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宫词 - 第 41 页/共 64 页
《宋稗类抄》载,宋祖建隆庚申受禅,后闻陈希夷,“只怕五更头”之言,命宫人转六更,方严鼓鸣钟。殊不知“庚”与“更”同音也,宋历五“庚申”而亡。六更名“虾蟆”。
【宫词】王师新自锦城还,花蕊承恩剧可怜。诡托宜男酬帝问,香笺一幅画张仙。
【简释】《金台纪闻》载,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也。初,花蕊夫人入宋宫,念其故主,偶携此图,遂悬于壁,且祀之谨。太祖幸而见之,致诘焉。夫人诡答之曰:“此蜀中张仙神也。祀之能令人有子。”非实有所谓“张仙”也。
【宫词】元舅加恩赐寿卮,君王情重渭阳诗。谁期虎节朝天日,竟是龙衣拂地时。
【简释】《玉壶清话》载,杜审琦,昭宪皇太后之兄也。建宁州节请觐,审琦视太祖、太宗皆甥也。一日,陈内宴于福宁宫,昭宪后临之。太祖太宗以渭阳之重,终侍宴焉。为寿之际,二帝皆捧觞列拜。乐人史金著者,粗能属文,致词于帘阶之外,其略曰:“前殿展君臣之礼,虎节朝天。后宫伸骨肉之情,龙衣拂地。”太祖太宗特爱之。
【宫词】庙享钦遵四孟时,牙盘别设踵唐制。太常礼毕群班退,夹室焚香读碑词。
【简释】《文献通考》载,宋制,太庙岁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开宝初,上亲享太庙,见所陈之笾豆簠簋,问曰:“此何物也?”左右以礼器对。上曰:“吾祖宗宁识亟。”命撤去,进常膳,如平生。既而曰:“古礼不可废也!”命复设之。于是,判太常寺和岘言:“按唐天宝中,享太庙礼料外每室加常食一牙盘。五代以来,遂废其礼,今请如唐故事!”乃诏别设牙盘食,袷时享皆用之。
《避暑漫录》载,太祖受命之三年,密刻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靖康之变,门皆洞开,人得纵观誓词。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宫词】内旨宣来半录黄,白麻传语曼声长。班齐未听牙牌报,暂进朝房厚朴汤。
【简释】《宋史·职官志》载,中书省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录黄。
《老学庵笔记》载,苏子容诗云:“起草才多封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苏子由诗:“明日白麻传好语,曼声微绕殿中央。”盖昔时宣制,皆曼延其声,如歌咏之状。
《二老堂诗话》载,欧公诗云:“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或未解其事,今朝殿争门者,往往随仗而入,及在廷排立定,驾将御殿阁门,持牙班排齐,小黄门接入。上先坐后,黄门复出,扬声曰:“入。”人齐未行门,当头者应云:“人齐。”上即出,方转照殿,卫士即鸣鞭罢,此乃是驾出时也。
《温公诗话》载,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亦朝中之实事也。
【宫词】棣萼情深劝举卮,阶前催唤折花枝。宁哥一箭杨妃死,绝异骊山侍宴时。
【简释】《闻见近录》载,金城夫人得幸太祖,颇恃宠。一日,宴设后苑。上酌臣觥,以劝太宗。太宗固辞,上复劝之。太宗顾庭下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太宗引弓射而杀之,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而上饮如故。
【宫词】紫磨金带巧雕镂,约束龙衣宝焰流。除却曹王承御赐,外闲谁识紫云楼。
【简释】《格古要论》载,“王佐紫云楼金带考”云,太宗得巧匠,亲督视于紫云楼下,造金带,得三十条。以一赐曹彬,一以自御,余皆贮库,号“镇库带”,封锁甚严。其金紫磨地,光艳溢目。其文作醉拂■〈艹秫〉,人皆突起,长不及寸,眉目生动。其华纹则又六七级,镂篆之精,若入鬼神。
【宫词】广慧夫人侍御觞,桂花满殿散秋香。挥毫妙写回文记,如见苏家织锦娘。
【简释】《宋太宗广慧夫人织锦回文记》载,苏惠织锦回文,及今已久,欲见其彩色,宛然如蕙之手著者,甚为难得。八月二十日,驾幸翠微殿赏桂,诏令赋诗。见御案一幅五色相宣,读之易明。因照式制之,以志不忘。至道元年十一月六日书。
【宫词】招箭班头列雁行,三山相对采侯张。御前绝技夸银碗,中的归来宴射堂。
