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05 页/共 737 页
《左传》曰: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艹伐}为右,载齐侯以免。(佐车,副车。)
又曰:鄢陵之战,栾钅咸见子重之旌,请曰:“楚人谓‘夫旌,子重之麾也’。彼其子重也,日臣之使於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又问其馀。)臣对曰:‘好以暇’。(暇,闲暇。)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谓整;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食好整之言。)请摄饮焉。(摄,持也。持饮,往饮子重也。)公许之。使行人执承饮,(承,奉也。)造于子重,曰:“寡君乏使,使钅咸御持矛,是以不得犒从者,使某摄饮。”子重曰:“夫子尝与吾言於楚,必是故也,不亦识乎?”(知其以往言好暇故致饮。)受而饮之免使者而复鼓。(免,脱也。)
又曰:郑师入陈,子展执絷而见,(见陈侯。)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承饮,奉觞,示不失臣敬。)子美入,数俘而出。(子美,子产也。但数其所获人数,不将以归也。)
又曰:吴入楚,申包胥乞师於秦,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论语》曰:一箪食,一瓢饮。
《穆天子传》曰:天子渴于中,求饮未至,七萃之士曰高奔戎,割其左骖之颈,取其清血,以饮天子。(今西方之羌故刺马咽取血饮之,创亦寻愈也。)天子美之,赐佩玉一只。
《神仙传》曰:蔡经尸解去,十馀年忽还家,言七月七日王君当来过,到其日可多作数百斛饮以供从官,乃去。到期,假借瓮器,作饮数百斛,罗列覆置庭中。其日,方平果来。
《语林》曰:陆士衡在洛,夏月忽思竹饮,语刘实云:“吾乡曲之思转深,今来东归,恐无复相见理。”言此,已复之生感。
浆
《诗》曰:或以其酒,不以其浆。(或醉其酒者,或不得浆者。)
《礼记□曲礼》曰:酒浆处右。
又《檀弓》曰:曾子谓子思曰:“,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於口者七日。”
又《内则》曰:浆、(酢也。)水、(清新。)意,(梅浆。)滥。(以诸和水也。以《周礼》六饮校之,则滥,凉也。纪莒之间名诸为滥。)
汉《释名》曰:桃滥水也,水渍而藏之,其味滥滥然酢也。
《史记》曰:浆千儋,(儋,罂。)此亦比千乘之家。
又曰:薛公藏於卖浆家。
《汉书□郊祀歌》曰:奉尊柘浆析朝醒。(应劭曰:取甘柘汁以为饮也。析,解。酲,病酒。言柘浆可以解朝醒也。)
《吴书》曰:袁术去寿春,时方盛夏,欲得蜜浆,又无蜜,遂欧血死。
《後魏书》曰:游明根幼年遭乱,为栎阳王氏奴。主使牧羊,明根以浆倩人书字路边,书地学之。
又曰:咸阳王禧谋逆被禽,送华林都亭,着千斤钱格锁格,羽林掌卫之。时热甚,禧渴闷垂死,敕断水浆。侍中崔光令左右送酪浆升馀,禧一饮而尽。
《管子》曰:左酒右浆。(蔡邕注曰:事尚书,左酒,近体也;右浆,上远。)
《列子》曰:列子之齐,中道而返,遇伯昏瞀人。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曰:“吾食於十浆,而五浆先馈。”(馈,遗也。)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已惊?”(遗汝之浆,何故惊也?)曰:“夫内诚不解,(内无诚实,外无解然。)形谍成光,(谍饰其形,身之光也。)以外镇人心,(外以谍形镇人,则其内不足也。)使人轻乎贵老(重少轻老,由乎形谍。)而察其所患。(形饰则心乱,乱必患生,故当察也。)夫浆人持为食羹之货,多馀之嬴,(浆人之馈我者,非贵我嬴也,盖货我以自盈耳。)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食羹之利薄,所利之权轻,相犹谋我,况有国者效我以功事乎?故我道中而反。)而况万乘之主,身劳於国,而智尽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也。”
