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 第 256 页/共 334 页

元帝诸子:徐妃生忠烈世子方等。王贵嫔生贞惠世子方诸、始安王方略。袁贵人生愍怀太子方矩。夏贵妃生敬皇帝。馀不显。 陈文帝十三男:沈皇后生废帝、始兴王伯茂。严淑媛生鄱阳王伯山、晋安王伯恭。潘容华生新安王伯固。刘昭华生衡阳王伯信。王充华生庐陵王伯仁。张容华生江夏王伯义。韩修华生武陵王伯礼。江贵妃生永阳王伯智。孔贵妃生桂阳王伯谋。二男早卒,无名。伯信出继衡阳王昌。 宣帝四十二男:柳皇后生後主。彭贵人生始兴王淑陵。曹淑华生豫章王叔英。何淑仪生长沙王叔坚、宜都王叔明。魏昭华生建安王叔卿。钱贵妃生河东王叔献。刘昭仪生新蔡王叔齐。袁昭容生晋熙王叔文、义阳王叔达、新会王叔坦。王姬生淮南王叔彪、巴山王叔雄吴姬生始兴王叔重。徐姬生寻切王叔俨。淳于姬生岳阳王叔慎。王修华生武昌王叔虞。韦修容生湘东王叔平。施姬生临贺王叔敖、沆陵王叔兴。曾姬生阳山王叔宣。阳姬生西阳王叔穆。申亻亻予生海陵王叔俭、南郡王叔澄、岳山王叔韶、太原王叔匡。袁姬生新兴王叔纯。吴姬生巴东王叔谟。刘姬生临海王叔显。秦姬生新宁王叔隆、新昌王叔荣。其皇子叔、叔忠、叔泓、叔毅、叔训、叔武、叔处、叔封八人,并未及封。三子早卒无名。 後主二十二男:张贵妃生太子深、会稽王庄。孙姬生吴兴王允。高昭仪生南平王嶷。吕淑媛生永嘉王彦、邵陵王兢。龚贵嫔生南海王虔、钱塘王恬。张淑华生信义王。徐淑仪生东阳王忄全。孔贵人生吴郡王藩。其皇子总、观、明、纲、统、充、洽、纟舀、绰、威、辩十一人,并未及封。 後魏道武皇帝十男:宣穆刘后生明元帝。贺夫人生清河王绍。大王夫人生阳平王熙。王夫人生河南王曜。河王修、长乐王处文,二王母氏阙。段夫人生广平王连、京兆王黎。皇子浑及聪母氏并阙,皆早薨,无传。 明元皇帝七男:杜密皇后生太武。大慕容夫人生乐平戾王丕。安定殇王弥阙母氏。慕容夫人生乐安宣王范。尹夫人生永昌庄王健。建宁王崇、新兴王俊二王并阙母氏。 太武帝十一男:贺皇后生景穆帝。越椒房生晋王伏罗。舒椒房生东平王翰。弗椒房生临淮王谭。伏椒房生广阳王建。闾石昭仪生吴王余。其小儿、猫儿、真、彪头、龙头并阙母氏,蚤薨,无传。 景穆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袁椒房生阳平幽王新成。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杨椒房生汝阴灵王天赐。乐艮厉王万寿、广平殇王洛侯母并阙。孟椒房生任城康王。刘椒房生南安惠王祯,城阳康王长寿。慕容椒房生章武敬王太洛。尉椒房生乐陵康王胡。仁孟椒房生安定靖王休。赵王深早薨,无传,母阙。 文成皇帝七男:孝元皇后生献文皇帝。李夫人生安乐厉王长乐。曹夫人生广川庄王略。沮渠夫人生齐郡顺王简。乙夫人生河孝王若。悦夫人生安丰匡王猛。元夫人生韩哀王安平,早薨,无传。 献文皇帝七男:思皇后生孝文皇帝。封昭仪生咸阳王禧。韩贵人生赵郡灵王韩、高阳文穆王雍。孟椒房生广陵慧王羽。潘贵人生彭城宣王勰。高椒房生北海王详。 孝文皇帝七男:林废后生废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帝、广平文穆王怀。袁贵人生京兆王愉。