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91 页/共 737 页

《石虎邺中记》曰:桑梓苑中,尽种桑。三月三日及蚕时,虎皇后将宫人数千,出彩桑,游戏其下。 《胜之书》曰:种桑:五月取椹,著死晷濯洒,取子阴干之。好治肥田十亩;荒久不耕者,先好耕治之。黍、椹子各三升,合和种之。黍、桑当顷俱生,锄之,桑令稀疏调适。黍熟获之,桑生正与黍高下平,因以利镰历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常逆起火。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簿蚕。 《神仙传》曰:麻姑谓王方平云:“吾见东海三为桑田。” 《本草经》曰:桑根旁行出土上者,名伏蛇,治心痛。 《神农本草》曰:桑根白皮,是今桑树根上白皮。常以四月彩。或彩无时,出见地上,名马领,勿取,毒杀人。 《典术》曰:桑木者,箕星之精。 《楚辞》曰:衣摄以储与兮,(摄、储与,不舒展之貌。)左祛纟圭于扶桑,(祛,袖也。得已衣服长大,摄,储与,不得舒展。得能弘广,不得施用。东行则左袖纟圭于扶桑,无所不伏。)右衽拂于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 又曰:路室爬戤方桑,(路室,客室。)孔子过之以自待。(言孔子出,过于客舍,其女方彩桑,一心不视,若贞信,故以自待。) 《古诗》曰:枯桑知天风,海死戟天寒。 繁钦《桑赋》曰:上似华盖,紫极比形;下像凤阙,万桷一楹。 陆机《桑赋》曰:初,世祖武皇帝为中垒将军,植剩一株。世更三代,年渐三纪,绿叶兴而盈尺,崇萄宣而增寻。 曹植《艳歌》曰:出自蓟北门,遥望胡池桑。枝枝自相值,叶叶自相当。 卷九百五十六 木部五 榆 《毛诗》曰:《东门之》,疾乱也。幽公荒淫,男女弃其旧业,亟会於道路,歌舞於市井尔。东门之,(,白榆也。)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又《山有枢》曰:山有枢,隰有榆。 《毛诗义疏》曰:驳马,梓榆也。驳荦,(吕角切。)遥视似驳马。 《周礼□秋官》曰:ピ氏四时变国火,春取榆、柳之火。 《礼记□内则》曰:芾、、、榆、免、[B161]、氵修、氵隋以滑之。(榆白曰。) 《春秋玄命苞》曰:三月榆荚落。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榆。 《尔雅》曰:{艹枢},┚。(音殴、迭。郭璞曰:《诗》云:“山有枢”,今之刺榆。)无枯,其实荑。(姑,榆也。生山中。叶圆而厚。剥皮,合渍之,其味辛香,所谓芜荑也。) 《说文》曰:榆,白也。梗,山榆,有刺荚,可以为芜荑。 《史记》曰:凡望□气,平望在榆上下,千馀二千里也。 《汉书》曰:高祖祷丰榆社。(张晏曰:榆社,在丰东北三十里。或曰:榆,乡名也,高祖里社也。) 又《天文志》曰:成帝河平玄年,旱伤麦,民食榆皮。 又《循吏传》曰: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令口种榆一树。 《魏志》曰:郑泽为魏郡太守,百姓乏材木,乃课种榆为篱。 《後魏书》曰:太祖道武皇帝讳,七月七日生三合陂北。明年有榆生於埋胎处,遂成林。 又曰:桓帝曾中蛊,呕吐之地,乃生榆木。 《赵书》曰:从幽州大道滹沱造浮桥,植行榆五十里,置行宫。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榆条长。 《庄子》曰:鹊上高城之危,而巢於高榆之颠,城坏巢折,陵风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时则义行,失时则鹊起。 《淮南万毕术》曰:八月榆需,(音而。)令人不饥。(注曰:以美酒渍榆需,曝乾,以渍粱米、紫苋实,蒸令相合。欲不食者,三指撮酒以服之,即不饥耳。) 《韩诗外传》曰:楚庄王将伐晋,曰:“敢谏者死!”