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宫词 - 第 37 页/共 64 页

《十国春秋·前蜀后主纪》载,帝尝集艳体诗二百篇,号“烟花集。”   《十国春秋拾遗》载,蜀王衍所造霞光笺,即“彤霞笺”。   【宫词】春风宫中酒帘翻,宝鼎香参皂荚烟。山下回舟催鼓橐,地衣轻荡水纹圆。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后主纪》载,帝命大内造村坊、市肆,令宫嫔著青衫,悬帘鬻食。(又)载,帝尝爇名香,昼夜相继,久而厌之,更爇皂荚,以乱其气。   《十国春秋·备考》载,王衍侈荡无节,庭为山楼,以彩为之。作蓬莱山,画绿罗为水纹地衣,集锻者于山内鼓橐,以长箫引于地衣,下吹其水纹,鼓荡若波涛之起伏。以杂彩为二舟,辘轳转动,上载妓女二百二十人,周游于地衣之上。   【宫词】写翠传红赐镜铭,秦川西北为娉婷。宣呼驾返齐迎谒,回鹘分排七里亭。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王承休传》载,承休妻严,有殊色,后主绝加宠爱。秦川之行,后主颇以严故,临幸焉。至则赐以妆镜,铭曰:“炼形神冶,莹质良工,当眉写翠,对脸传红,如珠出匣,如月停空,绮窗绣幌,俱涵影中。”   《十国春秋·前蜀后主纪》载,咸康元年,十一月帝至于成都,百官及后宫迎谒七里亭,帝杂宫人作回鹘队以入。   【宫词】珠冠金甲耀江滨,夹道惊看灌口神。水调新翻银汉曲,满船锦绣动歌尘。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后主纪》载,帝披金甲冠珠帽,执戈矢而行,旌旗连亘百余里不绝,百姓望之,以为灌口妖神。后妃饯于升仙桥,遂以宫女二十人从行,舟子皆衣锦绣。帝自制《水调银汉》之曲,命乐工歌之。   【宫词】画裙结束称腰身,袅袅云霞耀日新。一曲甘州歌欲歇,柳眉桃脸不胜春。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后主纪》载,帝奉太后太妃,祷青城山。宫人皆衣云霞之衣,帝自制《甘州曲》,宫人唱之,其词哀怨。辞曰:“画罗裙能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结束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宫词】丹峰翠驿快诗情,笑语江山候出行。多少风光看未足,懒驱金辇入龟城。   【简释】《十国春秋》载,帝又历“丈人观”、“元都观”、“丹景山”、“金华宫”、至德寺,朝“上清宫”。设醮祈福,谒高祖塑像,与太后太妃制词勒石。遂至彭州、阳平、汉州三学山,薄暮观圣灯,赋诗而还。及天苴驿,各又赋诗。太后诗云:“为寻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暂得行,所恨烟光看未足,却驱金辇入龟城。”太妃诗云:“翠驿江亭近玉京,梦魂犹自有青城,此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   【宫词】竹影婆娑月满天,南轩晓启竞传笺。词臣应制多佳咏,谁及昭仪李舜弦。   【简释】《图绘宝鉴》载,西蜀李夫人,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模写纸窗。明日视之,生意具足。   《十国春秋》载,昭仪李氏,名舜弦。梓州人,酷有辞藻。后主立为昭仪,世所称“李舜弦夫人”也。