罗夫人生清河文献王怿、汝南文宣王悦。郑充华生皇子桃,未封,早夭。 齐神武帝十五男:武明娄皇后生文襄皇帝、文宣皇帝、孝昭皇帝、襄城景王清、武成皇帝、博陵文简王济。王氏生永安简平王浚。穆氏生平阳靖翼王淹。大尔朱氏生彭城景思王氵攸、华山王凝。韩氏生上党刚肃王涣。小尔朱氏生任城王氵皆。游氏生高阳康穆王。郑氏生冯翊王润。马氏生汉阳敬怀王洽。 文襄六男:文敬元皇后生河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传母氏。陈氏生安德王延寿。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文宣五男:李后生废帝及太原王绍德。冯世妇生范阳王绍义。裴嫔生西河王绍仁。颜嫔生陇西王绍廉。 孝昭七男:元皇后生乐陵王百年。桑氏生襄城王亮。诸姬生汝南王彦理、始平王彦德、城阳王彦基、定阳王彦康、汝阳王彦忠。 武成十三男:胡皇后生後主及琅邪王俨。李夫人生南阳王绰。後宫生齐安王廓、北平王贞、高平王仁英、淮南王仁光、西河王仁机、乐平王仁邕、颖川王仁俭、安乐王仁雅、丹阳王仁直、东海王仁谦。 後主五男:穆皇后生幼主。诸姬生东平王恪,次善得,次买德,次资钱。 北齐册皇太子:皇帝临轩,司徒为使,司空副之。太子服远游冠,入至位。使者入,奉册读讫,皇太子跪受册於使者,以授中庶子。又受玺绶於尚书,以授庶子。稽首以出。就策,使者持节至东宫,宫臣内外官定列。皇太子阶东,西面。若幼,则太师抱之,主衣二人奉空顶帻服从,以授册。明日,拜章表於东宫殿庭,中庶子、中舍人乘辂车,奏章诣阙堂谢。择日斋於崇正殿,服冕乘安车谒庙。择日群臣上礼,又择日会。明日,三品以上笺贺。 天保元年,皇太子监国,在西林园冬会。群臣议,皆东面。二年,於北城第内冬会,又议东面。吏部郎陆疑非礼,魏收改为西面。邢子才议欲仿前,日:“凡礼有同者,不可令异。《诗》说,天子至於大夫,皆乘四马,况以方面之少,何可皆不同乎?若太子定西面者,王、公、卿、大夫、士,复何面也?南面,人君正位。今一官之长,无不南面,太子听政,亦南面坐。议者引晋旧事,太子在东宫西面,为避尊位,非为乡台殿也。子才以为东晋博仪,依汉、魏之旧,太子普臣四海,不以为嫌,何疑於东面?《礼》:‘嗣子绝旁亲’,‘嗣子冠於阼’,‘冢子生,接以太牢’。汉元著令,太子绝驰道。此皆礼同於君。又晋王公嗣,摄命临国,乘七旒安车,驾用三马,礼同三公。近宋太子乘象辂,皆有同处,不以为嫌。况东面者,君臣通礼,独何为避?明为乡台,所以然也。近皇太子在西林园,於殿,犹且东面,於北城非宫殿之处,更不得邪?诸人以东面为尊,宴会须避按《燕礼》、《燕义》,君位在东,宾位在西,君位在阼阶,故有《武王践阼篇》,不在西也。《礼》:‘乘君之车,不敢旷左’。君在,恶空其位,左亦在东,不在西也。‘君在阼,夫人在房’。郑注‘人君尊东也’。前代及今,皇帝宴会、接客,亦东堂西面。若以东面为贵,皇太子以储贰之礼,监国之重,别第宴臣宾,自得申其正位。礼者皆东宫臣属,公卿预宴,观礼而已。若以西面为卑,实是君之正位。太公不肯北面说《丹书》,西面则道之,西面乃尊也。君位南面,有东有西,何可皆避?且事之少异,有可相比者。周公,臣也;太子,子也。周公为冢宰,太子为储贰。明堂尊於别第,朝诸侯重於宴臣宾,南面贵於东面。臣疏於子,冢宰轻於储贰。周公摄政,得在明堂南面朝诸侯。