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89 页/共 737 页
《吕氏春秋》曰:故百仞之松,本伤於下,而末槁於上。
《抱朴子》曰:松三千岁者,皮中有聚芝,如龙形,名曰飞节芝。
又曰:《玉策记》称:“千岁松树,边枝起上,枝不长,望而视之有如偃盖。其中有物,或如青牛、青羊、青犬,或如人,服之皆寿万岁。”
又曰:天陵偃盖之松,大谷倒生之柏,凡此诸木,皆与天齐其长,也等其久也。
又曰:谓夏必长而荠麦枯,谓冬必凋而松柏茂。
《符子》曰:符子与子登乎太山,下临千仞之渊,上荫百丈之松,萧萧然神王乎一丘矣。言不出乎耒耜,心不过乎俗人,其犹木犬守户,瓦鸡伺晨矣。
《先圣本记》曰:许由喻遨帝意,曰:“帝坐华堂,面双阙,君之荣顾亦得矣。余坐华堂,森然有松生於牖。虽面双阙,无异乎鸾之荣昆仑,余安知其一所以取荣哉?”帝美由,师之。
《列仙传》曰:伏生者,当汤时为木正。常食松脂,自作石室。周武王祠之。好食松实,能飞行逮走马。以松子遗尧,不能服。
《异苑》曰:汉末大乱,宫人、小黄门上墓树上避兵,食松柏实,遂不复饥,举体生毛,长尺许。乱离既平,魏武闻而始收养,还食米,齿落头白。
《少神境记》曰:荣阳南有石室,室後有孤松千丈。常有双鹄,晨必接翮,夕辄偶影。传云:昔有夫妇二人,俱隐此室中,年既数百,化为双鹄。一者失之,寻为人所害;一者独栖此松,茕立哀唳。
《玄中记》曰:松脂沦入地中,千岁为伏神伏苓。
《博物志》曰:荒乱不得食,可细切松柏叶,水送令下,随能否,以不饥为度,粥清送为佳。当用柏叶五合,松叶三合,不可过度。
《嵩高山记》曰:嵩高丘有大松树,或百岁、千岁。其精变为青牛,或为伏龟。彩食其实,得长生。
《□南记》曰:□南有丈松,子如新罗松子。
周景式《庐山记》曰:石门岩即松林也。南临石门涧,涧中仰视之,离离骈麈主尾,号为麈尾松。西岭异然如马鬣。又叶五粒者,名五粒松,服之长生。
《范子计然》曰:松脂出陇西,如胶者善。
《圣贤冢墓记》曰:《东平王无疆传》云:“王归国,思京师。後薨,葬东平,其冢上松柏皆西靡。”
《汉武内传》曰:药,松柏之膏,服之可延年。
焦赣《易林□需之坤》曰:温山松柏,常茂不落。
《广州先贤传》曰:顾琦至孝。母丧,琦独立坟,历年乃就。居丧逾制,种松柏成行。
王羲之《游郡记》曰: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在岛屿上。皆生松,故曰噬门也。
《豫章记》曰:徐孺子墓在郡南。时杜牧守徐兴于墓边种松,太守谢景立碑,太守夏侯嵩於辈颠立思贤颂碑,今并在。松大合抱。
《本草经》曰:松脂,一名松膏,一名松肪,味苦,温中,久服轻身延年。
《世说》曰:孙兴公,自言见止足知分。斋前种一株松。高世远时邻居,谓孙曰:“松树子非不森然可怜,但永无栋梁耳。”孙公曰:“枫柳虽复合抱,亦曷所施也?”
又曰:李玄礼冽冽,如长松下风;周君飕飕,如小松下风。
《金楼子》曰:梁武帝拜山陵,杖而後起,涕泪所洒,松为变色。
《颜氏家训》曰:齐世有席毗者,清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君辈词藻,譬若朝菌,须臾之玩,非弘材也!岂若吾徒,比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刘应之曰:“可哉!”
