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40 页/共 737 页

又曰:齐有好猎者,不得兽。欲须良狗,家贫不能得。乃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良狗,有良狗则数得什,猎常过人。霸王亦然。 又曰:荆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以畋□梦,三月不返。保申跪而笞,王出,而自沉於涧而死。王乃杀狗折。 又曰:郑子阳之难,犭制狗溃之。(子阳,郑相。逐犭制狗。《春秋》亦云。)齐高固之难,失牛溃之。(逐失牛,如逐犭制狗也。)当其时,狗牛犹可以为人倡,而况夫以人为唱乎?饥马盈厩莫然,(莫,无声也。)未见刍也;饥狗盈宫莫然,未槛迩也。槛迩与刍,动则不可禁。 《淮南子》曰: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为治,尾异於执弹而来鸟,袖税而狎犬也。(,杖也。) 又曰:马之死也,剥之若橐;(橐,治橐也。虽含气而形不能摇。)狡狗之死也,割之犹蠕。(狡,少也。蠕,动也。) 又曰:狂马不触於木,犭制狗不自投於河,聋虫不自陷,况人乎?(聋,无知也。) 《淮南万毕术》曰:取马毛、犬尾,置朋友、夫撇中,自相憎矣。 《抱朴子》曰:陶犬无守夜之益,瓦鸡无司晨之警。 又曰:甘始以驻年药饵食新生鸡犬,皆不长。食白犬,则毛黑。 《说苑》曰:梁相死,惠子之梁,渡河而遽堕舡。舡人救之,问欲何之,曰:“欲相梁。”舡人曰:“子居舟槔戤间而溺,无我则死,又安能相梁乎?”惠子曰:“居广皮长槔戤间,我不如子;至於安国家,全社稷,子不比我。吾视子,蒙蒙若未视之狗子耳。” 《论衡》曰:亡猎犬於山林,大呼犬名,其犬则鸣号而应其主。人犬异类,闻呼而应者,识其主也。 《潜夫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桓谭《新论》曰:占仲子婢死,有儿年四岁,葬後数来抚循之,亦能为儿沐头。其家人恶之,以告方士。方士有狗效之,婢遂不复来。 又曰:杨仲文家妪死,已敛未葬,忽起坐棺前复氏,饮酒醉而狗形见,杀之。 《风俗通》曰:杀狗,磔邑四门。俗云蚌,善守卫,著以辟恶。 又曰:太史公《记》云:“秦始皇杀狗,磔四门以御凶灾。”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曰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 又曰:杀犬磔禳。犬者金畜,禳者却也,抑金使不害也。 又曰:桂阳太守汝南李叔坚,少时为从事,在家,狗如人立行。家人言当杀犬,叔坚云:“犬马喻君子,狗见人行,效之,何伤?”叔坚见县令还,解冠榻上,狗戴持走。家大惊,坚复云:“误触冠,冠缨挂着之耳。”狗於灶前畜火,家益怪,坚复云:“儿婢皆在田中,狗助畜火,狗何能作怪?”遂不肯杀。後数日,狗自暴死,卒无纤芥之异。叔坚辟太尉掾,固陵长、原武令,终享大位。 《金楼子》曰:入名山牵白犬、抱白鹤,山神大喜,芝草及宝玉等自出。 又曰:王思微性好净洁,左右提衣悉令白纸裹手指。在宅有犬污柱,思微令门生洗之。意犹不已,更令刮削。复言未足,遂令易柱。 《洞林》曰:扬州从事慎曜伯妇病因,经日发作,有时如闻物涂却者。其兄周彦武令人作卦,得蹇,身在戊戍与坎鬼并卦中,当往从东北田家市黑狗畜之,以代人任患死。如其言无几时,狗便死。复更养如前,凡三过养,辄皆吐血而死,妇病亦差。 《杂五行书》曰:白犬虎文,南斗君,畜之可致万石也。黑犬白耳,大王犬也,畜之令富贵。黑犬白前两足,宜子孙。白犬黄头,家大吉。黄犬白尾,代有衣冠。黄犬白前两足,利人。 《玄中记》曰:昔高辛氏犬戎为乱,帝言曰:“有讨之者,撇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瓠,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於会稽东南得海中土三百里而封。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氏国。 干宝《搜神记》曰:盘瓠者,本高辛氏宫中老妇人有耳疾,医者挑治之,有物大如茧,以瓠离盛之,以盘复之,有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秦氏《三秦记》曰: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原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其下。凡有贼,天狗吠而护之,一堡伍录。 《凉州异物志》曰:大狗如驴,希见其牙。 周处《风土记》曰:犬则青、白雀,飞龙、虎子,驯良捷警,难狎易使。 《述异记》曰:济阳山有麻姑仙处,俗说山上千年则金鸡鸣、玉狗吠。汉末,皆曰淮南王仙其处,鸡鸣天上,犬吠□中。 又曰:朱休之家犬歌曰:“言我不能歌,听我歌梅花。今年故复可,明年当奈何。”家杀犬,明年并死。 又曰:宋玄徽中,吴县中都里石玄度家,有黄狗生白雄子。母爱其子异於常犬,衔食饴之。子成大狗,子每出猎未反,母辄门外望之。玄度久患气嗽,转就危困。医为处汤,须白犬肺,市索卒不得,乃杀所养白狗以供汤用。