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06 页/共 737 页
梁刘孝威《谢东宫赉鹿脯等启》曰:上林绝胡人之搏,禁地无张京之犯,而犹有班超之游猎,李广之驰射,远归於厨使,入贡於脯人,形图三事之车,影入九仙之镜。
鲭
《西京杂记》曰: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往来。娄护丰办傅会五侯间,各得其意,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
《齐书》曰:武帝就虞求诸饮食方,秘不出。上醉後,体不快,乃献醒酒鲭一方而已。
《释名》曰:,菹也,以盐米酿之,如菹熟而食之也。
《吴志》曰:孟仁为盐池司马,自能结网,手以捕鱼,作寄母,母还之曰:“汝为鱼官,而以寄我,非避嫌也。”
《宋书》曰:王莹代谢超宗为义兴太守,与谢交恶。超宗到都後,莹父懋往超宗处,超宗设精白鲍美獐巴,懋问:“那得佳味?”超宗诡言莹始见饷,佯惊曰:“大人岂应不得耶?”懋大忿,言於朝廷,称莹供养不足,坐失废弃久之。
《博物志》曰:仲秋月,取折头鲤子,去鳞破腹,使膂割为渐米烂藻之,以赤秫米饭、盐酒令糁之,镇不苦,重逾月乃熟,是谓秋鲭。
《王子年拾遗记》曰:汉元凤二年,於淋池之南,起桂台以望远。帝常以季秋之月,沉冲澜云之舟,穷晷系夜,钓於台下。以香金为钓,霜丝为纶,丹鲤为饵,得白蛟长三丈,若大蛇,无鳞甲。帝曰:“非瑞也。”命太官为,肉紫骨青,味绝香美,班赐群臣。帝後思其美,渔者不复得,知为神异也。
《列异传》曰:费长房又能缩地脉,坐客在家,至市买,一日之间,人见之千里外者数处。
《世说》曰:有人遗张华,见之,谓客云:“此龙肉也,肉中则有五色光。”试之,果如言。後问其主,云於茅积下得白鱼所作也。
又曰:陶侃少时作鱼梁吏,常以一坩(苦甘切。)饷母。母封付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也!”
谢玄《与妇书》曰:昨出钓,获鱼,作一坩,今奉送。
《大业拾遗》曰:十二年六月,吴郡献太湖鲤鱼腴鳝四十坩,纯以鲤腴为之。计一坩差,用鲤鱼三百头,肥美之极,冠於鲔。
八珍
《周礼□天官》曰:食医掌王之八珍。
《礼》曰: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沃煎成之以为名。)粗烁:煎醢加于黍食之上,沃之以膏,曰粗烁。(母,读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也。)炮:取豚若将,圭之、刳之,实枣於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音堇。)涂,炮之,涂皆,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章善反。)为稻粉蚤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钜镬汤,以小鼎芗脯於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无绝火,而后调之以醯醢(炮者,以为涂烧之为名。将,当为。,羊也。)捣珍:取牛羊麋麇之肉,必灰,(音媒。)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熟出之。去其,柔其肉(灰,脊侧肉也。)渍: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湛(音尖。)诸美酒,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醯臆(湛亦渍也。)为熬:捶之,去其,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麇皆如牛羊。欲濡肉,则Э而煎之以醢。欲干肉,则捶而食之。(熬,取火上为之,今火脯似之。此七者,《周礼》八珍,其一肝是也。)肝:取狗肝一,蒙之以其,濡炙之,举焦其,不蓼。(,肠间脂也。)
卷八百六十三 饮食部二十一
肉
《礼》曰:毋反鱼肉。(为已历口人可秽也。)濡肉齿决,肉不齿决。
又曰:六十宿肉,六十非肉不饱。
又曰:觞酒豆肉,让而受恶。
《传》曰:公将如棠观鱼,臧僖伯谏曰:“乌兽之肉不登於俎,则公不射,古之制也。”
又曰: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谓朝大夫。)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又曰:公膳日双鸡,(卿大夫之膳食。)饔人窃更之以鹜。御者知之,则去其肉而以其泊馈。(御者,进食者。饔人、御者欲使诸大夫怨庆氏,减其膳,盖卢蒲癸王何之谋也。)
又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有酒如渑,有肉如陵。(亦具酒门。)
《谷梁传》曰:公曰:“天王使石尚来归。也者,何也?俎实也,祭肉也。生曰,熟曰俎。”
