弓搭箭,望那穿白贼将射去,正中那人心窝,回马逃走入城。   再说刘镇回城,入了帅府,查点众将军兵,失去千总陈虞龙,马军大将卓三宝、石长成、章文表、施惠星、高平章、许兴祖,步军大将郭英等共八将;五百军兵,仅存八十余人而已。   小将忙入内堂,报说杨军师中箭回归。   刘镇与众将听报,吃了一惊,非同小可,即同参谋元帅诸人,一齐入到军师卧榻之侧,问曰:“军师尊体如何?本帅不听军师之言,致有此败,皆本帅之罪也。”杨飞熊曰:“此系天数注定了人力之所能及,想我飞熊自少从军,屡伤箭石,”不至如此,此必箭中有毒,我料性命难以保全。我想人生在世,公侯将相终归于尽,死何足惜,所可恨者,不能与主公同诸位扫除凶顽,以清世界。”刘镇与众将听见此言,莫不各各泪下沾襟。刘镇曰:“本帅起动干戈,全仗军师一人行事。倘有不测,叫潮城所靠何人?”飞熊曰:“主公勿忧,欲保潮州城池,飞熊有一旧人,才学胜我十倍,请他到来,潮州安如泰山,免得生灵涂炭之惨。诸位明公,听飞熊一言相告,我欲亡故之后,全仗诸公,同心协力,共助成事,飞熊虽死感激不荆”蔡赐平等齐言曰:“遵领军师之命,军师尊体万分保重。”刘镇曰:“请教军师,未知军师旧友,在于何处?尊姓大名,望乞指示。”   飞熊曰:“等我敝友,姓钟名文岳,道号益知先生,别字小诸葛,游走江湖,星士出身,此人胸藏韬略,天时地利,熟悉心中,名著宇宙,能仰观天时,俯察地利,未卜先知,今隐居深山岩穴之中,在于揭阳汤坑地面,若得钟文岳先生落山,管教济南王片甲不存,此人前年在饶平内浮山与我相会,十分至契。”即唤文殿左近前吩咐,殿左至卧榻前,站立一边。飞熊言曰:“将军,可往汤坑探访先生消息。”可以这般这般,“此人方肯出庄,不可有误。”潮州大事,殿左领命。刘镇问曰:“诸问军师,眼前大事,委托是谁?”军帅曰:“眼前大事,付于何若顺暂理。”遂命吴兴请出军师之印,皇令宝剑送上主公收起,一一叮咛明白,魂游天府,冥日归阴,年方三十一岁。   刘镇与众将,见军师西归,各各泪下,安办棺柩,收贮已毕,即命文殿左往揭阳汤坑访请钟文岳,又命何若顺传命众将军兵,齐心尽力,守保城池,各要面带喜容不可言说军师一个死字,如有违令斩首示众。这且不表。   且说杨遇明等,是夜得胜,回营缴令报功。禀曰:“启千岁,小将昨晚催军赶到湘子桥上,有一员穿白贼将,被我用毒箭射中心窝,谅是进忠标下把总杨飞熊。”济南王闻说,大喜言曰:“刘进忠全仗杨飞熊用事调军,今若中毒箭而死,孤无忧矣!如今进忠无人调遣军将,潮城不日即陷。”遂命小军探听杨飞熊消息,小军领命前去,片时之间回报:“启千岁,潮城之中,军将喜气盈盈,面带笑容,并无听说杨把总亡过。”   济南王曰:“孤想杨飞熊乃是刘进忠第一名名将,有文韬武略之才。若系丧亡,军将莫不悲泪,岂有喜容之态?将军所射的恐系别将。”杨遇明曰:“杨把总平素喜白,月下射中穿白袍的贼将,不是杨飞熊是何贼将?不信,再命只些小军探听。”一连三四次回报,并没有说杨把总之死。至于次日,济南王与监临商议,亲自领大将四十余员,带军兵五千,攻打潮城,访探杨飞熊之虚实,将令传下起行。   潮军小作探明,报入帅府,刘镇与参谋元帅,在内堂中商议军旅一事,忽小作跪禀曰:“启上主公得知,济南王亲自领军来打城池,请主公定夺。”刘镇闻报大惊曰:“杨军师已故,钟先生未来,如今怎么区处?”