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18 页/共 737 页
又曰:海西公大和四年十月,有大流星西下,有声如雷。明年,广汉妖贼李弘反,自称圣王。又慕容克邺,尽有其地。明年,桓温废帝。
又曰:孝武太玄十三年,天狗东北下,有声。占曰:此交战流血。是後慕容垂、翟辽、姚苌、符登、慕容永并阻兵争强。
《宋书》曰:後废帝玄徽五年四月,星陨於东南,有声如雷。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後赵石勒建平四年,有流星大如尾,足形,自北极西南流,五十馀丈,光明烛地,坠於河,声闻九百馀里。其年,石勒死,而季龙杀勒诸子而篡位。
《隋书》曰:北齐孝昭皇建二年十月,天狗下於山。於其下讲武厌之,帝将至,有兔惊马,帝肥,坠马而死。
又曰:武成清河三年春,天狗南流,下宋地彭城。其年,妖人反於邺,入北城,劫太师彭王氵攸为主,氵攸不从,见害。
又曰:周宣王大像玄年五月,有流星大如二斗器,云从太微端门流入,有声如翻旗。其月,静帝立,隋公杨坚专政,俄而禅位。
又曰:静帝大定玄年七月,有大流星如斗,出五车,东北流,光明烛地。是月,赵王招越王盛以谋执政,被诛。
又曰: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八月,夜有大流星如斗,出王良阁道,声如颓墙。其日又有大流星如瓮,出羽林,有声。明年,帝幸江都,天下大乱。
《山海经》曰:金门之山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郭璞症曰:《周书》:“天狗所止地,须臾,光飞天为流星,长数十丈,其疾如风,声如雷,走如电光。”吴楚七国反时吠过梁野。)
《兵书》曰:两敌相望,其□气如牛马状,头低尾仰,曰天狗。勿与战也。
枉矢
《河图稽耀钩》曰:辰星散为枉矢,流所射,可诛。
《河图》曰:枉矢东流,天下恐。
《尚书运授期》曰:白帝掷晡,六十四世,其亡也,枉矢射参。
《尚书中候》曰:夏桀无道,枉矢射。
《洪范五行传》曰:枉矢者,弓矢之像也。枉矢之所触,天下之所伐,灭亡之像也。
《春秋运斗枢》曰:黄帝行失枢,则枉矢出射所谋。(谋易失枢之王,故以枉矢射之。)
《春秋潜潭巴》曰:枉矢出,臣不忠。
又曰:枉矢或南或北,无聚众,伐战国。
《论语摘辅像》曰:虚王反度枉矢合。
《史记□天官书》曰:枉矢,类大流星,蛇行而苍黑,望之如有毛羽。
又曰:项羽救钜鹿,枉矢西流,山东遂合从,西坑秦人,屠咸阳。
《说苑》曰:秦二世立,枉矢夜光。俄而天下大乱,二世被杀。
《晋书》曰:武帝玄康四年,枉矢北行竟天。次年,夜,枉矢自北斗魁东南行。占曰:“以乱伐乱。”北斗主杀伐。是後赵脱凶杀司空张华,废贾后。终自屠灭。
又曰:太熙玄年,有枉矢西南流。怀帝永嘉四年,刘聪嘉平三年,星起牵牛,委曲蛇行,入紫宫,其光照地。其年,帝为刘聪所害。後三年,聪死国亡。
又曰:愍帝建兴三年,枉矢自文昌北流,至斗东,如一匹布,绛,蛇行,有手足,因变为□气,如人像,二臂一足。至五年,北平人吴祚聚众千人,立沙门为天子。四年,帝降刘曜。
又曰:玄帝大兴三年,枉矢出虚、危,没翼。大宁二年,王敦杀谯王承及甘卓。
又曰:穆帝平二年,枉矢自东南流於西北,其长半天。时所在拥兵,政非己出。
《隋书》曰:齐昏侯永光三年春,枉矢昼见西方,长十馀丈。其年梁武举兵,东昏遇害。
又曰: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枉矢二出北斗魁,委曲蛇行,注於南斗。後二年,宇文化及於江都僭号许,王世充於东都杀恭帝,僭号郑。
蚩尤旗
《河图稽耀钩》曰:荧惑散为蚩尤旗,主惑乱。
《河图提刘子》曰:帝将怒,蚩尤出乎四野。
