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16 页/共 737 页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曰:冠军乔,攻界休克之,其令贾潭抗节不降。怒杀之。其妻宗氏,年二十馀,有姿色,欲纳之。宗骂曰:“屠各奴,何有害人之夫,而欲加无礼于尔母乎?何不促杀我?”遂仰天大哭。亦杀之。 《唐书》:独孤武都谋叛,王世充归于我。其子师仁,方三岁。世充以其幼不杀。乳母王英兰,髡钳求入保养,世充许之。英兰扶乞所得与师仁。惟自啖土饮水,而竟为采拾,窃师仁至京师。高祖嘉之,封永寿乡君。 又曰:阳三安妻李氏,雍州泾阳人也。事舅姑以孝闻。及舅姑亡没,三安亦死。二子孩童,家至贫窭。李昼则力田,夜便纺缉,数年间,葬舅姑及夫并夫之叔侄兄弟七丧,深为远近所嗟尚。太宗闻而异之,赐帛二百段,遣州县恤存之。 又曰:郑义宗妻卢氏,幽州范阳人也,卢彦衡之女也。略涉书史,事舅姑甚得妇道。尝夜有强盗数十人,持杖鼓噪,逾垣而入。家人悉逃窜,惟有姑独在堂。卢冒白刃往至姑侧,为贼捶击之,几至於死。贼去後,家人问曰:“群凶扰横,人尽奔逃,何独不惧?”答曰:“人所以异於鸟兽者,以其有仁义也。昔宋伯姬守义赴火,流称至今,吾虽不敏,安敢忘义?且比邻有急,尚相赴救,况在姑,而可弃委!若万一危祸,岂宜独生!”其姑每云:古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吾今乃见卢新妇之心矣。“贞观中卒。 又曰:冀州鹿城女子王阿足者,早孤无兄弟,惟姊一人。阿足初适同县李氏,未有子而夫亡。时年尚少,又多娉之,为姊年老孤寡,不能舍去,遂誓不嫁,以养其姊。每昼营田业,夜便纺绩,衣食所须,无非阿足出者。如此二十馀年,及姊亡,葬送以礼。乡人莫不称其义行,竞令妻女求与相识,後数岁,竟终于家。 又曰:楚王灵龟妃上官氏,上□人也。父怀仁,右金吾将军。上官氏年十八,归於灵龟,继楚哀王後,本生具存,朝夕侍奉,恭谨弥甚。凡有新味,非舅姑啖讫,未曾先尝。经数载,灵龟薨。及将葬,其前妃阎氏,嫁不逾年而卒,又无近族,众议欲不举之。上官氏曰:“夫神而有灵,宁可使孤魂无记。”於是备礼同葬。闻者莫不嘉叹。服终,诸兄弟姊谓曰:“妃年尚少,又无所生,改醮异门,礼仪恒范。”妃思之,掩泣对曰:“丈夫以义烈标名,妇人以守节为行,未能即先大马殉沟壑,宁可复饰妆ㄚ服有他志乎?”遽将截鼻割耳以自誓。诸兄姊知其志不夺,叹息而止。寻卒。 《说苑》曰:齐遣兵攻鲁,见一妇人将两小儿走,抱小而挈大。顾见大军且至,抱大而挈小。使者甚怪,问之。妇人曰:“大者妾夫兄之子,小者妾之子;夫兄子者公义也,妾之子者私义也,宁济公而废私耶!”使者怅然,贤其辞,即罢军。还对齐王说之曰:“鲁未可攻也,匹妇之义尚如此,何况朝廷之臣乎?” 《列女传》曰:卫宗二顺者,卫宗室灵主之夫人及傅妾也。秦灭卫,君角封灵主世家,使奉其祠。灵主死,夫人无子而守寡。傅妾有子代,後夫人谓傅妾曰:“孺子养我甚谨,子奉祭祠而妾事我,我不聊,愿出居外。”傅妾泣曰:“夫人岂欲使灵氏受三不祥耶?公不幸早终,是一不祥;夫人无子而妾有子,是二不祥;今夫人将出居外,妾居内,是三不祥。”欲自杀,其子止之,不听。夫人惧,遂终年供养不替。 又曰:鲁孝义保者,鲁孝公称之保母。初孝公父武公与长子恬、中子戏朝周宣王。宣王立戏为鲁太子。武公薨,戏立,是吻懿公。孝公于时号公子称。恬之子伯御与鲁人作乱,攻杀懿公而自立,求称於宫中,将杀之。义保闻伯御欲杀称,乃衣其子以称之衣,卧於称之卧处。伯御杀之,义保遂抱称以逃。周天子杀伯御,立称为孝公。鲁人高义保之义,故谓之“义保”。 又曰:河南贞义者,乐羊子之妻。羊子出学将友人归,贞义截发卖以供其费。後羊子得遗金一饼以与贞义,贞义曰:“妾闻君子不以利污行。”羊子惭而弃之。 又曰:杞梁名殖,齐人也,为大夫。庄公袭莒,约车五乘载士,殖不与,归而不食。母曰:“汝生有义,死有名,五乘尽汝下也。”殖遂至莒,获甲首。公止之曰:“共同齐国。”殖曰:“不与五乘,少吾勇也;临敌止吾以利,污吾行也。”遂进至莒城下,杀二十七人而死。莒人筑尸城为京观,妻往迎丧,向之哭,土为之崩,得丧,於是公使吊葬之。葬毕,曰:“妇人有三从之义,吾外无夫以立节,内无子以见志,吾何归乎?”乃赴水而死。 又曰:梁节姑姊者,梁之妇人,其室失火,兄子与其子三人在内中,欲取兄子辄得其子。火盛不得复入,妇人将自赴火,其夫止之。妇人曰:“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吾欲复投吾子,为失母之恩。吾势不可以生。”遂赴火而死。 又曰:会稽右师安妻者,同郡吕氏之女也。名军,少寡无子,守义不迁。其兄遂犯法,军匿之,知不能免,乃泣曰:“少遭家不造,兄弟单少,门宗惟兄为主,而复罹此祸,我有一计,犹足免难,将诣县陈之。”兄曰:“其计若何?”军曰:“临时从宜,不可先言也。”乃请知者为辞,乞代兄遂之命。因自刭县门,官嘉其义,乃舍遂罪。 又曰:齐伊盘母者,齐二子之母也。当宣王时,有人斗死於道者,吏视之被一疮,二子立其傍,吏问之。兄曰:“我杀之。”弟曰:“非兄也,我杀之。”期年不决。吏言之於相,相不能决,言於王,王曰:“皆赦之,是纵有罪;皆杀之,是诛无辜也。其母必知其子之善恶,听所欲杀祸拢”相召而问之。其母泣而对曰:“杀少子。相曰:“少子人之所爱,今欲杀之,何也?”对曰:“少者,妾之子也;长者,前妻之子也。虽痛子,独谓义何?”泣下沾襟。相言之於王,王美其义,皆赦二子,号曰义母。 又曰:天水姜叙母者,同郡杨阜之姑也。阜为州史,马超杀刺史,太守叙屯历城。阜往见之,戏欷悲甚。叙曰:“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何以视息於天下乎?君拥兵专制,无讨贼之心,此赵盾所以书杀也。”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遂起兵於历城。