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书 - 第 20 页/共 55 页

推此以往,物焉逃哉。   天变时而地应物,   时则阴变而阳应,物则阳变而阴应,   故时可逆知,物必顺成,   是以阳盈而阴随,阴逆而阳顺。   语其体则天分而为地,地分而为万物,而道不可分也。   其终则万物归地,地归天,天归道,是以君子贵道也。   有变则必有应也,   故变于内者应于外,变于外者应于内,   变于下者应于上,变于上者应于下也。   天变而日应之,故变者从天,而应者法日也。   是以日纪乎星,月会于辰,水生于土,火潜于石,   飞者栖木,走者依草,心肺之相联,肝胆之相属无他,变应之道也。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故变之与应,常反对也。   阳交于阴,而生蹄角之类也,   刚交于柔,而生根荄之类也,   阴交于阳,而生羽翼之类也,   柔交于刚,而生支干之类也。   天交于地,地交于天,故有羽而走者,足而腾者,草中有木,木中有草也。   各以类而推之,则生物之类不过是矣。   走者便于下,飞者利于上,从其类也。   陆中之物水中必具者,犹影象也,   陆多走,水多飞者,交也。   是故巨于陆者必细于水,巨于水者必细于陆也。   虎豹之毛犹草也,鹰鹯之羽犹木也。   木者星之子,是以果实象之。   叶阴也,华实阳也,枝叶软而根干坚也。   人之骨巨而体繁,木之干巨而枝叶繁,应天地之数也。   动者体横,植者体纵,人宜横而反纵也。   飞者有翅,走者有趾,人之两手翅也,两足趾也。   飞者食木,走者食草,人皆兼之而又食飞走也。   故最贵于万物也。   体必交而后生,   故阳与刚交而生心肺,阳与柔交而生肝胆,   柔与阴交而生肾与膀胱,刚与阴交而生脾胃,   心生目,胆生耳,脾生鼻,肾生口,   肺生骨,肝生肉,胃生髓,膀胱生血,   故干为心,兑为脾,离为胆,震为肾,   坤为血,艮为肉,坎为髓,巽为骨,   泰为目,中孚为鼻,既济为耳,颐为口,   大过为肺,未济为胃,小过为肝,否为膀胱。   天地有八象,人有十六象,何也?   合天地而生人,合父母而生子,故有十六象也。   心居肺,胆居肝,何也?   言性者必归之天,言体者必归之地。   地中有天,石中有火,是以心胆象之也。   心胆之倒垂何也?   草木者,地之体也,人与草木皆反生,是以倒垂也。   口目横而鼻耳纵,何也?   体必交也。   故动者宜纵而反横,植者宜横而反纵,皆交也。   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支,   是以指节可以观天,掌文可以察地,天地之理具指掌矣,可不贵之哉!   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   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人之四肢各有脉也,一脉三部,一部三候,以应天数也。   心藏神,肾藏精,脾藏魂,胆藏魄。   胃受物而化之,传气于肺,传血于肝,而传水谷于脬肠矣。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卷五   天圆而地方,   天南高而北下,是以望之如倚盖,   然地东南下,西北高,是以东南多水,西北多山也。   天覆地,地载天,天地相函,故天上有地,地上有天。   天浑,浑于上而不可测也,故观斗数以占天也。   斗之所建,天之所行也,   魁建子,杓建寅,星以寅为昼也。   斗有七星,是以昼不过乎七分也。   天行所以为昼夜,日行所以为寒暑,   夏浅冬深,天地之交也,   左旋右行,天日之交也。   日朝在东,夕在西,随天之行也;   夏在北,冬在南,随天之交也。   天一周而超一星,应日之行也;   春酉正,夏午正,秋卯正,冬子正,应日之交也。   日以迟为进,月以疾为退,日月一会而加半日减半日,是以为闰余也。   日一大运而进六日,月一大运而退六日,是以为闰差也。   日行阳度则盈,行阴度则缩,宾主之道也;   月去日则明生而迟,近日则魄生而疾,君臣之义也。   阳消则生阴,故日下而月西出也;   阴盛则敌阳,故月望而东出也。   天为父,日为子,故天左旋,日右行;   日为夫,月为妇,故日东出,月西生也。   日月之相食,数之交也。   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犹水火之相克也。   是以君子用智,小人用力。   日随天而转,月随日而行,星随月而见,   故星法月,月法日,日法天;   天半明半晦,日半赢半缩,月半盈半亏,星半动半静,阴阳之义也。   天昼夜常见,日见于昼,月见于夜而半不见,星半见于夜,贵贱之等也。   月昼可见也,故为阳中之阴,   星夜可见也,故为阴中之阳。   天奇而地耦,   是以占天文者,观星而已,   察地理者,观山水而已,   观星而天体见矣,观山水而地体见矣。   天体容物,地体负物,是故体几于到也。   极南大暑,极北大寒,   故南融而北结,万物之死地也。   夏则日随斗而北,冬则日随斗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