《史记曰□天官书》曰:蚩尤之旗,类彗而後曲像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魏志》曰:嘉平四年六月,持节奉法驾迎高贵乡公於玄城,是岁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王肃其故,肃曰:“杆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倡乱者先亡矣。”明年,镇东将军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果反。
《皇览□冢墓记》曰: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阙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祠之。有赤气出如绛,名为蚩尤旗。
狱汉
《河图稽耀钩》曰:填星散为狱汉。
《春秋合诚图》曰:狱汉主逐王。(狱汉,填星精所为。)
《史记□天官书》曰:狱汉星,(孟康曰:青中赤下,有三彗纵横,亦镇星之精,一名威汉也。)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掷晷青。所出非其方,其下有兵冲不利。
五残
《河图稽耀钩》曰:镇星散为五残,主奔亡。
《春秋合诚图》曰:五残主出亡。
《春秋考异邮》曰:五残,类辰星,有角,见则政在伯。
《史记□天官书》曰: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野,星状类辰星,去地可五六七丈。所出非其方,其下有兵,冲不利。
《山海经》曰:西王母是司天之五残。
国皇
《河图稽耀钩》曰:岁星之精流为国皇,主内难。
《春秋考异邮》曰:国皇,大而赤,类南极,见则兵起,天下急。(宋均注曰:南极,老人星也。)
《后汉书□天文志》曰:灵帝光和中,国皇见东南角,去地一二丈,如炬火,十馀日。占曰:“国皇为内乱,外兵丧。”其後黄巾张角、何进、袁绍、董卓乱,燔烧宫室,迁西京。
格泽
《广雅》曰:格泽,妖气。
《史记□天官书》曰:格泽星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兑。其见,不种而获,不有土功,必有大咎。
旬始
《河图稽耀钩》曰:填星散为旬始,主招横。
《春秋合诚图》曰:旬始主争兵。
《春秋考异邮》曰:旬始照,其下必有灭主。
《广雅》曰:旬始,妖气也。
《史记□天官书》曰:旬始出於北斗旁,状如雄鸡,其色青黑,像伏鳖。
《楚辞□远游》曰: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司马相如《大人赋》曰:重旬始以为惨。(孟康曰:旬始,气,如雄鸡,在北斗旁,悬如葆卜,以为十二旒。惨,音所御切。)
营头
《占》曰:流星昼行,亡君之戒。一曰:流星昼名营头,营头而下,流血滂滂。一曰:有□如坏山堕,所谓营头之星。其所堕,复军流血。
《后汉书□天文志》曰:王莽地皇四年,遣王寻、王邑将兵至昆阳,围城数重。昼有□气,如坏山堕军上,军人皆厌,所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堕,其下复军流血三千里。”是时,光武将兵数千人赴救昆阳,击赌瞢。会天大风,飞屋瓦,雨如注水,赌瞢乱败,死者数万人。
《晋书》曰:惠帝太安二年,星昼流,矢北下,光变白,有声如雷。占曰:“为营首,营首所在,其下有大乱流血。”
又曰:穆帝永和八年,日未入,有流星大如三斗魁,从辰已上东南行,在箕斗间。占曰:“营首之下,流血滂沱。”是年,慕容俊称大燕,攻伐无已。
汉