孙叔敖进谏曰:“臣园中有榆,榆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颈欲食之;螳螂方欲食蝉,不知黄雀在後,举头而欲啄之;黄雀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在榆下欲弹之;童子方弹黄雀,不知在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楚乃息伐。 桓谭《新论》曰:刘子骏信方士虚言,为神仙可学。余见其庭下大榆树,久而剥折,指谓曰:“彼树无情,然犹朽蠹,人虽欲爱养,何能使之不圣?” 《博物志》曰:食榆,则眠不欲觉。 《晋宫阙名》曰:华林园,榆十九株。 《杂五行书》曰:舍北种榆九株,蚕大得。 《广志》曰:有姑榆,有榔榆。榔榆无荚,材又任车用,至善。青蠡者出渤海东,先以供官。 《石虎邺中记》曰:襄国邺路,千里掷晷,夹道种榆。盛暑之月,人行其下。 《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 《子计然》曰:芜荑出地,赤心者善。 《汜胜之书》曰: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荚雨时,高地强土可种禾。 崔实《四民月令》曰: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随节早晚,勿失其时。 《梦书》曰:榆为人君,德至仁也。梦彩榆叶,受赐恩也;梦居树上,得贵官也;梦其叶滋茂,福禄存也。 《古乐府诗》曰: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应璩《与庞惠恭书》曰:见所上利民之术,殖济南之榆,栽汉中之漆。 嵇康《养生论》曰:豆令人重,榆令人暝,愚智所知也。 桐 《易纬》曰:桐枝濡毳,而又空中,难成易伤,须成气而後华。 《尚书□禹贡》曰:峄阳孤桐。(峄山之阳,特生桐,中为琴瑟。) 《毛诗□卷阿》曰:梧桐生矣,於彼高岗。(梧桐,柔木也。) 又《定之方中》曰: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诗义疏》曰:梓实桐皮曰椅,今民云梧桐也。有青桐、白桐、赤桐。白桐宜琴瑟,今□南人绩以为布。 《礼记□月令》曰:清明之日,桐始华。(《周书》曰:不始华,岁有大寒。) 《礼斗威仪》曰:君乘祸狞王,其政平,梧桐为常生。 《尔雅》曰:榇,梧也。(今梧桐。)荣,桐也。(即梧桐。) 《後汉书》曰:蔡邕行泰山,见爨桐,闻爆声,曰:“杆良木也!”取而为琴。 《齐书》曰:豫章王於邸起山,列种桐竹,号为桐山。武帝幸之,置酒为乐。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桐。 《庄子》曰: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梧而瞑。(神不休於性分之内则外矣,精不正於自足之极则劳矣。故行则倚树而吟,坐则据梧而瞑。言有情者之自困。) 又曰:雏发南海,而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 又曰:空门来风,桐乳致巢。(司马彪注曰:门户空,风喜投之;桐子似乳,着叶而生,乌喜巢之。) 《孟子》曰:今有场师,舍其梧贾,养其贰棘,则为贱场师矣。(弃大取小。) 《吕氏春秋》曰: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桐叶以为圭,曰:“以此封汝。”虞喜,以告周公。周公请封虞,成王曰:“余与虞戏也。”周公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於是遂封叔虞於晋。 《淮南子》曰:智有所不足,故桐不可以为弩。 又曰:夫以巨斧击桐薪,不待利时良日而後破之;加巨斧桐薪之上,而无人力之奉,虽顺招摇挟刑德,(招摇,斗杓也。刑,十二辰;德,十日也。)而弗能破者,以其无势也。 《淮南万毕术》曰:桐木成□。(取十石瓦罂,满中水,置桐罂中,盖之,三四日,气如□作。) 董仲舒《请雨书》曰:秋以桐鱼九枚。 