《孟子》曰:《书》曰:“我后,后来无罚!”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
《袁子正书》曰:岁在申酉,乞浆得酒;岁在辰巳,嫁妻卖子。
《顾子》曰:非其道,壶浆不可受;是其道,虽天下不可让。
《山海经》曰:高前之山,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者不心痛。
《汉武故事》曰:西王母曰:“太上之药,有玉津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
《神异经》曰:东南有人,名黄父,以雾露为浆。
《广志》曰:佥,京浆也。(佥,初槛切。)
《穆天子传》曰:盛姬病,求饮,天子命取浆而给。(得之遂。)是曰壶。(壶,器名。,速也,音遄。)
焦赣《易林》曰:登上桥堂,饮万岁浆。
《华山记》曰:华山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浆。
《孝子传》曰:洛阳阳公辇义浆以给过客。
《世说》曰:嵩山北有大穴。晋初有一人误堕穴中。缘行十许日,有草屋一区,中有二人,对坐围棋。扃下有一杯白饮,堕者告以饥渴,棋者曰:“可饮此。”堕者饮之,气力十倍。归问张华,华曰:“所饮者玉浆。”
《典术》曰:饵桃胶,五十日後饮玉浆。
《楚辞□九歌》曰:奠桂酒兮椒浆。(以椒置浆中也。)
又曰:援北斗兮酌桂浆。
《西京杂记》曰:枚乘《柳赋》曰:“樽盈缥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梁人作诸柘酒,名曰金浆。)
张衡《思玄赋》曰:斟白水以为浆。
卷八百六十二 饮食部二十
脍
《周礼□天官□笾人》曰:朝事之笾,其实无鲍。(郑玄曰:无,,生鱼为大脔也。鲍者,於室中糗之,出於江淮也。燕人脍鱼,方寸切,其腴,以啖所贵也。)
《礼□内则》曰:牛脍、羊炙、鱼脍、芥酱。
又曰:大夫燕会,有脍无脯,有脯无脍,士不贰羹,庶人耆老不徒食。(尊卑差也。)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芥,芥酱也。)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脍者,先轩之,所谓摄而切之。)
又《少仪》曰: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聂之言也。先藿叶切之,复报切之,则成脍也。)
《诗》曰: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炮鳖脍鲤。(鲤,鱼。御,进也。《笺》云:御,侍也。王以告甫远从镐地来,又日月长久,今饮之酒,使其诸友恩旧者待之,又加珍美之馔,所以极劝之也。)
《论语□乡党》曰:脍不厌细。
《春秋佐助期》曰:八月雨後,菜生於ㄜ下地中,作羹霍甚美。吴中以鲈鱼作脍,菜为羹。鱼白如玉,菜黄若金。称为金羹玉鲈,一时珍食。
《说文》曰:脍,细切肉也。
《释名》曰:脍,会也。细切肉散,分其赤白异切之,乃会和之也。
《东观汉记》曰:章帝与舅马光诏曰:“朝送鹿脍,宁用饭也。”
《魏志》曰:陈登得胸中烦满,面赤不食。华佗为脉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肉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犹是生鱼脍也。
沈约《宋书》曰:张收为犭制犬所伤,人云宜食虾蟆脍。收难之,兄畅含笑先尝,收乃食,疮即愈。
又曰:沈攸之举兵围郢城,获范云,令送书入城,饷柳世隆脍鱼二十头。
《梁书》曰:肖颖胄素能饮酒,啖白肉脍至三升。