超闻之,袭历城,得叙母,母骂之曰:“若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若何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超即杀之。 杜预《女记》曰:王氏之母者,汉丞相安国侯王陵之母。汉王击项羽,陵以兵属汉王,项羽得陵母置军中,汉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欲私送使者,为之泣曰:“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母故怀二心,言妾已死。”乃伏剑而死,以固勉陵。 《定命录》曰:贾直言妻,莫知姓氏。贞玄中,其舅道得罪赐鸩,直言欲代父死,夺鸩饮之,不死,流于岭徼。直言妻一志事姑,ヮ髻绝膏沐,自三二年,虮虱蔽其肉,厥後如枯蓬之植燥士,无复虮虱。迨十五载,直言遇赦归,妻始一沐其髻,自断绝堕于泔盆,终为秃妇。直言後历谏议大夫,出刺两郡。 《傅记》:李如璋为夏阳令,素轻其妻郑氏。如璋因醉误杀人母,其子入县将复雠。如璋与郑以床拒门。雠者推窗而入,郑急以身蔽如璋,举手乘刃,右臂既落,复举其左臂,雠复断之,犹乞以身代夫死。时方怀妊,雠者以刃铄其腹,胎出而殒,乃害如璋及其二子。州司以闻,坐死者数十人。 卷四百二十三 人事部六十四 谦 《易□谦卦》曰:《谦》亨。君子有终。吉。彖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鸣谦,贞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六四:无不利谦。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吉。《易》下系曰:“谦,德之柄也。” 《尚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左传□庄公》曰: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敢以死告。” 又《成上》曰:晋与齐战而胜归,范文子後入。武子曰:“无为吾望尔也。”对曰:“师有大功,国人喜以逆也。先入必属耳目,是代帅受名,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 《汉书》曰:张安世兄贺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孙收养掖庭。贺视养拊循,恩甚密焉。上追思贺恩,欲封其冢为恩德侯,置守冢户二百家。安世深辞贺封,又损守冢户,上曰:“吾自为掖庭令,非为将军。”安世乃止。 又曰:于定国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定国皆与均礼。 又曰:玄帝即位,徵孔霸为师,赐爵关内侯。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常爵位泰过,何德以堪之?霸让位自陈。上深知其志诚,乃弗用。 《东观汉记》曰:北海靖王睦,显宗之在东宫,尤见幸。而睦性谦恭好士,名儒宿德,莫不造门。永平中,法宪颇峻,睦乃谢绝宾客,放心音乐。岁终,遣中大夫奉壁朝贺,召而谓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辞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惊贤乐士,臣虽蝼蚁,敢不以实?”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趋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已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使者受命而行。 又曰:李通娶宁平公主,为大司空。通性谦恭,常避权势。谢病不视事。 又曰: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 又曰:邓骘兄常居禁中,骘谦退,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乃许。 又曰:樊弘为人谦慎,常诫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及病困,车驾临问所欲言,弘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愿还寿张,食小乡亭。”上悲伤其言而不许。 又曰:梁商朝廷敬惮,其委任自前世外戚见礼过尊显所未曾有。商门无驻马请谒之宾,谦虚挹损,九命弥恭,汉兴已来,妃后之家亦无商比。 《晋书》曰:羊祜开府累年,谦让不辟士,始有所命,会卒,不得除署。 《宋书》曰:刘怀慎,武帝北伐,以为中领军,宿卫辇毂。虽名位优重,而恭恪愈至,每所之,造位任不逾己者,皆束带门外下车,其谨退类如此。 又曰:蒯恩,字道恩,以战功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留恩侍卫世子,命朝士与之交。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官位,自称鄙人。抚士卒,甚有恩纪。 又曰:临川王义庆,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荆州居上流之重,资实兵士居朝廷之半。义庆以宗室令美,故特有此授。性谦虚,始至及去,迎送物并不受。 又曰: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共辅朝政。