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93 页/共 737 页

《岭表录异记》曰:枫人岭,多枫树,树老则有瘤瘿。忽一夜遇暴雷骤雨,其树赘则暗长三数尺。南中谓之枫人。越巫云:“取之雕刻神鬼,易致灵验。” 《离骚□招魂》曰:湛湛江水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 豫章 《左传□昭公》曰:白公作乱,杀钟西、子期。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不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後死。 《陈书》曰:侯景之平也,太家被焚。承圣中,议欲营之,犹阙一柱。七月,有樟木大十八围,长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後渚。监军邹子庆以闻,诏书令沉众兼起部尚书构太家。 《庄子》曰:腾猿得豫章,揽蔓而生长於其间,便也。 《淮南子》曰:藜藿之生蠕蠕然,日加数寸,不可以为栌栋。(加犹益也。栌,屋也。)便、楠、豫章之生也,七年而後知,故可以为棺、舟。 《高士传》曰:尧聘许由为九州长,由恶闻,洗耳於河。巢父见,谓之曰:“豫章之木,生於高山,工虽巧而不能得。子避世,何不藏身?” 《地理志》曰:豫章郡城南,有樟树,长数十丈,立郡因以为名。至晋永嘉年间,尚茂。 《广志》曰:豫章生七年,外始辨。(凡木似豫章,故待七年当分别。) 《神异经》曰:东方有豫章树,高千丈。有士操斧,行斫行合。 《新语》曰:贤者之处世,犹金石生於沙中,豫章产於幽谷。 《水经》曰:豫章城之南西门,曰噬杨门。门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疏,垂荫数亩。 应劭《汉官仪》曰:豫章郡树生庭中,故以名郡矣。此树常中枯,逮晋永嘉中,一旦更茂,丰蔚如初。咸以为中宗之徵祥也。 《豫章记》曰:新途县封溪,有聂友所用樟木戕柯者,遂生为树。今犹存其木,合抱。始倒植之,今枝条皆垂下。 任《述异记》曰:豫章之为木也,生七年而後可知。汉窝唉鼎二年,立豫樟宫於昆明池中,作豫樟木殿。 卷九百五十八 木部七 楠 《寻阳记》曰:黄金山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後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张华云:“交让树者,此是也。” 桧 《尔雅》曰:桧,柏叶松身。 《尚书□禹贡》曰:屯、、栝、柏。(柏叶松身曰栝。) 《毛诗□竹竿》曰:桧楫松舟。(桧,柏叶松身。楫,所以棹舟也。) 柞 《尔雅》曰:栩,杼。(柞树也。) 《毛诗□车辖》曰:陟彼高岗,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氵胥兮。 又曰:卧蒗掷軎,其叶蓬蓬。 《疏》曰:栩,今柞。壳为斗,可以染皂。今俗及河内云杼斗,或云豫斗。 陆机《毛诗疏义》曰:“或朴”,《尔雅》曰:“或,白妥。”《三仓说》“或即柞也。其木理纯白,无赤心,为白妥。直理易破,故可为犊车轴。又可为矛戟铩。” 《西京杂记》曰: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抱。五株树枝,复荫数十亩。 崔豹《古今注》曰:凿木出交州林邑国也,色黑而有文,亦谓之文木。 周处《风土记》曰:旧说舜葬上虞。又《记》云:耕於历山。而始宁、剡二县界上,舜所耕田,在於山下,山多柞树。灵越之间名柞为枥,故曰历山。 檀 《毛诗□将仲子》曰: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檀,坚强之木。) 又曰:《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圣贤冢墓记》曰:孔子墓有檀树。 柘 《礼记□月令》曰:季春无伐桑、柘。 又《投壶》曰:矢以柘若棘,无去其皮。 《周礼□冬官》曰:弓人辨六材,一曰柘。 《古史考》曰:乌号弓,以柘枝为也。 《谯周》曰:野柘枝劲。乌集之,飞起,直辕之,乌乃惊号。伐取为弓,故称乌号弓。 《周书》曰:季夏取桑、柘之火。 《风俗通》曰:柘材为弓,弹而放快。 崔实《四民月令》曰:柘,染色黄赤,人君所服。(黄者中尊;赤者南方,人君之所向也。) 《□南记》曰:会川室屋相次,皆是板及茅舍。满川坡尽是花木,亦有赤柘。 杞 《尔雅》曰:杞,枸。(音计。今枸杞也。) 《毛诗□将仲子》曰:将仲子兮,无伐我树杞!(杞,木名。《疏》曰:狗脊也。) 又《湛露》曰: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左传□昭公》曰:声子聘於晋,还,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召可,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周书》曰:太姒梦梓化为杞。 梓 《尔雅》曰:臾,(音俞。)鼠梓。(楸属也。匠箔东有虎梓。) 《毛诗□小弁》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 又《定之方中》曰: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陆机《毛诗疏义》曰:北山有臾,《尔雅》曰:“臾,鼠梓。”其树叶木理如楸,山楸之异也,今人谓之昔楸。湿时脆,燥时坚。今永昌人谓鼠梓,汉人谓之臾。 《礼斗威仪》曰:君乘祸狞王,其政和平,楸梓为常生。 《周书》曰:太姒梦太子发取周庭之梓树,於商阙间化为松、杞。 《史记》曰:子胥将死,告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梓可为器;而抉吾眼,於吴之东门上,以观越兵入吴也!” 《汉书》曰:玄帝初玄四年,皇后曾祖父济南平陵王伯墓门梓桂卒生枝叶,上出,刘向以为王氏代汉之像。 《後汉书》曰:应顺为冀州刺史,晾瓯无私。迁东平相,赏罚必信,吏不敢犯。有梓树生於听事室上。事後母至孝,众以为孝感之应。 《说苑》曰:伯禽与康叔封朝於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康叔封与伯禽见商子。