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书 - 第 25 页/共 55 页

落下闳但知历法,扬雄知历法又知历理。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皆情也,非性也。   不至于性命不足谓之好学。   扬雄作玄,可谓见天地之心者也。   易无体也,   曰:既有典常,则是有体也,   恐遂以为有体,故曰不可为典要。   既有典常,常也;不可为典要,变也   庄周雄辩,数千年一人而已。   如庖丁解牛曰踟蹰四顾,孔子观吕梁之水曰蹈水之道无私,皆至理之言也。   夫易者,圣人长君子消小人之具也。   及其长也,辟之于未然;及其消也,阖之于未然。   一消一长,一辟一阖,浑浑然无迹,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大过本末弱也,必有大德大位然后可救,   常分有可过者,有不可过者,   大德大位,可过者也,伊周其人也,不可惧也;   有大德无大位,不可过者也,孔孟其人也,不可闷也,其位不胜德耶?   大哉位乎!待时用之宅也。   复次剥,明治生于乱乎?   姤次夬,明乱生于治乎?   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复,未有夬而不姤者,   防乎其防,邦家其长,子孙其昌,是以圣人贵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纲。   先天学,心法也。   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   所行之路不可不宽,宽则少碍。   知易者不必引用讲解,始为知易。   孟子著书,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但人见之者鲜耳。   人能用易,是为知易,如孟子可谓善用易者也。   所谓皇帝王伯者,非独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而已,   但用无为则皇也,   用恩信则帝也,   用公正则王也,   用知力则伯也。   鬼神无形而有用,其情状可得而知也,于用则可见之矣。   若人之耳目鼻口手足,草木之枝叶花实颜色,皆鬼神之所为也。   福善祸淫,主之者谁耶?   聪明正直,有之者谁耶?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任之者谁耶?   皆鬼神之情状也。   易有意象,立意皆所以明象,   统下三者:   有言象,不拟物,而直言以明事;   有像象,拟一物以明意;   有数象,七日八月三年十年之类是也。   易之数穷天地始终,   或曰:天地亦有始终乎?   曰:既有消长,岂无终始?   天地虽大,是亦形器,乃二物也。   易有内象,理致是也;   有外象,指定一物而不变者是也。   在人则干道成男,坤道成女,   在物则干道成阳,坤道成阴。   神无方则易无体,   滞于一方则不能变化,非神也;   有定体则不能变通,非易也。   易虽有体,体者象也,假象以见体,而本无体也。   事无大小,皆有道在其间,   能安分则谓之道,不能安分谓之非道。   正音律数行至于七而止者,以夏至之日出于寅而入于戌,   亥子丑三时则日入于地,而目无所见,   此三数不行者,所以比于三时也。   故生物之数亦然,非数之不行也,有数而不见也。   六虚者,六位也,虚以待变动之事也。 六爻六卦   有形则有体,有性则有情。   天主用,地主体,   圣人主用,百姓主体,故日用而不知。   法始乎伏羲,成于尧,革于三王,极于五伯,绝于秦。   万事治乱之迹无以逃此矣。   神者,易之主也,所以无方;   易者,神之用也,所以无体。   循理则为常,理之外则为异矣。   火以性为主,体次之;   水以体为主,性次之。   阳性而阴情,性神而情鬼。   易之首于乾坤,中于坎离,终于水火之交不交,皆至理也。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太极不动,性也,   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卷九   诸卦不交于乾坤者,则生于否泰,   否泰,乾坤之交也。   乾坤起自奇偶,奇偶生自太极。   天使我有,是之谓命;   命之在我之谓性,   性之在物之谓理。   朔易以阳气自北方而生,至北方而尽,谓变易循环也。   春阳得权,故多旱;   秋阴得权,故多雨。   元有二,   有生天地之始者,太极也;   有万物之中各有始者,生之本也。   天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   天地之情者,情状也,与鬼神之情状同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此尽己之性能尽物之性也。   非鱼则然,天下之物则然。   若庄子者,可谓善通物矣。   老子知易之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