众将面如土色,邹可玉曰:“主公勿忧,我想杨军师虽是亡故,清营未知虚实,济南王为人狐性多疑,必来探我军情,如今,令受城众将,与葫芦山上各要偃旗息鼓,将潮城七门大开,使济南王疑心,自然退回军将归营。”刘镇曰:“先生不可造次,倘若清营之中,有人识破机关,乘势杀入城来,岂不误了大事?那时如何对敌?”邹可玉曰:“主公勿忧,谅济南王不敢杀入潮城。若是杀入,我等还有转变,须令十名义民将,十八名英雄将陈殿、张畅开等,往七城门边。”可如此如此,“以为疑军,此乃西城退敌之计也。”   刘镇此时并无主决,勉从其议,依计而行,转令七城门大开。   清军前队飞报济南王:“启上千岁,潮城七门大开,葫芦山与潮城,偃旗息鼓,不知何意?”济南王听着,探军如此报说,心中自思,以此观来,杨飞熊定是未死,传令退军。   可将后队军做前队,尽皆退回。碣石总兵觉罗幔曰:“启千岁,依小将之见,杨飞熊已死无疑。可将军马乘势杀进城中,刘进忠立时可擒。”济南王忖曰:“将军,你等浅见,本藩自幼行军多年,此乃诱敌之计。岂不晓得进忠帐下,许多贼人,诡计多端,贼胆包天,岂只如此,休中敌人之计。”觉罗幔苦谏曰:“启上千岁,杨飞熊已死,进忠无人调军,设此退敌之计,如今乘此机会,将军马杀入,潮城即陷。”济南王曰:“飞熊死生未定,不可造次,即命收军回营,违令者斩首示众。”   潮军跑进帅府报知,启上主公得知,济南王收军回营去了。刘镇大喜,令众将谨守城池。这且按下未表。   且说揭汤坑只玉鼎冈竹林庄隐士钟文岳,道号益知先生,别名小诸葛,是夜不能安寝,即下榻披衣步出庭前,观看天文,见东南角坠落一星,吃了一惊,起指一算,叫声:“嗳呀!”   东南方坠落此星,乃系潮城刘进忠帐下,失了一大将杨飞熊也。   此人若是亡故,刘镇帐前,无人用军。我想飞熊前年,在饶平内浮山与我相会,一分至契。刘大人目前,无人调遣军将,飞熊临终之时,必定将我举荐;我思刘镇亦非远大之器,辅助何益,不日定有刘镇使命到庄,请我落山,遂回卧室。   次日步至草堂厅上打坐胡牀,童儿进香茶饮毕,吩咐众重儿曰:“你师父有言叮嘱你等,须当谨记,你师父昨夜,仰观天文星斗,东南方忽坠落将星,此系潮州刘镇大人失了军师杨飞熊之兆,然此人若亡故,刘镇帐下无人用兵,飞熊与我十分交厚,临终之时,必定荐你师父,到潮相助。我想刘大人,非是远大之主,辅助亦是无益,日后刘大人若有使命到庄,请你师父落山,你等切不可说出你师父在庄中,可说自三日前落山访友未尝回庄,切勿忘记。”众童儿应声领命。按下未表。   且说铁罗猴文殿左,奉主公之命,承杨军师临终遗言,前往汤坑访请钟文岳先生,到乡村市镇借问。   举目见树林下有几个老翁,在那里乘凉,殿左近前将手一拱言曰:“诸位老丈请了,小可打扰,借问一声,烦望赐教。”   老翁起身答曰:“足下亦清了,未知足下尊驾,欲问甚么事?”   殿左言曰:“小可欲寻钟先生,大号文岳先生,未知他尊寓在于何处?乞望指示。”老翁曰:“足下要寻钟先生,他的庄所,去此还远。他住在玉鼎冈山中寓内竹林庄中隐居,此去尚有二十余里。”殿左曰:“既是这等,烦劳一位少年贤官,引我到庄,小可备有银钱,奉送买茶。”老翁遂对一个少年言曰:“你等引这位客官往玉鼎冈,他有银钱与你。”那少年答曰:“客官你随小人前往。”文殿左别了诸位老翁,跟着少年而行,行到玉鼎冈山下。   