弘既多疾,且每事推谦自省,内外众务,一断之义康。 又曰:建平王弘,为人谦俭周慎,礼贤接士,明达政事,上甚信仗之。转尚书令。 《唐书》曰:李藩以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会稽典录》曰:陈瑞,字文象,世为县卒,瑞谦恭敬让。及其居二千石,九卿位,少年童竖拜者,皆正朝服与之抗礼。若疾病不能答拜,辄拊颊以谢之。 《新序》曰:晋人伐楚。楚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在时,晋不代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如何其辱诸大夫!”大夫曰:“是臣之罪,请击之。”庄王俯泣,起拜诸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还师而归。 袁彦伯《明谦》曰:贤人君子,推诚以存礼,非降己以应世;率心以成谦,非匿情以同物。故侯王以孤寡飨天下,江海以卑下朝百川。《易》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老子曰:“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此之谓乎。 让上 《尚书□舜典》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畴若予工?”(工,百工也。)佥曰:“垂哉!”(垂,臣名也。)帝曰:“俞,咨垂,汝作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虞,掌山泽,官名。)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朱虎、熊罴,二臣也。)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伯夷,臣名。)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秩宗,举效庙之臣。)伯拜稽首,让于夔、龙。 《毛诗□鱼藻角弓》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周礼□地官上□大司徒》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 《礼记□曲礼》曰:博闻强识而让,尊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又《曲礼》曰: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又《坊记》曰: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子云:“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衽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朝廷之位,让而就贱,民犹犯君。”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後己,则民作让。” 又《祭义》曰: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於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 又《儒行》曰: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 又《乡饮酒》曰: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礼有三让。 《左传□隐公》曰: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先君,穆公兄宣公也。与夷,宣公子,即所属殇公也。)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殁,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冯,穆公子庄公。)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又《僖上》曰: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不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君子曰:“管氏之世祠也宜哉!让不忘其上。” 又曰:宋桓公疾,太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兹父,襄公也。目夷,兹父庶兄子鱼也。)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立庶不顺礼。)遂走而退。 又《文上》曰:穆伯如齐,始聘,礼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又《宣上》曰:郑人立子良,辞曰:“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乃立襄公。 又《成下》曰:诸侯将见子臧於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无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又《襄上》曰:晋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废疾,将立之。