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18 页/共 737 页

又曰:裴玢为州刺史,三年,改授山南西道节度使。玢历二镇,颇以公清苦节为政,不交权幸,不务贡献,蔬食弊衣,居处才避风雨,而廪库饶实,百姓安业。 又曰:杜暹在家孝友,扶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吻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初为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馀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馀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 《家语》曰:曾子弊衣而耕於鲁,鲁君闻之而赐邑焉。曾子固辞,曰:“吾闻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不我骄也,吾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说苑同》。) 又曰:子路问於孔子曰:“仁人廉士,穷则改节乎?”子曰:“改节则何以称仁廉哉!” 《孔丛子》曰:子思居贫,其友馈之粟者受三车焉,或献樽酒、束修,子思弗当也。或曰:“子取人粟而辞吾酒,是辞少而取多也,义则无名,介则不全。”子思曰:“然,不幸而贫於财,至乃困乏,将绝先人之祠,夫所以受粟为周之酒脯则所饮宴也,方乏於食而乃饮宴,非义也。吾岂以为介哉!”或担其酒脯以归。 《韩诗外传》曰:鲍焦衣弊肤见,挈畚采蔬,遇子贡於道,子贡问曰:“吾子何以至於此乎?”鲍焦曰:“天下之道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於此?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是华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止者,是毁廉也。行华廉毁,然且弗舍,惑於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食其土,非其世而采其蔬。《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此谁之有哉!”鲍焦曰:“於戏!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愧而轻死。”则弃其蔬,而立槁於洛水之上。 《列子》曰: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於道。孤父之盗曰丘,见而下一餐以哺之。旌目三哺而後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孤父盗人。”爰旌目曰:“嘻!汝非盗耶?吾义不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而死。 《孟子□万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李食有虫,食之过半。)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後耳有闻,目有见也。避兄离母居於陵。 又曰:伯夷、叔齐,圣人之清者也。闻伯夷叔齐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志。 《晏子春秋》曰:景公以五十乘鱼赐弦章。章归,鱼车塞途,抚其御之手,曰:“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吾若受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晏子之遗行也。” 又曰:有工女托於晏子之家者曰:“婢子东郭之野人,愿得入身比数於下陈焉!”晏子曰:“乃今而後,自知吾不肖也。古之为政者,士农工商异居,男女有别,而士无邪行,女无淫事。今仆托国主,民而仆,必行无清也。”遂不见。 《韩子》曰:晋文公出亡,箕郑挈一壶食而从,迷而失道,与文公相失,饿而不敢食。及文公反国,伐原,以为原令。 《吕氏春秋》曰:古之人非无宝也,所宝者异。孙叔敖将死,属其子曰:“我死,王必封汝,汝母受利地。荆楚之间有寝丘,其利少而甚恶,可长有也。”其子受之,至今不失。 《淮南子》曰:曾子立廉,不饮盗泉,所谓养志者也。 又曰:君子不入市,为其挫廉。 《说苑》曰:孔子见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又曰:子思居於卫,袍无里,二旬九食。田子方使人遗白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予人也如弃之。”子思辞曰:“闻忘予不如遗弃物於沟壑,虽贫,不忍以身为沟壑。” 杨子《法言》曰: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两龚:龚盛胜、龚舍。) 《三辅决录》曰:安陵清者有顷仲山,饮马谓水,日与三钱以偿之。 《风俗通》曰:颍川黄子廉者,每饮马,投钱於水中。 又曰:鲍焦耕田而食,穿井而饮,非妻所织不衣,饿於山中食枣。