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宫词 - 第 39 页/共 64 页

【宫词】射潮精选水犀军,迭雪楼前怒浪分。一纸题诗通水府,涛神真避海龙君。   【简释】《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载,天宝三年八月,始筑捍海石塘。先是,江涛汹涌,板筑不时就。王于迭雪楼,设强弩五百以射,涨潮为顿敛。   《吴越备史》载,武肃王以梁开平四年八月,筑捍海塘。怒潮急湍,板筑不就,表告于天。祷胥山寺函诗一章,置海口门,云:“传与龙王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因采山阳之竹,造箭三千只,羽以鸿鹭之羽,饰以丹珠,炼刚火之铁为镞。既成,用苇敷地,分箭六处。币用东方青九十丈,南方赤三十丈,西方白七十丈,北方黑八十丈,中央黄二十丈。鹿脯煎饼,时果清酒枣脯茅香净水各六分。香炉布置以丙夜三更子时,属丁曰“上酒”。三行祷云:“镠以此丹羽之矢,射蛟灭怪,渴海枯渊,千精百鬼勿使妄阻,唯愿神君佐我,助我,令我功行早就!”祷讫,明日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人用六矢,每潮一至,射以一矢。射止五矢,潮乃退。   《宣和书谱》载,钱镠削平江浙,独有方面。浙人目之曰“海龙君”。言富盛如彼也。   【宫词】玉带名驹惬素襟,北方奇士更搜寻。殿廷写进银光面,鸾手虔承握发心。   【简释】《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载,王遗使诣大梁,陈取淮南之策。梁主问进奏吏曰:“钱王平生有所好乎?”吏曰:“好玉带、名马!”梁主笑曰:“真英雄也!”(又)载,王负知人之明,尊贤下士。唯曰不足,名其居曰“握发殿”,取周公吐哺握发之意。常使画工数十人,居淞江,号“鸾手校尉”。伺北方流移来者,咸写貌以闻,择清俊福厚者,用之。胡方岳渡江,画工以貌进,王睹而叹曰:“面有银光,奇士也!”即时召见。   【宫词】小阁崔巍倚设厅,蓬莱仙境入青冥。朝天门上钟初动,聚议同来八会亭。   【简释】《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载,天复三年,王建亭于虚白堂之基,曰“八会亭”。以平吴定越,讲武计议,凡入会于此也。未几,更名“都会堂”。又建阁于设厅之后,名曰“蓬莱”。直议门,称“设厅”。(又)载,城门,凡十一,曰“朝天门”。   《西湖志》载,朝天门楼台迭石,高四仞四尺,楼贮钟鼓,以司漏刻。   【宫词】撩浅军分四部都,太湖水接淀山湖。赤松涧米供宸膳,别有仙田五十区。   【简释】《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载,天宝八年,置都水营,使以主水事,募卒为都,号曰“撩浅军”,亦谓之“撩清”。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四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下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下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又开东府南湖,立法甚备。是时,婺州道士周某,献“赤松涧米”于王。米故仙种,止五十区。区,读“书”音。   【宫词】连番吉梦协熊罴,逮下咸歌樛木诗。闻道玉羊曾有兆,团圆更祝到旁枝。   【简释】《十国春秋·文穆王世家》载,王名元瓘,先是有僧人持玉羊,大有数寸,献武肃王,且曰:“得此当生贵儿!”元果于岁丁未生焉。   《十国春秋·钱镖传》载,镖,武肃王同母弟也。以嗜酒杀人出奔,时有子二人,长者生五年矣,次者未周晬。武肃王怜之,养于宫,令与诸子同研席。名其长曰:“可团”,次曰“可圆”,冀其父得归相聚。(又)载,恭穆夫人鄜氏,生宏僔、宏倧。