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17 页/共 737 页

《左传□宣下》曰:天反时为灾。 又曰:定公玄年,诸侯之大夫城成周,三旬而毕,乃归诸侯之戍。齐高张後,不从诸侯。晋女叔宽曰:“周苌弘、齐高张皆将不免。”苌弘瓮屿,(天既厌周德,苌弘欲迁都以延其祚,故曰瓮屿。)高子违人。天之所坏,不可支也;众之所为,不可奸也”。(为哀三年周人杀苌弘,六年高张来鲁。) 天裂 京氏《易妖占》曰:天裂,阳不足,下害上之像。天裂见人,兵起国亡;天开槛邂,流血滂滂。 《晋书》曰:惠帝玄康中,天西北裂。时人主昏暗,贾后专政。 又曰:太安中,天裂为二,声如雷。是时长沙王奉帝出拒成都王颖,河间王迭威专命,僭乱之像。 又曰:成帝咸和四年冬,天裂西北。时苏峻之子以万人入吴兴,天下有兵,关中转乱。明年,石勒僭位。 又曰:穆帝平五年,天裂,广数丈,声如雷。 又曰:哀帝初即位,天中裂,广三四丈,声如雷,野雉皆ず。时帝荒疾,不识万机,太后临朝,桓温专政。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前赵刘曜建玄初,天裂,广一丈,长五十馀丈。时四方交战。 《隋书》曰:梁武帝太清中,天裂西北,长十丈,阔二丈,光出如电,声如雷。明年,侯景陷台城。 天开 《汉志》曰:惠帝二年,天开东北,长二十馀丈,广十丈。後有吕后废二少帝,诸吕作乱。 萧子显《齐书》曰:齐东昏侯永玄中,夜天开,黄色明照。顷有物,绛色,如小瓮,渐大如仓廪,声如雷,坠太湖,野雉皆ず。其年东昏见废。 《隋书》曰:陈後主至德初,天开西北至东南,其内有黄杂色,声如雷。後年章大宝举毙薮陈,竟国亡。 天光 《竹书纪年》曰: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 《汉书》曰:成帝匈坑玄年四月,无□有雷,声光四下,至昏乃止。 《晋书》曰:穆帝永和十年,前凉张祚之玄年正月,夜,天有光如车盖。明年,祚被杀。 《宋书》曰:文帝玄嘉十八年七月,天有黄光洞烛。至二十二年,太子詹事范晔反,伏诛。 天崩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後凉麟嘉五年,天崩,有声若雷,久之乃止。 又曰:前赵刘聪麟嘉三年,天崩,声若雷,久乃止。是岁聪死。 天鸣 京氏《易妖占》曰:天有悬车之声,人主忧。 又曰:《易传》曰:“万民劳,厥妖天鸣。” 《晋书》曰:武帝末,天东有声如雷。 又曰:玄帝太兴玄年,天鸣东南,有声如风水相薄。三年,天又鸣。其後王敦入石头,王师败绩。玄帝屈辱,制於强臣。 《陈书》曰:梁武帝天监时,有声如雷,二。是岁交州刺史李凯举毙薮。後年,又西北隆隆有声如雷,赤气至地。是岁盗杀东莞、琅琊太守。中大通年,西南有声如雷,其年北凉州刺史简钦反。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前凉张骏时,晋建兴十七年八月,天有大声,下震地。孟池县人夜怪室如昼,时起视,见西北开有门,光明照地。至二十二年,逊於重华。 又曰:南燕六年,天鸣。是年桓玄废其主自立,称大楚。 又曰:前秦符坚建玄十四年,天鼓鸣。至二十年,坚为姚苌所杀。 《隋书》曰:北齐文宣天保年中,天西南有声如雷。时帝不恤国政,大兴师旅。 又曰:後主武平末年,後主东遁至青州。是日西方有声如雷。是月为周师所擒。 又曰:周宣帝建德年,天西北有声如雷。未几,吐谷浑大寇边。 又曰: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天有声如风水相击,三夜乃止。 又曰:後主初即位,八月,天有声如风水相击。俄又如之。九月夜,天东北有声如虫飞,渐移西北。至德玄年正月,天东南有声如虫飞,後降於隋。 《隋书》曰:开皇二十年四月,天有声如泻水,自南而北。六月,秦王俊薨。 《河图稽命徵》曰:帝刘即位百七十年,太阴在庚辰,江充诡蒲颁,天鸣地坼。 四时 《礼记□月令》曰: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早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民有大疫,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冰,寒气总至,寇戎来征;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暝为害。