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36 页/共 737 页

又曰:或聘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入於太庙,虽欲为狐犊,其可得乎?” 《孟子》曰:臣闻胡云:“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不忍其觳觫,欲以羊易之。是见牛而不见羊也。” 《晏子春秋》曰:今公之牛老於栏牢,不胜服也;车蠹於瓦石,不胜乘矣。 《列子》曰:宋人有好行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杆吉祥也。”以享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令其子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以祭。居一年中,其子又盲。其後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折骸而炊之。丁壮皆乘城,战死者大半,此人父子有疾,皆免也。 《吕氏春秋》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捉足以歌八阙。(注事具乐部。) 又曰: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帘豫而牛不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卷,而恣所之,顺也。 又曰:乱国之妖,有牛马言。 《韩子》曰:商太宰常使庶子行市,还云市门多车。太宰召市吏问曰:“市何多牛马耶?”吏怪太宰是神知。 又曰: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於门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蹄。”詹何曰:“然,黑牛也,而白在其头。”使人视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 《试萦》曰:夫龙门,鱼之难;太行,牛之难;以德报怨,行之难也。 《淮南子》曰:牛歧蹄而戴角,马被髦而全足者,天也。络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 又曰:剥牛皮享以为鼓,正三军掷贲,然为牛计者,不若服轭也。 又曰:城上视牛,如羊如豕,所居高也。 又曰: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兑前,(豕马之属前小。)有角者脂而兑後。(牛羊后小。) 又曰:季春之月,乃合骡牛腾马,游牝于牧。 又曰:取牛胆途热釜,即鸣矣。 又曰:牛胆途目,莫知其谁。注曰:“取八岁黄牛胆,滚狞寸着胆中,百日以成。因使巧工刻,像人丈夫,著目下;为女子,著头上;为小儿,著颐下。盛以五彩囊。先宿斋,无令人知也。” 《尹文子》曰:语曰:“好牛不可察也。”好则物之通称,牛则物之定形。以通称随定形,不可不察也。重白而憎黑,嗜甘而逆苦,能定名则万事不乱也。 《卞子》曰:郭林宗谓仇季智曰:“子常有过否?”季智曰:“吾常饭牛,牛不食,搏牛一下。” 《说苑》曰: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徵百里奚,诸贾人以五羊之皮,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也,问何以致此,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後之以身,是以肥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乃以为上卿。 《张温自表》曰:昔百里奚贤,秦穆公欲干之。缪公好牛,奚因赁官以养牛。蹄上,垂肉三寸。公使禽息行牛,息入言之,公不信,怒。息复言之,公又怒。吏曰:“再怒其主,罪当刖,使守门。”公出,禽息跪而请之曰:“夫养牛者,愿君勿忘也。”公乃问百里奚,奚曰:“臣之长非养牛者也,乃养民也。”