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86 页/共 737 页
《左传□宣下》曰:十五年冬,彖生。
《尔雅》曰:彖,蝮(音复。)(音陶。)也。(郭璞症曰:蝗子,未有翅者。《外传》曰:虫含氐彖。)
蝗
《礼记□月令》曰:仲冬行春令,则虫蝗为败。
陆机《毛诗疏义》曰:阜螽,蝗也。今人谓之螽子,兖州人谓之。
《晋书□载记》曰:石勒时,河朔大蝗。初穿地而生,顿慨则化状如蚕,七八日而卧,四日蜕而飞,弥亘百里。惟不食三豆及麻,并、冀尤甚。
《唐书》曰:贞观中,终南等数县蝗。太宗至苑中,枷,掇数枚而咒之曰:“民以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食我,无害百姓!”将吞之,侍臣恐致疾,遽来谏止。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植弟?’遂吞之。自是蝗不为灾。
《汉实录》曰:乾初,开封府言阳武、雍丘、襄邑蝗,府尹侯益遣人以酒肴致祭。三县蝗为鸲鹆聚食,敕禁罗弋鸲鹆,以其有吞噬之异也。
《毛诗□豳□七月》曰:々者,在桑野。(桑虫。)
《尔雅》曰:厄乌,(音蜀。)也。(郭璞症曰:虫大如指,似蚕。孙炎注曰:厄,一名乌也。)
《广志》曰:藿,有五色者槐香,五彩、有角、甚臭。白泽曰,有角、五彩文。长尾者,龙也。杀之立死。
《韩子》曰:鳝似蛇而蚕似,人见蛇则惊骇,枷则毛起;渔者持鳝,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育。
水马
《南州异物志》曰:交趾海中有虫,状如马形,因名曰十马。妇人难产者,手握此虫,或烧作屑服之,则更易如羊之产也。(凡物掷晷,羊产最易。)
《抱朴子》曰:以亦斑蜘蛛及水马合冯夷水仙丸,服之,可以居死晷。
徐衷《南方草物状》曰:海中有鱼,状似马,或黄或黑,海中民人名作水马。捕鱼得之,不可啖食。曝乾高之,妇人产难,使握持之;亦可烧饮。
水蛭
《尔雅》曰:蛭,虮。(郭璞症曰:匠箔东呼死晷蛭虫入人肉者为虮,音祈也。)
《齐书》曰:萧季敬为广州刺史,为都护周世雄所袭,军败,奔山中,为蛭所啮,肉尽而死。
常璩《华阳国志》曰:南广郡土地无稻田蚕桑,多蛇蛭虎狼。
《贾谊书》曰: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入问疾,王曰:“吾食菹而得蛭。不行其罪,是法废而威不立;谴而诛,恐监食皆死。遂吞之。”令尹曰:“天道无亲,惟德是辅。王有仁德,病不为伤。”王果病愈。
王充《论衡》曰:蛭,食血之虫。惠王殆有积血之疾,故食积血之虫而病愈也。不然,则贤者操行岂若蚕蛭除病?贤者在侧,则常无病也。
张茂先《博物志》曰:水蛭三断而成三物。
《本草经》曰:水蛭,一名至掌,味咸,治恶血淤结、瞬嫡;破凝积,利水道。
《陶弘景集注本草经》曰:水蛭,味咸苦,平微寒,有毒,一名支,生雷泽、池泽。(支音蜞。)
短狐
《毛诗□何人斯》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蜮,短狐也。)
《韩诗外传》曰:短狐,水神也。
陆机《毛诗疏义》曰:“为鬼为蜮”,蜮,短狐也,一名射影,如龟,二足,江淮水皆有。人在岸,影见死晷,投人影则杀人,或曰射影也。南方人欲入水,以瓦石投死晷,令浊,乃入也。或又含沙射人,入肌,其疮如疥。
鲁庄公十八年秋,《经》书有蜮,《传》称不为灾也。
《梁传□庄公》曰:秋,有蜮。一有一亡曰有(言不常有。)蜮,射人者也。(今短狐射人为疾是也。《左传》同。)
《广雅》曰:射工,蜮,短狐也。
《竹书纪年》曰:晋献公二年春,周惠王居於郑。郑人入王府,多取玉焉。玉化为蜮,射人。
《齐书》曰:屠氏爬赙彩樵夜绩,以供养父母。父母俱卒,亲营殡葬,负土成坟。忽空中有声云:“汝至性可重,山神欲相驱使。汝可为人疗病,必得大富。”女谓是鬼魅,弗敢从,遂得病。积时,邻舍人有溪蜮毒者,女识毒,试疗之,自觉病便差。遂以巫道为人疗病,无不愈者,家产日益。
《抱朴子》曰: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状似鸣蜩而如合杯,有翼能飞,无目利耳。口中有横物。如闻人声,缘口中物如角弩,以气为矢,激水而射人,中身者即发疮,不晓治之者杀人。其病似大伤寒,不日皆死。
又曰:射工虫,冬矢蛰於谷间,大雪时索之,此虫所生,其雪不积留,气起如灼蒸,当掘之,不过入地一尺,则得也。阴乾末,带之,夏天自辟射工也。
《玄中记》曰:水狐者,视其形,虫也;见其气,乃鬼也。长三四寸,其色黑,广寸许,背上有甲,厚三分许。其口有物向前,如角状,见人则气射人,去二三步即射人。中十人,六七人死。
《地理书》曰:车茂安与夏囗书云:“外生石季甫忽为郑令,此县既有短狐之疾,又沙虱害人。闻此消息,倍益悉虑。”
