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宫词 - 第 34 页/共 64 页
《五代史注洛中纪异录》载,先是甲子至清泰三年,丙申岁云“数在五楼前”。又云“但八九月,戎虏乱中原”。后,大军于太原南五楼村前,大战。九月晋祖(敬瑭),勾结契丹至于城下,王师败绩,至十一月契丹王遣蕃军,送晋祖洛阳。此即“戎虏乱中原”之应也。
【宫词】幞头高戴李家宽,拥护天王甲陛攒。内侍忽宣陪猎去,轻零衫子压雕鞍。
【简释】《旧五代史》载,清泰二年,邺都进天王甲。帝在藩时,有相士言“帝如毗沙天王”,帝知之甚喜。及即位,选军士之魁伟者,披以天王甲,俾居宿卫。因诏诸道造此甲,以进之。
《清异录》载,清泰燕服,凡两品。幞头李家宽者,漆地加金线棱,盘四角差细。(又)载,潞王从珂,出驰猎。从者皆轻雪衫、佛光袴。佛光者,以杂色横合为袴。
○晋
晋,高祖石敬瑭,沙陀部人。唐明宗婿。长兴三年为河东节度史,镇太原。清泰三年,移镇天平,不奉诏。唐主遣兵讨之,求救契丹,约为父子。契丹册以为帝,都洛阳。寻迁开封,在位七年殂。葬显陵,改元一(天福)。出帝重贵,高祖兄敬儒子。初封齐王。皇子幼,大臣景延广等立之。五年,契丹兵入开封、帝降。明年北迁,封负义侯。后没于契丹黄龙府,改元一(开运)。晋共二主,凡十一年。
【宫词】文明宝殿五云腾,万岁频呼记者明。御驾连镖过旧第,梦中早自祚阶升。
【简释】《五代会要》载,清泰三年闰十一月十二日,敬瑭筑坛即位于太原府城之南,其月二十六日,至洛阳。二十九日受朝于文明殿。
《通鉴》载,契丹入边,敬瑭将大军屯忻州。朝廷遣使赐军士夏衣,传诏抚谕。军士呼万岁者数四。敬瑭惧,幕僚段希尧,请诛其倡者,敬瑭命都押衙刘知远,斩三十六人以徇。唐主闻之,益疑敬瑭之反心。
《玉堂闲话》载,敬瑭在本部,尝从容对宾佐曰:“近因昼寝,忽梦若顷年,在洛京时,与天子连镖于路,过旧第。天子请吾入其第,吾逊谢者数四,不得己即促辔而入,至厅事,下马升自祚阶,西向而坐。天子已驰车去矣!”其梦如此,群僚莫敢有所答。是年冬,果有鼎革之事。
【宫词】年年圣诞贺天和,宴启长春响玉珂。殿上谈经循旧例。两街齐诵阿伽陀。
【简释】《五代会要》载,石敬瑭,唐景福元年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太原汾阳里,以其生日为“天和节”。
《旧五代史》载,天福二年二月辛亥“天和节”,帝御长春殿,召左右街僧谈经“威仪殿”内。
【宫词】强邻徽号互相加,持节谁堪驾使车。四袄三衾邀厚赐,老臣真不愧皇华。
【简释】《五代史注引通鉴考异》载,虏(契丹)遗使加徽号于晋祖,晋亦献徽号于虏。高祖始命兵部尚书王权衔其命,权辞以老病。晋祖乃谓宰相冯道曰:“以此非卿不可!”道无难色。
《丛苑》载,契丹闻冯道有重名,名其与国相同列。戎赐臣下牙笏。及腊月,赐牛头,皆为殊礼。道均纳之,并以诗谢,云“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虏中大寒,赐道锦袄、貂袄、羊狐貂衾各一。每入谒,服四袄。宿馆中,并复三衾。诗云:“朝披四袄专藏手,夜复三衾怕露头。”及还京师,作诗五章,以述北使之意。首章云:“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庭不为家。”
【宫词】崇元殿里乐声低,羽吁干戈二舞齐。回鹘随班阶下拜,贡琛同羡玉狻猊。
【简释】《旧五代史》载,天福五年冬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贺。始用二舞。帝举觞奏“元同之乐”,登歌奏“文同之乐”。举食,文舞奏昭德之舞,武舞奏成功之舞。典礼久废,至是复兴。观者悦之。六年春正月辛酉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刑部员外部李象,上二舞赋,帝览而嘉之。(又)载,回鹘可汗仁美遣使,贡方物,中有玉狻猊,实奇货也。
【宫词】醉语传来入贺许,千春节后早回舆。皇丽枉换王姬贵,七载坤仪册命虚。
【简释】《新五代史·晋家人传》载,高祖后李氏,唐明宗女也。初号永宁公主。清泰二年,封魏国长公主。自废帝立,常疑高祖必反。三年,公主自太原入朝“千春节”。辞归,留之不得。废帝醉语公主曰:“尔归何速?欲与石郎反耶?”公主归,语高祖。高祖由是益不自安。高祖即位,公主当为皇后,天福二年,有司言:“皇太妃尊号己正,请上宝册。”太妃,高祖庶母刘氏也。高祖以宗庙未立,谦抑未遑。七年夏五月,高祖已病,乃诏尊太妃为皇太后,然卒不奉册,而高祖崩。故后讫高祖世无册命。
【宫词】六宫卫仗讶西庄,双镜葡萄焕宝光。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简释】《新五代史·晋家人传》载,出帝后冯氏,定州人也,父蒙。高祖为重允娶蒙女,重允早卒,后寡居有色,出帝悦之。高祖崩,梓宫在嫔,出帝居丧中纳之为后。是日,以六宫卫仗,太常鼓呼,命后至西御庄,见于高祖影殿,群臣皆贺。谓左右曰:“我今日做新女婿!”