公视牛,察之,则贤人也,遂与同车而出,谢禽息。息曰:“所以不世者,君未知客也;今已知之矣。”乃触门而死。 《抱朴子》曰:南方水牛,无冬夏常卧雪中。 又曰:智禽衔芦以逆网,水牛结阵而却虎矣。 《说苑》曰:齐桓公出猎,逐鹿入山谷中,见一老父,问曰:“杆何谷也?”曰:“愚公之谷。”曰:“何也?”曰:“畜牛,子大,卖之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旁人闻,以臣为愚,因以为谷也。”管子曰:“杆臣之过也。使尧在上,皋陶为大理者,安有取人驹乎?” 《论衡》曰:十围之牛,为牧竖所驱。 又曰:牡马见雌牛,不相合者,异类也。 《风俗通》曰:卖牛勿握角,令不售。案恐触人,人不取也。 又曰: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江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冰自以其女与神为婚。径至神祠,劝神酒,杯但澹淡不耗,笨洒声责之,因忽不见。良久,有两苍牛斗於岸旁。有顷,冰还,流汗,谓官属曰:“吾斗大极,不当相助耶?南向,要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 又曰:丁壮小犊,跳梁弄角。饮水数石,生刍十束。当风露夜,至死不曲。 《博物志》曰:介葛卢闻牛鸣,知生三犊,尽为牺牲。嵇叔夜以为无此,皆先儒妄说。 又曰:蜀牛不施绳,右前曰“排”,左侧曰“纲”,而牛解人语。 又曰:九真有神牛,生溪上里。时时共斗,即海沸而昏,或出斗岸上,人家牛皆怖。人或遮捕,即霹雳。号曰神牛。 《洞林记》曰:义兴叔保得伤寒,垂死,令郭璞占之,不吉,令求白牛厌之,求不得。璞为致之,即日白牛从西来,逢叔保,大惊,遂病差。 《语林》曰:宋岱为青州刺史,禁淫祠,著《无鬼论》。有一书生,葛巾,修刺诣岱曰:“君绝我辈血食二十馀年,君有青牛、髯奴,所以未得相困耳。奴已叛,牛已死,今日得相制矣。”言绝而失。明日而岱死。 《郭子》曰:蒲奋字武林,高平人,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有琉璃扇,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乃笑之,奋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述异记》曰:牛之不角者呼为童牛。 《金楼子》曰:东海中有牛,剥其皮贯之,潮死炅则毛起,潮去则毛耳。 《诸葛亮集》曰: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於腹。载多而行,少则否。宜可大用,不可小使。 《杜预奏事》曰:臣前在南,闻魏兴西北山有野牛野羊。牛之大者二千斤,羊之大者千数百斤。 袁乔《江赋注》曰:吴时有钱约,钓於牛渚,获一金锁,引之则金牛泛然而出。约惧而舍,因以为名。 束《延游赋》曰:乘露车以偃蹇,驾兰单之疲牛。连缒索以为鞅,结断绠而为酋。 臧彦《快牛赋》曰:殊相允备,名不虚假。伟质魁梧,骨奇形雅。竦若惊鹿,驵若奔马。 卷九百 兽部十二 牛下 《逸士传》曰:尧让天下於许由,由逃之。巢父闻而洗耳於池滨。樊坚字仲父,牵牛饮之,见巢父洗耳,乃驱牛而还,耻令牛饮其下流。 《关中记》曰:周玄年,老子之度关,令尹喜先敕门吏曰:“若有老公从东来,乘青牛薄板车者,勿听过关。”其日,果见老公乘青牛车求度关。吏入白之,喜曰:“诺,道今来矣!我见圣人矣!”即带印绶出迎,设弟子之礼。 杨泉《物理论》曰:武帝拜少翁为文成,岁馀无效应。乃作帛以饮牛,阳言此牛有异应。杀而视之,得帛书。武帝识其手迹,其言妖怪,乃急穷竟其事,事急而首服。於是诛文成而隐其事。 《地镜图》曰:齐气之见为牛。 《□气占》曰:赵□如牛,北夷之气如牛。 郭子横《洞冥记》曰:玄封三年,大秦献花蹄牛,高六尺,尾环绕角,生四耳。 又曰:玄封三年,大秦献牛,善走多力。使辇铜石以起望仙宫,迹在石上,皆如花形。故阳关之外,有花牛津。 《英雄记》曰:董卓少常游羌中,与豪帅相结。後更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乃为杀耕牛与之共宴乐。 皇甫谧《高士传》曰:民有牛暴管宁田者,宁为牵着凉处,自饮食,还牛主。主得牛,大惭。 《先贤行状》曰:王烈字彦光,通识达人。