母向子死处跳踊嗥呼,倒地复起,累日不息。其家煮狗肉与客共食之,投骨於地,母辄衔置窟中。食毕,移入後园阁桑树下掘土埋之,日向树嗥唤,月馀乃止。玄度渐剧,临死屡言汤不救,恨杀此狗。其弟法度从此终身不食狗肉。 又曰: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往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惠,能解人语。又常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官京师,久无家问,机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还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耳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舡。载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迳至机家,口衔竹筒,作声示人。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内竹筒中,复系犬颈。犬既得答,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裁半。后犬死,殡之,遣送还家。葬机村南,去机家二百步,筑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异苑》曰:东海何澹之,隆安初,屡入关中。後还,得一犬,壮大非常。何每行来,辄已知处。澹之後抱疾,犬亦疾。及其亡,犬一嗥而毙。 《神仙传》曰:李仲甫者,能隐形。初隐百日、一年,复见形,後遂长隐。但闻其声,与人对接、饮酒食如常。有诸张欲从学,甫云:“卿性急,未中教。”张守之,至费用五十匹,了无所得。张大怒,乃怀匕手而往,先与仲甫语,毕,因依声左右斫之。甫已在他床,笑云:“天下乃当有汝曹愚人,学道未得而杀人也?我宁可得杀?我真得杀,汝但顽痴不足问耳。”使主人呼一犬来,著诸张前,看能杀之否。俄而犬头在地,犬腹已破,叱诸张云:“卿言我能使卿如犬形否?”诸张下地叩头乃止,遂不教之。 《列仙传》曰:列子者,自称蜀人,好放犬。犬走入山穴,列子随十馀宿,行度数百里。出,山头上有殿屋官府,松树仙人,吏使甚严。见其故妻,主洗鱼,与列子一函药。发函,鱼子也。着池中,养之一年,皆为龙。列后送函上山,犬苫渣赤,有长翰,常随列涂却。百馀年,遂留山上,时时下护其宗族。蜀人立祠於穴孔,常有鼓似传呼声。 《搜神记》曰:山阳王瑚字孟琏,为东海兰陵令。夜半时,辄有黑帻白单衣吏诣县扣阁,近之则忽然不见,如此数年。後令伺之,见一老狗,黑头白躯。至阁便为人。以白孟琏,杀之乃绝。 又曰:鄱阳赵寿有犬蛊。有陈岑家,有黄犬六七,群出吠岑。后令伯妇与寿妇食,吐血几死,屑桔梗饮之乃愈。 又曰:东越闽中有墉岭,下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常八月送童爬炅蛇穴,辄吞之。啖九女。时乐县李诞有小女名寄,应募而行。乃请好剑、咋蛇犬诣之。至则放犬咋蛇,以剑击之。越王奇之,聘以为后。 《续搜神记》曰:林虑山下有亭,有过宿者,或病或死。常云有十馀人,男女各杂衣,或黑或白,转来为害。有刘伯夷者过宿,明烛而坐诵经。至中夜,其怪复集。伯夷密以镜照之,乃一群狗也。因阳以烛误灼其衣,作燃毛气,乃以刀刺之,遂死。馀犬悉走去。 又曰:晋穆哀之世,领军司马济阳蔡咏家犬夜群相吠。伺之,见一狗着黄衣戴合,为众犬所吠。打杀,乃是咏家老黄犬。 又曰: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狗,甚怜袄戤,行止与俱。後生饮酒醉,行经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冬月,有野火起,风又猛。狗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眠死晷,还以身压生左右草,沾湿着地,火寻过去,生方醒。他日又暗行堕空纠晷,犬呻吟彻晓,须臾有人经过,怪犬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厚报君。”人问以何物见与,生云:“惟君耳。”人曰:“以狗见与,便相出。”生曰:“杆狗曾活我於已死,不得相与,他物任君。”人曰:‘若尔便不能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以狗相与。乃出之,系狗而去。却後五日,狗夜走还。 又曰:会稽人张然,滞役经年不归,妇遂与奴私通。然养一狗,名曰乌龙。後归,奴与妇欲谋杀然。狗注睛舐唇视奴。然大呼曰:“乌龙与手!”狗应声伤奴,奴失刀仗,然取刀杀奴。 《幽明录》曰:晋太兴二年,吴民华隆生好猎,养一快犬,号曰的尾,常将自随。隆後至江边伐荻,犬暂出渚次,隆为大蛇所围绕周身。犬还便咋蛇,蛇死,隆僵仆无所知,犬彷岱觊泣,走还舡,复反草中。伴怪所以,随往,见隆闷绝,将归家。二日,犬为不食,隆复苏乃始叫薰。隆愈爱惜,同於亲戚。後忽失之,二年寻求,见在显山。 