葛洪《神仙传》曰:仙人介象,字元则,会稽人,有诸方术。吴主闻之,征象到武昌,甚敬贵之,称为介君。与吴主共论脍鱼何者最美,象曰:“鲻鱼为上。”吴主曰:“论近鱼耳,此海中出,安可得耶?”象曰:“可得耳。”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坎,汲水满之,并求钓。象起饵之,垂纶於坎中,不食顷,果得鲻鱼。吴主惊喜,问象曰:“可食否?”象曰:“故为陛下取以作生,安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厨下切之。吴主曰:“闻蜀使来,有蜀姜作齑甚好,恨时无此。”象曰:“蜀姜岂不易得?愿羌所使者并付直。”吴主指左右一人,以钱五十付之。象书一符,以着青竹杖中,使行人闭目骑竹,竹止便买姜,讫,复闭目。此人承其言,骑竹,须臾已至成都,不知是何处,问人,人言蜀市,乃买姜。于时吴使张温先在蜀,既於市中相识,甚惊,便作书寄其家。此人买姜毕,投书负姜,骑杖闭目,须臾已还到吴,厨下切脍亦适了。
《搜神记》曰:左慈,字元放,在曹操坐,操谓众宾曰:“高会所少,吴浙江鲈鱼耳。”放曰:“此可得也。”因求铜藻盘贮水,以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鲈出。操拊手笑曰:“可更得不?”放乃更引饵沉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二尺馀,生鲜可爱。操令目前切脍。
《孝子传》曰:曾参食生鱼甚美,因吐之。人问其故,参曰:“母在之日,不知生鱼味;今我美,吐之,终身不食。”
《异物记》曰:鲫鱼作脍,味珍无辈。
《列女传》曰:姜诗妻事姑,姑嗜鱼脍,又不能独味,妻与诗常力作供脍,呼邻母共食。其舍侧忽有泉,常出鲤鱼一双,以供二母之膳。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伐楚,末还。阖闾治鱼作脍,作脍过时不至,鱼臭,犹须子胥之至也。三师到,阖闾脍而食之,不知其臭。後王重作之,其味如故。人作鱼须脍者,阖闾之时造也。
《博物志》曰:吴王江行,食脍有馀,弃之於中流,化而为异鱼。今呼王馀鱼,长数寸,大如箸,犹有脍形。
《齐谐记》曰:江南有麻姑治者,为人好啖脍。(江北岸有。)华本者,得一大蛇,唤麻为脍,得食甚美,苦索鱼名。华本因醉,唤取蛇及馀肉出,麻治见之,大吐,欧血死。
又曰:周子有女,啖脍不知足,家为之贫。至长桥南,见え者挫鱼作,以钱一千求一饱。食五斛,便大吐,有蟾蜍从吐中出。婢以鱼置口中即成水,女遂不复啖脍。
《世说》曰:张季膺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何羁官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谓为见机。
又曰:桓车骑冲在荆州,张玄为侍中,使至江陵,路经阳歧。俄见一人持小笼生鱼迳来船,云有鱼欲寄作脍。张乃维舟而纳之,问其姓字,云是刘遗民。(刘麟之字遗民。)张素闻其名,大相欣待。既知张衔命,问谢安、王文度并佳不。张甚欲语言,刘子无意。既进脍便去,云:“向得此鱼,观君船上当有脍具,是故来耳。”於是便去。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六年,吴郡献海(音免。)脍四瓶,瓶容一斗。浸一斗,可得径尺面盘。并奏作脍法。帝以示群臣云:“昔术人介象於殿庭钓得海鱼,此幻化耳,亦何足珍异!今日之脍,乃是海真鱼所作,求自数千里,亦是一时奇味。”即出数船,轻赐近臣。作脍法:当五六月,盛热之日,於海取得鱼。其鱼大者长四、五尺,鳞细紫色,无细骨,不腥。捕得之,即去其皮骨,取其精肉,缕切随成,晒三四日,须极。以新白瓷瓶未经水者盛之,蜜封泥,勿令风入。经五六十日,不异新者。後取啖时,以新布裹,於水中渍三刻久,取出,酒却水,则皎然矣。