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夏令,则人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收;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早降,兵革并起。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则草木早枯,後乃大水,败其城郭;行春令,则蝗虫为灾,暴风来格,秀草不实。仲夏行冬令,则雹冻伤,道路不通,暴兵来至;行春令,则五晚熟,百时起,其国乃饥;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於疫。季夏行春令,则实鲜落,国多风咳,民乃迁徙;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灾;行冬令,则风气不时,鹰隼早鸷,四鄙入保。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无实;行夏令,则其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行夏令,则其国大旱,蛰虫不藏,五复生;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死。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嚏;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境不宁,土地分裂;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懈惰,师兴不居。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行秋令,则霜雪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卷八百七十五 咎徵部二 五星 京氏《易五星占》曰:岁星失度何?人君不仁,春杀无辜,则岁星失度;其救也,慈仁敬让,广恩惠施,无犯四时,则岁星承度。荧惑失度何?人君内无礼法,轻薄房室,外行慢易,敛夺民财,则荧惑失度;其救也,爵贤位德,养幼廪孤,命乐师,趣兆鼓,合欢欣,荧惑还度,天心得矣。太白失度何?人君薄恩尾,懦弱不胜任,则太白失度;其救也,举有义,任威用武,则太白复,兵气消矣。镇星失度何?人君内无仁义,外多华饰,则镇星失度;其救也,治社稷,修明堂,近方直之人,此灾自消也。辰星失度何?人君内无仁义,外多华饰,则辰星失度;其救也,明刑慎罚,审法必中。 《尚书考灵耀》曰:白经天,水决江。(白,太白也。金为水宗,故多水也。) 《春秋玄命苞》曰:肽、毕间为天街,日月星以出入。荧惑守之,道不通,天下危。 又曰:卷舌主口语,荧惑临之,下多乱谋。国君以口舌之害起寇。 又曰:荧惑守轩辕,贵妾争。 又曰:荧惑守宫室,群妃斗。 《汉书□天文志》曰:五星所行,合散犯守、历陵斗蚀、彗孛飞流,皆阴之精,本於地而发於天也。(孟康曰:合,同居也。散,谓五星有变,则其精散为妖星也。犯,七寸之内,光芒相及。陵,相冒过也。蚀,星月相陵,不见者旁,日食也。韦昭曰:白自下往触之曰犯。居其旁曰守。经之为历。相击为斗。张晏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孛气似彗。飞流,谓飞星流星也。孟康曰:飞,绝迹而去之。流,光迹相连也。) 又曰:孝昭始玄中,太白入太微,西藩第一星北出,东藩第一星北东下去。太微者,天庭也。太白行其中,宫门当闭,大将被甲兵,邪臣伏诛。後有流星,下燕万载宫极,东去。(李奇曰:极,屋梁也。三辅名为极也。)法曰:“国恐有诛。”其後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安与长公主、燕刺王谋主乱,咸伏诛。 又曰:建始四年七月,荧惑逾岁星,居其东北半寸所,如连李。时岁星在关星西四尺所,荧惑初从毕口大星东北往,数日至,往疾去迟。占曰:“荧惑与岁星斗,有病君、饥岁。”其後旱伤麦,民食榆皮。诃平二年十月壬申,太皇太后避时昆明东观。 又曰: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丞相翟方进欲塞灾异自杀。 