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书 - 第 24 页/共 55 页

气变必六,故三百六十也。   凡事为之极,几十之七则可止矣。   盖夏至之日止于六十,兼之以晨昏,分可辨色矣。庶几乎十之七也。   图虽无文,吾终日言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气一而已,主之者干也,   神亦一而已,乘气而变化,出入于有无死生之间,无方而不测者也。   不知干,无以知性命之理。   时然后言,乃应变而言,言不在我也   仁配天地谓之人,唯仁者真可以谓之人矣。   生而成,成而生,易之道也。   气者,神之宅也;体者,气之宅也。   天六地四,   天以气为质,而以神为神,   地以质为质,而以气为神,   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如禽兽之声,以其类而各能其一,无所不能者,人也。   推之他事,亦莫不然,唯人得天地日月交之用,他类则不能也。   人之生真可谓之贵矣!   天地与其贵而不自贵,是悖天地之理,不祥莫大焉。   灯之明暗之境,日月之象也。   月者,日之影也;情者,性之影也。   心性而胆情,性神而情鬼。   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   形可分,神不可分。   阴事大半,盖阳一而阴二也。   冬至之后为呼,夏至之后为吸,此天地一岁之呼吸也。   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发而中节者也。   不我物则能物物。   任我则情,情则蔽,蔽则昏矣;   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矣。   潜天潜地,不行而至,不为阴阳所摄者,神也。   天之孽,十之一犹可违;人之孽,十之九不可逭。   先天之学,心也;   后天之学,迹也;   出入有无死生者,道也。   神无所在,无所不在,   至人与他心通者,以其本于一也。   道与一,神之强名也。   以神为神者,至言也。   身地也,本静,所以能动者,血气使之然也。   生生长类,天地成功;   别生分类,圣人成能。   以物观物,性也;   以我观物,情也。   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阳主辟而出,阴主翕而入。   日在于水则生,离则死,交与不交之谓也。   阴对阳为二,然阳来则生,阳去则死,   天地万物生死主于阳,则归之于一也。   神无方而性有质。   发于性则见于情,发于情则见于色,以类而应也。   以天地生万物,则以万物为万物;   以道生天地,则天地亦万物也。   人之贵,兼乎万物,自重而得其贵,所以能用万类。   凡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知之;   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   此君子所以慎独也。   气变而形化。   人之类,备乎万物之性。   人之神则天地之神,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戒哉?   人之畏鬼亦犹鬼之畏人,   人积善而阳多,鬼亦畏之矣,积恶而阴多,鬼不畏之矣。   大人者,与鬼神合其吉凶,夫何畏之有?   至理之学非至诚则不至,   物理之学或有所不通,不可以强通,强通则有我,有我则失理而下入于数矣。   心一而不分,则能应万物,   此君子所以虚心而不动也。   圣人利物而无我。   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   夫圣人六经,浑然无迹,如天道焉。   春秋录实事,而善恶形于其中矣。   中庸之法,自中者天也,自外者人也。   韵法辟翕者律天,清浊者吕地,   先闭后开者,春也;   纯开者,夏也;   先开后闭者,秋也;   冬则闭而无声。   东为春声,阳为夏声,此见作韵者亦有所至也。衔凡冬声也。   寂然不动,反本复静,坤之时也,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阳动于中,间不容发,复之义也   不见动而动,妄也;   动乎否之时,是也。   见动而动则为无妄,然所以有灾者,阳微而无应也;   有应而动则为益矣。   精气为物,形也;   游魂为变,神也;   又曰:精气为物,体也;   游魂为变,用也。   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其治人应物,皆余事也。   剸割者,才力也;   明辨者,智识也;   宽洪者,德器也,三者不可阙一。   无德者责人,怨人,易满,满则止也。   能循天理动者,造化在我也。   学不际天人,不足谓之学   人必有德器,然后喜怒皆不妄为,   卿相为匹夫,以至学问高天下,亦若无有也。   得天理者不独润身,亦能润心,   不独润心,至于性命亦润。   历不能无差,今之学历者但知历法,不知历理,   能布算者落下闳也,能推步者甘公石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