或问之:“此枣子所种也?”遂强呕,立枯而死。 又曰:郝子廉,饥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一分不取诸人。曾过姊家饮,留十五钱置席下,去。 《列女传》曰:河南乐羊子妻不知何氏,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捐金於里,远寻师学。 又曰: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为名者必让,让斯贱。 《长沙耆旧传》曰:徐伟奴善叛,知识欲为伟售之。伟曰:“不得。奴往当复逃亡,岂可虚受其价。”廉平义正若此。 《广州先贤传》曰:疏源,字玄流,南海人。出给郡役为户曹佐。源性廉洁,家贫,饷晏不至。同第人饷先到,呼之共食,源未尝听。 又曰:丁密,字靖公,苍梧人。少以清介为节,非家织布物不衣,非己种耕菜果不食,毫厘之馈不受於人。 《汝南先贤传》曰:周燮,字彦祖,好潜静养志,惟典籍是乐。有先人草庐,庐于东坑,其下有陵田,鱼蛤生焉。非身所耕渔则不食。 又曰:胡定,字玄,颍川人也。至行绝人。在丧,雉兔游其庭,雪覆其室,县令遣户曹排雪。问定,定以绝谷。妻子皆卧在床,令遣掾以乾粮就遗之,定乃受半。 《录异传》曰:汉时大雪积地丈馀,洛阳令身出案行至袁安门,无行路,谓安已死,除雪入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安为贤,举为孝廉。 郭缘生《武昌先贤传》曰:郭翻,字长翔,为人非己耕不食,非妻自织不衣。 《汉皇德传》曰:盖晋,敦煌人,天性皎洁,自小不尝过人饭。贫为官书,得钱足供而已,不取其馀。 《任嘏别传》曰:嘏,字绍先。幼以至性见称。遇荒乱,家贫卖鱼。官发鱼价贵数倍,嘏即取直如常。 《陈留耆旧传》曰:洛阳令董宣死,诏使视之,阑舆一乘,白马一匹。帝曰:“董宣之清,死乃知之。” 《益部耆旧传》曰:朱仓,字云卿,之蜀从处士张宁受《春秋》,籴小豆十斛,屑之为粮,闭户精诵。宁矜之,敛得米二十斛,仓不受一粒。 《锺离意别传》曰:意为尚书,交太守张悝居官贪乱,赃逾千金。珠玑玩宝乃有石数。收赃薄入司农,诏悉以珠赐诸尚书,尚书皆拜受,意独委珠玑於地,不拜受。明帝问:“委珠何也?”对曰:“愚闻孔子忍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子还车不入胜母之闾,恶其名也。陛下以赃珠赐忠臣,以故臣不拜受耳。” 《羊祜别传》曰:昔有攘羊遗叔向母,母埋之。後事发检,羊肉尽,惟舌存。遂以羊舌为氏族,祜其後也。 《华阳国志》曰:何随,字季业,除安汉令,蜀亡去官。时巴土饥荒,所在无谷,送吏行乏,辄取道侧民羊,随以绵系其处,使足所取直。民视羊见绵,相语曰:“闻何安汉清廉,行过从者无粮必能尔耳。”持绵追还之,终不受。人为语曰:“安汉吏取粮,令为之偿。” 范亭《燕书》曰:皇甫真,字楚季,安定朝那人也。从辅国恪讨擒冉闵,即南围拔邺石氏。旧都城内,珍玩宝货充溢,真无所取,惟存恤人物,收敛图籍。真上疏曰:“臣辄以家奴婢五十口,马七匹,牛四十头以助军资。” 《物理论》曰:有吕子义,当世清贤士也。有旧人往存省,嫌其设酒食,怀乾□而往。主人荣其降己,乃盛为馔,义出怀中乾□,求一杯冷水而食之。 《语林》曰:何公为杨州,亲亲有葬者乞数万钱,而帐下无有。杨州常有乌米以赈孤寡,乃有千馀万斛。虞存为治中,面见道帐下空索,求粜此米付帐下,何公曰:“次道义不与其孤寡争粒。” 《世说》曰:范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百匹绢,不受。稍减,遂至一匹,既终不肯受。韩後与范同载就车中,手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子?”范笑而受之。 《郭子》曰: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为索一柱吏。桓後遇见徐宁而知之,(宁,字安期,东海人。)致与庾而称云是海内清士。 颜延之《廷语》曰:清者人之正路。 刘弘教曰:录事巫卫,忠清厉节,衣食不充。赐单复衣各一,旦恒令厨食,给其家谷三百斛。诸吏宜见贤思齐。 卷四百二十七 人事部六十八 正直上 《易□坤卦》曰: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方,地之性也。) 又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广生焉。 《尚书□皋陶谟》曰:直而温。 又《洪范》曰: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又曰:三德,一曰正直。 《毛诗□羔裘》曰: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又《小明》曰: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左传□襄七》曰: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 又《昭四》: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事具刑法门。) 《论语□为政》曰:哀公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揩诸直,则民不服。”(措,犹投也。诸,之也。言投之於上位也。) 