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宫词 - 第 36 页/共 64 页
【宫词】驾入琳宫梵呗哗,翟衣龙衮换袈裟。乔姬入道偏承宠,金字心经出内家。
【简释】《十国春秋·南唐后主纪》载,开宝三年,命境内崇修佛寺,改“宝公院”为“开善道场”。国主与后,顶僧伽帽,衣袈裟,诵经拜跪。(又)载,乔氏亦后主宫人,尝出家奉佛,后主手书“金字心经”赐之。
【宫词】雪花满殿酒微酡,高髻纤裳坐听歌。新破翻成邀醉舞,当筵忙煞点青螺。
【简释】《十国春秋·南唐后主昭惠周后传》载,后小字娥皇,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之妆。尝雪夜酣宴,举杯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后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也。
《十国春秋拾遗》载,昭惠后,善音律,能为小词。其所用笔曰“点青螺”。宣城诸葛氏所造。
【宫词】铺殿何须倩画工,天开锦洞聚春风。多情最是花前蝶,爱住乌云缥缈中。
【简释】《十国春秋·南唐徐熙传》载,熙尝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迭石,旁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乃供后主宫中挂设之具,谓之“铺殿花”,又称“装堂花”。
《清异录》载,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
《十国春秋》载,南唐宫人秋水,喜簪异花,芳香拂鬓,常有蝶绕其上,扑之不去。
【宫词】金屑琵琶已断丝,梅花空发去年枝。宫中法曲都零落,唯有流珠忆旧时。
【简释】《十国春秋·南唐后主昭惠周后传》载,后工琵琶,元宗以“檀槽琵琶”赐之。后殂于瑶光殿,后主以后所爱“金屑檀槽琵琶”同葬之。
《马令南唐书》载,帝尝与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开,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曰:“失却烟花主,东君不自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十国春秋》载,南唐宫流珠,后主嫔妃也。后主尝制“念家山破”,昭惠后制“邀醉舞恨来迟”。二曲流传既久,乐籍多忘之。后主追念昭惠后,理其旧词曲,顾谓左右无知者,流珠独能追忆无失。
【宫词】褰幔人亡旧宠移,校鹅纳彩故迟迟。主香夜侍柔仪殿,偷咏金鞵衩袜词。
【简释】《十国春秋·南唐后主昭惠周后传》载,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月矣!”后恚,至死面不外向。
《十国春秋·南唐后主继后周氏传》载,昭惠后殁,后未胜礼服,待年宫中。明年,后主居圣尊后葬,故中宫久虚。开宝元年,始议立后为继室。将纳彩,后主命校鹅代白雁,被以文绣,使衔书,特举亲迎之礼。后主制乐府艳其事。内有“衩袜金缕穨”之句,词甚狎昵,颇闻于外。
《清异录》载,周氏,居柔仪殿,有主香宫女。焚香之器有“把子连三”、“云凤折腰”、“狮子”、“小三神”、“太古”、“容华鼎”等数十种。
【宫词】烂漫东风鞴扇轻,一池春水皱文生。彩亭四面红罗薄,醉倩群花为解酲。
【简释】《清异录》载,俗以开花风为风鞴扇。
《十国春秋拾遗》载,李后主于清微楼上歌“春寒水四面”,学士刁衍起奏曰:“陛下来睹其大者远者尔”人疑其规讽。讯之,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十国春秋·南唐后主继后周氏传》载,后主尝于群花中作亭幕,以红罗押以玳牙,雕镂华丽,而极迫小,仅容二人。每与后饮酒其间。
【宫词】素袜凌波月影零,金莲贴地立娉婷。玉颜持较夷光画,妒煞琉璃八尺屏。
【简释】《十国春秋》载,南唐杳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命杳娘以帛缠足,令纤丽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莲花中,回旋有凌波之态。
《十国春秋·董源传》载,源善画,一日,后主坐碧落宫,召冯延已论事。至宫门,逡巡不敢进。后主使趣之延已。曰:“有宫娥著青红锦袍,当门而立,未敢竟进。”使随其谛视之,乃八尺琉璃屏,画夷光于上,盖董源笔也。
【宫词】鹤锦鸾绫万轴屯,芸香满架闭闲门。保仪入选非关貌,敕掌图书即主恩。
【简释】《图书见录闻》载,李后主雅尚图书,蓄聚既丰,尤精赏鉴。至今内府图轴,暨人家所得书画,有织成“大回鸾”、“云鹤练”、“雀锦”饰。
《十国春秋·南唐保义黄氏传》载,后主以黄氏工书札,使专掌宫中书籍。二周后相继专房,故黄氏虽见赏识,终不得幸御。元宗父子俱善书法,元宗学羊欣,后主学柳公权,皆得十九。购藏钟王以来墨帖至多,黄氏实掌之。