少年指示曰:“客官,此山就是玉鼎冈,欲寻钟先生,便从这条路上行去,到半山之中,有竹林造成一个庄所,钟先生即在庄中居祝”殿左大喜,身上取出银子二钱,奉送那少年去了。   殿左即从山路步上而行,行至半山窝,观看四面山头,都是朝着玉鼎冈山峰,果然清秀,最好一座竹林山庄,步至庄门,见一仙童,不满十二、三岁,手执竹梢在那里打扫正庭,文殿左方欲进前动问,谁料那童儿见有人来至庄门,定是刘大人的使命。向殿左言曰:“足下到来,莫不是潮州刘大人使来的么?”   文殿左闻言大惊,遂问曰:“小可正是刘大人使命,我等未尝问言,仙童何由得知?”童儿曰:“我安得知之,此系我师父前夜观看星斗,见东南角坠一将星落下,我师父之说,是星乃是潮州刘大人失了军师杨飞熊之兆,杨飞熊若是身亡,刘大人帐前无人调遣军将,此人与我师十分至契,临终之时,必然举荐我师父,不日潮州定有使命到庄,请我师父落山,因我师父有这等说,我们方知此事。”殿左听说惊骇曰:“这玉鼎冈怎么有一位活神仙在此?”即对仙童言曰:“小可果系刘大人的使命,今日奉命到来,果系请你师父下山,烦仙童为我通报。”   童儿曰:“足下,今日到来不凑巧了,我师父三日前落山访友,至今未尝回庄。”殿左曰:“仙童,你师父先师过往本来的事,哪有落山之理?定在庄中,务望仙童慈悲通报。”童儿曰:“人却不在庄,又叫我禀报谁人?”文殿左曰:“小可奉命,不辞跋涉前来到此,仙童不肯通报师父得知,我等难以回命,小可如今就在庄门跪下,跪到你师父回来,方敢起身。”童儿曰:“人已经不在庄中,跪之何益?”文殿左再三哀求,那仙童苦苦不肯通传。   殿左就于庄门前双膝跪下,放声大哭了。又叫一声:“主公!小将奉命,承军师遗言前来,请钟先生到潮州救护万民百姓,谁知钟先生不肯相见。主公呵!你在潮城之中,度日如年,悬悬而望,亦是枉然。”念罢又放声大哭,哭了又念,念了又哭,哭得凄凄惨惨。童儿见他如此啼哭,动了良心,叫一声:“足下莫哭,我是实对你说,若师父原在庄中,他有命吩咐我等,叫我等说他下山访友,不在山中。我今见你这等如此哀切,你今不必啼哭,且住这里侍候,我进去内面禀知师父,肯相见不肯相见由在我师,与我无干。”殿左曰:“烦劳仙童通报。”   于是童儿走进内禀曰:“启上我师父得知,庄门外有潮州刘大人使命到来,求见师父。”钟文岳闻言,即骂童儿一常童儿曰:“启告师父,弟子奉师父之命,都是这般言说,谁想那使者不信,就在庄门前跪落啼哭。师父呵!你想弟子不是泥做的,又不是木刻的,被他哭得心酸,故此大胆前来,禀与师父得知。”   文岳曰:“既是这等,请他入来。”童儿领命入庄见使者言曰:“足下,我师允见,请入内。”殿左闻言,满心欢喜,跟仙童入见。行到草厅阶前,见钟先生打坐胡牀,殿左近前深深一揖,双膝跪下,言曰:“师父在上,弟子叩见。”文岳起身行出几步相迎,言曰:“足下到来,请起,承命坐下一旁。”文殿左曰:“启禀师父得知,弟子承杨军师临终遗命,冲撞宝庄,祷请师父落山,救全潮郡生灵。”文岳曰:“贫道只晓菜园耕种,安能晓得用兵之法?此系杨飞熊旧人错荐。”殿左答曰:“师父,我大人为着邓、于二奴虐害人民百姓,故以起动干戈,扫尽公旗,以安百姓,谁知公旗已去,清军又来,济南王奉旨领带大军十八万,征讨潮州,如今杨军师亡故,我大人虽有几万甲兵,无人调用,军师临终举荐师父,今特来恳求师父落山,保全潮州,免得生灵涂炭,万望师父出庄。”