《风俗通》曰:梧桐生於峄山阳岩石之上,彩东南孙枝为琴,声甚清雅。 《遁甲经》曰:梧桐不生,则九州异君。(梧桐以知日月正闰,生十二叶,一边有六叶。从下数,一叶为一月,至上十二叶。有闰,十三叶小余者,视之,则知闰何月也。不生,则九州各异君,天下不同也。) 《王逸子》曰:木有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淳矣,异於群类者也。 《秦记》曰:初,长安谣云:“凤皇凤皇,止阿房。”符坚遂於阿房城植桐数万株,以待之。其是,慕容冲入阿房城而止焉。冲,小字凤皇。 《广志》曰:梧桐有白者。剽国有白桐木,其叶有白毳。取其毳,淹渍缉,织以为布。 《游名山志》曰:吹台有高桐,皆百围。峄阳孤桐,方此为劣。 《邹山记》曰:邹山,古之峄山,鲁穆够阅为邹。今邹山峄阳犹多桐树。 《齐地记》曰:城北十五里,有梧台,即梧宫也。 《论衡》曰:李子长为政,欲知囚情,以梧桐为之像囚形,乃凿地为坎,卧木囚其中,曰:“罪若正,木囚不动;若有冤,木囚动。”出人之精诚着木人也。 《华阳国志》曰:益州有梧桐木,其华彩如丝,人绩以为布,名曰:华布。 沉怀远《南越志》曰:青桐华颇似木绵,而辉重过之。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青、白、桐三株。 伏侯《古今注》曰:昭帝玄凤三年,冯翊人献桐枝,长六尺九,枝枝一叶。 《异苑》曰:晋武帝世,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云:“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言,音闻数十里。 又曰:句章吴平门前,忽生一株青桐树,上有谣歌之声。平恶而斫杀。平随军北征,首尾三载,死桐倏自还立於故根之上。又闻树颠空中歌曰:“死树今更青,吴平寻当归。闻杀此树,已复有光辉。”平寻归,如鬼谣。 祖台之《志怪》曰:蹇保至檀丘坞上北楼宿,暮鼓二中,有人着黄练单衣、白合,将入人炬火上楼。保惧,藏壁中。须臾,有二婢上,使婢迎一女子上,与白袷人入帐中宿。未明,白袷人辄先去。如是四五宿。後向晨,白人才去,保因入帐中,持女子问:“向去者谁?”答曰:“桐侯郎,道东庙树是也。”至暮鼓二中,桐郎来,保乃斫取之,缚着楼柱。明日视之,形如人,长三尺馀。槛送诣丞相,渡江未半,风浪起。桐郎得投入水,风波乃息。 《齐民要术》曰:梧桐,山石间生者,为乐器则鸣。 《瑞应图》曰: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於东厢。 桓谭《新论》曰:神农、黄帝,削桐为琴。 任《述异记》曰:梧桐园,在吴夫差旧国也。一名琴川。梧园宫,在句容县。传云吴王别馆,有楸梧成林焉,其梧子可食。《古乐府》云:“梧宫秋,吴王愁”是也。 崔琦《七蠲》曰:爰有梧桐,生於玄溪。傅根朽壤,托险生危。 枚乘《七发》曰: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而轮菌,根扶疏以分离。 魏明帝《猛虎行》曰: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如。通泉溉其根,玄雨润其柯。绿叶何{艹务}々,青修视曲阿。 张协《七命》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含黄钟以吐,据苍岑而孤生。 《古诗》曰:井梧栖灵风。 杨柳上 《易大过》“九二”曰:枯杨生ㄗ,老夫得其女妻。 焦赣《易林□豫之晋》曰:鹊巢柳树,鸠夺其处。任力劣薄,天命不祜。 《毛诗□彩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蒲柳也。) 又曰:《东门之杨》刺时也。婚姻失时,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者也。东门之杨,其叶。(然,盛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