【宫词】牙韱横插皂罗厨,扇鹄灯鱼映碧疏。心识君王勤翰墨,花前偷学撮襟书。
【简释】《倦游录》载,李氏有江南日,中书省用皂罗糊屏风,所以养目也。
《李后主诗》云:“九重开扇鹄,四面炳灯鱼。”
《清异录》载,后主能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之“撮襟书”。
【宫词】宝阁光分照夜珠,旧时灯月记模糊。黄罗扇上消魂句,到老风情付庆奴。
【简释】《默记》载,江南大将获李后主宠姬,见灯辄闭目云:“宫中本阁,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也。”
《后主感怀诗》云:“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绵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客座赘语》载,南唐宫人庆奴,后主尝于黄罗扇书词赐之。云:“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魂消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宫词】一帖升元集大观,澄日堂纸画乌阑。临池最重红丝石,歙匠新来擢砚官。
【简释】《十国春秋》载,南唐保大七年,命仓曹参军王文炳摹勒古今法帖后主命徐铉以所藏法帖入石,名曰“升元帖”,即此帖也。《十国春秋拾遗》载,南唐后主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砚”三物,为天下之冠。砚歙大溪产也,江南主尤重红丝砚。(又)载,歙守荐砚工李少微,后主嘉之,擢为“砚官”。
【宫词】销金罗幕灿朝霞,绿钿光生隔眼纱。开到红梅花落后,清香全让麝囊花。
【简释】《十国春秋》载,南唐后主常于宫中,制销金罗幕壁,而以白金钉瑇瑁押之。又以绿钿刷隔眼,中障以朱绡,植梅于其外。
《清异录》载,庐山僧舍,有麝囊花,色正紫,号“紫风流”。后主诏取数十根,植于迎风殿,赐名“蓬莱紫”。
【宫词】春风深夜度倡楼,醉墨琳漓壁上留。倚翠偎红传教法,鸳鸯寺主最风流。
【简释】《十国春秋注引诗话类编》载,后主常微行倡家,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风流。”其荡侈不羁,如此状。也有说“后主微行倡家遇僧”事。
【宫词】燕舞莺狂日影迟,春愁无力逐游丝。浮梁稳渡黄花水,正是樱桃落尽时。
【简释】《十国春秋拾遗》载,后主尝作诗云:“莺狂应有限,蝶舞已无多。”未几失国,果如诗应也。
《十国春秋注》载,元宗《春恨·浣溪纱》词及其《台春词》,称为绝伦,内有句云“春愁无力”。
《十国春秋·唐后主本纪》载,先是池州人樊若水,举进士不第,诣宋阙献策,请造浮梁,以济师。宋遣高品、石全振往荆州,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以大舰载竹,自荆渚而下。及命曹彬等出师,乃遣入作,使郝守等率丁匠营之。议者以为古未有作浮梁渡大江者,乃先试于石牌口,移置采石,三日而成,长驱渡江,遂至金陵。每岁,大江春夏暴涨,谓之“黄花水”。及宋师至,而水皆缩小,国人异之。
《十国春秋注》载,后主在宋师围城时,仍作长短句,其中有“樱桃落尽”句,一阙未就,而城已破。
○前蜀
前蜀,王建,舞阳人,唐西川节度史,进爵蜀王。梁开平元年,据成都称帝,国号蜀。在位十二年,为其子衍所鸩。庙号高祖,改元五(武成、永平、通正、天汉、光天)。衍,后主,八年降于唐,封顺正公。改元二(乾德、成康)。
前蜀共二主,凡二十年。
【宫词】圣节龙兴记寿春,青城王气付真人。五行不信金炀鬼,半面先窥玉女神。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高祖纪》载,帝以降生日为“寿春节”。
《十国春秋·前蜀高祖徐后传》载,徐耕有二女,皆国色。相工语耕曰,“公不久当大富贵。青城山王气彻天,不十年有真人承运,此女当作后妃。”
《十国春秋拾遗》载,蜀王先主时,有军校黄承贞,遇一叟曰:“郑山,古谓曰此国于五行中,少金气。有剥金之号曰‘金炀鬼’,倘行吾教以禳镇,庶几减于杀伐。”黄乃赍秘文谒蜀,三上不达,呕血而死。
《十国春秋·前蜀高祖纪》载,天汉六年,遣官祭盐井玉女之神,神出半面享之。初帝见裸体妇人于盐井,告曰:“若当为吾国土地,主富贵至矣!”故有是命。
【宫词】诏下群臣擢拜同,扶天阁上勒勋庸。猫跳栗爆传佳句,白发词臣亦进封。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高祖纪》载,天汉六年即帝位,授唐室旧臣王进等三十二人官爵,有差。又宋玭等百余人,咸见信用。(又)载,起扶天阁,绘诸功臣象。