客星 《左传》曰:昭十年,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客星也。)郑裨灶言於子产曰:“七月戊子,晋侯将死。今兹岁在颛顼之虚,(岁,岁星也。颛顼之虚,谓玄枵。)姜氏、任氏实守其地,居其维首,而有妖星焉,告邑姜也。(客星居玄枵之维首。邑姜,齐太公女,晋唐叔之母。星占:婺女为既嫁之女,织女为处女。邑姜,齐之既嫁女。妖星在婺女,齐得岁,故知祸归邑姜。)邑姜,晋之妣也。天以七纪,(二十八宿面七。)戊子,逢公以登,星斯於是乎出,(逢公,殷诸侯居齐地者。逢公将死,妖星出婺女,时非岁星所在,故齐自当祸,而以戊子日卒。)吾是以讥之。”至时,晋平公卒。 《汉书》曰:玄帝初玄玄年四月,客星大如瓜,色青白,在南斗第二星东可四尺。占曰:“为水饥。”其月渤海水大溢;六月关东大饥,民多饥死;琅邪人相食。二年五月,客星见昴分,居卷舌东可五尺,青白色,炎长三寸。占曰:“天下有妄言者。”其十二月,钜鹿都尉谢君男诈为神人,论死。 《後汉书□天文志》曰:孝安永初四年六月甲子,客星大如李,苍白,芒气长二尺,西南指上阶。星,上阶为三公。後太尉张、禹、司空张敏免官。 又曰:中平五年六月丁卯,客星如三升碗,出贯索,西南行入天市,至尾而消。占曰:“客星入天市,为贵人丧。” 谢承《後汉书》曰:吴郡周敞,师事京房。为赵显所谮,谓敞曰:“吾死後三十日,客星必出天市,即吾无辜也。”死後果如言。 孛 《左传》曰:文十四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周内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 又曰: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像,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於夏为三月,於商为四月,於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六物之占,在宋卫郑陈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裨灶言於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瓒玉瓒,郑必不火。”钟产弗与。後四国皆火。 《春秋孔演图》曰:海精死,彗星出;(宋均注曰:海精,鲸鱼。)彗星出则国枢橛。 《春秋考异邮》曰:鲸鱼死,彗星合。(宋均注曰:鲸鱼阴物,生於水。今出而死,是时有兵相杀之祥也,故天应之以妖彗也。) 《春秋合诚图》曰:赤彗,火精,如火,曜长七尺。 《孝经钩免》曰:周襄王不能事其母弟,彗入斗,亡其度。 《孝经内记》曰:彗星入北斗,祸大起;在三台,臣害君;在太微,君害臣;在天狱,诸侯作祸。彗行所指,其国大恶。彗在月中者,君有德,天下欣心,大丰盛。 《尔雅》曰:彗星为(楚缄切。)枪。(楚庚切。) 《河图帝通纪》曰:彗星者,天之旗。 《河图稽耀钩》曰:五星散为五色之彗。 《战国策》曰:唐睢谓秦王曰:“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 《史记》曰:秦始皇十五年,彗星四见,大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麻。 《汉书》曰:建玄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攻战具,遂谋反。 又曰:哀帝建平二年二月,彗星出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玄,三正之始,彗而出之,改更之像也。其後卒有王枚蒇国之祸。 《後汉书》曰:献帝建安二十三年正月,孛星晨见东方二十馀日,夕出西方。纪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入太微,指帝坐。占曰除旧布新之像。 《后汉书□天文志》曰:王莽地皇三年十一月,有孛星於张,东南行,五日不见。孛星者,恶气所生,为乱兵;又参然孛焉,兵之类也,故名之曰孛。孛之为名,犹有所伤害,有所妨蔽。或谓之彗星,所以除秽而布新也。张为周地,星孛於张,东南行,即翼、轸之分,翼为楚,楚地将有兵乱。後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都雒,居周地,除秽布新之像也。 又曰:孝明永平三年,六月丁卯,彗星出天舡北,长二尺所,稍北行,百三十五日。