许氏生宏佐。吴氏生宏俶。众妾生宏偡、宏亿、宏偓、宏仰、宏信。既长,恭穆夫人均皆养之。   【宫词】嬉嬉银鹿戏堂前,头角相看尽崭然。梦里阇黎才入帐,外廷宣铸洗儿钱。   【简释】《十国春秋·恭穆夫人马氏传》载,夫人聪慧,勤于职。武肃王常禁中外畜声伎。而文穆王年逾三十无子,夫人为之请。武肃王喜曰:“我家宗祀,幸得主之矣!”乃听文穆王纳诸姬。夫人常置银鹿于帐前坐,群儿于上而弄之,喜动颜色。   《十国春秋·钱俨传》载,俨生之夕,母崔夫人合瞑时,见一僧坐帐前。既寤,仿佛如睹,乃生俨。文穆王喜,命铸金银大钱,为“洗儿具”。   【宫词】悟主常怀泣罪心,练衣调轸德愔愔。后庭乐部归新月,独爱秋堂百衲琴。   【简释】《十国春秋·吴越夫人传》载,吴氏,名新月。善鼓琴,性慈惠而节俭,颇尚黄老学,居常被道士服,唯布练而已。每闻王决重刑,必颦蹙,以仁恕为言。(又)载,许氏,名新月,雅善音律。文穆王后庭乐部,悉命夫人掌焉。   《十国春秋拾遗》载,钱氏有雷威琴,中有题云:“峄阳孙枝,匠成雅器,一听秋堂,三月忘味。”   《云烟过眼录》载,吴越五百衲雷威琴,极薄而轻,异物也。   【宫词】大会群仙订有期,府开鹿脯兆先知。骰盘六赤谁先掷,青史楼前赌墅时。   【简释】《十国春秋·忠献王世家》载,初孝献世子,居监抚文穆王,治其府于城北,将俾居之。一日,世子与宏佐,戏采于青史楼,遽谓宏佐曰:“君王方为我营府署,愿与若博之!”比四掷,而宏佐得六赤。世子失色,宏佐从容曰:“五哥入府,宏佐当将符印之命!”因再拜。世子竟不怿投骰于楼下而去。俄而世子不禄。   《十国春秋·孝献世子宏僔传》载,先是,王治世子府,谣言曰:“何处有鹿脯?”。及将殁,又有人题所居屏障曰:“四月二十九日大会群仙。”凡署字数处。天福五年,果以病薨,年十六。   【宫词】东府园林久系思,深宫开宴聚连枝。酒酣自序天伦乐,七宝琵琶按拍时。   【简释】《十国春秋·忠逊王世家》载,广顺中,徙王东府。忠懿王命东府以官物充王取,给西寝之后,即卧龙山。为王置亭园,以栽植花木,周遍上下。遇良辰美景,王披道士服,拥妓乐日暮登赏。王常于山亭击鼓,声闻于外。守卫者遽闻忠懿王。忠懿王曰:“吾兄以闲适为怀,非鼓乐不欢。”乃命装金鱼水鼓四面,奉之。   《十国春秋·钱宏仪传》载,宏仪,文穆王第十一子,晓音律,尤工琵琶。忠懿王尝宴集兄弟,欲使仪弹琴,而难于面命。乃别设一榻,置七宝琵琶于上,复以黄锦。酒酣,仪果白王曰:“此非忽雷乎?愿奏一曲为王寿!”时王叔,元珰亦知音,王命之拍。曲终,王大悦,赐仪北绫五十段,元珰钱千缗。当时以为美谈。   【宫词】珍错纷罗秘色盘,连朝瓜战有余欢。西湖使宅鱼新到,鲜鲊还教制牡丹。   【简释】《高斋漫录》载,今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曰“秘色”。   《清异录》载,吴越称上瓜。钱氏子弟避暑,取一瓜,各言子之数。言定,剖观。负者张宴,谓之“瓜战”。(又)载,吴越有一种玲珑牡丹鲊,以鱼叶斗成牡丹状。既熟,出盎中,微红,如初开牡丹。   《渔隐丛话》载,钱氏有国,西湖渔者,日纳鱼数斤,谓之“使宅鱼”。一日,罗隐题磻溪垂钓曰:“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得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王览诗,蠲其征。   【宫词】清门处士伴萧闲,沉水香逾旖旎山。为结佛缘留宝镇,一枝龙蕊入禅关。   【简释】《清异录》载,海舶来,有一沉香翁,剜刻若鬼工,高尺余。舶酋以上吴越王。王名为“清门处士”,发源于心清,闻妙香也。(又)载,高丽舶主王大世,选沉木近千斤,迭为旖旎山,像衡岳七十二峰。钱俶许黄金五百两,竟不售。(又)载,吴越孙妃,尝以一物施“龙兴寺”,形如朽木筋,僧不以为珍。偶出,示舶上。胡人曰:“此日本国龙蕊簪也!”遂增价至一万二千缗,易出。   【宫词】水族加恩旧有名,碧波仙客费量评。庖人旧识葫芦样,造出陶家学士羹。   【简释】《十国春秋·吴越毛胜传》载,胜以生居水国,餍享群鲜,号“天馋居士。”