《十国春秋·卢延让传》载,初延让献高祖诗云:“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至是,高祖与潘峭,夜论边事。旋命宫人栗,己而爆,栗烧坐间绣褥。又尝于炉间置鼎,宫猫相遂,误复其鼎。高祖良久曰,“栗爆毡破,猫跳鼎翻。忆得卢延让卷中有此语!乃知先辈裁诗,信无虚境。”明日超拜工部侍郎。
【宫词】堂宇新更殿阁重,金床高拱气葱茏。治兵诏检军资库,宝剑先呼夺命龙。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高祖纪》载,天汉六年秋九月己亥,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帝以卯年生,至是左右献“兔子上金床”之谶,帝命饰金为坐,召蜀人以金德王,以承唐运。(又)载,诏改堂宇厅舍为宫殿,改军资库为“国计库”。(又)载,中军有隐语,剑曰“夺命龙”,刀曰“小逡巡”、枪曰“肩二”、斧曰“铁糕糜”、甲曰“小斤使”、弓曰“潘尚书”、弩曰“百步王”、箭曰“飞郎”、鼓曰“圣牛儿”、锣曰“响八”、旗曰“愁眉锦”、铁蒺藜曰“冷尖”……如此许多。
【宫词】宝历禅林纵豫游,宫花蓦地坠僧楼。可怜龟化桥边水,每到重阳咽不流。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高祖纪》载,永平四年九月,帝幸宝历寺,后妃皆从。是日重阳节,宫女四人为僧所匿,明日得于民家,与僧二十二人同斩于龟化桥下。
【宫词】乐部当筵奉酒卮,鹑衣拾麦任游嬉。大梁聘使频惊顾,殿上高歌秀两岐。
【简释】《太平广记》载,梁祖使封舜卿于蜀,路出全州。全帅置筵于公署。舜卿多所傲睨,及执斝,索令曰:“麦秀两岐。”伶人骇为未闻,以他曲代之。舜卿摇首曰:“不可!”又再呼“麦秀两岐”。主人惭怒,杖其乐将。次至汉州,伶人已知全州事,忧之。及饮,舜卿又曰“麦秀两岐”,如是三呼不能应。有乐将王新殿前曰:“略乞侍郎一唱!”舜卿唱未遍,已入乐工之指下矣。其乐工白帅曰:“此大梁新翻,西蜀未有。请写谱一本,飞递入蜀,具言经过二州事。”待舜卿至蜀,长吹“麦秀两岐”于殿前,施芟麦之具,引数十辈贫儿褴褛衣裳,携筐笼而拾麦,仍合声唱。其词凄楚,舜卿惭恨而退。
【宫词】锦障球场入紫衢,缯山千尺接宫隅。红罗饼胜红绫饼,亲试楼前当面许。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后主纪》载,帝雅好蹴踘,引锦步障以翼之,往往击球其中,至街市而不知。(又)载,结缯为山,及宫殿楼观于其上,又别立二采亭于前,列诸金银锜釜之属,取御厨食料烹燀其间。帝乃凭采楼视之,号“当面厨”。
《十国春秋拾遗》载,卢延让举光化进士,唐御膳以红绫饼餤为重,昭宗令太官,特作二十八饼餤赐之。后入蜀作诗云:“莫欺零落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餤来。”王衍闻之,遂命供膳亦以饼餤为上品,以红罗裹之。
【宫词】宣华池上月华多,一段琉璃素影磨。夜半酒酣簪舄错,嘉王流涕玉箫歌。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后妃传》载,宫人李玉箫者,后主尝宴近臣于宣华苑,命玉箫歌已所撰“月华如水”宫词,侑嘉王宗寿酒。宗寿惧祸,为之尽觞,词曰:“辉辉赫赫浮五云,宣华池上月华新,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十国春秋·王宗寿传》载,尝于九日侍酒宣华苑,乘间极言社稷将危,流涕不已。潘在迎、韩昭等曰:“嘉王从来酒悲!”乃与诸狎客共以谩言谑嘲之,坐上哗然。后主不能省,复命宫人李氏,歌已所撰新词,侑宗寿酒。
《清异录》载,王衍伶官家乐侍宴,曰:“小池水澄天”,见家乐应制云:“一段圣琉璃。”
【宫词】倚遍残妆醉未醒,金莲冠压鬓云轻。花间才驻流星辇,又召唐魂入上清。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后主纪》载,帝谒永陵,还宴怡神亭,嫔妃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夹面连额,污以朱粉,号“醉妆”。
《清异录》载,蜀衍,荒于游幸,乃造平底大车,下设四卧轴,安五轮,凡二十轮,牵以骏马,骑去如飞,谓之“流星辇”。(又)起上清宫,塑王子晋像,尊为“圣祖圣道玉宸皇帝”。又塑高祖及帝像,侍立于左右。又于正殿,塑元元皇帝及唐诸帝,备法驾朝之。时后主躬自享,荐城中士女“游观阗咽”,谓之“召唐魂”。
【宫词】唱罢霓裳唱柳枝,龙舟灯火夜深时。归来细迭霞光纸,传写烟花绝妙词。
【简释】《十国春秋·前蜀后主纪》载,帝以上已节,宴怡神亭,自执板唱《霓裳羽衣》。又以重阳节,曲宴群臣于宣华苑,夜分不罢,帝唱韩琮《柳枝词》。
《五代故事》载,衍乘醉泛小龙舟于渠中,使人倒执蜡烛千余条,逆照水面,以迎其船。歌乐之声,沸于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