今太子监国,不得於别第宫东面宴客,情所未安。且君行以太子监国,君宴不以公卿为宾,朋父子无嫌,君臣有嫌。按《仪注》,王受诏冠婚,皇子、皇女皆东面。今不约王公南面,独约太子,何所取邪?议者南尊改就西面,转居尊位,更非合礼。方面既少,难为节文。东西二面,君臣通用,太子宜然,於礼为允。” 周文帝十三子:姚夫人生明帝。後宫生宋献公震。文元皇后生孝闵皇帝。文宣叱奴皇后生武帝、魏刺王直。达步妃生齐炀王宪。王姬生赵僭王招。後宫生谯孝王俭、陈惑王纯、越野王盛代王达、冀康公通、滕文王。 孝闵帝一子:陆夫人生纪厉王康。 武帝七男:李皇后生宣帝,汉王赞。库汗姬生秦王贽、曹王允。冯姬生道王充。薛世妇生蔡王兑。郑姬生荆王元。 宣帝三子:朱皇后生静帝。王姬生业王衍。皇甫姬生郢王术。 隋文帝五男:皆文献后独孤氏所生,长房陵王勇,次炀帝,次秦孝王俊,次庶人秀,次庶人谅。 文帝立勇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死罪以下,皆令勇参决。後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帝问朝臣:“近闻至节,内外百官相率朝东宫,是何礼也?”太常少卿辛对曰:“於东宫是贺,不得言朝。”帝曰:“改节称贺,正可三数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徵召,一时普集,太子法服设乐以待之?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乃下诏曰:“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 炀帝三男:萧皇后生元德太子昭、齐王氵。萧嫔生赵王杲。 唐高祖二十二子:窦皇后生隐太子建成、太宗皇帝、卫怀王元霸、巢刺王元吉。万贵妃生楚王智。莫嫔生荆王元景。孙嫔生汉王元昌。尹德妃生丰王元亨。张氏生周王元方。郭亻亻予生徐王元礼。宇文昭仪生韩王元嘉、鲁王灵夔。王才人生彭王元则。张宝林生郑王元懿。张美人生霍王元轨。杨美人生虢王凤。刘亻亻予生道王元庆。崔嫔生舒王元裕。小杨嫔生江王元名。杨嫔生江王元祥。鲁才人生密王元晓。柳宝林生滕王元婴。 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常山愍王承乾、濮王泰、高宗皇帝。後宫生楚王宽。杨妃生吴王恪、蜀王。阴妃生齐王。王氏生蒋王恽。燕妃生楚王贞、江王嚣。韦妃生纪王慎。後宫生代王简。杨妃生赵王福。杨氏生曹王明。 高宗八子:後宫刘氏生燕王忠。郑氏生原悼王孝。杨氏生泽王金。萧淑妃生许王素节。武后生孝敬皇帝弘、章怀太子贤、中宗、睿宗。 中宗四子:韦庶人生懿德太子重润。後宫生谯王重福、节愍太子重俊、殇帝重茂。 睿宗六子:肃明皇后生让皇帝宪。宫人柳氏生惠庄太子。昭成皇后生元宗。崔孺人生惠文太子范。王德妃生惠宣太子业。後宫生隋王隆悌。 元宗三十子:刘华妃生奉天皇帝琮、靖恭太子琬、仪王遂。赵丽妃生太子瑛。元献皇后生肃宗。钱妃生棣王琰。皇甫德仪生鄂王瑶。刘才人生光王琚。武惠妃生夏悼王、怀哀王敏及寿王瑁、盛宣王琦。高亻亻予生汴哀王敬。郭顺仪生永王。柳亻亻予生延王玢。锺美人生济王环。卢美人生信王。阎才人生义王。王美人生陈王。陈才人生丰王珙。郑才人生恒王。