《博物志》曰:江南山溪死晷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着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沙虱
《广雅》曰:沙虱,[A13Q]也。(音旋。)
《广志》曰:沙虱,色赤,大不过虮,在死晷,入人皮中杀人。
《唐书》曰:南中山川有鸩鸟之地,必有犀牛;有沙虱、水弩,必生可疗之草。
又曰:南平獠部落,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
《淮南万毕术》曰:沙虱,一名蓬活,一名地脾。
《抱朴子□内篇》曰:沙虱,雨後及晨暮践沙,必着人,如毛端。初着人便入皮里,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着人上,动行,若不挑,即此虫便入入身中杀人。行此虫之地,每还,辄当以火自炙令遍,则虫随火去也。水陆皆有之。
《博物志》曰:深山穷谷多毒虐之物,气则有瘴疠,人则有工虫,兽则有虎,鸟则有鸩,蛇则有蝮,虫则有射工、沙虱,草则有钩吻、野葛,其馀则蛟蟒之属生焉。
《本草经》曰:沙虱,一名石蚕。
《葛洪方》曰:辟沙虱,用麝香、大蒜合羊脂捣,著小筒中带之,良。
十二时虫
《博物志》曰:交州南有虫,长或一寸,大小如指。有廉曼,(亡旦切。)形似白石英,不知其名。视之无定色,在阴地色多缃绿,出日光中变易,或青或绿,或丹或黄,或红或赤。女人取以为首饰。宗岱每深以为物无定色,引□霞以为喻,托此以助成其说。今孔雀毛亦随光色变易,或黄或赤,但不能如此虫耳。
《岭南异物志》曰:容州有虫如守宫,身圆而颈长,头有冠帻。一日中随时变色,青黄赤白黑,未常定。土人不能名,呼为十二时虫。啮人不可疗。
又曰:南方有虫,大如守宫,足长,身青,肉鬣赤色。其首随十二时变,子时鼠,丑时牛,亥时猪。性不伤人,名曰避役。见者有喜庆。
《岭表录异》曰:十二时虫,则蛇师、蜥蜴之类也。土色者身,尾长丈馀,脑上连背,有鬣。草树上行,极迅速,亦多在人家篱落间。俗传云:一日随十二时变色,因名之。
卷九百五十一 虫豸部八
蚤
焦赣《易林□萃之大过》曰:乱头多忧,蚤虱生愁。膳夫仲年,使我无聊。
《说文》曰:蚤,啮人跳虫也。
《韩子》曰:子韦见孔子於商太宰,曰:“吾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今吾见之於君。”钟韦恐孔子贵於君也,因谓太宰曰:“且君之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太宰弗复见也。
又曰:韩昭侯搔而佯亡一蚤,求之甚急,左右因取其蚤虱而杀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不诚也。
《淮南子》曰:昌羊去蚤虱,而人弗席者,为其来蛉穷也。(高诱曰:穷,幽冀谓之育氐,入耳之虫。育音育。)
又曰:释大道,任小技,尾使蟾诸捕蚤。
《论衡》曰:人在天地之间,犹蚤虱之在衣裳,蝼蚁之在穴隙也。
赵壹《解槟赋》曰:丹鸿可杀蚤虱。
《抱朴子》曰:蚤虱群攻,卧不获安。曹植《论》曰:孟春之旦,从阳径生贵放鸟雀者,加其禄也。得者莫不驯而放之,为利人也;得蚤者莫不摩之齿牙,为害身也。
虞翻《与弟书》曰:其余几何,老更衣希,为蚤虱所咋,故一二相告。省书一过,悉以付火。
齐卞士《蚤虱赋序》曰:余居贫,布衣十年不制。一袍之,有生所托,资其寒暑,无与易之。为人多病,起居甚疏,萦寝败絮,不能自释。兼摄性懈惰懒事,皮肤澡刷不谨,氵沐失时,四体々,(乃耕切。)加以臭秽,故苇席蓬缨之间,蚤虱猥流,探揣获撮,日不替手。
虱虮
《说文》曰:虱,啮人虫也。虮,虱子也。
《汉书》曰:项羽谓宋义曰:“疾引兵渡河,破秦必矣!”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虱。”(虻喻秦,虱喻章邯等。言大小不同势。)
又曰:王莽校尉韩威进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尾口中蚤虱。”
《东观汉记》曰:马援击寻阳山贼,上书曰:“除其竹木,譬如婴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荡然虮虱无所复依。”书奏,上大悦,因出小黄门,头有虱者皆剃之。
《续晋阳秋》曰:咸阳王猛被袍而诣桓温,一见面,谈当时之事,猛摸虱而言,傍若无人。温察而奇之。
《晋书》曰:阮藉着《大人先生传》,曰:“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行不敢离缝,匿手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闽狞,群虱处于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中乎?”