《西京杂记》曰:东都龙兴观有古松树,枝偃倒垂,相传云已经千年。常有白鹤飞止其间。蔡孚赋《偃松》篇,玄宗赐和御书,刻石记之,公卿咸和焉。
《晋阳记》曰:郡西北有松树,枝条郁茂,垂阴数亩。传云陶桓公样柯成此树。
《梦书》曰:松为人君。梦见松者,见人君之徵也。
宋玉《风赋》曰:夫风缘於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
《扶风歌》曰:南山石嵬嵬,松柏何摧摧!上枝拂青□,中心十数围。
《古艳歌》曰:马啖柏叶,人啖松脂。不可常饱,聊可遏饥。
庾肃之《松赞》曰:流润飞津,沉精幽结。贞蕤含芳,仰拂素雪。
卷九百五十四 木部三
柏
《书》曰:荆州,厥贡屯、、栝、柏。
《诗》曰:《邶□柏舟》,言仁人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柏木,所以宜为舟也。)
又曰:《□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不许,故作是诗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又曰: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新甫,山名。)
《周礼》曰:冀州,其利松、柏。
《礼记》曰:礼之於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五经通义》曰:诸侯冢树柏。
《尔雅》曰:柏,掬也。
《汉书》曰:武帝造柏梁殿,与群臣宴其下。(又云作柏梁台)
又曰:朱博为御史大夫,咐晷列柏,有野乌数千栖其上。(《颜氏家训》曰:朝夕乌也,文士往往误作乌鸢用之。)
又曰:昭帝时,长安诸陵柏树枯倒者,悉起生叶,虫食作字:“公孙病巳立。”後昭帝崩,昌邑王即位,二十七日被废,迎立宣帝,名病巳,后假为祠。
《东观汉记》曰:李询遭父母丧,六年躬自负土树柏,常住冢下。
谢承《後汉书》曰:陈留虞延为郡督邮。光武巡狩至外黄,问延园陵柏树株数,延悉晓之,由是见知也。
王隐《晋书》曰:王裒,字伟玄。痛父椿以命终,绝世不仕。立屋墓侧,旦夕常至墓前朝拜,辄悲号断绝。墓前一柏树,褒常所攀援,涕泣所着,树色与凡树不侔。
萧方等《三十六国春秋》曰:王敦令郭璞筮卦,曰:“明公起事,祸必不久。”敦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日中。”引出斩之,璞曰:“当何之乎?”曰:“南山之首。”曰:“我知之矣,必在双柏之间乎?”时有鹊巢而甚茂。
《宋书》鲁郡孔子旧庙有柏树二世觋,经历汉、晋,其大连抱,士人崇敬之莫犯也。江夏王义恭悉遣人取之,父老皆叹息。
《齐书》曰:王俭,字仲宝。司徒袁粲见之,叹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之器!”
又曰:江夏王锋,以明帝失权,常忽忽不乐。着《修柏赋》以见其志,曰:“既殊群而抗立,亦含贞而挺正。岂春日之自芳?亦霜下而为盛!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虽坎Б於当年,庶後雕之可咏。”时鼎业潜移,锋独慨然,有兴复之意。
又曰:王晏之为员外郎也,父普曜斋前柏树忽成梧桐。论者以为,梧桐虽有栖凤之美,而失後雕之节。
《梁书》侯景既陷台城,都下王侯庶姓庙树咸见残毁,惟文宣太后庙四周柏树独郁茂。及景港南郊,都官尚书吕季略说景,令伐此树,以立三桥。斫南面十馀株,再宿悉生,便长数尺。时既冬月,翠茂如春。贼乃大惊,恶之,使悉斫杀。识者以为,昔僵柳起于上林,乃表汉宣之应;庙树重青,必彰陕西之瑞。
《北齐书》曰:魏兰根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兰根以卓凶逆无道,不应立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椁材。人或劝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尾惧。
又曰:樊卫性至孝,丧父,负土成坟,植柏方数十亩,朝夕号慕。
又曰:文宣王曾晋阳夜宿松门岭,有数株松,皆已千年,枝叶疏茂,似有神物所托。文宣时已被酒,向岭骂,射中一株,未几枯死。
《後周书》曰:武帝伐齐,永昌公椿屯鸡栖原。齐王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去留不定。枷而作,不得遵常。汝今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示有形势,令兵去之後,贼犹致疑也。”齐王分军万人,向千里径会,被敕追还,率兵夜返。齐人果谓柏为帐幕,不遣军退,翌日始悟。