所著“蜀宫应制诗”、“随驾诗”、“钓鱼不得诗”,诸篇多为文人赏鉴。   【宫词】虎狼神鬼互惊疑,狎客陪銮尽日嬉。乐极已弃人入草,东巡诗作犹如泥。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后主纪》载,时帝以文思殿大学士韩昭为内皇城使,潘在迎为武勇军使,顾在珣为狎客,陪侍游宴。或为艳歌,相唱和。(又)载,唐因李严来以马市珍玩锦绣,而国法禁锦绮奇珍不得入中国。其粗恶者,乃听往易,谓之“入草物”。严还,以闻唐主,怒曰:“衍岂免为入草人乎!”(又)载,咸康元年冬十月癸亥,帝发成都,武兴节度史王承捷飞驿言:“东朝兴盛,令公统兵西上。”帝疑,群臣同谋,沮己大言曰:“吾言欲耀武,遂东行,有群鸦停于旗杆,其鸣甚哀!又亲祷张恶子庙,探韱。得‘逆天者殃’四字。”帝殊不为意在道。与成都尹韩昭,翰林学士李浩弼、中书令舍人王仁裕酬答吟咏,无虚日。(又)载,帝或昼作鬼神,夜为狼虎,潜入诸宫内,惊动嫔妃,老少奔走,往往致卒。   ○后蜀   后蜀,孟知祥,邢州龙岗人。初以唐主婿镇西川,进封蜀王。唐清泰元年称帝,国号蜀,改元一(明德)。是年殂。庙号高祖。子后主昶立,仍称明德元年。四年改元(广政)。宋乾德三年降,封秦国公。   后蜀共二主,凡四十一年。   【宫词】敕将匙钵赐浮屠,国戚西来礼数殊。不见琼华宫苑冷,花荫愁忆麝香騟。   【简释】《十国春秋·后蜀高祖李后传》载,李氏,后唐太祖弟克让女也。庄宗即位,封琼华长公主,长兴三年薨,高祖登极,追册为皇后。后唐之乱,庄宗诸儿多削发为僧,间道来成都。高祖以后故,厚待之,赐予千计,敕器用局以沉香降真为钵,木香为匙箸,其尤礼如此。后幼蓄雌雄二猫,一曰“御花朵”,一曰“麝香騟”,酷爱之。   【宫词】百纽屏风绕坐张,鲛绡玉枕趁温凉。幈宫日出传朝膳,首进绯衣酒骨羊。   【简释】《清异录》载,幈宫,孟蜀高祖晚年作。以画屏七十张,关百纽而斗之,用为寝所,称“幈宫”。(又)载,“皇明帐”不知所自,色浅红,恐是鲛绡之类,于皱纹中有十洲三岛像。昶败失所在。(又)载,左宫枕青玉为之,冬温夏凉,醉者破酲,梦者游仙,与“皇明帐”为幈宫二宝。(又)载,孟蜀尚食,掌食典一百卷,有赐绯羊。其法以红煮肉紧卷石镇,深入酒骨淹透,使如纸薄,乃进。酒骨,即酒糟也。   【宫词】凤城楼阁五云扶,鹤殿凌晨启画图。制得征袍皆绣斧,中官宣赐破柴都。   【简释】《花蕊夫人宫词》有“五云楼阁凤鼓间”句。   《十国春秋·后蜀主纪》载,广政七年,唐遣使来骋,副以六鹤。帝命黄筌写六鹤于便座之壁,名“六鹤殿”。(又)载,广政十八年,李延珪败周兵于威武城,是时蜀军皆绣斧形衣,号曰“破柴都”,以周主本柴姓也。   【宫词】罗帐风微晓上钩,至尊勤政坐龙楼。春来御制农桑诏,连日西场罢打球。   【简释】《十国春秋·后蜀后主纪》载,帝初袭位,颇勤政事,寝处唯紫罗帐、碧纱帷,褥无锦绣诸饰。(又)载,颁勤农桑诏曰:“刺史、县令其务出入阡陌,劳来三农,望杏敦耕,瞻蒲劝稼,春鹒始啭,便具笼筐,蟋蟀载吟,即鸣机杼。”   《五代史·后蜀世家》载,昶好打球走马。   《花蕊夫人宫词》有“西球场里打球回”句。   【宫词】明庆年年乞福同,散香齐入梵王宫。重帘隔绝君王面,辇上囊摇四角风。   【简释】《十国春秋》载,后主以诞生日为“明庆节”,帝幸佛寺散香。(又)载,出则乘步辇,蔽以重帘,环结珠香囊,垂于四角,香闻数里,人罕见其面。   【宫词】城上芙蓉锦绣披,浣花溪水漾涟漪。楼台花外重重见,十里龙舟看水嬉。   【简释】《十国春秋·后蜀后主纪》载,广政十三年九月,命城上芙蓉尽履以锦幙。