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 第 29 页/共 151 页
  
  
   两部水王对生门,
  肾藏双对,故曰两部。肾官水王,则化为赤子,故曰对生门。
  使人长生升九天。
  赤子化为真人而升九天者,谓九气青天,其气主生者也。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己,
  土宫也。戊己,中央之辰也。
  中有明童黄裳里,
  明童谓魂停。黄裳,土之色。
  消谷散气摄牙齿,
  脾为五藏之枢。脾磨食消,性气乃全。齿为罗千,故摄牙齿。
  是为太仓两明童,
  太仓,肚府。此明童谓肚神,神名混康。
  坐在金台城九重,
  注念存思,神状当然。
  方圆一寸命门中,
  即黄庭之中,丹田之所也。
  主调百谷五味香,
  口中滋味,脾磨之所致也。
  辟却虚羸无病伤,
  内指事也。食消故也。
  外应尺宅气色芳。
  尺宅,面也。饥饱虚羸,形乎面色。
  光华所生以表明,
  亦知虚实。
  黄锦玉衣带虎章,
  脾主中黄,谓黄庭真人服锦衣也。《玉清隐书》云:太上道君佩神虎大章也。
  注念三老子轻翔,
  三老谓元老、玄老、黄老之君也。念脾中真人自然变化。子谓受黄庭之学。
  长生高仙远死殃。
  《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以此而谈,其理均也。故长生者不死,寂灭者不生。不死不生,则真长生;不生不死,则真寂灭。何死殃之所及也。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府精,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府也。《太平经》云:积清成精。故胆为六府之精也。
  中有童子曜威明,
  又云胆神龙曜,字威明。勇捍之义也。
  雷电八振扬玉旌,
  八方雷震,有威怒之象也。玉旌,则气之色也。
  龙旗横天掷火铃,
  胆,青龙之色。旌旗,威战之具也。火铃者,胆边肉珠之象也。怒则奋张,故言掷也。
  主诸气力摄虎兵,
  胆力牙用,主於捍难,故摄虎兵。
  外应眼童鼻柱间,
  内指事也。心之喜怒,形於眉目之间。
  脑发相扶亦俱鲜,
  人之震怒,发上冲冠。
  九色锦衣绿华裙,
  青锦,东方九气之色也。绿华裙,胆膜之象。
  佩金带玉龙虎文,
  胆神,威明之服饰也。
  能存威明乘庆云,
  内象谕也。思存胆神不倦,则仙道可致也。
  役使万神朝三元。
  三元道君各处三清之上,诸天神仙并朝宗之故也。
  脾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
  太仓,青也。《中黄经》云:胃为太仓君。元阳子曰:脾正横在胃上也。
  中部老君治明堂,
  脾,黄庭之宫也,黄老君之所治。上应明堂,眉间入一寸是也。
  厥字灵元名混康,
  脾磨食消,内外相应。大肠为胃之子,混元而受纳之,康,安也。
  治人百病消谷根。
  胃宫荣华则无病伤。
  黄衣紫带龙虎章,
  脾居胃上,故曰黄衣也。紫带龙虎章,胃络之象。
  长精益命赖君王。
  太仓混康,为君为王。
  三呼我名神自通,
  存思胃府之神,则心虚洞鉴也。
  三老同坐各有朋,
  上元老君居上黄庭宫,与泥丸君、苍华君、青城君及明堂中君臣、洞房中父母、及天庭真人等共为朋也。又中玄老君居中黄庭宫,与赤城童子丹田君、皓华君、含明君、玄英君、丹元真人等为朋也。下黄老君居下黄庭宫,与太一君、魂停君、灵元君、太仓君、丹田真人等为朋也。常存三老和合,百神流通,部位营卫,无有差失也。
  或精或胎别执方,
  《玉历经》云:下丹田者,人命之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气之元也。在脐下三寸附着脊,号为赤子府。男子以藏精,女人以藏胎。主和合赤子阴阳之门户也。其丹田中气,左青右黄,上白下黑。
  桃孩合延生华芒,
  桃孩,阴阳神名,亦曰伯桃。《仙经》曰:命门脐宫中有大君,名桃孩,字合延。衣朱衣,巾紫芙蓉冠。暮卧存之,六甲、六丁来侍人也。生华芒,谓阴阳之气不衰也。
  男女徊九有桃康,
  男女合会,必存三丹田之法。桃康,下神名,主阴阳之事。徊三为九,故曰佪九。《大洞真经》云:三元隐化,则成三宫。三宫中有九神,谓上、中、下三元君,太一、公子、白元、无英、司命、桃康,各有宫室,故曰有桃康。
  道父道母对相望,
  阴阳两半成一,故曰相望。
  师父师母丹玄乡,
  道为宗师,阴阳之主也。丹玄乡,谓存丹田法也。
  可用存思登虚空,
  学仙之道。
  殊途一会归要终,
  合三以为一,散一以为三,道之要。《玄妙内篇》云:兆欲长生,三一当明。
  闭塞三关握固停,
  《经》云:口为天关精神机,手为人关把盛衰,足为地关生命扉。又脐下三寸为关元,亦曰三关,言固精护气,不妄施泄。
  含漱金醴吞玉英,
  金醴、玉英,口中之津液。《大洞经》云:服玄根之法,心存胃口有一女子,婴儿形,无衣服,正立胃管,张口承注魂液,仰翕五气。当漱漏口中内外津液,满口咽之,遣入玄女口中。五过毕,叩齿三通,咽液九过也。
  遂至不饥三虫亡,
  《洞神诀》云:上虫白而青,中虫白而黄,下虫白而黑。人死则三虫出为尸鬼,各化为物,与形为殃,击之冲破也,其余众虫,皆随尸而亡。故学仙者精谨备於五情之气,服食药物以去三虫。又云:上尸彭琚,使人好滋味,嗜欲痴滞;中尸彭质,使人贪财宝,好喜怒;下尸彭矫,使人爱衣服,耽淫女色。亦名三毒。
  心意常和致欣昌,
  道通无碍。
  五岳之云气彭亨,
  五藏之气为五岳之云。彭亨,流通无拥之称也。
  保灌玉庐以自偿,
  玉庐,鼻庐也。言三虫既亡,真气和洽,出入玄牝,绵绵不绝,故曰自偿。
  五形完坚无灾殃。
  五体、五藏,自然相应故也。
  上睹章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