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21 页/共 142 页

原选者评。刻意斫削。节短而味长。   陆游曰。建中初。韩曾二相得政。尽收用元祐人。其不召者亦补大藩。惟东坡兄弟犹领宫祠。末句盖寓所谓不能致者二人。意深语缓。尤未易窥测。   过岭二首   暂著南冠不到头。郤随北雁与归休。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山   品 花雨落毵毵。   原选者评。视迁谪如醉梦中。知其胸中别有澄定者在。   方回曰。绍圣元年甲戌。贬惠州。四年丁丑。贬儋耳。明年元丰戊寅改元。三年庚辰。量移廉州。永州自便。凡七年。杨凭贬临贺尉。惟徐晦送之。此事极切。梦里似曾迁海外。此联甚佳。殊不以迁谪为意也。   留题显圣寺   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   浮石已乾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   歇白塔铺   甘山庐阜郁长望。林隙依稀漏日光。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蚤稻欲移秧。   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望眼尽从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   郁孤台   吾生如寄耳。岭外亦闲游。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峤。魂飞咤雪洲。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归路迷千嶂。劳生阋百州。   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   原选者评。深稳之至。弥出清新。吾生如寄耳。一句。集中屡见其横溢。固不屑屑於此也。   次韵江晦叔二首录一首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   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原选者评。冲襟内盎。见于文词。无不邃然入理。   。苕溪渔隐丛话。曰。东坡自岭外归。次韵江晦叔。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语意高妙。如参禅悟道之人。吐露胸襟。无一毫窒碍也。   。困学纪闻。曰。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坡公晚年所造深矣。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见司马公之心。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见东坡公之心。   寒日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镜中人。   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原选者评。花落木荣。不言人事。而人事之变迁自见。寄慨良深。   赠诗僧道通   雄豪而妙苦而腴。只有琴聪与蜜殊。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   香林乍喜闻薝蔔。古井惟惭断辘轳。为报韩公莫轻许。从今岛可是诗奴。   原选者评。气含蔬笋。只是以谐语入诗。遂成千古名论。世之开堂为人者。能得斯意。定知兔园。四六收簏。时文撮和。补缀不足。为支那撰述。而具正法眼藏者。即如。不搽红粉也风流。只要檀郎认得声。等句。皆为解第一义也。   。石林诗话。曰。唐诗僧中叶以后。其名字班班为时所称者甚多。然诗皆不传。如。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数联。仅见文士所录而已。陵迟至贯休。齐巳之徒。其诗虽存。然无足言矣。中闲惟皎然最为杰出。故其诗十卷独全。亦无甚过人处。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模效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子瞻。赠惠通诗。云。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尝语人曰。颇解蔬语否。为无。酸馅气。也。闻者莫不大笑。   。西清诗话。曰。东坡言僧诗要无蔬笋气。固诗人龟鉴。今时误解。便作世网中语。殊不知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盖不可无。若尽洗去清拔之韵。便与俗同科。又何足尚。   。竹坡诗话。曰。思聪。杭州孤山僧。东坡亻卒杭。令和参寥子。昏。字韵诗云。千点乱山横紫翠。一钩新月挂黄昏。大加称赏。大观政和间。侠琴游梁。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方其将冠巾也。苏叔党因浙僧入都送之。诗云。试诵北山移。为我招琴聪。诗至。   已无及矣。   