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耶稣会文献 - 第 224 页/共 351 页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礼•鲁子问》篇。知尝禘郊社之尊无二上,则知寰宇之中,惟一造物主为至尊矣。)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中庸》。天施地生,帷奉一上帝之命,故功化以成。若有二帝,则号令不一,参错不齐矣。安能时行物生,不过不忒乎?故郊社之祭,止有一上帝也。) 获罪於天,无所祷也。(《论语》。《直解》曰:天下之至尊无对者,惟天而已。) 赫赫在上(《诗•大雅•大明》篇) 高高在上(《诗•周颂•敬之》篇) 第三节 上帝创造万物 上帝为天地人物之本。 礼必本於太一,分而为天地。(《礼记•礼运》篇) 天之生此民也。(《孟子》)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诗•大雅•蒸民》篇) 天命之谓性。(《中庸》) 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人为万物之灵,所以贵也。盖天地之中,有鸟兽,有草木。而惟人为贵者,以上帝之生天地、生鸟兽、生草木,皆为人而生也。故草木之性惟生魂,禽兽之性有生魂觉性,惟人之性大异于禽兽草木者,以生觉二魂之外更有灵魂也。灵魂即《虞书》之所谓道心,《汤诰》之所谓恒性,是上帝特畀之性也。觉魂即《虞书》之所谓人心,人自主之心,能知觉运动者是也。人必不为鸟兽,鸟兽必不能为人,此犬之性非牛之性,牛之性非人之性也。自佛氏以狗子有佛性为说,遂跻鸟兽于人,等人于鸟兽,是天地之性不必以人为贵矣。岂不谬哉?) 万物本乎天。(《礼•郊特牲》篇) 第四节 上帝全知全在 上帝极大极明,而无所不知,无所不在。 荡荡上帝。(《诗•大雅•荡》篇) 浩浩昊天。(《诗•小雅•雨无正》篇)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诗•小雅•小明》篇) 惟天聪明。(《书•说命》篇)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诗•周颂•敬之》篇)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诗•大雅•板》篇) 第五节 上帝无形而能视听言动 上天无形,而有视有听,有闻有言,其说为至真。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诗•大雅•文王》篇)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诗•大雅•皇矣》篇) 惟天监下,民典厥义。(《书•高宗肜日》篇) 天监在下。(《诗•大雅•大明》篇)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诗•大雅•烝民》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篇) 闻於上帝,帝休。(《书•康诰》篇) 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书•康诰》篇) 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书•酒诰》篇)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诗•大雅•生民》篇)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诗•大雅•皇矣》篇) 第六节 天主是上帝 上天为君、为父、为师,而有命令之权。 乾为天、为君、为父。(《易•说卦传》)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诗•大雅•荡》篇)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诗•小雅•巧言》篇) 维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书•汤诰》篇。言人所以有此仁义礼智信者,何处得来。盖本是惟皇上帝化生万物之初,降下这大中至正之道理于下民,浑然在中,没有一些偏倚。下民既禀受此道理,惟顺着天禀之自然,便都有常性也。如父子自然有仁,君臣自然有义,长幼夫妇自然有礼智信也。今佛家一切举而空之,此人道沦于禽兽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道率于性,则皆本于天,而人不能自为一道。既不能自为一道,则修道之教亦惟就降衷之性,去其过不及之差,以归於中,合乎天而已,更何有三教哉?二氏之乱道,必不可一日容于圣王之世者也。) 事天如事亲。(《礼•哀公问》篇) 天之牖民。(《诗•大雅•板》篇)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诗•大雅•皇矣》篇)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诗•商颂•玄鸟》篇)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诗•周颂•昊天有成命》篇)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诗•大雅•大明》篇)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诗•大雅•文王有声》篇) 第七节 天子受命于上帝 世上君父师之权,皆上帝之命。 惟天子受命于天。(《礼•表记》篇) 故大德者必受命。(《中庸》) 但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书•泰誓上》篇)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书•泰誓上》篇) 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书•大禹谟》篇) 天之历数在尔躬。(《论语》) 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书•大禹》谟)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书•仲虺之诰》篇) 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书•泰誓中》篇)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书•多方》篇)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诗•商颂•殷武》篇) 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书•召诰》篇)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书•金滕》篇) 皇天改大邦殷之命。(《书•庸王之诰》篇)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诗•大雅•文王》篇) 父子之道,天性也。(《孝经》)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 第八节 修身以敬上帝 敬天修身尽伦,上天之命。时时事事,当敬当顺。 否则悖天道,灭天理。钦崇天道,永保天命。(《书•仲虺之诰》篇) 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诗•周颂•敬之》篇)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诗•小雅•雨无正》篇)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诗•周颂•我将》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三畏虽有三事,只是敬天而已。) 严恭寅畏,天命自度。(《书•无逸》篇) 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书•益稷》篇) 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书•益稷》篇) 奉若天道。(《书•仲虺之诰》) 明王奉若天道。(《书•说命中》篇) 秉德迪知天威。(《书•君奭》篇) 亦唯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命。(《书•多士》篇)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礼•祭义》篇)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 天叙有典。(《书•皋陶谟》) 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书•汤诰》篇) 仁之於父子也,义之於君臣也,礼之於宾主也,智之於贤者也,圣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 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礼•哀公问》篇) 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书•大诰》篇)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夏氏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书•仲虺之诰》篇)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书•泰誓》篇。陈大猷曰,敬者万善之本,不敬者万恶之本。人虽至愚犹知敬天,今纣天且弗敬,宜其众恶日深也。)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书》仝上)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于天?(《诗•小雅•雨无正》篇重)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小雅•何人斯》篇)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大有象》) 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书•毕命》篇) 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礼•乐记》篇) 第九节 圣人恪守上帝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