《清异录》载,开运既私宠冯夫人,其事犹密。以高祖御器用,有“玉平脱双葡萄境”,乃高祖所爱。帝初即位,举以赐冯夫人。冯夫人讶喜,未久册为皇后。
【宫词】吉梦休矜兆玉盘,碧翁早已负高天。郎君真个成容易,谈笑除官问几钱。
【简释】《太平广记》载,开运甲辰,晋出帝问诸学士曰:“朕昨梦一玉盘,中有一玉杯,及一玉带,是何征兆?”李慎仪奏贺,以为玉者帝王之宝也。带者,有誓功之兆。盘盂者,乃守器之象,此为吉梦。不敢有他占。
《清异录》载,晋出帝不善诗,时为俳谐语。咏天诗云:“高平上监碧翁翁。”(又)载,晋出帝志于富贵,才进姓名,即问几钱拜官赐职。出帝谈笑倖臣,私号“容易郎君”。
【宫词】西北扑祭跃金垂,奏告谁知俗礼非。寒食南庄望陵处,御衣灰共纸钱飞。
【简释】《旧五代史·出帝纪》载,天福七年六月庚午,始听政于崇德殿门偏廊,分命廷臣以嗣位,奏告天地、宗庙社稷。遣骁卫将军石德起等,押先皇御马二匹,往相州西山扑祭,用北方之俗礼也。
《新五代史》载,天福八年二月庚午,寒食望祭显陵于南庄,焚御衣纸钱。谓之“焚衣野祭”。乃闾巷人家俗祭也。
【宫词】浅蕃军校半优伶,女乐更番侍御屏。羌笛胡琴堪欣悦,咸和虽好不须听。
【简释】《旧五代史》载,开运元年二月庚午,宰臣冯道等再上表,请听乐,皆不允。时帝自期年之后,于宫中闲举细声女乐。及亲征以来,日于左右召浅蕃军校,奏三弦胡琴和以羌笛,击节鸣鼓,更舞迭歌,以为娱乐。常谓侍臣曰:“此非音乐也!”故冯道等奏请举乐,诏旨未见而止。(又)载,礼仪使撰进高祖袝飨太庙,酌献乐章舞名,请以咸和之舞为名。从之。
【宫词】紫盖无缘障北风,调鹰犹自戏宫中。词臣应诏修降表,新妇殷勤拜阿翁。
【简释】《清异录》载,晋少主北迁至孟津,遗下所张紫罗伞。五层垒垛,檐仍泥金作盘花,但朱柄折矣!