又曰:叶公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攘,盗也。我乡党有直人名躬,父盗羊则证其罪。)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又《卫灵公》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史鱼,卫大夫,名鱿。君有道、无道,行常如矢,直不曲也。) 又《微子》曰: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柳下惠,鲁大夫展禽,食菜柳下,谥曰惠。士师,狱官名。黜,贬退也。)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蚌拢” 《汉书》曰:周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退走。高帝退还,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群臣固争莫能得,而昌廷争之,上问其说,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虽口不能言,然臣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即罢。吕后侧耳於东厢听,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矣。” 又曰:申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文帝尝宴饮通家,时嘉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毕,因言:“陛下幸爱群臣则贵富之,至於朝廷之礼,不可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诣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责曰:“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通顿首,首尽出血,上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 又曰:单于尝为书谩吕太后,太后怒,召诸将议讨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太后以哙言为然,季布曰:“樊哙可斩,夫以高帝四十馀万困於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又曰:诸葛丰,字少康,琅琊人。以明经为郡文学,特立刚直。贡禹为御史大夫,除丰为属,举侍御史。玄帝抉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师为之语曰:“间何阔,逢诸葛。”上嘉其节,加丰秩光禄大夫。时侍中许章以外属贵幸,奢不奉法度,宾客犯事,与章相连。丰案劫章,欲奏其事,适逢许侍中私出,丰驻车举节欲收之。章窘驰去,丰追之。许侍中因得入宫门,自归上。丰亦上奏事,於是收丰节。司隶校尉去节自丰始也。 又曰: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至特进,甚尊重。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於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於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上意然後已。及後当治殿槛,上曰:“勿易,因而葺之,以旌直言之臣。” 《东观汉记》曰:戴凭为侍中,数进见,问得失。上谓凭曰:“侍中当匡辅国政,勿有隐情。”凭对曰:“陛下严。”曰:“朕何用严?”凭曰:“伏见前太尉西曹掾蒋遵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诉,遂致禁锢,世於是为严。”上怒曰:“汝南子欲复党乎?”凭谢曰:“臣无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尸伏谏,偷生苟活,诚惭圣朝。”上即敕尚书解遵禁锢,拜凭虎贲中郎将,以侍中兼领之。 又曰:朱晖,字文季,南阳范人。为临淮太守,表善黜恶,抑强绝邪,吏民怀而爱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 又曰:祭遵从征河北,为军市令。上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上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嗣谏曰:“明公欲众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命行也。”上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命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又曰:郑众,字仲师。