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14 页/共 737 页
《冠子》曰:圣德上及太清,下及万灵,则膏露下。
《晋中兴征祥记》曰:甘露,仁泽也。凝如脂,甘如饴,王者德至於天则降。
《吕氏春秋》曰: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山海经》曰:轩丘凤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存。
魏明帝《与东河王诏》曰:昔先帝时,甘露屡降仁寿殿前。自吾建承露盘以来,甘露复降芳林园。
雷
《史记》曰:高祖母刘媪尝游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冥晦,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妊,遂产高祖。
《河图》曰:黄帝以雷精起。
《尚书中候》曰:秦穆公出狩,天震大雷,下有火化为白雀,衔丹书集公车,曰:“秦伯霸也。”
气
《史记》曰:秦始皇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东游以厌当之。
又曰:高祖隐於芒砀山泽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后,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
《汉书》曰:宣帝系狱,望气者言长安狱有天子气,诏系者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邴吉拒,使者不得入。
《後汉书》曰:望气者苏伯河为王莽使,至南阳,遥见望春亭,郭曰:(,音子夜切。)“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东观汉记》曰:和帝时十一月夜,白气长三丈,起国东北。军市西域象奇、疏勒二国归义。
《魏书》曰:武宣卞皇后,琅琊开阳人,文帝母也。以汉延熹二年十二月乙巳生齐郡白亭,有黄气满室移日。父敬侯怪之,以问卜者王旦,曰:“此吉祥也。”
《晋书》曰:天子气森森然,或如华盖,或如龙如马。
《宋书》曰:明帝太始二年六月,日入後,有黄白气东西竟天,光明润泽也。
《楚汉春秋》曰:项王在鸿门,亚父谏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气冲天,五彩相缪,或似人。此非人臣之气,不若杀之。”
应劭《汉官仪》曰:世祖封禅,夜有白气一丈,东南极望,正直坛所;有青气上与天属,遥望不见颠。瑞命之符也。
光
《汉书□郊祀志》曰:武帝祀汾阴,汾阴傍有光如绛,上遂立后土祠於汾阴。
又曰:郊太一祠,上有光。
又曰:宣帝祠世宗,神光兴於殿旁。神光又兴於房中,如烛状。
《东观汉记》曰:李轶等闻谶言:“刘氏当复起,李氏为辅。”遂市兵弩,绛衣赤帻。归旧庐,望见庐南有若火光,以为人持火,呼之,光遂盛,上属天,有顷不见。上异之。
《後魏书》曰:太祖武皇帝母曰献明贺皇后,梦日出室内,寤而光明属天,歆然有感。及生於参合之北,其夜复有光明。
又曰:高祖孝文皇帝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生平城紫宫,神光照室,天地氤氲,和气充塞。
《尚书中候》曰:尧沉壁於河,荣光出。
《符瑞图》曰:玉烛者,瑞光也,见则四时之色洞如烛也。
又曰:景者,光也。亦曰象也,光而可象,应行而臻。故茂德内彰,则瑞光外烛。
又曰:昌光者,瑞光也,见於天。汉高受命,昌光出轸。
又曰:荣光者,瑞光也。其光五彩焉,出於水上。
又曰:五彩光者,天见五色、三光重辉于地也。
《春秋合诚图》曰:五光垂彩,天下大嘉。
人
《尚书中候□洛师谋》曰:吕尚出游,于戊午有赤人雄出,(赤人,水神。)授吾青简丹书,曰:“命由吕。”(吾,我也。由,用也。)
《礼含文嘉》曰:禹卑宫室,尽力乎沟洫,百馨用成,神龙灵龟驯伏,玉女降。
《魏志》曰:咸熙二年,晋太子袭位。襄武县言有大人见,长丈馀,迹长三尺一寸,白发,着黄单衣黄巾,柱杖呼民三,始语云:“今当太平。”
《瑞应图》曰:真人者,黄帝时游於池。王者有茂德,不贪货利,则金人乘船游王後池。
神
《龙鱼河图》曰:黄帝摄政,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造兵杖,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黄帝行天下事,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而令制伏蚩尤。蚩尤归臣,因使镇兵以制八方。
《尚书中候》曰:尧使禹治水,禹辞天地重功,帝钦择人,帝曰:“出,尔命图,尔乃天。”(言天使汝治水,非我。)禹临河观,有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表曰:文命治淫水。”(河图,谓括地象。)授禹河图,去入渊。
《汉书》曰:武帝太始四年三月,幸不其,(如淳曰:其音基。不其,山名,因以为县。)祠神人于交门宫,(应劭曰:神人,蓬莱仙人之属也。晋灼曰:琅琊县有交门,汉武帝所造。)若有向坐,拜者作交门之歌。