又以地产鱼虾海物四方所无,因造“水族加恩薄”,假以沧海龙君之命,品叙精奇文章曲瞻。   《十国春秋·吴越忠懿王世家》载,陶谷来使,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询其族类。王命自蝤蛑至蟚■〈虫越〉,凡十余种以进。谷曰:“真所谓一解不如一解。”盖以讥王也。王因命进葫芦羹,曰:“此先王时,有此品味,庖人依样造者。”谷在中朝,或作诗嘲之曰:“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故王此戏焉。又云:“谷使于我。”王因举酒令曰:“白玉石,碧波亭上迎仙客。”谷对曰:“口耳王,圣明天子客钱塘。”   【宫词】古佛庄严螺髻青,浮屠七级俯禅扃。君王欲赛黄妃愿,拜手亲书塔上经。   【简释】《十国春秋·忠懿王妃孙氏传》载,又有黄妃者,尝于南屏山“雷峰显严院”建塔,奉藏佛,螺髻发,名“黄妃塔”。建塔时,以石刻“华严经”,鳞甃其下。   《吴越国王钱俶,建黄妃塔碑记》载,诸宫监,尊礼佛螺髻发,犹佛生存,不敢私秘宫禁中,恭率瑶具创窣,堵波于西湖之浒,以奉安之。宫监私愿之。始以千尺十三层为率,爰以事力未充,故从七级梯昊。初志未满为歉,塔成之日,又刻华严诸经,围绕八面真成不思议劫数,大精进幢。于是,合十指爪,以赞叹之。塔曰“黄妃”,云“吴越国王钱俶拜手谨书于经之尾。   ○闽   闽,王审知,光州固始人,兄潮,唐未据福建,昭宗即命为帅。审知继之。梁开平三年,封闽王,是为太祖。子延翰立,弟鏻杀而代之。后唐长兴四年,称帝,国号闽,改元(龙启)。三年被杀,庙号惠宗。子昶立,改元(通文),是为康宗。五年遇杀,太祖子曦立,改元(永隆),是为景宗。四年遇杀。弟延政立,改国号曰殷,改元(天德)。三年为南唐李景所灭。   闽共六主,凡五十五年。   【宫词】闽疆昆季号三龙,白马三郎秀独钟。不欲闭门作天子,合沙谶已应登庸。   【简释】《十国春秋·闽司空世家》载,潮与弟审邽、审知,以才气知名,号曰“三龙”。   《十国春秋·太祖世家》载,太祖常乘白马,军中号曰“白马三郎”。天祐二年,筑南北夹城,谓之“南北月城”。南月城之门曰“登庸门”,以登庸名门者,应郭璞合沙之谶。门有桥曰“合沙桥。”时四方窃据,有劝其称帝者,太祖曰:“我宁为开门节度,不作闭门天子也!”。或曰,惠宗僭号,以御衣披于太祖之庙,太祖寓梦于惠宗,责之。不肯服其灵,爽有如此。   【宫词】册里罗城启壮观,还珠双阙耸云端。铸成铑■〈反力〉供支计,富户新除利市官。   【简释】《十国春秋·闽太祖世家》载,筑福州外罗城四十里。(又)载,西天国声明三藏来宾,筑还珠门。   《泉志》载,王审知铸大铁钱,以“开元通宝”为文。以五百文为贯,俗谓之“铑■〈反力〉钱”。   《十国春秋·闽陈岘传》载,岘,为人有心计。初事太祖,为孔目吏。时开府多事,经费不给,岘献计,请以富人补“利市官”,姿所征取,薄酬其值。岘由是得宠,迁“支计官”。   【宫词】城跨西湖复道开,水晶宫苑许追陪。练师独说西天法,新向禅宗问信回。   【简释】《十国春秋·闽嗣王世家》载,王跨城西西湖,筑室十余里,号曰“水晶宫”。每携后庭游宴,从子城复道以出。(又)载,嗣王夫人崔氏,雅信佛法。奉福州僧慧棱为师,自称曰“练师”。   《五灯会元》载,闽帅夫人崔氏,遣使送衣物与慧棱禅师,曰:“练师就大师请回信。”师曰:“传语练师,领取回信。”须臾,使却来师前揖便回。师明日入府。练师曰:“昨日谢大师回信。”师曰:“却请昨日回信看!”练师展两手。帅问师曰:“练师适来,呈信还惬大师意否?”师曰:“犹较些子!”   【宫词】美女峰前土未干,锦溪人散夜风寒。宫花落尽妆楼寂,岭上胭脂尚作团。   【简释】《十国春秋·闽龙启太后黄氏传》载,黄氏,泉州人。惠宗其所出也。惠宗谒黄氏家庙,田铺缇锦,木被彩缯,因名里曰“锦里”,驿曰“锦田”,居曰“锦第”,溪曰“锦溪”,墓院曰“锦溪院”。太后卒,葬灵秀山,名曰“美女峰”。(又)载,郡主失其封,号太祖女也。福州之北岭,有胭脂团,周二百余步,四时作殷红色。相传,郡主梳妆楼在焉。   【宫词】杯盘取次唤娉婷,夜半长春醉未醒。龙烛摇光羞顾影,凉风吹透水晶屏。   【简释】《十国春秋·闽惠宗后陈氏传》载,陈氏,小字金凤。