武贤仪生凉王、汴哀王敬。馀七子夭,母氏失传。 肃宗十四子:章敬皇后生代宗。宫人孙氏生越王系。保张氏生承天皇帝亻炎。王氏生卫王亻必。陈亻亻予生彭王仅。韦妃生兖王亻。张美人生泾王亻廷。後宫生郓王荣。裴昭仪生襄王亻黄。段亻亻予生杞王亻垂。崔妃生召王。张皇后生恭懿太子亻召、定王侗。後宫生僖。 代宗二十子:睿真皇后生德宗。崔妃生昭靖太子邈。贞懿皇后生韩王迥。其均王遐、睦王述、丹王逾、恩王连、简王遘、益王、隋王迅、荆王选、蜀王<辶朔>、忻王造、韶王暹、嘉王运、端王遇、循王、恭王通、原王逵、雅王逸,凡十七王,史亡其母之氏、位。 德宗十一子:昭德皇后生顺宗帝,取昭靖太子子舒王谊为第二子,又取顺宗子文敬太子讠原为第六子,馀通王谌、虔王谅、肃王祥、资王谦、代王、昭王诚、钦王鄂、珍王诚八王,史亡其母之氏、位。 顺宗二十七子:庄宪皇后生宪宗及福王绾。张昭训生郯王经。赵昭仪生宋王结。王昭仪生郇王总、邵王约、岳王绲。其溆王纵、莒王纾、密王稠、积王缃、冀王纟求、和王绮、衡王绚、珍王缮、抚王、桂王纶、袁王绅、翼王绰、蕲王缉、钦王缋、凡二十王,史亡其母之氏、位。 宪宗二十子:纪美人生惠昭太子宁。懿安皇后生穆宗。孝明皇后生宣宗。後宫生沣王恽、深王、洋王忻、绛王悟、建王恪、王憬、琼王悦、沔王郇、婺王怿、茂王、缁王协、衡王忄詹、澶王悦、棣王惴、彭王惕、信王忄、荣王愦,凡十七王,史失其母之氏、号。 穆宗五子:恭僖皇后生敬宗。贞献皇后生文宗。宣懿皇后生武宗。後宫生怀懿太子凑、安王溶,史失其母之号、氏。 敬宗五子:郭妃生悼怀太子普。後官生陈王成美、梁王休复、襄王执中、纪王言扬,史失其母之号、氏。 文宗二子:王德妃生庄恪太子永。後宫生蒋王宗俭。 武宗五子:杞王峻、益王岘、兖王岐、德王怿、昌王嵯,史并失其母之氏、位。 宣宗十一子:昭太后生懿宗。後宫生靖怀太子汉、通王滋、庆王沂、濮王泽、鄂王润、怀王洽、昭王、康王汶、广王氵雍、卫王灌,史失其母之氏、位。 懿宗八子:惠安皇后生僖宗。恭宪皇后生昭宗。後宫生魏王佾、凉王亻廷、蜀王佶、威王亻品、吉王保、恭哀太子倚,史失其母之氏、位。 僖宗二子:建王震、益王升,史失其母之氏、位。 昭宗十七子:积善皇后生德王裕及哀帝。後宫生棣王礻羽、虔王禊、沂王、遂王、景王秘、祁王祺、雅王礻真、琼王祥、端王祯、丰王祁、和王福、登王禧、嘉王、颍王礻是、蔡王祜,史失其母之氏位。 梁太祖八子:末帝、柳王友裕、博王友文、郢王友、福王友璋、贺王友雍、建王友徽、康王友敬,史不言其母氏。 後唐庄宗五子:刘后生魏王继岌。继氵重、继嵩、继蟾、继、史不言其母氏。 明宗六子:昭懿皇后夏氏生秦王从荣、愍帝。宣宪皇后魏氏生潞王从珂。淑妃王氏生许王从益。从景、从璨,史不言其母氏。 废帝二子:重吉、重美,史不言其母氏。 晋高祖七子:李皇后生楚王重信,虢王重英、寿王重义、郯王重允、夔王重进、陈王重杲、重睿,史不言其母氏。 少帝二子:延煦、延宝,史不言其母氏。 汉高祖三子:魏王承训、隐帝、陈王承勋,史皆不言其母氏。 周太祖三子:养子世宗、郯王侗、杞王信,史皆不言其母氏。 世宗五子:越王宗谊、恭帝、曹王宗让、纪王熙谨、蕲王熙诲,史不言其母氏。 宋太祖皇帝四子:贺皇后生留哥、魏王德昭、显哥。王皇后生岐王德芳。 太宗九子:李皇后生楚王元裕及真宗。其昭成太子元僖、陈王元份、安王元杰、密王元、曹王元、镇王元俨、代国公元亿,史不详其母氏。 