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15 页/共 737 页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渊泉,则醴泉出。
孙氏《瑞应图》曰:醴泉者,水之精也,味甘如醴。泉出流所及,草木皆茂,饮之令人寿也。
又曰:理讼得所,醴泉出於京师,有仙人以爵酌之。
《白虎通》曰:德至渊泉则醴泉涌。醴泉者,美泉也,状如醴酒,可以养老也。
《冠子》曰:圣人德上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
徐整《正历》曰:黄帝上时,以醴泉为浆。
井
孙氏《瑞应图》曰:王者清净则浪井出,有仙人主之。
《典略》曰:浪井者,不凿自成之井。
池
《唐书》曰:大历八年,解州安邑两池生乳盐,後赐号宝应灵庆池。
土
《左传》曰:晋文公过卫,卫文公不礼。出於五鹿,乞食於野,野人与之块。公子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史记》曰:黄帝时有土瑞,故以土德。
王庚温《瑞应图》曰:王者德温远方,则物化为土。
《蜀王本纪》曰:蜀王猎於褒谷,秦王以金一笥遗蜀。报以礼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拜贺曰:“土者,地也,今秦当有蜀矣。”
社
《汉书》曰:昌邑王门社有枯树复生枝叶,後宣帝立。
《晋书》曰:武帝时,洛阳太社中有青气,占者以为东莞後当有天子。东莞王改封琅琊王,江东之应也。
《春秋潜潭巴》曰:里社鸣,此里有圣人。其,百姓归之。(,鸣之怒者。汤起放桀时有此祥。,呼后切。)
石
《汉书》曰:昭帝时,太山莱芜山匈匈有数千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一丈五尺,大三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立。後有白鸟数千集其旁。宣帝中兴之瑞也。
《唐书》曰:贞观十九年,陕州有石理成文,曰:“李君王”,三字甚明。又曰:永征二年,蓝田县令田仁注献瑞石,文理成字,曰:“天安永得立。”
《祥瑞图》曰:张掖之柳谷有石,始见於建安,成形於黄初,文备於太和。(建安、黄初、太和,皆年号。)其石状像龟,嶷然盘峙,广一丈六尺,长一丈七尺,周围五丈馀,苍质。麟凤龙马,炳燠成形,文字粲然。斯盖大晋受终,圣德兼该之应也。
《魏氏春秋》曰:明帝青龙三年,张掖删丹县金山玄川溢涌,宝石负图,状象灵龟,立于川西。有石马七,其一仙人骑之,其一羁绊,其五有形而不善成。有玉匣关阖於前,上有玉字,玉二,玉璜一。又有麒麟在东,凤凰在南,白虎在西,牺牛在北,马自中布列。南方有字,曰“大讨曹金但取之”。此司马氏革运之征。
《瑞应图》曰:碧石玉者,玩弄之物不用则出。
《礼稽命征》曰:王者得礼之制,则泽谷之中乃生白石。
又曰:王者君臣、父子、夫妻、尊卑有别,则石生於泽也。
《礼含文嘉》曰:内外之制,各得其宜,则山泽出龟宝石。
草
莆
孙氏《瑞应图》曰:莆,王者不征滋味,庖厨不逾深盛,则生於厨。一名倚扇,一名实闾,一名倚。生如莲,枝多叶少,根如丝转而生风,主於饮食清凉,驱杀虫蝇。舜时生於厨。又尧时冬死夏生。又舜时生於厨及阶左。
《春秋潜潭巴》曰:君臣和,得道叶度中,则莆生於庖厨。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则阜出莆。(宋均注曰:文典备则莆应也。)
华苹
《祥瑞图》曰:双莲为苹。
又曰:华苹者,其枝正平,王者德刚则仰,弱则低。
又曰:王者政令均,则华苹生。
《孝比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地,则华苹感而生。
朱草
孙氏《瑞应图》曰:朱草,草之精也,圣人之德无所不至则生。
又曰:朱草者,百草之精也,王者德无所不通、四方有歌咏之声则生。
《大戴礼》曰:朱草日生一叶,至十六日落一叶,周而复始。
《尚书大传》曰:王者德下究地之厚,则朱草生。
又曰:帝命周公践祚,朱草畅生。
《尚书中候》曰:文命咸得俊在官,则朱草在郊。
又曰:尧德清平,比隆伏羲,故朱草生郊。
《礼斗威仪》曰:君乘火而王,其政颂平,则地生朱草。