《岭表录异》曰:常有人自青社泛海归闽,为恶风所飘,五日夜,不知其几千里也。经一处,同舡有新罗人,云是狗国。逡巡,果如人,裸形,抱狗而出,见舡惊走。 《楚辞□九辨》曰: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唁唁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魏贾岱宗《大狗赋》曰:其头颅也,不可论以尽。其骨法也,不可辨而释。ェ亻亮蹴跄,雄姿猛相。兀然高八九尺,毛逾紫艳光,双眉如白璧。时频伸而振迅,迅若应龙之腾掷。爪类刀戈,牙如交戟。 西晋傅玄《走狗赋》曰:骨相多奇,仪表可嘉。足悬钩爪,口含素牙。首类骧螭,尾如腾蛇。修头阔腋,广前捎後。丰颅促耳,长舌缓口。舒节急筋,豹耳龙形。蹄如结铃,五鱼体成,势似陵青□。目若泉中星,转视流光彩,曜赤精。震茹黄而忄宋鹊兮,越妙古而扬名。 卷九百六 兽部十八 鹿 《说文》曰:ば,(音加。)牡鹿也,夏至解角。麟,大牝鹿也。{鹿需},(音儒。)鹿は也。{鹿速},(音速。)鹿迹也。は,(音迷。)鹿子也。{鹿},(音肩。)鹿之绝有力也。{鹿。},(举卿切。)大鹿也。 《尔雅》曰:鹿,牡ば牝。(音优。)其子,{鹿旦}。其迹,速。绝有力,{干鹿}。 《周易□屯卦》曰: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诗□韩奕》曰:鲂与(音序。)甫甫,鹿虞々。(虞矩切。) 又《灵台》曰:鹿濯濯,白鸟{羽高}{羽高}。 又《吉日》曰:兽之所同,鹿{鹿吴}{鹿吴}。(虞矩切。) 又《野有死麇》曰:林有朴,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又曰:《鹿鸣》,宴群臣嘉宾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又《荡□桑柔》曰:瞻彼中林,甥甥其鹿。 《左传□文下》曰: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於楚。郑子家使执讯而告赵宣子曰:“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 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挺而走险,急何能择? 又《襄十四年传》曰:范宣子执戎子驹支,数之曰:“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汝之由。”戎子驹终椿:“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於是乎有ゾ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 《礼记□月令》曰:仲夏,鹿角解。 又《礼器》曰:居泽者,不以鹿豕为礼。 《史记》曰: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验。持鹿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言鹿者以法。 又曰:邑中人民俱出猎,任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大小剧易。众人皆喜鹿,而曰:“无伤也,任少卿分别平。” 又曰: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汉武帝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币,直四十万。王侯朝觐享聘,必以为荐璧,然後得行。 《汉书》曰:蒯通教韩信反高祖。高祖召通至,问曰:“汝何教韩信反耶?”蒯通曰:“臣闻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以知齐王,不知陛下。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才者先得。” 又曰:伍被谏淮南王曰:“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也。” 《东方朔别传》曰:武帝时,有杀上林鹿者,下有司收杀之。朔时在旁,曰:“是故当死者三:使陛下以鹿杀人,一当死;天下闻陛下重鹿贱人,二当死;匈奴有急,须鹿触之,三当死。”帝默而赦之。 范晔《後汉书》曰:□南县有神鹿两头,食毒草。 《华阳国志》曰:熊苍山有神鹿,食毒。 谢承《後汉书》曰: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两白鹿随车侠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国拜贺曰:“闻三公车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後弘果为太尉。 《魏志》曰:苏则从文帝猎。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行督吏,将斩之。则谏之,乃止。 