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 第 20 页/共 108 页

虽道德稍衰,邪气时至,以心犹近道,故服用万全也。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言不叉如中古之世用也#1。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镜石针艾治其外也。   言法殊於往古也。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   言神不能使针石之妙用也。何者?志意违背於师尔故也。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动离於道,耗散天真故尔。○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精神进,志意定,故病可愈。《太素》云: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可愈。   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精神者生之源,荣卫者气之主,气主不辅,生源复消,神不内居,病何能愈哉!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於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日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於耳,五色日见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新校正云:按别本暇一作谓。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言医与病不相得也。然工人或亲戚兄弟该明,情疑勿用,工先备识,不谓知方,针艾之妙靡容,药石之攻匪预,如是则道虽昭着,万举万全,病不许治,欲奚为疗!.《五藏别论》曰:拘於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於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叉不治,治之无功。此皆谓工病不相得,邪气不宾服也。岂惟#2针艾之有恶哉,药石亦有之矣。○新校正云:按《移精变气论》曰: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生,而五藏阳以竭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阳作伤,义亦通。   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於内,气耗於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於内,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   不从毫毛,言生於内也。阴气内盛,阳气竭绝,不得入於腹中,故言五藏阳以竭也。津液者,水也。充,满也。郭,皮也。阴蓄於中,水气胀满,上攻於肺,肺气孤危,魄者肺神,肾为水害,子不救母,故云其魄独居也。夫阴精损削於内,阳气耗减於外,则三焦避溢,水道不通,水满皮肤,身体否肿,故云形不可与衣相保也。凡此之类,皆四支脉数急而内咳也。言如是者,皆水气格拒於腹之内,浮肿施张于身形之外,欲穷标本,其可得乎?四极言四末,则四支也。《左传》曰:风淫末疾。《灵枢经》曰:阳受气於四末。新校正云:详形施於外,施字疑误。   岐伯曰:平治於权衡,去宛陈□   新校正云:按《太素》□作茎。   是以微动四极,温衣,谬刺某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平治权衡,谓察脉浮沉也。脉浮为在表,脉沉为在裹,在裹者泄之,在外者汗之,故下文云开鬼门洁净府也。去宛陈□,谓去积久之水物,犹如草茎#3之不可久留於身中也。全本昨草□。微动四极,谓微动四支,令阳气渐以宣行,故文#4曰温衣也。精脉满则络脉溢,络脉溢则谬刺之,以调其脉络,使形容如旧而不肿,故云谬刺其处以复其形也。开鬼门,是启玄府遣气也。五阳,是五藏之阳气。洁净府,谓写膀胱水去也。脉和,则五精之气以时宾服於肾脏也。然五藏之阳,渐而宣布,五藏之外,气秽复除也。如是故精髓自生,形肉自盛,藏府即合,则骨肉之气更相保抱,大经脉气然乃平复尔。   玉版论要篇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对曰:,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请言道之至数,《揆度》、《奇但》则骨肉之气更所指《揆度》{禹奇病《五色》、《脉变》、道在於一。   一,谓色豚之应也。可以揆度奇怛矣。知色脉之应○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请作谓。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血气者,神气也。《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夫血气应顺四时,递迁囚王,循环五气,无相夺伦,是则神转不回也。回,谓却行也。然血气随王,不合却行,却行则反常,反常则回而不转也。回而不转,乃失生气之机矣。何以明之?夫木衰则火王,火衰则土王,土衰则金王,金衰则水王,水衰则木王,终而复始循环,此之谓神转不回也。若木衰水王,水衰金王,金衰土王,土衰火王,火衰木王,此之谓回而不转也。然反天常轨#5,生之何有耶!   至数之要,迫近以微,   言五色五豚变化之要道,迫近於天常,而又#6微妙。   着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玉机》,篇名也。言以此回转之要旨,着之玉版,合同於《玉机论》文也。○新校正云:详道之至数至此,与《玉机真藏论》文相重,注颇不同。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容色者,他气也。如肝木部内,见赤黄白黑色,皆谓他气也。余藏率如此例。所见皆在明堂上下左右要察候处,故云各在其要。○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容作客。视色之法,具在《甲乙经》中。   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   色浅则病微,故十日乃已。   