辞曰:“《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无忌不才,让,其可乎?请立起也!”(无忌,穆子名。起,无忌弟宣子也。) 又《襄十三》曰:晋侯使士丐将中军,辞曰:“伯游长。(伯游,荀偃。)昔臣习於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贤也。请从伯游。”使荀偃将中军,士丐佐之。使韩起将上军,辞以赵武。又使栾,辞曰:“臣不如韩起,韩起愿上赵武。君其听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栾将下军,魏绛佐之。晋国之民,是以大和,诸侯遂睦。君子曰:“让,礼之主也。范宣子让,其下皆让。栾为汰,弗敢违也。” 又《襄十四》曰: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札,诸樊少弟。)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札虽不才,愿附於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傅言,季札之让月明,吴兄弟相傅。) 又《襄二十六年》曰:郑伯赏入陈之功。飨子展,赐之先辂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辂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已下,降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请辞邑。”公固与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也。” 《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又曰: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孝经》曰: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 《国语》曰: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先且居,晋大夫行轸子也。)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臣、先都在。”(伦辇也,三子皆晋大夫也。)乃使先且居佐上军。公曰:“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于清原作五军,(清原之在鲁僖三十年也。)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臣将新下军,先都佐之。 又曰:君子急病让夷。 又曰:齐桓公自莒反於齐,使鲍叔牙为宰。辞曰:“臣不若夷吾者有五:宽惠爱民,臣不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臣不若也;忠信可结於百姓,臣不若也;制礼义可法於四方,臣不若也;执桴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若也。” 又曰:晋悼公使张老为卿,辞曰:“臣不如魏绛。”乃使魏绛佐新军。 《家语》曰: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相谓曰:“西伯仁人,(文王。)盖往质焉。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朝,则士让於大夫,大夫让於卿。”虞芮之君曰:“吾侪小人,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遂自相与成,以其所争为闲田。 《史记》曰:吴太伯,弟仲雍,皆大王之子,季历之兄也。季历贤,又生圣子曰昌,大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又曰:太尉周勃立代王,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寡人不佞,不足以称宗庙,寡人不敢当。”群臣皆伏固请。代王西向让者三,南向让者再。 又曰:鲁连既说秦军,秦军为却。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谢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连叹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遂辞而去,终身不复见。 又曰:董偃在馆,陶主家儿戏博殿下。主伏槛观之,偃负则饶人,胜则有让,主益奇之。 又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子也。父欲立叔齐,乃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汉书》曰:文帝初立,以陈平为相。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平欲让勃位,乃谢病。文帝怪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 又曰:袁盎谓文帝曰:“陛下至代邸,西乡让天子者三,东让天子者再。