《广五行记》曰: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户唐望之各集计至五品,进止未出。间有僧来觅,初不相识,延之共坐。少顷,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以少。公名人,故ウ相托,能设一顿脍否?”司户欣然,即处分买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家人云:“蒜尽也。”僧即起。司户留之,曰:“蒜尽,遣买即得。”僧云:“蒜尽,不可更住。”苦留不止,望之果无疾暴卒。
《明皇杂录》曰:邢州人和璞,尝谓房曰:“君殁之时,必因食鱼脍。既殁之後,当以梓木为棺。然不得殁於君之私第,不处公馆,不处玄坛佛寺,不处亲友之家。”其後谴於阆州,寄居州之紫极宫。卧疾数日,刺史忽具脍,邀房於郡斋,房亦欣然命驾。既归,暴卒。州主命攒椟於宫中,棺得梓木为之。
脯
《释名》曰:脯,搏也,燥相抟着也。,缩也,燥缩也。
《说文》曰:脯,乾肉也。脯也。(补莫切。)薄,膊之屋上也。腕,胃脯也。朐,脯挺也。
《周礼》曰:腊人掌肉,凡田兽腊、无,胖之事,(大物解肆之谓之乾肉。薄切曰脯。棰之而施姜桂曰锻。腊,小物而全者。)祭祀共豆脯、无、胖。
又曰:膳夫,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郑司农云:稍事,谓非日中大举时而间食谓之稍事。膳夫主设荐脯醢。玄谓:稍事,有小而事而饮酒也。)
《仪礼》曰:乡饮酒,主人立于西阶,东,荐脯。使出,祖,释,祭脯。士冠,宾东面,荐脯。
《礼》曰:以脯置者,左朐右末。
又曰:妇人之贽脯,大夫燕礼,有脍无脯。
又《郊特牲》曰:大飨尚段而已矣。
《谷梁传》曰:束之肉不行境中,有至尊者不贰。
《公羊传》曰:鲁昭公出奔,齐侯使高子执箪食四廷脯献公,稽首以衽受。
《易》曰:噬肺,得金矢。王肃注曰:“四体离,阴卦,骨之象。骨在肉,脯之象。金象所以获野禽,故食之。反得金矢,君子於味必思其毒,於利必备其难。”
《论语》曰:子曰:“自行束已上,吾未尝无诲焉。”(孔曰:言人奉礼,自行束以上,则皆教诲之也。)
又曰:沽酒市脯不食。
《尚书大传》曰:散宜生、闳夭、南宫适三子者,学乎太公,见三子,知三子之为贤人,遂酌酒切脯,约为朋友。
《汉书》曰:浊氏以卖胃脯而连骑。
《东观汉记》曰:光武初起兵,叔父良搏手大呼曰:“我欲诣纳言严将军!”叱上起去,出阁,令人视之,还白:方坐啖脯。
《晋书》曰:桑虞尝行,宿寄逆旅,同舍客失脯,疑虞为盗。虞默然无言,便解衣偿之。主人曰:“此舍数失鱼、肉、鸡、鸭,多是狐狸偷,君何以疑人?”乃将脯往山冢间寻求,果得之。客求还衣,虞投之不顾。
《北齐书》曰:彭城王攸为沧州刺史。有一人从幽州来,驴驮鹿脯。至沧州界,脚痛行迟,偶会一人为伴,遂盗驴及脯去。明旦告州,乃令左右及府僚吏分市鹿脯不限,其至,主见识之,推获盗者。
《唐书》曰:太宗狩于济源之凌山,上曰:“古者三先驱,以供宗庙。今所获鹿,宜令所司造脯醢,以充荐享。”
《国语》曰:楚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成王,楚文王之子成王κ。)於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令尹秩之。
《吕氏春秋》曰:赵宣子将之绛,见翳桑之下有饿人。宣孟与脯二朐,拜受,不敢食。问其故,曰:“臣有母,持以遗之。”宣孟更赐之二束,遂去。
东方朔《神异经》曰:北方有增水万里,厚百丈。有鼠在冰下土中,食冰下草木,肉重万斤,可以作脯。
又曰:西北荒有遗酒追复脯焉,其味如獐,食一片复一片。
葛洪《神仙传》曰:王远至蔡经家,与麻姑共设肴膳,擘脯而行,云是麒麟脯。
又曰:左慈诣刘表,请犒军,有酒一器、脯一盘。百人捷酒赐兵,人三杯酒、一片脯。万人皆同,而酒器如故,脯亦不减。
《世语》曰:初,太祖乏食,程昱掠其本县供三旬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也。
《续齐谐记》曰:刘晨、阮肇入天台山,有女仙人为设胡麻饭、山羊脯,因留连之。
《楚词》曰:折琼枝以为羞。(王逸注曰:羞,脯也。)
卢谌《祭法》曰:春祠用脯,夏用。(凭逼反。)
杜育《菽赋》曰:脯则正膂通干,粗鹿肥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