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   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   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   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次韵郭功甫二首录一首   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原选者评。以摘宦为搏扶。拟卑飞于厚禄。偶露不平之鸣。翻案独绝。   林子仁曰。功甫观先生画雪雀有感。作诗寄惠州云。平生才力信瑰奇。今在穷荒岂易归。正似雪林枝上画。羽翰虽好不能飞。后先生北归。人用前韵寄诗云。秋霜春雨不同时。万里今从海外归。已出网罗毛羽在。却寻云迹帖天飞。今次其韵也。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 三首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自说非人意。曾经入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原选者评。首篇言画之梗概。终篇言画之曲折。中篇乃以前四句承上。后四句起下。结构森严。不但霞绚冰莹。独扌票环颖。   嘲子由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   原选者评。正是读书万卷人语。不悦学者不能道。通雅称冯开之云。读书太乐则漫。太苦则涩。董遇之百遍。考亭之半日。渊明之不求甚解。东坡之每事一过。其各得于轮扁之甘苦者乎。数语。可为此诗注脚。   第五桥   白露凄风洗瘴烟。梦回相对两凄然。雀罗廷尉非当日。鸠杖先生愈少年。   世事饱谙思缩手。主恩未报耻归田。谁怜第五桥东水。独照台州老郑虔。   原选者评。五。六一联。词意深厚。   轩窗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鱼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卷四十二   山阴陆游诗一   。三百篇。之后。自楚骚。汉。魏。六朝以至于唐。而诗之变尽矣。变有必极。则所就亦以时   异。故宋人继唐之后。不规规模拟前人。要以自成一家而止。然其体制虽殊。而波澜未尝二也。   耳食之流未窥古人门户。于一代大家横生訾议。而不善学者。又徒袭其声貌。亦两失之矣。   宋自南渡以后。必以陆游为冠。当时称大家者。曰。萧。杨。范。陆。杨万里则曰。尤。萧。   范。陆。至刘克庄。乃曰。放翁学士似杜甫。又曰。南渡而下。放翁故为一大宗。朱子与徐   赓载书。放翁诗读之爽然。近代惟见此人为有诗人风致。今诸家诗具在。可与游匹者。谁也。   观游之生平。有与杜甫类者。少历兵间。晚栖农亩。中间浮沉中外。在蜀之日颇多。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荡淋漓。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为咏歌。以寄其意。此与甫之诗何以异哉。诗至万首。瑕瑜互见。评者以为。   譬之深山大泽。包含者多。不暇剪除荡涤。非如守半亩之宫。一草一石可屈指计数。可谓知言矣。若捐疵类。存英华。略纤巧可喜之词而发其闳深微妙之指。何尝不与。李。杜。韩。白。诸家异曲同工。可以配东坡而无愧者哉。兹所存者。仅逾二十之一。直使天青木响。水落石出。其有以破拘士之见。而守剑南门户者。亦知所取则也夫。   寄酬曾学士。学宛陵先生体。比得书。   云所寓广教僧舍有陆子泉。每对之。辄奉怀   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   首言劳良苦。后问逮妻孥。中间勉以仕。语意极勤渠。字如老瘠竹。墨淡行。   诗如古鼎篆。可爱不可摹。快读醒人意。垢痒逢爬梳。细读味益长。炙毂出膏腴。   行吟坐卧看。废食至日晡。想见落笔时。万象听指呼。亦知题诗处。绿井石发粗。   公闲计有客。煎茶置风炉。倘公无客时。濯缨亦足娱。井名本季疵。思人理岂无。   居然及贱子。愧谢恩意殊。几时得从公。旧学锄荒芜。古文讲声形。误字辨鲁鱼。   时时酌井泉。露芽奉瓢盂。不知公许否。因风报何如。   送曾学士赴行在   二月侍燕觞。红杏寒未坼。四月送入都。杏子已可摘。流年不贷人。俯仰遂成昔。   事贤要及时。感此我心恻。欲书加餐字。寄之西飞翮。念公为民起。我得怨乖隔。   遥遥跋前旌。去去望车轭。亭鄣郁将暮。落日澹陂泽。敢忘国士风。涕泣效臧获。敬输千一虑。或取二三策。公归到延英。清问方侧席。民瘼公所知。愿言写肝膈。   向来酷吏横。至今有遗螫。织罗士破胆。白著民碎魄。诏书已屡下。宿蠹或未革。   期公作医和。汤剂穷络脉。士生恨不用。得位忍辞责。并乞谢诸贤。努力光竹帛。   原选者评。前篇学宛陵。此遂并近工部。道义相。辞意俱古。   。唐书。刘晏。传。州县取富人督漕挽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驿。税外横取谓之白著。   新夏感事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病起兼旬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惟有涕纵横。   原选者评。风调清苍。立言得体。直是通达治理。非寻常嘲风弄月者比。   王士正曰。刘公角戈论诗云。七律较五律多二字耳。其难什倍。譬开硬弩。只到七分。若到十分满。古今亦罕矣。予因思唐宋以来。为此体者何翅千百人。求其十分满者。唯杜甫。李颀。李商隐。陆游及明之空同沧溟二李数家耳。   。文集。曾文清公志铭。泰上惩秦士专政之后。开言路。奖孤直。应诏论事者甚众。   留题云门草堂   小住初为旬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