曰:“吾二子者,朝乎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其说何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曰桥。”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阳,见桥竦焉,实而仰。反以告乎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曰梓。”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阴?见梓偻焉,实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子者明日见乎周公,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劳而食之,曰:“安见君子?”二子对曰:“见商子。”周公曰:“君子哉,商子也!” 乐资《春秋后传》曰:昔者郑客入函谷,至平舒,见素车白马,曰:“吾华山君,愿以一牍致氵高池君。子之咸阳,过氵高池,见一大梓树,有文石,取以扣树,当有应者。”以书与之,郑客如其言,见宫阙如王者居。谒者出,受书,入有顷,云:“今年祖龙死。” 《山海经》曰:玉山、碧山多梓木。鸡山美梓。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於身,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 《汉武故事》曰:卫子夫入宫,上曰:“吾昨夜梦子夫庭中生梓树数株,岂非天乎?”是日幸之,有娠。 郭氏《玄中记》曰:秦文公造长安宫,面四百里,南至终南山。山有梓树,大数百围,荫宫中。公恶而伐之,连日不克,辄大风雨。夜有鬼,问梓树,树曰:“岂奈吾何!”鬼曰:“若使三百人被头,以丝绕树,岂不败汝?”树默然不应。明日,人上言秦王,依此言伐之,中有青牛,逐之入澧水。 《豫章记》曰:松阳门内有大梓树,大四十五围。树先枯,永嘉中一日忽更荣华。太兴中,玄帝果继大业。 楸 《尔雅》曰:舀,(音滔。)山夏。(今之山楸。)楸小子叶曰夏。(音贾。)大而,(音鹊)楸。(老乃皮粗者为楸也。)小而,夏。(小而皮者为夏。) 《汉书》曰: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树楸与千户侯等。 任《述异记》曰:吴中有陆家白莲种,顾家班竹,赵有韩氏酸枣,中山有楸户。 枞(七容反) 《尔雅》曰:枞,松叶柏身。(郭璞症曰:今太庙梁用此木,《试萦》所谓松柏之鼠,不知堂室之有美枞。) 《鲁猎萦》曰:松枞高千伥狞无枝,非忧王室无柱。 椒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椒。 《援神契》曰:椒、姜御温,菖蒲益聪。 《尔雅》曰:毁,(音毁。)大椒也。(匠卜树丛生实大者名为毁也。)椒、杀鬼、{艹求}({艹求}萸子聚生成房貌。匠箔东亦呼{艹求}椒,似茱萸而小,赤色。{艹求}萸,音求搜。) 《山海经》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椒。景山多秦椒。 《毛诗□椒聊》曰:《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已之子,硕大无朋。(椒聊,椒也。) 陆机《毛诗疏义》曰:“椒聊”,聊,语助也。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叶坚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煮其叶,以为香。今成皋诸近山间,谓竹叶椒树,亦如食卜,小毒热。不中合药也。可着饮食中。用蒸鸡豚,佳香。东海诸岛上,椒树枝叶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岛上獐鹿食此椒叶,其肉自然作橘香也。 又《东门之》曰:胼我握椒。(椒,芬香也。) 《续汉书》曰:天竺国出石蜜、胡椒、黑盐。 《孙卿子》曰: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 应劭《汉官仪》曰:皇后称椒房,取其实,蔓延盈升,以椒途屋,亦取其温暖。 张《汉记》曰:桓帝窦皇后崩,中常侍曹节、王甫欲以贵人礼葬。太尉李固自扶病起,捣椒自随,谓妻子曰:“若太后不得配桓帝,吾不生还矣!” 《魏氏春秋同异》曰:锺繇嬖庶子会之母,黜嫡夫人。文帝命复焉,繇恚忿,餐椒致噤,帝乃止。 《齐书》曰:建武中,王敬则於会稽反,奉子恪为名。而子恪奔走,未知所在。始,安王遥光劝上并诛高武诸子孙,於是并敕竟陵王昭、胄等六十馀人,入永福省,令太医煮椒二斛,并命办数十具棺材,谓舍人沉徽孚曰:“椒熟,则一时赐死,期三更当杀之!”会上暂卧,主书单携启依旨毙之,徽孚坚执曰:“事须更审!”尔夕三更,子恪徒跣奔至建阳门,上闻,惊觉曰:“故当未赐诸侯命耶?”徽孚以答,上付莶曰:“遥光几误人事!”及见子恪,顾问流涕,诸侯悉赐供馔。 《世说》曰:石崇以椒为泥泥屋,王君夫以赤石脂泥壁。 崔实《四民月令》曰:正月之旦,进酒降神,毕室家无大小次坐先祖之前,子孙各上椒酒於家长,称踱ㄙ白。 《范子计然》曰:食卜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陇西天水,细者善。 《风土记》曰:三香:椒、党、姜。 《离骚》曰:杂申椒与菌桂,播椒居兮成堂。(布椒于堂上。) 晋成公绥《椒花铭》曰:嘉哉芳椒,载繁其实,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肇惟岁首,月正玄日,以介眉寿,祈以初吉。 晋刘臻妻陈氏正旦献《椒花颂》曰:璇穹周回,三朝肇建。美哉灵葩,爰彩爰献。圣容服之,永寿於万! 木兰 《汉书》曰:孝桓帝玄嘉玄年,芝生後庭木兰之上。 《神仙传》曰:北海于君病癞,见市卖药公,往自问之,公曰:“明日木兰树下当见卿。”明日往,授素书二卷,以消灾救病,无不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