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   色深则病甚,故叉终齐乃已。   其见大深者,酝酒主治,百日已。   病深甚,故日多。   色夭面脱,不治,   色见大深,兼之夭恶,面肉又脱,不可治也。   百日尽已。   色不夭,面不脱,治之百日尽,可已。○新校正云:详色夭面脱虽不治,然期当百日乃已尽也。   脉短气绝死,   豚短已虚,加之渐绝,真气将竭,故叉死。   病温虚甚死。   甚虚而病温,温气涸其精血故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   色见於下者,病生之气也,故从。也见於上者,伤神之兆也。故逆。   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   左为阳,故男子右为从而左为逆;右为阴,故女子右为逆而左为从。   易,重阳死,重阴死。   女子色见於左,男子色见於右,是变易也。男子色见於左,是日重阳,女子色见於右,是日重阴,气极则反,故皆死也。   阴阳反他,   新校正云:按《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反作。   治在权衡相夺,《奇但》事也,《揆度》事也。   权衡相夺,谓阴阳二气不得高下之宜,是奇於怛常之事,当揆度其气,随宜而处疗之。   搏脉痹璧,寒热之交。   豚击搏於手而病痛痹及挛璧者,皆寒热之气交合所为,非邪气虚实之所生也。   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   夫豚有表无裹,有裹无表,皆日孤亡之气也。若有表有裹,而气不足者,皆日虚衰之气也。   孤为逆,虚为从。   孤无所依,故日逆。虚衰可复,故日从。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   几揆度奇怛之法,先以气口太阴之咏,定四时之正气,然后度量奇怛之气也。   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   木见金豚,金见火豚,火见水脉,水见土脉,土见木脉,如是皆行所不胜也,故日逆。贼胜不已,故逆则死焉。   行所胜日从,从则活。   木见水火土脉,火见金木土脉,土见金水火豚,金见土木水豚,水见金火木豚,如是者皆可胜之脉,故日从。从则无所克杀伤败,故从则活也。   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   以不越於五行,故虽相胜,犹循环终而复始也。   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   过,谓遍也。然逆行一过,遍於五气者,不复可数为平和矣。   诊要经终论篇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方,正也,言天地气正,发生其万物也。木治束方,王七十二日,犹当三月节后一十二日,是木之用事。以月而取,则正月、一一月,人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天气正方,以阳气明盛,地气定发,为万物华而欲实也。然季终土寄而王,土又生於丙,故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天阳赫盛,地焰高升,故言天气盛,地气高。火性炎上,故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七月三阴爻#7生,八月阴始肃杀,故云阴气始杀也。然阴气肃杀,类合於金,肺气象金,故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阴气始凝,地气始闭,随阳而入,故人气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阳气深伏,故气在肾也。夫气之变也,故发生於木,长茂於土,盛高而上,肃杀於金,避寒於火,伏藏於水,斯皆随顺阴阳气之升沉也。《五藏生成篇》曰:五藏之象,可以类推。此之谓气类也。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   散俞,谓问穴。分理,谓肌肉分理。○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春气在经脉。此散俞即经豚之俞也。又《水热穴论》云:春取络脉分肉。   甚者传气,问者环也。   辨疾气之问甚也。传,谓相传。环,谓循环也。相传则传所不胜,循环则周回於五气也。○新校正云:按《太素》环也作环已。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尽气,谓出血而尽针下取所络#8脉盛邪之气也。邪气尽已,穴俞闭密,则经#9循环,而痛病之气叉下去矣。以阳气大盛,故为是法刺之。○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夏气在孙络。此络俞即孙络之俞也。又《水热穴论》云:夏取盛经分胜。   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循理,谓循肌肉之分理也。上,谓手豚。下,谓足豚,神变,谓脉气变#10易,与未刺时异也。脉者神之用,故尔言之。○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秋气在皮肤。义与此合。又《水热穴论》云:取俞以写阴邪,取合以虚阳邪。皇甫士安云:是始秋之始变。   冬刺俞窍於分理,甚者直下,问者散下。   直下,谓直尔下之。散下,谓散布下之。○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冬气在骨髓。此俞窍即骨髓之俞东也。又《水热穴论》云:冬取井荣。皇甫士安云:是末冬之治变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   心主脉,故豚乱气微。水受气於夏,肾主骨,故入淫於骨髓也。心火微则胃土不足,故不嗜食而少气也。○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春刺络豚,血气外溢,令人少气。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   木受气於秋,肝主筋,故刺秋分则筋孪也。若气逆环周,则为咳嗽。肝主惊,故时惊。肺主气,故气逆又且')(、哭也。○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斗从论》云: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