是时,蜀中久安,城头尽种芙蓉,秋间盛开,蔚若锦绣。帝语群臣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又)载,广政十二年八月,帝游浣花溪,御龙舟看水嬉。时百姓富饶,夹江皆创亭榭,都中士女倾城游玩,珠翠罗绮,名花异卉,馥郁十里,有若神仙之境。王廷珪赋诗曰:“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帝称善久之。   【宫词】破晓妆奁启宝钿,梳成高髻学朝天。宫词百首追王建,细字传抄十锦笺。   【简释】《十国春秋拾遗》载,花蕊夫人有金装水晶唾壶、百宝钿奁。(又)载,后主末年,妇女治发为高髻,呼为“朝天髻”。(又)载,后主惠妃,姓徐,有才色,后主嬖之,别号“花蕊夫人”,仿王建作宫词百首。(又)载,孟氏在蜀,制十样锦纸。   【宫词】沉香久尽博山炉,梦醒鸳衾日未晡。替得红栀花样子,细描纨扇绣罗襦。   【简释】《花蕊夫人宫词》有“博山夜宿沉香火”句。《辍耕录》载,孟蜀主一锦被,其阔犹今三幅帛,而一梭织成。被头作二穴,若云板样,盖以扣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余锦则护复于肩,此之谓“鸳衾”也。   《野人闲话》载,蜀主升平日,尝理园苑。申天师进花籽两粒,曰“红栀子”。种之不觉成树,蜀主甚爱之。或令图写于团扇,或绣入衣服,或以绢素鹅毛,做首饰。   【宫词】春入宣华绽牡丹,深红浅紫护雕阑。花间醉酌蟠桃核,不用斋筵月一盘。   【简释】《牡丹谱》载,孟氏于宣华苑,广植牡丹,名“牡丹苑”。   《十国春秋》载,广政五年,帝宴牡丹苑,牡丹花凡双开者十,黄者白者三,红白相间者四,又有深红、浅红、深紫、浅紫。(又)载,中书舍人刘光祚,献蟠桃核酒杯,云:“得与华山陈搏”。   《清异录》载,孟昶月旦,必素餐,性喜薯药,左右因呼“薯药为月一盘”。   【宫词】天乐喧天夜未央,上元嘉节庆春长。露台灯下纤腰舞,十万金钱赐艳娘。   【简释】《十国春秋·后蜀后主纪》载,广政三年正月,上元节。帝观灯露台,召舞倡李艳娘入宫,赐其家钱十万。(又)载,先是岁除故事,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后主以其非工,自操笔署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共长春。”   【宫词】避署摩诃池上头,夜深歌罢夏如秋。风来水殿香飞雪,玉骨冰肌汗尽收。   【简释】《苏轼洞仙歌序》载,仆七岁,见眉州老尼,姓朱。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主与花蕊夫人避暑于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今朱已死,人无知此词者,独记其首两句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暇日寻味常。”岂洞仙歌令乎?   《清异录》载,孟昶月夜,水调龙脑末,涂白扇上,以挥风。一夜,与花蕊夫人登楼望月,误坠其扇,为人所得。外有效者,名“雪香扇。”   【宫词】敕勒贞珉写石经,韵书新集简编青。文章洗尽齐梁艳,御制官箴赐外廷。   【简释】《十国春秋·后蜀后主纪》载,诏勒诸经于石。秘书郎张绍文写毛诗“仪礼礼记”,秘书省校书郎孙朋古写“周礼”,国子博士孙逢吉写“周易”,校书郎周德政写“尚书”,简州平泉令张德昭写“尔雅”,字皆精谨。