文岳曰:“将军有所不知,我观刘大人非是远大之器,不过在潮州,除些凶顽,不久气数已尽,辅助亦是无益。”殿左曰:“启告师父,我大人为人民百姓,受尽旗奴虐害,眼前公旗扫尽,清军已到,师父若不肯出山相助,潮城难以保全,万民遭殃,师父同系潮州人民,岂可坐视,观亡切切,望师父落山,拯救数万生灵。”   文岳听了“保潮民命”,遂转口曰:“将军既如此说,贫道同到潮州走一遭罢!但系贫道此番落山,是为潮州人民生灵而出,非图刘大人功名也。”文殿左大喜,文岳命童儿安办斋宴,款待文将军。   过了一宵,次早文岳唤出众童儿,齐到厅上吩咐曰:“你师父欲往潮城走一遭,不日亦回庄上,你等园中瓜菜,不可抛荒,须当勤耕力作。”众童儿领命,钟文岳与文殿左落山,望潮城而来,不日已到潮城,按下未表。    第十七回 曾仲单身劫营寨 何英用计烧军粮   且说刘镇自从杨军师亡故之后,清营济南王命杨遇明领军兵攻打城池几次,刘镇与参谋众将等相议,当齐力保守,不敢出军迎敌,专候仲文岳先生消息。这日在内堂议论军事,探军入堂禀曰:“启上大人得知,文将军请得钟先生到来。”刘镇与众将闻报,各各喜出望外,整衣出迎,接入内堂,宾主行礼序坐,即命设宴款待,席筵已毕,请文岳至礼宾馆住宿,众位各各散回。   明早刘镇命守备林绍基、朱光二将,同到礼宾馆请钟先生入府,迎至大堂之上。刘镇拱手言曰:“今日吉辰,择定请先生登坛拜将。”钟文岳曰:“贫道才疏学浅,安敢受此重任?此是杨旧人之错荐,恐误军机大事。”刘镇曰:“众已议定,不可推辞。”蔡赐平请出军师印,邹可玉请出皇令,徐奇亮持出宝剑,一齐上堂。刘镇与参谋元帅众将齐声言曰:“事已至此,先生当拜受军师印令。”钟文岳方受曰:“荷蒙主公与众位将军报举,自当从命。”刘镇亲捧印绶上坛,钟文岳进前趋躯行礼,拜受剑印王令毕,升坛进中军坐定帐下,刘镇侧坐。   三位参谋至帐前行礼,刘统领何元帅同众将等,向军师行礼礼毕,依次站立。邹可玉、徐奇亮二人呈上名簿,与军师阅毕。   点将毕,出帐落坛,与主公众位等各回署安息。次早刘镇命设席,请军师暨众将饮酒。钟军师曰:“杨军师亡故,尝祭挂吊孝否?”刘镇曰:“未尝。”军帅曰:“调军大事,付托何人?”   刘镇曰:“委托何元帅。”钟军师曰:“如何发令?”刘镇曰:“今众军将尽心齐力,保守城池各要,面带喜容,无敢言说杨将军亡故,要瞒过济南王,恐清军领兵攻城。”军师曰:“此乃大略之才也。”言罢起身告退。   次早平明时候,军帅入府,请主公同登金山,观看请军营寨,再做商议。刘镇依言,派大将二十余员,小军一百名,与军师同登金山□望。钟军师遥望清营五十余座,从恶溪至凤山下圹白州,自南至北,相连三十余里,观看明白,下山回归。   刘镇曰:“请问军师清营如何?”军师曰:“启上主公,贫道观济南王之营寨五十余座,相连三十余里,寨寨不惧。所惧者,惟恶溪隘口一营寨,若有一人识破,献用沙笼之计,抵住恶溪隘口。你潮城着水,危在旦夕。要保潮城平安,须设计使济南王迁徙恶溪营寨,则城池平安矣!”刘镇曰:“既如此,军师可令大将攻打恶溪营寨?”钟文岳曰:“自古道,将只可激,不可说也。请主公升坐中军帐,召众将至帐前。”主公可如此如此,“内中自有人能劫此营寨。”刘镇依军师之言,命千总梁成龙传令召众将上堂进帐议事。