《诗推度灾》曰:逆天地,绝人伦,则天汉灭见。
《史记□天官书》曰:汉者,金之散气,蒲熬曰十汉,中星多则水少,即旱。
《竹书纪年》曰:晋定公六年,汉不见于天。
蓬星
《汉书□天文志》曰:孝景中三年六月壬戌,蓬星见西南,在房南,大如二升器,色白;癸亥,在心东北;甲子,在尾北;丁卯,在箕北。近汉稍小,且去时大如桃,壬申去,凡十日。占曰:“蓬星出,必有乱臣。”房心间,天子宫也。是时梁王欲为汉嗣,使人杀汉诤臣袁盎。
《晋中兴书》曰:太玄二十年九月,有蓬星如粉絮,东行历女、虚危,及哭星。
卷八百七十六 咎徵部三
风
《尚书□洪范》曰:咎徵,曰蒙,恒风若。(君行蒙暗,则常风顺之。)
《礼记□月令》曰:孟春行夏令,飘风暴雨总至。季秋行春令,则暖风来至。
京房《易传》曰:后专拜,厥风疾而树不摇;不循道,厥风不摇草。
京房《别对灾异》曰:回风起何?风者,天之号令也,当直而正,普而不偏。佞人众,君迷惑,则回风起。不救,则致逆风起。其救也,用公直,黜邪枉,此灾消矣。
《春秋潜潭巴》曰:疾风拔木,谗臣恣,忠臣辱。
《史记》曰:殷纣末年,大风飘牛马,坏屋,拔树飞数十里,周灭之。
又曰:秦始皇二十八年,渡淮至衡山,浮江至湘,遇大风。博士云:“尧女舜妻葬於此。”始皇怒,使刑人三千伐湘山树。明年,东游至博浪沙中,为盗所惊,乃令天下大索焉。
又曰:项羽背约,都彭城,汉祖伐之,围汉三重。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楚军大乱。
《汉书》曰:吕后崩。後,吕产执北军,朱虚侯刘章入宫卫帝。见产廷中,遂击产。走,大风起,从官莫敢斗,章逐产杀之。
又曰:昭帝时,燕王旦都蓟,大风拔宫树十六,吹坏城楼。王反,伏诛。
又曰:济北王兴居反,始举兵,大风从东吹其旌旗,飞上,堕城西纠晷,马皆悲鸣不进。李廓切谏,王不听。俄而兵败自杀。
又曰:平帝玄始四年冬,大风吹长安城门,屋瓦尽。
又曰:王莽天凤年中,大风拔树飞北阙,城门屋瓦缘边。大饥,人相食。
又曰:地皇四年,大风毁脱蟹门。其年,司徒王寻、司空王邑守昆阳,光武起兵南阳,至昆阳攻之。大风雷,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氵蚩川盛溢,寻、邑乘死人而渡。王寻见杀,军人皆散走。王邑还长安,莽败,俱杀之。
《後汉书》曰:安帝时,京师大风,拔南郊梓树九十六。後,海贼张伯路略九郡。
《魏略》曰:正始玄年,商风大起数十日,发屋拔树,动太家。痘泽正大会,风又甚,倾杯案,曹爽将诛之徵。丘俭反,景脱惺众征之。
《晋书》曰:吴孙权太玄初,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拔高陵树二千株,动吴城两门,瓦飞落。是时赋役繁重,明年权死。
又曰:孙休永安玄年十二月,孙出屯武昌。卫士施朔告欲反,闻之大惧。是夜,大风四转五复,发屋折木,扬沙石。益恐,明日腊会,称疾。休强起之,不得已,乃至会,张布、丁奉自左右缚之,叩头请为奴,不许,乃杀之。
又曰:孙皓末年狂暴,丞相陆抗与大司马丁奉谋欲废皓。太史令陈苗奏:久阴不雨,风气回逆,将有阴谋。皓深惊惧,抗遂寝其事。
又曰:晋武帝咸宁三年八月,大风拔木,暴寒且冰。其年,吴将孙慎入江夏。太康末,京都风,发屋拔木。
又曰:惠帝永康中,六月飘风,吹贾谧朝衣飞数百丈。明年,谧诛。其年十一月,京都大风,发屋折木。十二月,愍怀太子幽於金墉。
又曰:永康玄年四月,张华舍风起,折木,飞缯轴六七枚。是月,赵脱凶矫制废贾后,害张华、裴等。
又曰:赵脱凶篡位,改玄建始。祠太庙,风暴起,黄尘四合。其年伦诛。
又曰:玄帝永昌中,大风,拔木坏屋,拔御道柳百馀株。时王敦害尚书刁协、仆射周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