《纲目》载,桑维翰求见言事,晋少主方在苑中调鹰,辞未见。
《新五代史·晋家人传》载,耶律德光遣张彦泽犯京师,以书遗太后,具道已降晋军,且曰:“吾有梳头妮子,窃一药囊奔晋,今皆在否?吾战阳城时,失奚车一乘在否?”又问契丹先为晋获者及景延广、桑维翰等所在。太后及帝闻彦泽至,欲自焚。又得德光书。乃灭火出上苑中。帝召当直学士范质,草降表。又为太后表,曰:“晋室皇太后新妇李氏,伏蒙皇帝阿翁”云云。
○汉
汉,高祖刘暠,初名智远,沙陀部人。汉明帝子,淮阳王刘昞之后。出帝开运二年,封北平王。后契丹入汴,遂即帝位于太原,入都大梁,不改元,仍称天福十二年。明年正月,始改元乾祐。是月殂,葬睿陵。子隐帝承祐立,仍称乾祐。郭威犯阙,被杀,葬颍陵。
汉共二主,凡四年。
【宫词】南指葭芦卷碧旗,河东早启帝王基。军中竞颂昭阳德,散出宫装犒军需。
【简释】《册库元黾》载,汉高祖为河东节度史,天福十一年,天下大雨,太原葭芦茂盛,最上一叶,如旗状,皆南指矣。明年遂即帝位。
《新五代史·汉家人传》载,李后,晋阳人也。高祖起兵太原,赏军士帑藏不足充,欲敛于民。后谏曰:“方今起事,号为义兵。民未得其惠,而先夺其财,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后宫所有,请悉出之,虽其不足,兵士亦不以为怨也!”
【宫词】满苑春风放纸鸢,液池新柳尽飞绵。今年破散遵唐例,南御园中过禁烟。
【简释】《五代史·李业传》载,帝与业等狎昵,多为瘦语相讥诮戏,放纸鸢于苑中。
《七修类稿》载,纸鸢本五代汉隐帝与李业所造,为宫中之戏者。纸鸢另外两种史据。一曰:韩信为陈豨造,放以量未央宫之远近。二曰:侯景攻梁台城,内外断绝,羊侃令小儿放纸鸢藏诏于中,以达援军。
《新五代史·汉隐帝纪》载,三年三月己酉,寒食望祭于南御园。
《五代会要》载,汉乾祐三年寒食,隐帝奉皇后幸南御园,家祭。昔日,君王奉先之道,无寒食野祭。自唐庄宗,每年寒食出祭,谓之“破散”,故袭而行之。
【宫词】连珠星早报真王,闻喜中途更兆祥。木拐漫夸来北国,衣冠方禁契丹装。
【简释】《玉壶清话》载,时晋势方炽,陶谷谓所亲曰:“五星数夜连珠于西南,有真主己在汉地。”
《册府元龟》载,汉高祖即位初,自晋赴雒,有司奏置顿厄口镇。帝曰:“地名稍恶,安可宿之?朕记此别有好路!”乃遣人寻之,果坦夷而至于闻喜县。有从骑报过厄口者,多争路坠于绝壑。从臣叹曰:“昔高皇帝避柏人之名,其智若神,我帝恶厄口而入闻喜,真千载之暗合也!”
《新五代史·汉本纪》载,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儿。赐以木拐一。木拐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峻持拐归,虏人望之皆避道。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二月戊辰,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上笺劝进。辛未,皇帝即位,称天福十二年。(又)载,帝禁造契丹服器。
【宫词】四载荣华过隙驹,石榴花发只须臾。骑驴未得攀龙去,空握摩尼串珠虚。
【简释】《五代史补》载,豫章有僧号“土兰”者,精于数术,自唐末著谶云:“石榴花发石榴开。”议者以“石榴”(石、刘)则晋汉之谓也。再言石榴者,晋汉享祚均不过二世也。
《旧五代史·隐帝记》载,一日,帝语郭威曰:“冥冥之中事,岂偶然哉!”