《晋书》曰: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二亲没,弃妻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量蕊。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於所犯栽下。孜怅惋不已,乃作冢埋於隧侧。猛兽即孜前自投而死,孜益叹息,复埋之。 又曰:谢鲲在豫章,常行经空亭中夜宿。此亭旧每杀人。将晚,有黄衣人呼鲲字,令开户。鲲澹然无惧色,便於窗中度手牵之,膊断。视之,鹿也,寻即获焉。尔後此亭无复妖怪。 《晋中兴书》曰:陶淡字处净,太尉侃之孙。一身孑然,无有同产。髫龀之时,雅好导养,谓仙道可祈。至年十五六,便服食绝,不婚娶。居长沙临湘县下,去家十里,於山中立小草屋,裁足容身。时还家,设小床,常独坐不与人共。於野得白鹿子,驯而养之,至七八岁,恒与之俱往还。后遂不复还家。 又曰:殷仲堪《上白鹿表》曰:“巴陵县青水山得白鹿一头。白者正色,鹿者景福嘉义。” 《晋书载记》曰:石勒常佣於武安临水,为游军所囚。会有群鹿旁过,军人竞逐之,勒乃获免。俄而又见一父老,谓勒曰:“向群鹿者,我也。君应为中州主,故相救耳。”勒拜而受命。 萧子显《齐书》曰:始兴卢度,隐居西昌三顾山,鸟兽随之。夜有鹿触蒲摆,度曰:“汝勿坏我壁。”鹿应声去。 《南史□四夷传》曰:扶南有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 《隋书》曰:开皇十七年,群鹿入殿门,驯扰侍卫之内。 《後周书》曰:文帝猎於邙山,围不齐,兽多越逸。帝怒,诸将股栗。俄有一鹿亦突围而走,贺若敦跃马逐之。鹿上东原,弃马步逐,山半便及,掣之而下。帝大悦,诸将免罪。 《唐书》曰:太宗幸怀州,乙未,狩於济源之陵上,亲御弧矢。太宗曰:“古者先驱以供宗庙,今所获鹿,宜令有司造脯醢以充为荐享。” 又曰:褚无量丁母忧解职,庐於墓侧。其所植松柏时有鹿犯之,无量泣而言曰:“山中众草不少,何忍犯吾先茔树栽?”因通夕守护。俄有群鹿驯狎,不复侵害。 《魏名臣奏》曰:时杀禁地鹿者死。郎中黄观上疏曰:“臣深思,陛下所以不早取此鹿,诚欲使亟蕃息,然後大取以为军国之用也。然臣切以为,今鹿但有日耗,终无得多也。” 《魏末传》曰:明帝为平原王,母甄后妒,文帝杀之,欲不立为太子。常从帝猎,见鹿子母,帝射鹿母,语明帝射鹿子,明帝曰:“陛下既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大涕泣,帝放弓矢。由是立太子意定。 《国语》曰: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鹿,而荒服者不至。(《史记》又载。) 《穆天子传》曰:天子赐曹奴之人黄金之鹿,白银之麇。 又曰:天子西升於藜丘之阳,过并公博,乃驾鹿游乎山上。 又曰:天子征于菹(侧鱼切。)台,猎菹之兽。於是有白鹿一,迕(音悟。)乘逸走出。天子乘渠黄之乘驰焉。 《山海经》曰:上申之山,其兽多白鹿。 辛氏《三秦记》曰: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 《太公六韬》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其鹿,天下共食肉。 《庄子》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民如野鹿。 《韩子》曰:夫马似鹿者而题千金。有百金之马而尾金之鹿者,马为人用而鹿不为人用。 《列子》曰: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却而击之,毙。恐人见之,遽而藏诸隍中,复之以{艹稚},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从途而咏其事。旁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登薰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 《管子》曰:桓公问管子:“楚之强国,举毙蕙之,恐力不能过,奈何?”对曰:“公贵买其鹿。”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载钱二千万求生鹿於楚人。楚人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人贾曰:“为我致生鹿,赐子金百斤,什至金千斤。” 《试萦》曰:鹿走而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谓不反顾也。 《吕氏春秋》曰:胩子遭崔杼之患,其仆将驰,晏子安之曰:“疾必不生,徐必不世。鹿生於山,命悬於厨,今婴有所悬也。” 《抱朴子》曰:昔张盍翕(音沓。)及儒宁成,二人并精思於蜀□台山石室中,忽有一人,著黄练单衣葛巾,到其前曰:“劳乎道士,乃辛苦幽深于是。”二人顾视於镜中,乃见是鹿也,因问曰:“汝是草中老鹿,何敢诈为人形也?”言绝,即还成鹿而走去。 《濑乡记□李母碑》曰:老子乘白鹿,下托於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