当时众将分立两旁,刘镇开言曰:“今日本帅同军师登山,观望济南王营寨五十余座,相连三十余里,寨寨无惧,所惧者惟恶溪隘口一营耳!恐有人识破,用沙笼抵住,隘口之水灌入潮城,危在旦夕,欲命众将攻击恶溪营寨,但军师观诸位将军,并无能将可用。依本帅之见,诸位明公,不如先散可也,免致日后受累,身家难保。”言未毕,帐前一员大将,挺身而出,厉声言曰:“主公休得多话,动不动就欲散伙,我等从助主公起动干戈以来,蹈汤赴火,披肝裂胆,尚且不辞,何况恶溪一营乎?小将不才,今晚前去劫他营寨,包保管济南王即速迁去此营。”众视之,乃系水里龙大兄曾仲也。刘镇曰:“将军差矣!清营军兵十八万之众,寨寨相连,将军切不可造次。”曾仲曰:“主公放心,恶溪一营寨,都在曾仲身上。”刘镇曰:“既系这等,将军须用几多军马?多少大将相助?”曾仰曰:“启上主公,不用大将相助,亦不用军马相助,候今夜更深,小将领十名大胆小军同去足矣!多亦无益。”刘镇大喜,尝赐酒肉,叮咛切嘱曰:“将军须当小心为要。”曾仲曰:“主公不用挂怀,小将见机行事。”于是辞归本帐,是晚点起十名有胆小军一同饮酒,饮至半酣,小军言曰:“将军岂尝听见古语乎?”曾仲曰:“有什么古语?”   小军对曰:“古语云:探山出好茶,东海出龙虾,食饱无事做,掠虱望上爬。主公差遣,我等不得不由己,将军无故自请。我想恶溪三千清兵防守营寨,寨寨相连,寨中一动,互相救应。我等几人,就能破他营寨,岂不痴想?”主将曾仲曰:“十人足矣!多都无用之处。你等饱食,同将军前去就是。”饮至定更之后,曾仲与众小军结束停当;待至二更时候,离了潮城,从北堤直上恶溪对岸前来,来到江边岸上。   曾仲与小军曰:“试试何如?”双手将小军心上一摸,见他个个心头恰似十个泼桶泼水一般,七上八落。曾仲言曰:“未尝过此江,这等如此,若到那边清营里面,怎么使得?不如我自己过去,你等在这里作疑军。那边营中乱时,你等岂敢在此嘶叫么?”小军曰:“隔了长江况兼江而又阔,嘶叫的我等便敢。”曾仲曰:“若敢嘶叫,”亦算你等有胆量也。”曾仲言罢,手执两支板斧,溜落江里而去,至恶溪江边,登岸将清营前后一看,无可进入,听有风声响动,遂将手斧乘着风势,将木栅砍开一吼,将身进入头营。幸喜明月又被黑云遮盖,曾仲寻路行至前面,逢着二十个巡更小军前来。   曾仲躲在黑暗里藏身,巡更小军一人言曰:“众位哥哥,你等先行,待我小便后,速来赶你。”曾仲听说明白,潜至背后,手斧将巡更者砍死,脱下他身上号衣,披穿自己身上,赶上前,杂在更夫之内,进入二营。众小军巡查一回,又入第三营内重巡了一遍,各去安睡。曾仲轻步,悄悄行至掌更鼓者后面,将手斧剁落,亡丧掌更鼓一人性命,大叫:“贼兵到来劫营寨!”恶溪这座营寨,系大将卢文和镇守,正在睡梦中惊醒,忙令清军自里面杀出。谁知月色不明,天气昏暗,对面难识,自家拼杀自家。曾仲手持两斧,自从内营冲杀,逢人便杀,见人便砍,杀出营外江边,溜落江里面,回归江岸上。但十名小军见对岸清营中,唤声大振,火炮连天,十人齐声嘶叫不绝。   曾仲过江前来,登岸观看,恶溪营中大乱,自三更时候,杀至天色明亮,不见有贼军劫营,众军观看死亡者,都是自家残误清军。   济南王那时报贼人劫营,遂命杨提督众将领军救应,平明并无潮军兵将,查点守将卢文和已经阵亡,点检三千军兵,仅存四百余名而已。杨遇明回至中军主营禀知千岁,济南王闻说,即召水军守备余锭入帐下伏地请罪。