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87 页/共 737 页

魏文帝《与王朗书》曰:蚤虱虽细,虐於安寝;鼷鼠至微,犹毁郊牛。 嵇康《养生论》曰:夫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 又《与山涛书》曰:危坐一时,髀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尾。而当袭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可堪也。  《字林》曰:,啮牛虫也。 暝 《晏子春秋》曰: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细乎?”对曰:“东海有虫,生于蚊睫,有乳而飞,蚊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东海耆老命曰暝。” 《列子》曰:江浦之间生么(细么也。)虫,其名曰焦暝。群飞而集于蚊睫,不相触也,栖宿去来,蚊不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离朱,黄帝时明目人。子羽,未闻也。) 《抱朴子》曰:暝屯蚊眉掷晷,而笑弥天之大鹏;寸鲋游牛迹之水,不贵横海之巨也。 有(音囿) 《说文》曰:有,腹中长虫也。 叩头 《异苑》曰:有小虫,形色如大豆,咒令叩头,又使吐血,皆从所教。如似请放稽颡,辄七十而有声,故俗呼为叩头也。 傅咸《叩头虫赋序》曰:叩头虫,虫之微细者。然触之,辄叩头。人以其叩头,杀之不祥,故莫之害也。 食尸 裴氏《广州记》曰:林任县有甲虫,嗜臭肉。人死,食尸都尽。纷纷满屋,非可驱杀。 《博物志》曰:景初中,苍梧刺史到京师云:“广州西南数郡,人病将死,便有飞虫状如麦集舍,人死便食,不可断截,惟残骨在便去。以梓板为器,则不集。” 蛲(音饶) 《说文》曰:蛲,腹中短虫也。 《史记》曰:临里女子薄吾病甚众,医皆为寒热笃,当死不治。淳于意诊其脉曰:“蛲瘕。”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意饮以元华一撮,即出蛲,可数升。病已三十日,如故。 《淮南子》曰:天下物莫不资於水,泽及蛟(音歧。)蛲而不求报。 蜕 《广雅》曰:复育,蜕也。 《论衡》曰:蝉生于复育,开背而出。 蛾 《诗》曰:螓首蛾眉。 《尔雅》曰:蛾,虏。(蚕蛾。) 《广雅》曰:并,(步丁反。)蛾也。 《汉书》曰:建始玄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秋八月,有白蛾群飞蔽日,从东都门至轵道。 《宋书》曰:傅亮。少帝失德,常怀忧惧。直宿禁中,睹夜蛾赴烛,作《感物诗》,以寄意焉。 《王子年拾遗记》曰:有谷将子学道者也,言於燕昭王曰:“西王母寻来,必语虚尤之术。”不逾一年,王母果至,与昭王游於燧林之下。谈炎上钻火之术,取缘桂之膏燃以映夜。忽有飞蛾衔火状如丹雀来,拂于桂膏之上。蛾出於员丘之穴。 郭子横《洞冥记》曰:武帝既耽於灵怪,常得丹豹之髓、白凤之膏,磨青锡为屑,以淳苏油和之,照於神檀,夜暴雨,火光不灭。有霜蛾如蜂赴灯,侍者举麟须之拂以驱之。 《列仙传》曰:园客,济阳人。种五色香草,服食其实。一旦,有五色蛾止其香末,收而荐之,生茧焉。 《符子》曰:不安其昧而乐其明,是犹夕蛾去暗赴灯而亡者也。 崔豹《古今注》曰: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广志》曰:有蚕蛾。凡草木虫以蛹化,为蛾甚众。 任《述异记》曰:楚庄王宫人,一旦化为野蛾而飞去。 《梦书》曰:蛾为妇女眉儇也。梦见蛾者,忧婚也。 《白泽图》曰:赤蛾两头而白翼者,龙也。杀之立死矣。 支昙谛《祸狞赋》曰:悉达有言曰:“愚人贪财,如蛾投火。”诚哉斯言!信而有徵。 鲍明远《飞蛾赋序》曰:仙人司暗,飞蛾候明。均灵升化,诡态齐生。观生齐而态诡,各会性以凭方。陵焦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拔身幽草下,毕免子堂。本轻死以邀愿,得縻烂其何伤!岂效南山之文豹,避雾雨而岩藏? 蛹(蚕具资产部中) 《尔雅》曰:鬼,蛹也。(郭璞症曰:蚕蛹也。) 《说文》曰:鬼,蛹也,读若溃。蛹,茧虫也。 《韩子》曰:虫有鬼者,一身两头,争食相啮也,遂杀己。人臣争事,亡其国者,皆鬼类也。 (七赐切) 《尔雅》曰:,(户感切。)毛蠹。(即。)黑,占(如占切。){斯虫}。(属,今八角虫音虫。) 《说文》曰:,毛虫也,读若笥。,毛蠹也。 蟥并(上音黄下音瓶) 《尔雅》曰:支符,蟥并。(郭璞症曰:甲虫也。大如虎豆,绿色。江东呼蟥并。孙炎曰:翼在甲里。) 《说文》曰:并,(音韦。)蟥也,以翼鸣者也。 班猫 《本草经》曰:班猫,一名龙尾,味寒,生谷中。 《吴氏本草经》曰:班猫,一名班蚝,一名龙蚝,一名班菌,一卷发,一名晏青。神农辛,歧伯咸,桐君有毒,扁鹊甘,有大毒,生河内川谷,或生水石。 地胆 《广雅》曰:地胆、地要,青也。 《本草经》曰:玄青,春食芫华,故云玄青。秋为地胆。地胆,黑头赤尾,味辛有毒,主蛊毒、风注。秋食葛华,故名之为葛上亭长。 《吴氏本草经》曰:地胆,一名玄青,一名杜龙,一名青虹。 《陶弘景本草经》曰:地胆,味辛寒,有毒,一名玄青,一名青蛙。真者出梁州,状如大马蚁,有小翼子。伪者即是班猫所化,状如大豆。大都治体略同,必不能得真,此亦可用。 蛤蚧 《岭表录异》曰:蛤蚧,首如虾蟆,背有细麟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多巢於树中。端州子墙内,有巢於厅署城楼间者。旦暮则鸣,自呼蛤蚧。或云鸣一声是一年者。里人彩之,鬻於市为药,能治肺疾。医人云:“药力在尾,尾不具者无功。” 庞降 《岭表录异》曰:庞降,生於山野。多在橄榄树上,形如蜩蝉,腹青而薄。其声叶,其鸣自呼为庞降。但闻其声,彩者鲜得。人以善价求之,以为媚药。 蛆 《梁书》曰:王琳败後,入齐,为特进侍中。所居屋脊无故剥破,出赤蛆数升,落地化为血,蠕动。 又曰:玄帝时,安城人刘敬躬於田间得白蛆,化为黄金龟。