《隋书》曰:蔡景王整,文帝弟也。周明帝时,以武玄军功赐爵。从武帝平齐,力战而死。文帝初居武玄之忧,率诸弟负土为坟,人植一柏。四根郁茂,西北一根整栽者独黄。後因大风雨,并根失之,果不终吉。
《唐书》曰:长寿二年冬十月,万像神宫侧有柽松树,皆变为柏。
又曰:狄仁杰补大理丞时,将军权善才坐斫昭陵柏树,仁杰奏其罪免职。高宗怒,令诛之。仁杰进曰:“若人假使盗长陵一А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钦簇之後,谓陛下为苛主。臣不可奉制。”帝意稍解。
《孙卿子》曰:柏经冬而不凋,蒙霜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
《国语》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噬柏之地,其草不肥。
《山海经》曰:三珠树,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实皆为珠。
又曰:白於之山,其上多松柏。
《穆天子传》曰:甲申,天子升於大北之登,而降休於两柏之下。(有两树也。)
《东方朔传》曰:孝武皇帝时,闲居无事,燕坐未央前殿,天新雨止,朔执干在殿阶独语。上呼问之,答曰:“殿後柏树上有鹊,立枯枝上,向东鸣。”上遣视,如朔言。上问何以知之,朔曰:“以人事言之,风从东方来,鹊尾长,靶掮则蹶,必当顺风而立,是以知东向鸣也。”“何以知立枯枝上?”朔曰:“新雨止,生枝滑,枯枝涩,是以知立枯枝上。”上大笑。
《风俗通》曰:墓上树柏,路头石虎。
《周礼》方相氏入虚驱魍像。魍像好食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墓侧以禁御之,而魍像畏虎与柏。
《列士传》曰:延陵季子解宝剑,带徐君墓柏树。
《洞冥记》曰:磅山之北有穴,穴上有柏。昔李少翁於阆阴移来此穴,种此柏,已见扶桑三枯,海水涸竭。帝觉,遣人往穴掘,不见其根,惟见赤燕飞翻入□。移柏植於通灵台。
《水经》曰:陉山有郑祭仲蒙、祭旧有。旧有一枯柏树,其尘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列秀青青,望之可喜。
《从征记》曰:泰山庙中,柏皆三十馀围,夹两阶。赤眉常斫一树,见血而止,今斧创犹在。
《地理志》曰:华山生文柏。
《范子计然》曰:柏脂出三辅,上价七十,中三十,下十。
《汉官仪》曰:正旦饮柏叶酒,上寿。
《汉武故事》曰:柏梁台高二十丈,悉以柏香闻数十里。
《列仙传》曰:赤松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
《仙经》曰:服柏子,人长年。
《三辅黄图》曰:汉文帝霸陵,不起山陵,稠种柏树。
《三辅旧事》曰:汉诸陵皆属太常,又有盗柏者,弃市。
《太山记》曰:山南有太山庙,种柏树千枝,大者十五六围。长老传云:汉武所植。
《三齐记》曰:尧山祠旁有柏树,枯而复生,不知几世。
《陈留耆旧传》曰:李充丧父,父冢侧有盗斫柏夜树者,充手刃之。
《述征记》曰:柏谷,谷名也。汉武帝微行,所至处长傲宾於柏谷者也。谷中伍仑车地,夹以高原,林柏荫穷日,殆弗睹阳景也。
《晋宫阙名》曰:华林园,柏二株。
崔实《四民月令》曰:七月收柏实。
《列异记》曰:陈仓人有得异物者,其形不类猪,亦不势羊,众莫能名。二童子曰:“杆为媪,常在地下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使柏叶插其头。”
《幽明录》曰:王丞相槛妁景缚,请为一卦。卦成,郭意甚恶,云:“有震厄。公能命驾西出数里,得一柏树,截如公长,置常寝处,灾可消也。”王从之,数日果震,柏木粉碎。
任《述异记》曰:卢氏县有灵君古冢,冢旁古柏二,枝条荫二百馀步,树文隐起,皆龟甲,坚如铁石。
嵇康《养生论》曰:麝食柏而香。
《楚词》曰: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饭松柏。
《古歌》曰: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刘越石《扶风歌》曰:南山石嵬嵬,松柏何摧摧!上枝拂青□,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柏窃自悲。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柏,今为宫殿梁。
槐
《周礼》曰:朝士掌三槐,三公位焉。
又曰:司ピ氏掌火,冬取槐檀之火。
《左传》曰:赵宣子骤谏,公患之,使□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退叹曰:“不忘恭敬,民掷犄也。贼民掷犄,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