千岁曰:“昨晚贼人到来劫营,有几多军马?”余锭言曰:“仅有一贼,从水里过江。”   千岁听说,大叱曰:“无用匹夫!这一贼将就破我三千军兵,本藩这里军将,用七十人就可破了。用你等把守水闸何事?不中用畜生,留你何益!”传令将余锭,押出:营门外斩首示众。   又召值夜水军五十名,俱押去取斩。   济南王云:“我等营寨与潮城相近。这些潮贼,贼胆包身,独自一人,敢入我数千之众,劫杀我营。”向监临官曰:“未知明公有何主见?”董期明曰:“启上千岁,依我之见,刘进忠帐下之人,诡计多端,我等不如拔寨迁徙,另扎黉山,周围团团造栅,使贼人日不能攻,夜不能劫,未知千岁尊意如何?”   济南王曰:“监临之见无差,依言而行。”传下号令,迁徙营寨,到于鲎山扎住,周围可栖木栅造成。   按下不表。   再说曾仲回到帅府缴令,刘镇大喜,命细作打探清营消息,一面设宴与曾仲贺功。小军打探:“回报大人得知,济南王迁营安于黉山,用木栅周围栖止造定。”刘镇闻报,果中军师之计,遂命守备郭三坤,往请军师入府,片时间军师到。刘镇云:“告知军师,济南王果迁营,安于鲎山。”钟文岳曰:“启主公,如今杨军师灵柩,移入开元寺中,安置灵位,择日开吊,令潮城中众文武官将,必到寺中吊祭,各欲挂军师孝服。”刘镇曰:“若是吊祭挂孝,济南王闻知,必命军将攻打城池。”   钟文岳曰:“专欲使彼知之,他只知杨飞熊之死,不知有钟文岳之来也。”刘镇闻言,称善。命徐奇亮选择吉日,将杨军师棺柩,移到开元寺开吊。于是这日潮城众文官武将,齐至寺中祭尊。杨军师各营众将军兵,上下人等,都挂孝服,城上竖起孝旗。   清营探军飞报主营曰:“启禀千岁得知,潮城杨飞熊已死,贼众军兵各挂孝服。”济南王闻报又喜又骇曰:“飞熊若死,孤无忧矣!我思进忠,全仗飞熊用军,如何延过许多,探听不出耶?今果亡故,潮城不日可陷。”次早命提督杨遇明、高州总兵邓天瑞领大将带军兵三千攻打潮城。杨遇明领命,带军兵奔至南门城之下,将军兵摆成阵势,命军马辱骂叫战。   潮军入府报知,主公刘镇听报,请军师到来调军。钟文岳曰:“启上主公,今日不可开兵,贫道自有良策。”这杨遇明自平明叫至午后,不见有战将出城交锋,即令鸣金收军,回营缴令。济南王曰:“飞熊已死,进忠紧守,久不出军对垒,未知监临有何良策以破之?”董期明曰:“刘进忠用将紧守,此系无能,将潮城久困,谅他粮草有得几多,粮尽即陷。”济南王曰:“若欲久困,不知困到何时何月?依本藩之见,可命一将进入潮城内,说进忠投诚,有何不可。”话言未毕,帐前一将挺身上帐,禀曰:“启上千岁,欲说进忠投降,小将不才,愿入潮城作说客,说他来降。”济南王视之,乃系高州镇邓天瑞,曰:“将军,你有何能?能说他来降?”天瑞言曰:“启千岁得知,小将与刘进忠同是山东省济南府历城县人氏,少年尝与进忠同窗读书,十分至契。”济南王曰:“既是这等,将军明日可到城中,说他投诚,自有升赏。”天瑞领命,次日带小军十名,单骑独马来到城南之下,进前叫曰:“城上将军,谁位在此把守?烦劳通报刘元帅得知,云说高州总兵邓天瑞欲来求见。”这守城南守备李有祥镇守,听得清将到来,近前言曰:“将军少待片时,候我等入见主公,自有定夺。”即奔帅府入见主公,禀明此事。刘镇曰:“邓天瑞此来,本帅计可成也。”即令开城,放他进入。李有祥领命大开南门,放邓总兵入城。刘镇出帅府迎接,进入内堂,叙礼坐定,茶毕。