建武中,太子及出阳王因虎贲将梁松请众,欲为通籍,遗缣帛,众悉不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义,汉有旧防,诸王不宜通客。”松讽以长者难逆,不可不虑。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 又曰:吴良,字太仪,齐国临淄人,以清白方正称於乡里。为郡议曹掾,正里掾入贺,太守门下掾王望前言曰:“齐郡败乱,遭离盗贼,人民饥饿,不闻鸡鸣狗吠之音。明府视事五年,土地开辟,盗贼灭息,五谷丰熟,家给人足。今日岁首,诚上雅寿。”掾皆称万岁。良跪曰:“门下掾佞谄,明府无受其觞。盗贼未弭,人民困乏,不能家给人足。於今议曹掾尚无,宁吻家给人足耶?”太守曰:“此生言是。”遂不举觞,赐鳆鱼百枚。宴罢,教署功曹,良耻以言受官,不拜。 又曰:申屠刚,字巨卿,扶风人。性刚直忠正,志节抗厉,常慕史鱿、汲黯之为人。涉猎书记,果於行义。玄始中,举贤良对策,言甚切直。建武初,徵拜侍御史,迁尚书令,謇謇多直,无所屈挠。时陇蜀未平,上尝欲近出,刚谏,上不听,刚以头轫乘舆车轮,马不得前。 谢承《後汉书》曰:李燮为议郎,会西羌及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徵发天下,役赋无已。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燮厉色言曰:“斩司徒,天下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曰:“凉州天下冲要,国家藩卫,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从燮议。由是朝廷重其方略,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 又曰:范滂,字孟博,汝南人。太守宗资署功曹。淠吴甥西平李颂,顽嚣浊秽,乡曲所弃。常侍唐衡求属仕宦,资敕曹召署文学史,滂不听。极久,衡复有书诮资,资怒,召功曹书佐朱零问不召颂意状,零以告滂,滂谓曰:“若答教当言颂,则滂之姊子,岂不乐其升进!颂缘污秽,小人不宜玷尘,清朝不敢以位私人,是以不召。” 又曰:杨奇,字公伟,弘农人,为侍中。天子所问,引经据义,靡事不对。灵帝尝问:“朕何如桓帝?”对曰:“陛下躬秉艺文,圣才雅藻,有优先帝;礼善慎刑,或未之有。今天下以陛下准桓帝,犹谓尧舜比德者也。”上不悦其言,谓曰:“奇所谓杨震子孙有强项遗风,想死後又当致大鸟也。” 袁山松《後汉书》曰:李膺等下狱,狱吏曰:“诸入狱当祭皋繇以祈福。”范滂曰:“皋繇古之贤臣,知滂无罪,将理之於天;如其有罪,祭之何益?”及讯狱,王甫以次诘之。滂年少在後,越次而前。甫曰:“夫合党连群,必有盟誓,其所谋图皆何等耶?”滂曰:“窃闻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思不悟反以为党。”滂乃仰天叹曰:“古之修善,自求多福;今之修善,乃陷大戮。死之日愿赐一幡,埋於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尚书霍以党事无验,表陈赦之。 范晔《後汉书》曰:高获,字敬公,南阳人。与世祖有素旧,师事司徒欧阳歙,歙下狱当断,获冠铁冠,带,诣阙请歙。帝虽不赦,而引见之。谓曰:“敬公,朕用子为吏,宜改常性。”获对曰:“臣受性於天地父母,不可改之於陛下。”出便辞去。三公争辟不应。 又曰:任延,字长孙,南阳人。为武威太守,帝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於和。”延对曰:“臣闻忠臣不和,和臣不忠。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不敢奉诏。”帝曰:“卿言是也。” 又曰:樊,字长鱼,弘之子也。广陵王荆有罪,诏与任隗杂治其狱。事竟,奏请诛。引见宣明殿,帝怒曰:“诸卿以我弟故,欲诛之,即我子,卿等敢尔也!”对曰:“《春秋》之义,君亲无将,而诛焉。是以周公诛弟,季友鸠兄,经傅大之。臣等以荆属托母弟,陛下留圣心,加恻隐,故请耳。如令陛下子,臣等专诛而已。”帝叹息良久。益以此知名。 又曰:张纲,字文纪,皓之子也。汉安玄年,选八使徇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惟纲年少,官次最微。馀人受命之部,而纲埋其车轮於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国厚恩,以刍尧之姿,居阿衡之任,不能敷赞五教,翼扬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饕,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书奏而京师震悚。 又曰:爰延,字季平,陈留外黄人。桓帝时徵博士,太尉杨秉举贤良方正,再迁为侍中。帝游上林苑,从容问曰:“朕何如主也。”延对曰:“陛下为汉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陈蕃任事则治,中常侍黄门预政则乱,是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帝曰:“昔朱云折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阙矣。” 又曰:赵喜,字伯阳,南阳人。为太尉,受遗诏,典录丧礼。