《齐书》曰:江泌性行仁义,衣弊虱多。绵里置壁上,恐虱饥死,乃置衣中。数日中,终身无复虱。
又曰:卞彬为南康郡丞。彬颇饮酒,摈弃形体,仕既不熟,乃着《蚤虱》、《禺虫》、《虾蟆》等赋,皆大有指斥。
《三国典略》曰:梁刘悫,常有飞书谤悫,梁主怒曰:“刘悫似衣中虱,必须扌舀(音恰。)之!”
《北史》曰:司马子如为大行台,及文襄辅政,见之,哀其憔悴,以膝袂承其首,亲为择虱;赐酒百瓶、羊五百口,粮米五百石。子如曰:“无事尚被囚几死,若受此,岂有生路耶?”
《列子》曰:纪昌学射於飞卫,使学视小如大。纪昌以牦悬虱於牖南面而望之,二年之後如车轮焉。以睹馀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孤蓬之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曰:“汝得之矣。”
《庄子》曰: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限,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一旦布燥烟火,而与豕俱焦。
《韩子》曰:天下无道,攻击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淮南子》亦云。)
又曰:应侯谓秦王曰:“王得宛,临陈阳夏,断河内,临东阳;邯郸,犹口中虱也。”
又曰: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遇之,曰:“奚讼?”三虱曰:“争肥饶者”。一虱曰:“若尔,不患腊之将至而烹之也?躁目,若有奚患?”於是乃相与聚其目而食之,彘瘦,人乃不杀。
《淮南子》曰:牛马之气蒸,不能生虮虱;虮虱之风蒸,不能生牛马。故化生於外,非生於内也。
又曰: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抱朴子》曰:夫虱生于我,我非虱之父母,虱非我之子孙也。
又曰: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项领之间;耳能闻雷霆,而不能址虱之音也。
又曰:今头虱着身,皆稍变而白;身虱著头,皆渐化而黑。则玄、素果无定质,移易在乎所渐也。
《符子》曰:齐、鲁争汶阳之田,鲁侯有忧色。鲁隐者周丰往观曰:“臣常昼寝,愀然闻群虱之斗乎衣中,甘臣膏腴之肌,珍臣项膂之肤,相与树党争之,日夜不息,相杀者大半。虱父止之曰:‘我与汝所庐不过缝,所飨食不过容口,奚用窃争交战为哉?群虱止。’今君以七百里地为君之城,亦以足矣,而以汶阳数步之田感君之心,曾不如一虱掷戟,窃为君羞之!”鲁侯曰:“善。”
《语林》曰: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州门外。须臾,周侯巳醉,著白袷,凭两人来诣丞相,历和车边。和先在车中觅虱,夷然不动。周始见遥过,去行数步,覆反还,指顾心曰:“杆中何所?”顾择虱不辍,徐徐应曰:“杆中最是难测量地。”
《风俗通》曰:河南赵仲让为梁冀从事郎中。冬月,坐庭中,向日解坏裘捕虱。襄成君使推问之,冀笑曰:“杆我从事,绝清高士也。
杨伟《时务论》曰:夫吞八荒者,不咀虮虱也。
《神异经》曰:西荒掷晷有人焉,长短如人,著百结败衣,手足虎爪,名犭为。(张茂先曰:俗曰貌伪。音。)伺人眠,辄往就人,欲食人脑。先使捕虱,得卧而舌出,盘地丈馀,闻其声。常烧火石,伺其得卧舌出,以石投舌上,于是低头绝气而死。
《异苑》曰:太孙广头上不得有虱,虱大者便遭期丧大功,小则小功缌服。
刘义庆《宣验记》曰:晋义熙中,京师长年寺道人惠祥与法向连堂。夜四更中,惠遥唤向暂来,往视,祥仰眠,交手胸上,足廷直,云:“可解我手足绳。”曰:“上并无绳也。”祥因得转动,云:“向有人众缚我手足,鞭交下。问何故啮虱?”语祥:“若更不止,当入两间磕(音盍。)之。”祥後惩戒于虱,馀无精进。
《相牛经》曰:治牛虱,用苦梗、生鱼汁、清坎底土、苦酒合途之。
《梦书》曰:梦梳篦,为忧解也;其滑泽,心喜也;虮虱尽去,百病愈也。虮虱为忧,啮人身也。梦见虮虱,有忧至也。
扬雄《长杨赋》曰:鍪生虮虱,介胄被沾汗。
赵壹作《非草书》曰:俯而择虱,不暇见地;仰而观针,不暇见天。天地至大而不见者,锐精于针、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