刘镇言曰:“仁兄驾到,有何指教?”天瑞曰:“启上兄长,小弟今日到来,非为别事,因奉千岁之命,前来劝兄长弃邪归正,不失旧职。”刘镇曰:“望仁兄指教,弟当从命,待本帅升堂,劝众将一齐投降如何?”邓天瑞大喜,刘镇命千总梁成龙传召众将入帅府。众将闻召齐进帅府,两边竖立,刘镇曰:“诸位将军,本帅因公旗欺凌人民百姓,以致起动干戈,蒙公等相助,如今杨军师亡故,我等虽有数万兵,无人调用,难以成事。今蒙济南王有好生之德,不忍加害,诸公若肯同志,共归清营投诚,公等意下如何?”众将曰:“我等城中将广兵多,况且粮草丰足,杨军师虽然亡故,愿与清营旗奴决一胜负,未知鹿死谁手,安肯屈身降于旗奴,此非英雄大丈夫之所为也。”言毕,众将一齐直出帅府而去。刘进忠对邓天瑞曰:“仁兄,你观众将,不听本帅约束,如之奈何!”天瑞曰:“千岁欲仁兄一人投诚,讨这等狂夫何用。”刘镇曰:“邓大人,本帅因为公旗欺凌人民百姓,不得已起动干戈,如今本帅若系投顺,还留这些贼种,在潮州虐害人民,岂不是本帅之罪也。”言毕,刘镇又请邓大人同登金山观玩。邓天瑞曰:“元帅有命自当听从。”   二人起身领小军五十名,步至山脚。邓天瑞观见金山下,有许多布包堆积,与金山平高,遂问刘大人曰:“这布包是何物件?”刘镇曰:“邓大人,这山下布包之物,乃系粮米,此是各邑乡中人民所赠,仓中堆饱,故以堆积在外面山脚,如今城中粮米足食有七年之久。”天瑞心中暗想,千岁谅潮城无甚么粮米,欲将潮城久困,今观这般粮米,安知困到何时?步上高岗,天瑞将潮城四面观看,见众将喜气冲冲,旌旗齐整,枪刀明亮,雄马嘶声,观望一回。   下山进到内堂,刘镇命设宴款待,酒至数巡。有一小军慌忙奔到席前跪下禀曰:“启主公得知,何元帅饮酒,不意大醉,打碎火炉,致使火起,西城民屋,被火所烧,烧去四十余间。”   刘镇闻报大怒,命将何元帅若顺捆押至府内定罪。刘镇大声叱曰:“你这匹夫,命你镇守西城,防拒敌军,谁知你以酒为乐,今日饮之,明日饮之,太过了,致使失火延烧,害了人民许多房屋,违令匹夫,留你何用,押去辕门斩首示众。”左右领命,即将何若顺押出,邓天瑞叫声且缓,对着刘镇言曰:“启上大人,何将军违令,本按军法,幸得今日小将在此饮酒,恳乞赦他之罪,望为允纳。”刘镇曰:“既为匹夫讨保。”叱曰:“你这匹夫,不着邓大人面分,定斩你首,但系军法不可废驰。”着落军政司重责四十大根,责得两腿皮破血流,命左右将这匹夫押去,缚在辕门示众。刘镇又与天瑞重饮对酌,酌至下午,刘镇假睡,全不答应。天瑞暗想,这般样人,安能干得大事?欲同他人饮酒,却来自家的饮酒,到亦不好看。遂起身步出大堂,行来帅府门口。   且说何英缚在辕门示众,命小军打探天瑞消息。见邓天瑞立在帅府门前,却报知元帅。何英听说,天瑞出府前,便咬牙切齿叫声:“刘进忠,念我何英,生系良民百姓,你在潮州造反,闻我颇有膂力,命人登门聘我至潮,共相杀败公旗,辅你起动干戈,谁知今日为饮几杯微酒,就欲送我性命,若无邓大人相保,何英的性命,岂不送你之手?想我若能脱离此地,不报今日仇恨,非为大丈夫也。”邓天瑞立于帅府大门外,听得句句明白,即进前叫声:“何将军息怒。”何英曰:“今日若非大人鼎力相救,性命定亡于进忠之手,未知何日得报救命之恩?”邓天瑞曰:“说哪里话来!我想将军有文韬武略之才,何必屈身事于反寇,有何益哉!