将销之,龟生光照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所请多验。遂谋主乱,帝命都督王刹电讨擒之。 《後魏书》曰:宣武遐昌三年,章武王熙为相州刺史。有蛆生於庭。俄而反,伏诛。 《广五行记》曰:北燕冯跋太平二十一年三月,蛆触地而生。月馀,跋为弟洪所杀。 又曰:唐来俊臣性残忍贪淫,纵暴自恣。制狱数年,家积巨万,凡所杀戮不可胜计。俊臣家婢生一块肉,大如二升碗。剖之,有赤蛆升馀。须臾皆变为蜂,螫人而去。 卷九百五十二 木部一 木上 《易》曰:巽为木。坎,其於木也,为坚多心;艮,其於木也,为坚多节;离,其於木也,为科上槁。(坚多心为刚中也。山木,坚心也。多其节,令阴气,故曰科,空也。为日所干,故上槁也。) 又《墒翟》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书》曰:兖州,厥木惟乔,厥贡惟木。 又《洪范》曰:五行,三曰木,木曰曲直,曲直主酸。 又《说命》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诗》曰: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灌木,丛木也。) 又曰:荏苒柔木,君子树之。涂却行言,心焉数之。(荏苒,宽柔貌也。木,椅、桐、梓也。) 又曰: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兴也。南方之木美。乔,上竦者。思,辞也。汉上游女,无求思者。) 又曰:后妃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南有つ木,葛ぱ累之。(木下曲曰つ。) 《周礼》曰:仲冬斩阴木,仲夏斩阳木。(阳木生南山,阴木生北山。)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孟夏之月,毋伐大树。 《乐记》曰: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稽命徽》曰:出号施令合民心,作乐制礼得天心,则草木有益於人,长以养民也。王者得礼掷昶,则泽谷掷晷生赤木。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者,其政升平,则草木丰茂。 《左传》曰:山有木,工则度之。 又曰:鸟则能择木,木岂能择鸟? 《春秋玄命苞》曰:木者阳精,生於阴。故水者,木之母也。木之为言触也,气动跃也。其字,八推十为木。八者阴,合十者阳数。 《春秋运斗枢》曰:黑精用事,百木共一根。(百枝木共一根,天下共一主之徵也。) 《春秋繁露》曰:木有变,春凋冬荣,繇。贞刚精锐,尾治之。 《北魏书》曰:崔亮为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舡,行人艰阻。亮谓僚佐曰:“昔杜预乃造桥,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造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常,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渡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惟虑长柱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瞬旦至,浮山长木数百根,藉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後周书》曰:沙苑之役,齐神武夜遁,追至河上,复大克获,前後虏其卒七万,献俘长安,还军渭南。于是所徵诸州兵始至,乃於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又曰:王罴以功授右将军、西河内史,辞不拜。时人谓之曰:“西河大拜,俸禄殷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第宅者,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民间,又违法宪。以此辞耳。” 《唐书》曰:贞观中,山南献木,连理,交错玲珑,有同罗木,一丈之,并枝者二十馀所。 又曰:代宗大历十二年,成都府人郭远,因樵爨获瑞木一茎,有文曰:“天下太平”,献之。以示百官,宰臣奏贺曰:“至德之化,先贲於草木。太平之符,遂形文字。伏望藏於秘阁,宣付史馆。” 又曰:贞观初,陈留雨木,皆大如指,长寸馀。每木有孔通中,所下其立如植。 《管子》曰:桓公问:“民饥寒,室屋不治,墙垣坏不筑,为之柰何?”管子曰:“休途树掷軎。”公令左右休途树枝。其年民治室屋,筑墙垣。公问之,管子曰:“一树而息百乘,丁壮弹其下,终日不归;父老拊树而论,终日不归。今吾休之,日中无尺阴,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室。” 《老子》曰:天下掷炅柔,驰骋天下掷炅刚。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柔弱,生之徒;刚强,死之徒。合抱之树,生於毫末。 《庄子》曰: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木焉,其大也。然必有异材。从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俯而视其大根,不可以为棺椁。舐其叶,则舌烂;嗅之,则使人狂酲。子綦曰:“杆果不材之木,以至其大矣!” 又曰: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彩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织子曰:“杆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