《论语》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又《乡党》曰:鱼馁而肉败,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祭於君,不宿肉。(助祭於君,所得牲体,归即以班赐,不留神惠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自其家祭肉也,过三日不食,是亵鬼神之馀。)
《尔雅》曰:肉谓之败。(臭坏。)
又曰:肉曰脱之。(剥其皮也。今江东呼麇鹿之属通为肉。)
又曰:鲍宣上书: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使奴从宾为肉。
《家语》曰:夫食肉者勇悍。
《战国策》曰: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史记》曰:廉颇奔魏,赵王使使者视颇尚可得用不。赵使见颇,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又曰:公孙弘为丞相,食一肉。
《帝王世纪》曰:夏桀为肉山、脯林。
《汉书》曰:黄霸为颍川太守,使吏出,不敢舍邮亭,食於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霸,与语道此。後日,吏谒见,霸迎劳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
又曰:武帝为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
又曰:陈平为里社分肉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宰天下,亦当如此肉矣。”
又曰:张汤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父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室得鼠及馀肉,劾鼠掠治。
又曰:伏日,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东方朔独拔剑切肉,即怀肉归。太官奏之,朔入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一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视酒如浆,视肉如霍。)
又曰:鲍宣上书:“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视酒如浆,视肉如霍。)
又曰:成帝许后上疏曰:“故时酒肉有所赐外家,辄上表乃决。”
《东观汉记》曰:太尉赵喜闻鲁恭志行,每岁时遣子送米肉,辞让不敢当。
又曰:卓茂为密令,民有言亭长受其米肉者。茂问之:“亭长从汝求乎?有事与之,自以恩意遗人乎?”民曰:“自遗之。”茂曰:“人异於禽兽者,以有仁爱也。亭长素为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又曰:贼经姜诗墓,不敢惊孝子。致米肉,诗埋之。後吏谴诗,掘出示之。
又曰:闵仲叔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买肉,日买猪肝一片。
谢承《後汉书》曰:李苌家昼则躬耕,夜则读书,日为母市斤肉粱米作食。
《後汉书》曰:桓任,字仪辽。後母生时,不食猪羊肉,故终身不以猪羊肉入口。
又曰:李充。延平年中,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後进。特徵充为博士。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下音假,借音子夜反。)以充高节,每卑敬之。尝置酒请宾客,满堂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骘欲绝其论,以肉啖之,充抵肉於地,曰:“说士犹甘於肉!”遂出径去,骘甚望之。
《汉旧仪》曰:齐法,食肉三十六两。
《英雄记》曰:冀州剌史韩馥问诸从事曰:“收有何长何短?”治中刘子曰:“前劳赐,有馀肉百斤,卖之,一州调度,奢俭不复在。是犹可劳赐,勤劳吏士,卖之,可示俭。”
《吴志》曰:赵达尝过故知,取盘中只箸再纵横之,乃言:“卿东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何以辞无?”
王隐《晋书》曰:愍怀太子令人屠肉,已自分齐,手揣轻重,斤两不差,云其母本屠家之女也。
《太康起居注》曰:尚书郭弈有疾,日赐酒米各伍升,猪羊肉各一斤。石崇,崔亮母疾,日赐清酒、粳米各伍升、猪羊肉各一斤半。
臧荣绪《晋书》曰:赵高为丞相,指鹿为马,持蒲作肉。
《晋中兴书》曰:陆纳为吴兴太守,辞大司马桓温,因问桓公:“醉可饮几酒?肉食多少?”温曰:“温酒不过三升便醉,白肉不过十脔。”纳後伺间求入,自言外有征礼,温敕而受,正有酒一斗、鹿肉一盘。一坐愕然,纳曰:“公近云饮三升,民正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馀沥。”温叹服。
《晋书》曰:周访乡人盗访牛,於家间杀之。访得之,密埋其肉,不使人知。