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後交阅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知之。”人有以告烈,烈以布一端遗之。间年中,行路老父担重,有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之而去。问姓名,不以告。老父复行,失剑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後人得之,遂守掷炅暮。剑主还见之,即前担人也。老父揽其袂曰:“子前跟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未若子之仁者。请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广州先贤传》曰:罗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邻家牛数入食其禾。既不可逐,乃为断刍,多着牛家门中,不令人知,数数如此。牛主惊怪,不知为谁。阴广求,乃觉是威。自後更相约率检犊,不敢复侵威田。 《玄中记》曰:大月支及西胡有牛,名曰反牛。今日割取其肉三四斤,明日其肉已复,创即愈也。 又曰:万岁树精为青牛。汉桓尝出游河上,忽有一青牛从河中出,人惊走。太尉何公时为中尉将军,有勇力,走逆牛。牛槛瀚,走还何,公以左手挽牛足,右手持斧斫牛头而杀之。此青牛者,万年之木也。 《嵩高记》云:山有大松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 《蜀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於成都。秦道得石牛力也。後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也。 杨龙骧《洛阳记》曰:石牛在城西。石虎当衰,石牛夜唤,声闻三十里。事奏虎,虎遣人打落牛两耳及尾,以铁钉钉四脚。今具存。 刘道真《钱塘记》曰:明圣湖有金牛,常有见者,神化莫测,遂以名湖。 《凉州异物志》曰:有水牛育於河中。 《郁林异物志》曰:周留者,其实水牛,苍毛豕身,角若担矛,卫护其犊,与虎为雠。 又曰:周留牛,毛青大腹,锐头青尾,其状似猪。 《齐地记》曰:端愠牛岛上,常以五月,海牛产乳。海牛形似牛而无角,も色,虎声,爪牙亦如虎。脚似鼍鱼,尾似鲇鱼,尾长尺馀。其皮甚软,可供百用。牛见人奔入水,以杖击鼻则得之。 史苓《武昌郡记》曰:武昌牛岗,古老相传,云有金牛出此。今半已崩破,坑大数十丈,牛因跃出,践岗边石,遗迹尚在。 常璩《华阳国志》曰:牛饮水者,昔程郑於此饮牛,江为之竭,因以为名。 刘欣期《交州记》曰:九真居风山,夷人与一妪向田,见金牛出食,斫得鼻锁,长丈馀。後人往往见牛夜出,光曜数十里也。 盛弘之《荆州记》曰:燕尾洲南有龙、庞二洲,二洲之间,旧云多异鱼,而投罟挥网,辄便挂绝。有水客沉而视之,见有石牛二头,常为网害,故网绝焉。 郦道玄注《水经》曰:阳城东八十里,有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沧河之上源也。耆旧云:山下本有百泉竞发,有一神牛骇身,自山而降下饮泉竭,故山得其名。 裴氏《广州记》曰:有石牛,每旱,杀牛以血和泥,泥石牛背,既毕则雨,洗牛背泥尽方止。 顾微《广州记》曰:阳县里民有一儿,年十五六,牧牛。牛忽舐此儿,随所舐处,肉悉白净而甚快,遂听牛日日舐之。儿俄而病死,其家葬儿,杀此牛以供宾客。凡食此牛肉者,男女二十馀人悉变为虎。 竺法真《登罗山疏》曰:增成县南有烈青洲,洲南又有牛潭,渔人见金牛常出水盘石上。义熙中,县民张安钓此潭,於石上蹑得金锁,大如指,长数十寻,寻之不已。俄有物从死晷引之,力不能禁。以刀斫断,惟得数尺,遂致大富。後义兴周灵分亦好钓,常见此牛寝伏石上,旁有金锁。往掩之,得二丈许,遂以财雄为南江都尉。 祖台之《志怪》曰:荀为兖州镇,去京师五百里。有贡珍异食者,欲贻都邑亲贵。虑经信宿之间复鲜美,募有牛能日行数百里者,当厚赏之。有人进一牛,云此一日行千里。乃命其丁车、善驭、书疏,发遣。旦发,日中到京师,取答书还,至一更始竟便达。以其骏快,筋骨必将有异,遂杀而观之。