《清异录》载,汉隐帝之祸,手中犹持小摩尼数珠,凡一百零八枚,盖合浦珠也。
○周
周,太祖郭威,邢州人。汉乾祐三年,为邺都留守,引兵入汴。明年即位,都开封。四年殂,葬嵩陵,改元二(广顺、显德)。世宗荣,本姓柴,太祖养子。嗣位不改元,仍称显德。在位五年殂,葬庆陵。子恭帝宗训立,仍称显德,明年禅位于宋,封郑王,迁房陵殂。追加尊谥,葬顺陵。
周共三主,凡十年。
【宫词】雀儿得谷自高飞,一笑柴翁早泄来。前导暗中呈吉兆,绯衣升紫绿升绯。
【简释】《画墁录》载,郭祖微时,与冯晖同里。一日,有道士业彤,刺人字。因令刺之。郭以颈右作雀,左作谷粟;冯以脐作瓮,中作雁数只。戒曰:“尔曹各于项脐,自爱尔之雀衔谷,尔之雁出瓮,乃亨显之时也。”郭祖秉旄之后,雀谷稍近,登位之后,雀遂衔谷。世号郭威为“郭雀儿”。
《隆平集》载,柴翁者,常独居室。人以为司冥事。一日,大笑不止,妻问其故,不答。翁嗜饮,妻醉之以酒。乃曰:“上帝有命郭郎为天子!”史考,柴翁即守礼之父。史佚其名。
《五代史补》载,周高祖之为柩密使也,每出入,常恍然睹人前导,状若台省吏。其服色,一绯一绿。高祖以为不祥,深忧之。居无何,忽睹前导者,服色绯者改紫,绿者改绯。高祖心始安曰:“彼二人者,但见其升,不见其降,吉兆也!”未几,遂为三军所拥戴。
【宫词】三妃鱼贯侍彤庭,律吕精谱见性灵。孰似中宫能物色,早将天子识雕青。
【简释】《新五代史·周家人传》载,周太皇一后三妃。(又)载,德妃董氏,幼颖悟。始能言,通乐声,知其律吕。
《东都事略·张永德传》载,周太祖柴后,本唐庄宗之嫔御也。庄宗崩,明帝迁归其家,行止河上,遇风雨,止于逆旅。数日,有一丈夫,走过其门,衣敞不能自庇。后见之,惊曰:“此何人也?”逆旅主人曰:“此马步军使,郭雀儿也!”后异其人,欲嫁之。父母恚曰:“汝帝左右人,归当嫁节度史,奈何欲嫁此人?”后曰:“此贵人,不可失也!”遂成婚于逆旅。
《十国春秋·北汉世祖纪》载,威少贱,颈上为飞雀,世谓之“郭雀儿”。至是,见崇使者,具道所以立赟之意。因自指其颈,以示使者曰:“自古岂有雕青天子,幸无以我为疑。”
【宫词】凌桥稳渡荷天功,册礼新颁四庙崇。玉带戎衣皆旧物,母仪别奉太平宫。
【简释】《旧五代史》载,诸军拥帝南行,时河水初解,浮梁未构。是夜,北风凛冽,比旦冰坚可渡,诸军遂济。众谓之“凌桥”。济竟冰泮。时人异之。(又)载,太常卿边蔚,上“追尊四庙谥”议,冯道为四庙册礼使。
《旧五代史·汉高祖李后传》载,周太祖入京,凡军国大事,皆请后发教令以行之。及周太祖为六军推拥,上章具述其事。且言“愿事后为慈母”。后下诰答曰云云:仍出戎衣玉带以赐周太祖。周太祖即位,上尊号曰“德圣皇太后”,居于太平宫。
【宫词】小儿去髻顶团团,元首群扶上御銮。宠眷漫矜十阿父,故人偏得称心官。
【简释】《五代史注·洛中纪异录》载,广顺末,京师讹言,有人还魂,见冥间有数万了髻小儿。由是,无问贵贱之家,小儿有髻子者,皆剃之。识者曰:“小儿,元首者,新君之兆也。”未几,世宗嗣位,即元首也。
《五代史补》载,世宗在民间,尝与邺中大商,颉跌氏往江陵,贩卖茶货。见有卜者王处士,其术如神。世宗同往问焉。方布卦,忽有一蓍跃出,卓然而立。卜者大惊曰:“凡卜筮,而蓍自跃出者,其人贵不可言。况又卓立不倒,得非为天下之主乎!”遽起再拜。世宗虽佯言诘责,而私心甚喜。逆旅夜置酒,与颉跌氏半酣,戏曰:“王处士以我当为天子,若一旦到此,足下要何官?”颉跌氏曰:“某三十年作估来,未有不经京洛者,每见税官,坐而获利。一日所入,可以敌商贾数月,私心羡之。若你为天子,某愿得京洛税院,足矣!”世宗笑曰:“何望之卑也!”及承郭氏之后,践祚。颉跌氏犹在召见,竟以初言与之。
《新五代史·周家人传》载,太祖后柴氏,无子。养家兄守礼之子,以为子。是为世宗。世宗即位,守礼致仕,居洛阳第,以元舅礼之。而守礼亦颇恣横。是时,王溥、王晏、王彦超、韩令坤等,同为将相。皆有父在洛阳,与守礼朝夕往来,唯意所为。洛阳人多畏避。谓号“十阿父”。
【宫词】玉津园里酒频倾,又报江南进寿觥。广德殿开宣乐部,新伶歌舞祝天清。
【简释】《旧五代史》载,显德五年三月辛亥,李景遣所暑,临汝郡公徐辽,进买宴钱二百万。并遣伶官五十人,与辽俱来献寿觞。九月乙丑,赐宰臣枢密使,及近臣宴于玉津园。壬申“天清节”,群臣诣广德殿上寿。江南进奉使,商崇仪代李景,捧寿觞,以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