【简释】《东京梦华录》载,驾诣射殿射弓,垛子前列招箭班二十余人。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紫宽衫黄义襴,雁翅排立。御箭去,则齐声招舞。合而复开,箭中的矣!又一人口啣一银碗,两肩两手共五支箭来,则能承之。射毕驾归宴殿。
《徽宗宫词》载,云:“弓矢寻常锁太清,三山相对射侯明,乘闲自习和容艺,金碗时闻中的声。”
【宫词】玉堂深处画帘施,犹记当窗引烛时。院外忽闻铃索动,鹊声惊下海棠枝。
【简释】《梦溪笔谈》载,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中,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易,以为玉堂盛事。
《苏耆次续翰林志》载,唐,学士院森严,非本院人,不可遽入。虽中使宣示,及有文书,必先动铃索,立于门外。五代以来,其制久废。公因召对言之,上可其奏。自是,院内复置铃索焉。
《孔氏谈苑》载,院中有双鹊,栖于玉堂海棠树,或鸣噪,必有大诏令或宣召之事。因谓之“灵鹊。”
【宫词】金明池上戏银瓯,竞渡争标浪影飘。三月宜秋门外路,大书黄榜许来游。
【简释】《宋史》载,淳化三年三月,帝幸金明池,命为竞渡之戏,掷银瓯于波间,令人泅波取之。
《清波别志》载,旧都,岁自元霄后,都人结伴上池,遨游之。盛当二月末,宜秋门外揭黄榜,云:“三月一日,三省同奉圣旨,开金明池,许士庶游行。”
【宫词】编摹古帖搨云笺,亲贵分颁墨色鲜。众体独推宸翰备,探囊闲看御书钱。
【简释】《考盘余事》载,宋太宗搜访古人墨迹。于淳化年中,命侍臣王著摹勒上石。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拓打。亲王大臣各赐一本。
《玉海》载,国初,钱文曰“宋元通宝”。淳化元年,改铸“淳化元宝”钱。上亲书其文。作真、草、行三体。《孔子谈苑》载,前世钱文,未有草书者,淳化中,太宗以宸翰之。既成,以赐近臣。王元之有诗云:“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
【宫词】绣扇纱笼引钿车,(车,读“chā”音)清明天气柳飞花。奉先寺外朝陵路,记得宫人有旧斜。
【简释】《东京梦华录》载,清明禁中前半月,发宫人朝陵。亦诣“奉先寺”,祀宫人坟。莫非金装绀幰,锦额珠帘,绣扇双遮,纱笼前导。
【宫词】槐楸满苑翠荫笼,险韵诗成昼漏终。谁似金华邀上赏,十联诗写御屏风。
【简释】《合璧事类》载,宋殿庭唯植槐楸。
《石林燕语》载,太宗留意艺文,琴棋亦造极品。王元之诗分题“宣险韵翻,势得仙棋”。盖当时事也。
《山堂肆考》载,杨徽之能为诗。太宗写其警句十联于御屏。梁周翰诗曰“谁似金华杨学士,十联诗在御屏风”。
【宫词】软绣天街半里娇,火城五夜驻鸾镖。罗江犬吠鹓班定,鹄立通明侍早朝。
【简释】《清异录》载,本朝以亲王尹开封,谓之“判南衙”。羽仪散从,灿如图画。京师人叹曰:“好一条软绣天街。”士大夫骑吏繁华者,亦号“半里娇。”
《小畜集待漏院记》载,相君至止煌煌火城。
《渊鉴内函》载,淳化中,和州贡罗江犬,甚小而慧,常训扰于御榻前。每坐朝,犬必掉尾先吠,人乃肃然。
《苏文公诗》云:“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宫词】簇簇灯轮鹁鸽旋,鼇山凤辇下遥天。元宵大展金吾禁,吴越新输买夜钱。
【简释】《东京梦华录》载,驾入灯山,御辇院人员辇前喝:“随竿媚来。”御辇团转一遭,倒行观灯,谓“鹁鸽旋。”
《华阳集元夕诗》云:“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鼇海上驾山来。”
《孔氏谈苑》载,京师上元放灯三夕,钱氏纳土进钱,再买两夜。即十七、十八是也。
【宫词】蒲中酒法本先皇,玉食批皆属禁方。佳节相逢多馈赠,最先春社辣骄羊。
【简释】《曲洧旧闻》载,内中酒,盖用蒲中酒法也。太祖微时,喜饮之。即位后,令蒲中进其方,至今用而不改。
《说郛》载,有宋玉食批一卷。
《清异录》载,和鲁公,尝以春社送节馔,用奁唯一新样大方碗,复以剪镂蜡春罗,碗内品物不知其几种也,物十而饭二焉。禁庭社日为之,名“辣骄羊”。
【宫词】妙势新图指画工,一枰花下对春风。龙膏鱼媚夸时样,却怨君王避六宫。
【简释】《肎綮录》载,今面油谓之“玉龙膏”。文昌杂录言,宋朝太宗始合此药,以白玉碾龙团合子贮之,因以名焉。
《闻见录》载,宋淳化间,京师妇女竞剪黑光纸团靥,又装缕鱼鳃首,号“鱼媚子”,乃古花钿之遗也。
《孔子谈苑》载,太宗善奕棋。谏臣乞窜待诏贾元于南州,言:“元每进新图妙势,悦惑明主。”上曰:“朕非不知,聊避六宫之惑耳!”