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 又曰:龚遂为渤海太守数年。上遣使者徵遂,议曹王生愿从太守会。遂引入宫,王生醉从,呼曰:“愿有所白。”遂问其故,王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渤海,君不可有所陈,宜曰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上果问以治状,遂对如王生言。天子怪其有让,叹曰:“君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遂因前曰:“臣非知此,乃臣议曹教臣也。” 又曰:武帝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金日,日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於是遂为光副。 又曰:韦贤薨,子玄成当为嗣。玄成心知其兄非贤,雅意欲让,即佯狂。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有诏勿劾引拜,玄成不得已受侯爵。 卷四百二十四 人事部六十五 让下 《东观汉记》曰:承宫遭王莽篡,天下扰攘,盗贼并起,宫遂避世汉中。建武四年,将妻子之华阴山谷,耕种禾黍,临熟,人就认之,宫悉推与而去,由是显名。 又曰:光武封朱为鬲侯。自陈功薄而国大,愿受南阳五百户足矣。上不许。 又曰:窦融光武时数辞让位,不许,因上疏曰:“臣融年五十三,有一子,年十五,质性顽钝,臣融朝夕教导以经艺,不得令观天文,见谶记,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循道,不愿其有才能,何况乃当傅以连城广土,享诸侯国哉!” 又曰:邓骘,永初玄年,封骘等以定策增封三千户。让不获,遂逃避使者,上疏自陈。 又曰:《欧阳尚书》博士缺,上欲用桓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杨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为议郎。车驾幸太学,会请博士论难於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明经义,每以礼义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吻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罄,尽日乃罢。荣卒,子郁当袭爵,上书让於兄子沉,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 又曰:上欲封樊兴,置印绶於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又曰:刘恺,字伯豫,以当袭父般爵,让与弟宪,遁逃避封。有司奏请绝国,上美其义,特优加之,恺犹不出。有司复奏之,侍中贾逵上书曰:“孔子称:能以礼让为国,於从政乎何有。”和帝纳之,诏下曰:“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父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固。盖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听宪嗣爵。”乃徵恺,拜为郎,稍迁侍中。恺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 又曰:淳于恭以谦俭推让为节,家有山田橡树,人有盗取之者,恭助为收拾。载之归,乃知其恭。橡盗者还橡,恭不受。人又有盗刈恭禾者,恭见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 《续汉书》曰:张堪让先人馀财数百万与兄子。 谢承《後汉书》曰:雷义举茂才,让於陈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又曰:陈嚣与乡人纪伯为邻,伯夜窃嚣藩地自益。嚣见之,伺伯去,密移其藩一丈地以益伯。伯惭惧,还所侵。又却一丈二尺相避,凡广三丈。太守高其义,名其闾为义里。 范晔《後汉书》曰:冯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也。长沙蛮寇益阳,荆南皆没。於是拜绲为车骑将军,军至长沙,进击武陵蛮夷,荆州平定。诏赐钱一亿,固让不受。振旅还京师,推功於从事中郎。 《魏志》曰:田畴,字子泰,右北平人。太祖北征乌丸,军次无终,夏水路不通。畴将其众为乡导,出卢龙塞,虏乃惊。太祖与战,遂大斩获。军还,论功封畴为亭侯,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畴终不受。 又曰:太祖署邴原为丞相徵事,崔琰为东曹掾,记让曰:“徵事邴原、议郎张范,皆秉德纯壹,志行忠敏,清静足以厉事,贞固足以干事,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举而用之,不仁者远。” 又曰:王基,字伯舆,东莱人。基拔寿春,转基为征东将军,封东武侯。基上疏固让,归功参佐。由是,长史司马等七人皆侯。 《吴志》曰:鲁肃卒,孙权以严代。前後固辞曰:“仆素书生,不闲军事,非才而据,殃咎必至。”发言慷慨,至於流涕,权乃听焉。嘉其能以实让。 又曰:薛综为选曹尚书,固让顾谭曰:“谭心精体密,贯道达微,才昭人物,德服众望,诚非愚臣所可越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