《春秋感精符》曰:王者德洽於地,则朱草生,食之令人不老。
《春秋运斗枢》曰:枢星则朱草生。
《春秋繁露》曰:君劝农事,无夺民时,使之岁不过三日,行十一之税,进经术之士,开阊阖,通障塞,恩及草木,则朱草生。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草木,则朱草生。
《後汉书》曰:光武时,朱草生于水涯。
《晋书》曰:武帝时朱草生。
《白虎通》曰:朱草,赤色也,可以染绛,别成黼黻之服,列为尊卑之差。
《淮南子》曰:太清之世,四时不失其序,日月扬光,五星循轨,则朱草生。
《抱朴子》曰:朱草,状似小桑,裁长三四尺,枝叶皆赤,茎如珊瑚,生名山岭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立可丸为泥。以金投中,名曰金浆。以玉投之,名曰玉酿,服之皆长生也。
《冠子》曰:圣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朱草生。
《魏略》曰:文帝欲受禅,朱草生於文昌殿侧。
荚
孙氏《瑞应图》曰:荚者,叶圆而五色,一名历荚。十五叶,日生一叶,从朔至望毕;从十六日毁一叶,至晦而尽。月小则一叶卷而不落。圣明之瑞也,人君德合乾坤则生。
《祥瑞图》曰:荚,尧时生。
《尚书大传》曰:周公辅幼主,不矜功,则荚生。
《尚书中候》曰:周公作乐而治,荚生。
《春秋运斗枢》曰:老人星临国,则荚生。
又曰:箕星得则荚生。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地,则荚生。
《风俗通》曰:按《孝经》说,古太平,荚生阶。其味酸,王者取以调味,後以醯醢代之。
徐整《正历》曰:黄帝之时,以荚者,瑞草也,盖神灵之嘉应也。
《白虎通》曰:王者考历得其分度,则生於阶。荚者,树名也。
嘉谷
孙氏《瑞应图》曰:嘉禾,五谷之长,盛德之精也。文者则二本而同秀,质者则同本而异秀。此夏、殷时嘉禾也。
又曰:周时嘉禾,三年本同穗异,贯桑而生,其穗盈箱。生於唐叔之国,以献,周公曰:“此嘉禾也,太和气之所生焉,此文王之德。”乃献文王之庙。
《书》曰:唐叔得禾,异亩同颖,各一陇合为一穗。献之天子,王命周公作《嘉禾》篇。
《尚书中候》曰:嘉禾,茎长五尺,三十五穗。
《礼含文嘉》曰:神农作耒耨,天应以嘉禾。
又曰:绥五车,明五礼,则五禾应以大丰。
《礼斗威仪》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升平,则嘉谷并生。
《诗含神雾》曰:尧时嘉禾七茎,连三十五穗。
《春秋运斗枢》曰:旋星得,嘉禾液。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地,则嘉禾生。
《周书》曰:神农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然後五谷兴,以助果实。
《汉书》曰:宣帝时,嘉谷降于郡国。
《後汉书》曰:安帝时,九真嘉禾生,五百六十本,七百六十八穗。
《东观汉记》曰:光武以建平元年生於济阳县舍,时有嘉禾,一茎九穗,县境大熟,因名曰秀。
又曰:章帝时,嘉禾、嘉麦日月不绝。
《魏志》曰:文帝欲受禅,郡国三嘉禾生。
王隐《晋书》曰:元帝初藉,蒿草悉成禾。
沈约《宋书》曰:文帝时,醴湖生嘉粟,一茎九穗。
又曰: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嘉禾生华林园,十株七百穗。
又曰:孝武帝大明元年,嘉禾生清暑殿鸱尾中,一株六穗。
《齐书》曰:武帝时,固始县嘉禾一茎五穗。新蔡又获一茎九穗、一茎七穗。
《梁起居注》曰:大同六年九月,始平献嘉禾,一茎十七穗。
《白虎通》曰:嘉禾者,太和之为美瑞者也。
《晋征祥说》曰:王者盛德则嘉禾生。嘉禾者,仁卉也,其大盈箱,一稃二米。国政质则同本而异颖,国政文则同颖而异本。
《唐书》曰:开元十九年,扬州奏生稻二百一十五顷,再熟稻一千八百顷,其粒与常稻无异。(音旅。)
又曰:大中二年,福建进瑞粟十五茎,茎有五六穗。
又曰:大中六年,淮南节度使杜奏:海陵、高邮两县百姓於宫河中漉得异米,煮食,呼为圣米。
鬯
孙氏《瑞应图》曰:鬯者,三隅之黍,一稃三米,王者宗庙修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