自王莽篡乱,旧典不存,皇太子与东海王等杂止同席,宪章无序。喜乃正色,横剑殿阶,扶下诸王,以明尊卑。 又曰:桓典,字公雅,荣之玄孙也。拜御史,执正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又曰:吴,字季英,陈留长垣人。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时扶风马融吻冀章,因谓融曰:“李公之罪,成於卿手。李公即诛,卿何面目见天下人乎?”冀起入,亦径去。 又曰:李充迁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以充高节,卑敬之。尝置酒请充,宾客满坐,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骘欲绝其语,以肉啖之。充抵肉於地,曰:“士犹甘於肉!”遂出,径去。 又曰:崔琦数引古今成败戒梁冀。琦以言不从,失意,复作《白鹄赋》以为讽。梁冀见之,呼琦问:“百官内外,各有司存,天下云云,岂独吾人之尤?”琦对曰:“将军累世台辅,任齐伊尹,而德政未闻,玄玄荼炭,不能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冀无以对。 又曰:许敬,字鸿卿,汝南平舆人也。有吏诬君者,会於县令坐。敬拔佩刀断席,曰:“敬不忍与恶人同席。” 《魏志》曰:苏则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尝枕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 又曰:张承,字公先,范弟也。避地杨州,袁术问承曰:“周室凌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则高祖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邀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从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于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 又曰:陈泰为匈奴中郎将,京邑贵人多致货,因市奴婢,泰皆挂名於壁,徵为尚书,悉以还之。 又曰:蒋济入为散骑常侍。时有诏,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当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可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尚以诏示济。济既至,帝问曰:“卿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诫。天子无戏言,古今所慎。惟陛下察之!”於是帝意乃解,追取前诏。 又曰:辛毗,字佐治,颍川人。尝从帝射雉,帝曰:“射雉乐哉!”毗曰:“於陛下甚乐,而群下甚苦。”帝默然,後为之稀出。 又曰:王基,字伯舆,东莱人。为荆州刺史,书戒司马景王曰:“许允、傅嘏、袁保、崔赞皆一时正士,有直质而无流心,可与同政事者也。”景王纳其言。 《吴志》曰:张昭每朝见,言论辞气壮厉,义形如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後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得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若乃变易恩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卷四百二十八 人事部六十九 正直下 王隐《晋书》曰:刘毅,字仲雄,为司隶校尉,言议切直,无所回挠,故不至公辅。王基荐毅“方正亮直,介然不群,言不苟合,行不苟容。” 又曰:初,武帝知太子暗弱,後必乱国。然不能择才,遣荀勖及和峤重往观之。勖还,盛称太子德更进茂,不同西宫之时。峤曰:“臣以为太子如故,不见更胜。此自陛下家事,非臣所尽知。”於是天下贵峤而贱勖。 干宝《晋纪》曰:高贵乡公薨,太祖会朝臣而谋。其日,太常陈泰不至,使其舅荀ダ召之,垂涕而入。太祖谓曰:“玄伯何以处我?”对曰:“诛贾充以谢天下。”太祖曰:“不可为,更思其次。”泰曰:“但见其进,不知其次。”太祖乃不复问。 郭粲《晋纪》曰:初,王敦将下朝士共议。周ダ以为敦刚愎不仁,亲害乎子,必能称兵以向朝廷。敦既克石头,ダ与戴渊共诣敦,敦谓ダ曰:“伯仁卿负我。”ダ答曰:“公戎车内侮下官,亲帅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败绩,以此负公。”又问渊:“吾此举动,天下为何如?”答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识者以为忠。”敦笑曰:“若思卿能言。” 《晋中兴书》曰:纪回,字恭则。雅性方范,不畏强御。丹阳尹桓景,颇以佞事司徒导,甚昵之。会荧惑守南斗。鞠挟,导语回曰:“南斗杨州分,而荧惑守之,吾当逊位以厌此谪。”回答曰:“公与桓景造膝,荧惑何由退舍。”导其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