《山海经》曰: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食之,伯天下。(即于蛇也。)
《瑞应图》曰:黄帝时,西王母使乘白鹿来献白环。一本云:帝舜时,西王母遣使献玉环。
又曰:二美母者,盖神女也,周穆王时持酒来酌之。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溪十里,援弓将射,未能发,见人物具焉,右祛衣,走马前疾。管仲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走马前导也祛衣,其前水;右祛,示从右涉。”至溪,如所言,公拜焉,曰:“仲父之圣若此。”
《庄子》曰:齐桓公游於泽,管仲御。公见鬼,仲曰:“泽有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朱冠,见人则举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公曰:“此寡人之所见也。”
《墨子》曰:郑缪公昼日处庙,有神入门而左,鸟身素服,面状正方。缪公乃惧,神曰:“无奔,帝享汝明德,使锡汝寿十年,使君国昌。”公问神,神曰:“予为勾芒。”
卷八百七十三 休征部二
地
地
《礼》曰:地不爱其宝。
《符瑞图》曰:地得其性,不震摇也。
《祥瑞图》曰:王者益土地,则社稷及市中地长。
山
《管子》曰:霸王之主兴,则升山之神见。
《休子》曰:少生於稚华之渚,渚一旦化为山,郁郁葱葱焉。
湖
《吴志》曰:孙皓天玺中,吴郡言临平湖自汉来草秽壅塞,今更开通。长老传言:此湖塞,天下大乱;此湖开,天下宁。
河
《北齐书》曰:武帝大宁二年,齐州黄河清,改河清元年。
《隋书》曰:炀帝大业三年,武阳言河水清。
《唐书》曰:贞观十四年,陕州奏:界内二百馀里正月元日河水变清,四日乃止。
又曰:高宗永徽五年六月,济州黄河清十六里。
又曰:肃宗乾元二年,岚州言:黄河三十里清如井水。十月,李光弼破史思明众五万。
《易乾凿度》曰:圣人受命,瑞应先见於河,河水清。
又曰:孔子云:“天之将降嘉应,河水清变为白,白变为赤,赤变为黑,黑变为黄,各三日。”(郑玄曰:圣王为政治之所致。)
《礼斗威仪》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河氵兼。(宋均曰:氵兼,不决不溢也,谓氵兼然不盛也。氵兼,勒兼切。)
《符瑞图》曰:河氵兼者,河水清也。
孙氏《瑞应图》曰:王者循天命而行,天道四通,则河出龙图。
《东观汉记》曰:光武从邯郸避王郎兵,南至下曲阳滹沲河,道吏还言:“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渡。”左右皆惶畏为王郎所及。上命王霸前往视之,实然。霸念还言惊众,虽不可渡,且临水止尚阻,即白“冰坚可渡”。士众大喜,上大笑曰:“果妄言也。”比至河,流澌冰合可履,马欲僵,以囊盛沙布冰上。既度未数里,冰陷也。
海
孙氏《瑞应图》曰:王者出而王道通移,则海不扬鸿波。
《礼斗威仪》曰:君乘水而王,其政和平,则江海著其神象。(宋均曰:神不见,但著象而已,青黄赤白玄,水具有此色焉。)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则海出明珠。
洛
谢承《後汉书》曰:沛国陈宣,字子建。建武十年,洛水出造津城门,或欲筑塞之,宣谏曰:“昔王尊正身,金堤水退,况圣主耶?”言未绝而水去。
《尚书中候》曰:尧沉壁於洛,赤光起。
又曰:武王沉璧,青云浮洛。
《易乾凿度》曰:帝德之盛,应於洛水先温,九日乃寒,五日变为五色玄黄。
水
《陈书》曰:高祖至南康破蔡路养、李迁仕。赣石旧有二十四滩,多巨石,行旅者以为难。高祖之发也,水暴起,三百里石皆没。
《唐书》曰:武德元年七月,新丰鹦鹉谷水清。世传此水清,天下平。
《礼斗威仪》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蒙水出於山。(宋均曰:蒙,小水也。出可溉灌,生无不植也。)
《异苑》曰:临淄牛山下有女水。齐人谚曰:“世治则女水流,世乱则女水竭。”慕容超时涸弥载,暨宋武薄伐而激洪波。
醴泉
《礼》曰:地出醴泉。
《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祠长陵还,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差也。
《唐书》曰:贞观二十三年,肃州醴泉出,有文石五彩盖泉。
《尚书中候》曰:醴,甘也,取名醴酒。
又曰:尧砥德匪懈,醴泉出。
又曰:文命盛德,俊在官,醴泉出山。
《礼斗威仪》曰:醴泉味甘,王政和可贵,故水甘也。
《礼稽命征》曰:王者刑杀当罪,赏赐当功,得礼之仪,则醴泉出。(阙庭也。)
又曰:王者得礼之制,则泽谷之中白泉出,饮之使寿长。
《礼含文嘉》曰:神农修德,作耒耨,地应以醴泉。
《春秋潜潭巴》曰:君德应阳,则醴泉出焉。
《春秋运斗枢》曰:旋星得则醴泉出。
《春秋感精符》曰:德沦於地则醴泉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