《宋书》曰:衡阳王仪季镇荆州,队主续丰母老家贫,无以充养,遂不食肉。仪季哀其志,以钱米给丰母,并制丰啖肉。
《齐书》曰:高帝虽从官,而家业本贫。为建康令时,明帝等冬月犹无缣纩,而奉瞻甚厚。后母撤去兼肉,曰:“於我过足矣。”
《梁书》曰:傅昭性尤笃慎。予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
《隋书》曰:王邵笃好经史,遗落世事,用思既专,性颇恍忽。至对食闭目疑思,盘中之肉,辄为仆从所食。邵弗之觉,惟责肉少,数罚厨人。厨人以情白,依前闭目伺候而获之,厨人方免笞辱。
《墨子》曰:孔子厄於陈、蔡,子路烹豚,孔子不问肉所由来,食之。
《晏子春秋》曰: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
《王孙子》曰:楚庄伐宋,厨有臭肉,将军子重谏王以肉馈於贤公孙。
《尼子》曰:殷纣为肉圃。
《孟子》曰:孔子为鲁司寇,从而祭,番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肉也,其知者以无礼也。
又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又曰: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韩子》曰:夫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饿者不育。令待尧、舜之贤,乃治当世之民,是犹待粱肉而救饿之说也。
又曰:晏子对景公曰:“田成子杀一牛,取一豆肉,馀以食士。”
《燕丹子》曰:荆轲入秦,过阳翟,买肉争轻重,屠辱轲。武阳欲击,轲止之。
《淮南子》曰: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酸,或以甘,煎熬燔炙,和有万方,其本一牛之体。
《吕氏春秋》曰: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俊燕之翠、述荡之、(音牵,兽名。)旄象之约。(旄、象,牛、兽也。旄、象肉美,贵之也。)
又曰:尝一脔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又曰: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刘向《新序》曰:赵简子使使聘孔子於鲁,以胖牛肉迎於河上。使者谓船人曰:“孔子即上船,中河安流而杀之。”孔子至,使者致命,进胖牛之肉。孔子仰天而叹曰:“美哉水乎,洋洋也!使丘不济此水者,命也夫?”
桓谭《新论》曰:九江太守庞真,案县令高真曾受社祭,有生牛肉二十斤,劾以主守盗,上请逮捕。诏不赃天下,缘是诸府县社腊祠祭灶,不但进熟食,皆复多肉米酒脯腊,诸奇珍益盛,是故诸郡府至杀牛数十头。
又曰:关东鄙语:“世人闻长安乐,出门西向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
《风俗通》曰:陈伯敬目有所见,不食其肉。
王充《论衡》曰:仲子兄禄万锺,以兄之禄为不义,而不食之,避兄离母,处於陵。他日归,有馈其兄生鹅者,曰:“恶用是者?”他日,其母杀是鹅,与之食。其兄自外来至,曰:“之肉!”而仲子耻负前言,即吐而出之。
《典略》曰:凡宗庙,三岁大袷。每大牢,分之左辩上帝,右辩上后;俎馀委肉,积於前数千斤,名堆俎。
《博物志》曰:食燕肉不可入水,为蛟所吞。龙肉以醢渍,则文章生。
《方言》曰:燕之北郊,朝鲜洌水间,凡异肉及披牛羊五脏,谓之膊。(音博。)
《说文》曰:肴,杂肉也。腌,(一劫反。)渍肉也。专(之Й反。)切肉也。
《广志》曰:北方有牧草,便於其畜,故北方出美肉。
《异苑》曰:山阴有人尝食牛肉,便作牛鸣,菜食乃止。
《广州先贤传》曰:丁密不食有目之肉。
《桂阳先贤画赞》曰:程曾子孝孙七岁亡母,号慕毁悴。王母哀怜,嚼食哺之。知有肉味,遂吐不食。
《华阳国志》曰:孝子郎偶,二亲病时不能食肉,遂终身不食肉。
《董卓别传》曰:吕布杀卓,百姓欣庆相贺,长安酒肉为暴贵。
《江氏家传》曰:蕤年七岁,葬父,有酒肉食之,左右或戏曰:“郎为孝,何肉食?”蕤瞿然敛容,遂不食。
《十洲记》曰:昆仑铜柱下有回屋焉,壁方丈。上有鸟,名曰希,有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其肉若醢,仙人甘之。
《笑林》曰:甲买肉,过入都厕,挂肉着外。乙偷之,未得去。甲出觅肉。因诈,便口衔肉曰:“挂著外门,何得不失?若如我衔肉着口,岂有失理?”
《世说》曰: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友求集,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以谘事,今何以去?”答曰:“友闻白羊白肉美,一生未尝得,故来求食。食了无事可谘。”
《魏文帝与吴质书》曰:举太山以为肉,竭东海以为酒。
陆凯《表》曰:吕蒙、凌统早亡,先帝痛悼不已。子并幼稚,皆内省中,称肉食之客。
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