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书 - 第 27 页/共 55 页

天地无则至诚可息,茍天地不能无,则至诚亦不息也。   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   茍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   敛天下之善则广矣,自用则小。   汉儒以反经合道为权,得一端者也。   权,所以平物之轻重,   圣人行权,酌其轻重而行之,合其宜而已,故执中无权者,犹为偏也。   王通言春秋王道之权,非王通莫能及此。   故权在一身,则有一身之权,在一乡,则有一乡之权,以至于天下,则有天下之权,   用虽不同,其权一也   夫弓固有强弱,然一弓二人张之,则有力者以为弓弱,无力者以为弓强,   故有力者不以己之力有余而以为弓弱,   无力者不以己之力不足而以为弓强,何不思之甚也?   一弓非有强弱也,二人之力强弱不同也。   今有食一杯在前,二人大馁而见之,   若相逊,则均得食也;   相夺则争,非徒争之而已,或不得其食矣。   此二者皆人之情也,知之者鲜,知此则天下之事皆如是也。   先天学主乎诚,至诚可以通神明,不诚则不可以得道。   良药不可以离手,善言不可以离口。   事必量力,量力故能久。   学以人事为大,今之经典,古之人事也。   春秋三传之外,陆淳啖助可以兼治。   季札之才近伯夷,叔向子产晏子之才相等,   管仲用智数,晚识物理,大抵才力过人也。   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春秋者,孔子之刑书也,   功过不相掩,圣人先褒其功,后贬其罪,   故罪人有功亦必录之,不可不恕也。   新作两观,新者,贬之也,诛其旧无也,   初献六羽,初者,褒之也,以其旧潜八佾也。   某人受春秋于尹师鲁,师鲁受于穆伯长,   某人后复攻伯长,曰,春秋无褒,皆是贬也。   田述古曰,孙复亦云,春秋有贬而无褒。   曰:春秋礼法废,君臣乱,其间有能为小善者,安得不进之也?   况五霸实有功于天下,且五霸固不及于王,不犹愈于潜窃乎?安得不与之也!   治春秋者,不辩名实,不定五霸之功过,则未可言治春秋。   先定五霸之功过而治春秋,则大意立。若事事求之,则无绪矣。   凡人为学,失于自主张太过。   平王名虽王,实不及一国之诸侯,   齐晋虽侯而实潜王,皆春秋之名实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羊名也,理实也,名存而实亡,犹愈于名实俱亡。   茍存其名,安知后世无王者作?是以有所待也。   春秋为君弱臣强而作,故谓之名分之书。   圣人之难在不失仁义忠信而成事业,   何如则可,在于绝四。   有马者借人乘之,舍己从人也。   或问才难,何谓也   曰:临大事然后见才之难也。   曰:何独言才?   曰:才者天之良质也,学者所以成其才也。   曰:古人有不由学问而能立功业者,何必曰学?   曰:周勃霍光能成大事,唯其无学,故未尽善也。   人而无学则不能烛理,不能烛理则固执而不通。   人有出人之才必有刚克,中刚则足以立事业,处患难,   若用于他,反为邪恶,故孔子以申枨为焉得刚,   既有欲心,必无刚也。   君子喻于义,贤人也;小人喻于利而已。   义利兼忘者,唯圣人能之。   君子畏义而有所不为,小人直不畏耳。   圣人则动不踰矩,何义之畏乎?   为学养心患在不由直道,   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诚,则无所不通。   天地之道直而已,当以直求之,   若用智数,由径以求之,是屈天地而循人欲也,不亦难乎?   事无巨细,皆有天人之理,   修身人也,遇不遇天也,   得失不动心所以顺天也,行险侥幸是逆天也;   求之者人也,得之与否天也,   得失不动心所以顺天也,强取必得是逆天理也,逆天理者患祸必至。   鲁之两观,郊天大禘,皆非礼也。   诸侯茍有四时之禘,以为常祭可也,至于五年大禘,不可为也。   仲弓可使南面,可使从政也。   谁能出不由户?户,道也。未有不由道而能济者也。   不由户者,锁穴隙之类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虽多闻,必择善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识,别也,虽多见 必有以别之。   落下闳改颛帝历为太初历,子云准太初而作太玄,   凡八十一卦,九分共二卦,凡一五隔一四,细分之则四分半当一卦,   气起于中心,故首中卦。   元亨利贞,变易不常,天道之变也;   吉凶悔吝,变易不定,人道之应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无声无形不可得而见者也,故假道路之道而为名。   人之有行必由于道。   一阴一阳,天地之道也,物由是而生,由是而成也。   显诸仁者,天地生万物之功,则人可得而见也;   所以造万物,则人不可得而见,是藏诸用也。   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   易始于三皇,书始于二帝,诗始于三王,春秋始于五霸。   自乾坤至坎离,以天道也;   自咸恒至既济未济,以人事也。   人谋人也,鬼谋天也,天人同谋而皆可,则事成而吉也。   变从时而便天下之事,不失礼之大经;   变从时而顺天下之理,不失义之大权者,君子之道也。   五星之说自甘公石公始也。   人智强则物智弱。   庄子着盗跖篇,所以明至恶,虽圣贤亦莫能化,盖上智与下愚不移故也。   鲁国之儒一人者,谓孔子也。   天下之事始过于重犹卒于轻,始过于厚犹卒于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