将军如此雄略,若肯归于清营,侥幸有功,得了官职,封妻萌子,岂不美哉!”何英曰:“邓大人恩主,我等生于乡村百姓,欲进无门。”天瑞曰:“将军若有志投诚,脱离此间,奔到清营前来,本帅自当举荐。”言话之间,又恐进忠酒醒,与何英别进入内堂,观见刘镇尚未尝醒,命左右之人,报知刘大人。刘镇被推惊醒起身,言曰:“邓大人,本帅酒力不胜,一时少醉,有失相赔,望其原谅恕罪。”天瑞曰:“好说了,自家兄弟,何出此言?兄长须当商议投诚,不可有误,小弟告退。”刘镇曰:“蒙仁兄指教,自当从命。”遂出大门拱手相别,出了西门,回归王营缴令。按下不题。   且说刘镇送邓天瑞去后,放开何元帅,将药敷了两腿伤疮之处,设宴贺功。   过了几天,何英投奔鲎山前来;至于营前,清军叱曰:“潮城小作到来,众兄弟放箭。”何英听见叫曰:“不可放箭,快报邓大人得知,何英到来求见。”清军闻说,入帐前禀知,邓天瑞听报,即命小军引何英进帐。何英到帐前行礼,天瑞以礼相待。何英言曰:“小将蒙恩人之德,无以答报,今情愿来投于帐下,为效犬马之力,以报救命之恩。”天瑞曰:“好说了,将军如何脱离潮城?”何英曰:“有一小将,系愚心腹,私放脱走至此的。”天瑞大喜曰:“如今,将军可随本帅到中军帐中见千岁。”何英领命,随邓总兵到帅营,入帐见济南王,口称:“千岁在上,何英拜见。”邓天瑞向上帐前,将何英如何到来投诚之事禀知。济南王曰:“何英,你系刘进忠第一员大将,足智多谋,今日投入我营中诈降,定有诡计。”传令将何英押出斩首示众,左右领命,将何英擒住,邓天瑞跪下禀曰:“启上千岁,小将奉令进潮城,说进忠投诚,面见何英饮酒失火,刘进忠将他押出斩首;却系小将苦保,赦他死罪,将他重责四十棍,今脱离潮城到来投降,共破进忠,欲报四十重板之仇,千岁若系疑心,小将合家老小三十六口,立下军令状,愿将保他。”济南王曰:“既敢立军令状,以保何英,但恐贼人诡计多端,将军不可造次,须当三思。”邓天瑞曰:“小将愿保何英,望千岁准纳,赦他死罪。”济南王曰:“将军敢立军令状,本藩则准你保。”天瑞是个直汉,便当帐前立写合家三十六口状纸。千岁即赦何英之罪,发在天瑞营中听用,建功升赏。何英叩谢千岁之恩。   天瑞领何英回营,设宴款待,饮至尽欢散席,命何英在后营安息。是晚定更时候,何英放起一炮,天瑞听见炮响一声,查问放炮者何人。小军禀曰:“是后营何英放的。”天瑞召何英入帐曰:“将军何故放炮?”何英曰:“如今系定更之时,放定更炮。”天瑞曰:“将军营中定更,惟是更鼓,不可放炮,下次毋得违令。”何英领纳退出,到二更之时,何英又放一炮,邓天瑞又听炮声晌动,吃了一惊,查是何人放炮?小军禀曰:“放炮者,又是何英。”天瑞又召何英入帐,何英听召入帐,见邓天瑞行礼。天瑞曰:“将军又何事放炮,扰动军心,千岁闻知,食罪非轻。”何英曰:此是二更炮,大人吩咐者,勿放定更炮。”天瑞叱曰:“胡说!定更炮如何?二更炮又如何?岂不是一体,下次若再违令,军法无容,退下去罢!”何英唯唯退回后营,候至三更之时再放一炮,邓天瑞听炮声又响,吃了一惊,想又是何英,大怒命查放炮何人,与我捆上帐来。小军禀曰:“还是何英如此大胆,将何英捆来定罪。”言未毕,小军报曰:“何英放火柴常”天瑞即令众将打灭命火,拴捉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