韧屿舡为水,彗星出之为大水。是岁伊雒水溢,到津城门,坏伊桥,郡七、县三十二皆大水。 又曰:永和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见东方,长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营室,及坟墓。营室者,天子常宫,坟墓主死。彗星砌狞向营室,至坟墓,不出五六年,天下有大丧。 又曰:光和玄年八月,彗星出亢池,入天市中,长数尺,稍长至五六丈,赤色,经历十馀宿,八十馀日,乃消於天苑中,彗除天市,将徙帝,将易都。至初平玄年,献帝迁都长安。 又曰:孝献建安九年十月,有星孛于东井与鬼魁,入轩辕太微。十一年正月,有孛于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及北辰。占曰:“彗扫太微、紫宫,人主易位。”其後魏文帝受禅。十二月辛卯,有星孛于鹑尾,荆州分也。时荆州牧刘表专据荆州,从事周群以为荆州牧将死而失士。明年秋,表卒,以小子琮自代。曹公将攻荆州,琮惧,举军诣公降。 《晏子春秋》曰:景公谓晏子曰:“彗星向吾国,我是以悲。”晏子曰:“君穿池欲深广,为台欲高大,诛戮如仇雠,孛又将至,彗星容可拒乎?”惧,缓刑罚。三十七日彗去。 《尉缭子》曰:昔楚将军子心与齐人战,未合,夜彗星出,柄在齐,所在胜,不可击。子心曰:“彗星何知!”明日与齐人战大破之。 《淮南子》曰:鲸鱼死而彗星出。 天狗 《占》曰:狗者,守御之类;天狗所降,以戒守御也。出入无时,下则有伏尸流血。其流星坠地有声,野雉皆鸣,或群狗皆吠,或流散化为□。一曰:流星有声如雷,下地中,一曰:无□而雷。一曰:星赤白有光,下地为狗,狗无足。一曰:如火光炎撤觎,其上瓮下地如数顷田。一曰:大流星,其有光,见人而坠,尾有足。一曰:星状如奔星,有声,望之如火。一曰:其色白,其荧荧如遗火状。皆曰天狗。天狗所下之处,万人伏尸,狗食血;戍下之邑,大兵起,国易攻,人相食,千里流血,四方相射,破军杀将,兵丧并起,国破灭已。 《河图稽耀钩》曰:太白散为天狗,主候兵。 《洪范五行传》曰:七国植跌战於梁地,故天狗先降梁垒,见以其像也。狗者,守御之类也,所降以戒守御也。 《史记》曰:秦孝公十二年,星昼坠有声。至十七年,秦、韩大战,擒晋惠王。 又《天官书》曰:天狗,状大如奔星,有声。其止地类狗,地望之如火光,炎炎撤觎,其下圆如数顷田,处上瓮见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洪范五行传》同。) 《汉书□天文志》曰:孝昭玄平玄年二月乙酉,祥□如狗,赤色,长尾,三枚,夹汉西行。 《汉书星行占》曰:太白散为天狗,为卒起。卒起,枷无时。四月,昌邑王贺行淫僻,大将军霍光白皇太后废贺。 又曰:成帝缓和玄年四月,日晡时,天有星,殷如雷声,有流星如缶,长十馀丈,皎然赤白,从日下东南去,或如盂,或如鸡子,熠熠如雨,下至地止。郡国皆言星陨为王者失势、诸侯起怖戤异。其後王莽专政篡位。 又曰:哀帝建平玄年正月,日出时,有物着天,白,广如一匹布,长四丈馀,西南行,声如雷,一刻止,名曰天狗。 《後汉书》曰:光武建武十一年春,有流星大如日,从太微出,入北斗魁中第六星,色白,旁有小星射者十馀枚,後有声如雷,顷止。斗魁主杀伐,是年吴汉、臧宫破公孙述於成都。十二年春,有大星如缶,出柳,西南行入弧。将灭时分为十馀段,如遗火状。须臾,有声殷殷如雷。柳为周,弧为秦蜀。是年,使大司马吴汉从洛阳发南阳卒,溯江而上,击蜀白帝公孙述数万人。 又曰:中玄玄年冬,有大流星从西南向东北行,有声如雷。其年中郎将窦固将西征。 又曰:顺帝永和三年,有流星大如斗,从西北东行,长八九尺,赤黄,有声隆隆如雷。是时,大将军梁商与常侍张逵、曹腾、孟贲等争权,矫制收腾。顺帝寤,逵等奔走,或自刺,或解貂蝉投草中。逃亡之应。 《汉献帝春秋》曰:初平四年六月,流星起织女,东南行天市中。蛇行有尾,长七八丈,色赤照地。又流星如斛,长六七丈,小者六七枚随之,光照地。又流星西北行,有声如雷,望之如火,照地。是曰天狗。 《晋书》曰:惠帝永兴玄年七月,流星,有声。二年,又有星陨,有声。後二年,怀帝、愍帝蒙尘,刘玄海、石勒攻掠,遂亡中夏。 又曰:怀帝永嘉玄年,有大流星如日,自南流於东北,小者如斗相随。天尽赤,有声如雷。是年汲桑煞东燕王腾。明年,刘玄海僭号。 又曰:穆帝永和十年,流星大如斗,色赤黄,出织女,没造父,有声如雷。其年慕容俊据临漳,诸将奔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