(又)载,帝著官箴,颁郡县曰:“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令郡县戒石铭。后宋太祖摘其中四句而为之者也。(又)载,帝好学,为文皆本于理。居恒谓李浩、徐光溥曰:“昔衍,浮薄而好轻艳之词,朕不为也。”尝敕史馆集《古今韵会》五百卷。   【宫词】龙战元黄入宴初,满天雨雹竟何如。教坊游戏干天怒,罪已深宫下诏书。   【简释】《十国春秋·后蜀后主纪》载,广政十五年夏六月乙酉朔,大宴群臣。教坊优人作灌口神队、二龙战斗之像。须臾,天地皆濛,大雨雹。明日,灌口奏,岷江大涨,塞龙处,铁柱频撼。丁酉大水进成都,坏延秋门,漂没千余家,溺死五千余人,冲毁太庙四室及司天监。戊戍大赦境内,赈水灾之家。命宰相范仁恕祷青羊观。又遣使灌州,下“罪己诏。”   【宫词】保芳修媛暨安情,位号新颁十四名。朝省漫夸驼杖贵,六宫官职比公卿。   【简释】《蜀梼杌》载,宫中位号十有四品。昭仪、昭容、昭华、保香、保芳、保衣、安宸、安跸、安情、修容、修媛、修娟等,秩比公卿士大夫。   《十国春秋拾遗》载,蜀将亡,贵人出入宫省者,忽持骆驼杖,以为礼。   【宫词】花树罗圈制作鲜,内官献蜡及春前。玉霄自具神仙福,特爱忘忧独立仙。   【简释】《清异录》载,蜀主孟昶时,每腊日,内官各献罗体圈、金花树子。梁守贞献“忘忧花”,镂金于花上,曰“独立仙”。   《十国春秋·后蜀后主纪》载,帝道号“玉霄子。”   【宫词】吟声清绕白杨风,宠忆椒方恨万重。黄土留诗仙迹渺,帐中香冷旧芙蓉。   【简释】《十国春秋·蜀后主妃张氏传》载,张氏,名太华。广政初,同辇游青城山,宿“九天丈人观”,被雷震而死,以红锦龙褥裹瘗观前白杨树下。后数年,炼师李若冲于薄暮,步树侧,见女吟诗,若有所怨。问曰:“人耶,鬼耶?”女子敛衽言:“妾蜀妃张太华也。因陪驾游此,被雷震,乞赐超拔!”若冲乃于中元节修长生金简以答之。未几,梦太华谢曰:“妾已再生人世矣!”壁间,以黄土留诗而去。后主闻之,厚赉若冲。按其诗,前云:“一别龙舆今几年,白杨风起不成眠,常思往日椒房宠,泪滴衣襟损翠钿。”后云:“符吏匆匆叩夜扃,便随金简出幽冥,蒙师荐拔恩非浅,领得生神九卷经。”   《十国春秋·后蜀后主纪》载,帝以芙蓉花遍染缯为帐幔,名曰“芙蓉帐。   ○南汉   南汉,刘岩,后名龚,后名,上蔡人。兄隐,梁封南平王。隐卒,嗣。贞明三年据岭南称帝,国号越,明年改称汉。在位三十二年殂,庙号高祖,改元三(乾亨、白龙、大有)。子殇帝玢立,改元(光天)。一年,弟晟杀而代之,是为中宗,改元二(应乾、乾和)。子后主鋹立,改元(大宝)。宋开宝四年降,封恩赦侯。   南汉共五主,凡六十七年。   【宫词】玉堂珠殿势摩空,榜字新题墨彩融。偏是外廷夸丽藻,七奇献赋颂南宫。   【简释】《十国春秋·南汉高祖纪》载,乾亨元年建玉堂珠殿。(又)载,大有七年,帝作殿于内宫曰“昭阳殿”。殿用金为仰阳,银为地面,檐楹榱角皆傅白金。殿下设水渠,浸以珍珠,又琢水晶琥珀为日月,列于东西玉柱之首,亲题其榜于其上。(又)载,乾亨八年,作南宫。王定保献《七奇赋》以美之。   【宫词】北望中原小洛州,自夸天子爱风流。日高香绕南薰殿,廿四仙人隐柱头。   【简释】《十国春秋·南汉高祖纪》载,帝喜夸大,自言家本咸秦,耻王蛮土,呼唐天子为“洛州刺史”。(又)载,晚年作南薰殿。柱皆通透刻镂,础石各置炉,燃香有气无形。顾左右曰:“隋炀帝论车烧沉木,却成粗俗。争似我二十四具藏用仙人,纵不及尧舜禹汤,亦不失作风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