亦无灵异,惟见双筋如小竹大,自头挟脊着肉里,故外不觉也。 又曰:陶太尉微时,丧当葬,家贫,亲自营作砖。有一班牛,载砖已至,忽然失去。便自寻觅。忽於道中逢一老翁,问云:“君欲何所觅?”太尉具答。叟举手指云:“向於山岗上见一牛眠山圩中,必是君牛。此牛所眠处,便好作墓安坟,当致极贵,小复亦当位极人臣,世为方岳矣。”又指一山云:“杆山亦好,但不如向耳,亦当世出刺史也。”言讫便不复见。太尉墓之,皆如其言。 刘敬叔《异苑》曰:余以义熙十三年为长沙景王骠骑参军,在西州得一黄牛,时将货之,便昼夜衔草不食,流泪瘦瘠。 又曰:即墨有古冢。或发之,有金牛塞埏门,不可移动,犯之则殉也。 《异物志》曰:合浦牛如橐驼。案,项上有特骨,大如复斗。足健疾,其行如马,日行三百里。 《列仙传》曰:阳都女者,市上酤酒家女也。生而眉连耳,细而长。众以为异,皆言此天人也。会犊子牵一黄犊来过,都女悦之,遂留相奉侍。都女随犊子出取桃,一兽而反。 郭季产《集异记》曰:兖州人舡行,忽见水上有浮锁。牵取,得数十许丈,乃得一白牛,与常牛尾,而形甚光鲜可爱。人知是神物,乃放之。牛於是入水,锁亦随去。 干宝《搜神记》曰:晋大兴玄年,武阳太守王谅牛生子,一头、八足两尾,而共一腹。 又曰:武都故道有怒特祠,上生梓树焉。秦文公二十七年,使人伐之,树创随合,经日不断。文公乃益发卒,持斧者四十人,犹不断。士疲还息,其一人伤足,不能去,卧树下。闻鬼相与言劳乎攻战。其一人曰:“何足为劳?”又曰:“秦公必将不休,如之何?”答曰:“秦公其如予何?”又曰:“赭衣,灰坌子,如之何?”默然无言。卧者以告。於是令工皆衣赭,随斫创坌以灰,树断,化为牛。使骑击之,不胜。或堕於地,髻解被,牛畏之,乃入水不敢出。故秦自是置旄头骑。 刘义庆《幽明录》曰:巴丘县金岗以上三十里,世名黄金濑。古有钓于潭,获一金锁,引之满一舡。金牛出,声貌奔壮,奋跃还潭,锁久乃尽,钓人刀斫得数尺。故潭濑取名。 又曰:桓玄时牛大疫。有一人食死牛肉,因得病亡,复生。云初死时,见一人执将至天上,有一贵人问云:“杆人何罪?”对曰:“杆人坐食疫死牛肉。”贵人云:“今须牛以转输,肉以充百姓,何故复杀之?”催遣还。 又曰:桓玄在南郡国第居时,出诣殷荆州,於鹄穴逢一老公,驱青牛,形色怪异。桓即以所乘马易牛,乘至零陵,疾非常。因思息驾饮牛,牛迳入水不出。桓遣人觇守经日,绝迹也。 又曰:玄嘉中,益州刺史吉翰迁为南徐州。陷甓蜀中载一青牛。每常自乘,恒於目前养视。翰遘疾多日,牛亦不肯食。及亡,牛流涕滂沱。吉氏丧未还都,先遣驱牛向宅,牛不肯行。知其异,即待丧。丧既下舡,便随去。 又曰:桓冲镇江陵。正会夕,当烹牛,牛忽熟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咒之曰:“汝若能向我跪者,当启活也。”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都督复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直往!”牛殒涕如雨,遂拜不止。值冲醉不得启,遂杀牛。冲醉止得启,冲闻之叹息,都督痛加鞭罚。 又曰:护军琅琊王华,有一牛,甚快。常乘之,齿已长。华後梦牛语之曰:“衰老不复堪苦载,载二人尚可,过此必死。”华谓偶尔梦,与三人同载,还府,此牛果死。 《神仙传》曰:吴有徐随,居丹徒。左慈过随门下,有宿客六七欺慈云:“徐公不在。”慈去,客皆见牛在杨树杪,车毂中皆生荆木,长一二丈。客惧,入报随,随曰:“杆左公也。”遣追之。客乃逐慈,叩头陈谢。客还,见牛故在弋,毂中亦无复荆木也。 郭义恭《广志》曰:麒牛似鹿,又似牛,肉美皮温,常幢葬滨也。(滇音颠。) 《宣验记》云:天竺有僧,养一牛,日得三升乳。有一人乞乳,牛曰:“我前身为奴,偷法食,今生以乳馈之。所给有限,不可分外得也。” 《岭表录异》曰:自琼至振多溪涧,涧中有石鳞次,水流其间。或相去二三尺,近似天设,可蹑之而过。或有乘牛过者,牛皆促敛四蹄,跳跃而过,或收打随流而下,见者皆以为笑。彼人谚曰:“跳石牛骨碌,好笑又好哭。” 又曰:琼州不产驴马,人多骑黄牛,亦饰以鞍鞯,加之衔勒。可骑者即自小习其步骤,亦甚有稳快者。 卷九百一 兽部十三 《说文》曰:驴,似马,长耳也。 何承天《纂文》曰:驴,一曰漠骊,其子曰蒙。 《史记》曰:匈奴奇畜即驴、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