开平三年,太祖召为才人。惠宗时,御紫宸门,宣见大悦,封为淑妃。龙启元年,立为后。始筑长春宫居之。惠宗数于其中,为长夜之饮。每宴辄燃金龙烛数百枝,环左右光明如昼。敕宫婢十,擎杯盘,以次递进,不设几筵。酒酣,裸逐嬉笑以为乐。   《金凤外传》载,延钧,张长枕大床,拥金凤与诸宫女,裸卧。又遣使于日南,造水晶屏风,周围四丈三尺,与金凤淫狎于内,令宫女隔屏观之。   【宫词】已过桑溪修禊天,短衣鼓棹傍龙船。乐游一曲同声和,人在青蒲紫蓼边。   【简释】《金凤外传》载,二月上已,延钧修禊桑溪。金凤偕后宫,杂衣文锦,列坐水次。(又)载,端阳日,造彩舫数十于西湖。每舫载宫女二十余人,衣短衣鼓棹争先,延钧御大龙舟以观。金凤作乐游曲,使宫女同声歌之。曲曰:“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复红。波澹澹,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又曰:“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宫词】君王沉病罢朝堂,乐舞宫中乐未央。谁识九龙仙帐里,夜深唯许贮归郎。   【简释】《十国春秋·闽惠宗后陈氏传》载,金凤善歌舞。(又)载,惠宗晚年,得风疾。后遂与幸臣归守明私通。惠宗尝命锦工,造“镂金五彩九龙帐”于长春宫,既成进之。守明日宿于内,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唯贮一归郎。”   【宫词】那用茶膏献耐重,清人树独郁葱茏。堂前共作倾筐会,摘得新芽带露浓。   【简释】《清异录》载,有得建州茶膏,取作“耐重儿”。枚胶以金缕,献于闽王曦。(又)载,闽堂前,两株茶树,郁茂婆娑,宫人呼为“清人树”。每春初,嫔嫱戏摘新芽,堂中设“倾筐会”。   【宫词】双鹤翩翩下碧空,上方受录宝皇宫。大罗仙主方需次,六十年华指顾中。   【简释】《十国春秋·闽惠宗纪》载,长兴二年六月,作“宝皇宫”,以道士陈守元为宫主。守元称宝皇之命。语王曰:“王避位受道,当为天子六十年。”问:“六十年天子,后将安归?”守元传宝皇语:“六十年后,为大罗仙主。”   《闽海丛谈》载,闽王鏻,日祈太乙神册,逾年双鹤徘徊而下,遂谋僭号。   【宫词】千里将军骥国公,可能汗血建奇功。沙锣命中夸神武,手送江山入麂东。   【简释】《十国春秋·闽康宗纪》载,通文元年,诏以金钱市马。得良马五,赐号曰“金鞍使者”、“千里将军”、“致远侯”、“渥洼郎”、“骥国公”。(又)载,帝性狂躁,即位之初,常欲练兵袭吴,乃于殿庭设大沙锣,于射堂示众曰:“一发中之,当平定江南。”射棚去阶际,裁数十武,沙锣复甚宽广,果一发命中。左右同声贺曰:“此一箭定天下矣!”帝大悦,遂发兵至境上,吴人闻之,诟责第曰:“愍其有大志耳!盖实戏之也!”   《十国春秋·闽惠宗纪》载,龙启二年,有野麂入东门。帝曰:“朕土地虽小,不可属东麂也!”时闽语,以两浙为东麂。故及之云。后福州卒归吴越,人谓有先兆。   【宫词】香云浓郁漾帘波,台下朝昏动乐歌。后苑春开三昧宴,天花纷落曼陀罗。   【简释】《十国春秋·闽康宗纪》载,通文四年,作“三清殿”于内庭。日焚龙脑、薰陆诸香无算。作乐台下,昼夜不辍。云如此可求“大还丹”。   《清异录》载,闽昶,春余宴后苑,飞红满空。昶曰:“弥勒经云,雨天曼陀罗花,此景近似。今日观化工之两天三昧,宜召六宫设‘三昧宴’!”   【宫词】燕子飞飞入玉楼,昭阳萧瑟已先秋。国翁不解长门赋,一叶随风落御沟。   【简释】《十国春秋·叶翘传》载,翘,永泰人。惠宗擢为福王友,官六军判官,教福王以师傅礼待之,宫中称为“国翁”。福王既嗣位,是为康宗。进翘内宣徽院使,参政事。元妃梁国夫人者,李敏女也。贤妃李春燕被宠,夫人颇不见答。翘谏曰:“夫人先帝之甥女也,陛下聘以礼,奈何固所爱,而弃之如遗乎?!”康宗不能从,殊为不平。未几,翘复上书言事。遂署其楮尾曰:“一叶随风落御沟,放归永泰以寿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