【宫词】犦矟龙旗夹毂回,南郊辇路净无埃。赵家天子同声应,朱崔门前勘箭来。
【简释】《文献通考》载,宋玉辂后,左太常绣日月星辰,右龙旗绣蛟龙。(又)载,犦矟,击声也。一云象犦牛善斗,唐金吾将军执之。宋朝制,如节有袋,上加碧油,常置朝堂。车马卤薄出则八枚,前导。
《画漫录》载,熙宁以前,凡郊祀,大驾还内,至朱雀门外,忽有绿衣人出道中,蹒跚潦倒,如醉状。乘舆为之少抳,谓之“天子避酒客”。及门两扇遽合,门内抗声曰:“从南来者,何人?”门外应曰:“是赵家苐几朝天子。”又曰:“是也不是?”应曰:“是。”开门乘舆乃进,谓之“勘箭”。
【宫词】玉阶人静漏声迟,赤脚仙人入梦时。台下坠钗心暗卜,天颜有喜近臣知。
【简释】《宋史》载,李宸妃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妃恶之。帝以卜“钗完当生男子”。左右取以进钗,果不毁。帝甚喜,巳而生仁宗。(又)载,仁宗母,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中而下,云:“来为汝子!”故仁宗幼年,每穿鞋襪即亟,令脱去,皆呼“赤脚仙人”。
【宫词】三千珠翠簇花丛,阶下迎銮唱喏同。为语销金休犯禁,杜姬已送太和宫。
【简释】《孔氏谈苑》载,景德中,上在拱宸殿按舞,命索新词。夏文庄进“喜迁鸾”有“三千珠翠护宸游,水殿按梁州”句。(又)载,真宗禁销金。自东封还,杜婕妤迎驾服之,上怒,送太和宫出家。由此人莫敢犯。
【宫词】秋水高吟满殿惊,绿衣翠髻可怜生。承恩不为闲歌舞,摘取南华作小名。
【简释】《贵耳录》载,真宗宴近臣,语及“庄子”,忽命秋水至,则翠鬟绿衣一小女童,诵“秋水”一篇,闻者竦立。
【宫词】锁院春风蕊榜黄,宴开闻喜赐宸章。十篇试卷新誊出,照例焚香告影堂。
【简释】《贡父诗话》载,太宗好文。每进士及第,赐“闻喜宴”,常作诗赐之,累朝以为故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赐诗尤多。
《归田录》载,真宗重儒学。今科场条例制,皆当时所定。至今每亲试,进士已放及第,自十人以上,御试卷子,并录本,于真宗影殿前焚烧。制举登科者,亦然。
【宫词】月照高楼启绮筵,上方请客撤金莲。诗成两袖珠花满,聊当宫娥润笔钱。
【简释】《钱氏私志》载,岐公在翰苑时,中秋有月,上命小殿对设二位,召来赐酒,夜漏下三鼓。上悦甚,令左右宫嫔,各取领巾裙带,或团扇手帕,求诗。来者应之,略不停辍。上云:“岂虚辱,须与学士润笔。”遂各取头上珠花三朵,装公幞头。簪不尽者,置公服袖中。宫人旋取针线,缝联袖口。宴罢,月将西沉。上命撤金莲烛,令内侍扶掖归院。都下盛传“天子请客”。
【宫词】璀灿金花十六株,仪天冠上耀名殊。垂帘不立刘家庙,谁献明空负扆图。
【简释】《文献通考》载,明道元年,礼官议谓皇太后,宜准皇帝衮服减二章。衣去宗彝,裳去藻,不佩剑。金龙花十六珠,前后垂珠翠,各十二旒,以衮衣为名。诏名其冠曰“仪天”。
《宋史·刘后世家》载,仁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垂帘听政,诏书称吾。以生日为“长宁节”。出御大安辇,鸣鞭侍卫,如乘舆。于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归朝图》。后掷于地曰:“吾不作负祖宗事!”
【宫词】一领恩袍赐状头,圣朝文教播遐陬。桂香草色天章丽,织入獠人锦臂韝。
【简释】《水燕谈录》载,鲁人李廷臣,顷官琼管。一日过市,有獠子持锦臂韝,鬻于市者织成诗,取而视之:仁庙景祐五年,赐进士诗也,云:“恩袍草色动,仙籍桂香浮。”仁庙文章淡丽,足以流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