至道元年,诏立皇太子,令有司草具册礼,以翰林学士承旨宋白为册皇太子礼仪使。有司言:“按前代无太子执圭之文。按《周礼》,公仪执桓圭。公即三恪之後,乃上公也。晋制,太子出会,在三恪之下、三公之上。请如王公之制,执桓圭,馀如旧制。”从之。九月丁卯,太宗御朝元殿,陈如元会之仪。皇太子自东宫常服乘马,赴朝元门外幄次,改服远游冠、朱明衣,三师、三少导从入殿门,受册、宝,太尉率百官奉贺。皇太子易服乘马还宫,百官朝服诣宫参贺。枢密使、内职、诸王、宗室、师、保、宾客、宫臣等毕集,皆序班於宫门之外,庶子版奏“外备”,内臣褰帘,皇太子常服出次就座,诸王、宗室参贺,再拜讫,垂帘,皇太子降座还次,中书、门下、文武百官、枢密使、内职、师保、宾客而下以次参贺,皆降阶答拜讫,升座受文武宫臣三品以下参贺。庚午,具卤簿谒太庙五室,常服乘马,出东华门升辂。先是有司言唐:“唐礼,宫臣参贺皇太子皆舞蹈,开元始罢其礼。故事,百官及东官官接见,祗呼皇太子,上笺启称皇太子殿下,百官自称名,宫官自称臣;常所行用左春坊印、宫内行令。又按唐制,凡东宫处分论事之书,皇太子并书诺,今左右庶子以下署姓名,宣令奉行书按画日。其与亲友师傅等书,不用此制。今请如开元之制,宫臣止称名,不行舞蹈之礼。伏缘皇太子兼判开封府,其所上表状即署皇太子之位,其当申中书、枢密院状,祗判官署,馀断按及处分公事并书‘诺’。”诏为“诺”为“准”,馀皆从之。又言:“百官见皇太子,自两省五品、尚书省、御史台四品、诸司三品以上皆答拜,馀悉受拜。宫臣自左、右庶子以下悉用参见之仪。其皇太子宴会,位在王公之上。”奏可。有司草具皇太子受册毕朝皇后仪,诏止用宫中常礼。十月,皇太子言:“臣自受册以来,逮兹累日,每见僚属,率皆称臣,况至尊无二上之文,事主有比肩之义,在臣之恳,实所不遑。望许仍旧名。”许之。真宗天禧二年八月丁卯,册为皇太子,并如至道之仪。册用珉玉,如乘舆之制而差损降。其押舆用金涂银平,承以髹漆小案,饰以衣绣。凡饰用龙者,皆以螭凤。天禧四年闰十二月,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平章事丁谓言:“臣与兼少保、宾客至资善堂,许皇太子不答拜”。诏不允。 真宗六子:郭皇后生周王元。章懿李皇后生仁宗。四子早亡,史不详其母氏。 仁宗三子:俞才人生褒王,苗昭仪生豫王昕,朱才人生鄂王曦,皆早亡。英宗以濮安懿王之子立为皇子,入继大统。 英宗四子:长神宗,次吴王颢、润王颜、益王κ,皆宣仁高皇后所生。 神宗十四子:钦成朱皇后生哲宗、楚荣宪王似。钦慈陈皇后生徽宗。宋夫人生成王佾。邢贤妃生惠王仅、冀冲孝王亻、徐冲惠王倜。宋亻亻予生唐哀献王俊。向夫人生褒王伸。邢婉仪生豫悼惠王价。武贤妃生吴荣穆王亻必。郭夫人生仪王伟。林贤妃生燕王俣、越王。 徽宗三十一子:显恭王皇后生钦宗。显仁韦皇后生高宗。明达刘皇后生济阳郡王或、祁王模、信王榛。明节刘皇后生建安郡王英、嘉国公椅、英国公惠。诸姬生兖冲僖王圣、郓王楷、荆悼敏王楫、肃王枢、景王杞、齐王栩、冲穆王材、莘王植、华原郡王朴、徐王棣、沂王愕、郓冲懿王棋、和王┉、汉冲昭王椿、安康郡王屋、广平郡王楗、陈悼惠王机、相国公梃、瀛国公樾、温国公栋、仪国公桐、昌国公柄、润国公枞。 钦宗二子:仁怀朱皇后生太子谌。少子训,北地所生,终於五国城。 高宗一子:潘贤妃生元懿太子早亡。孝宗以秀安僖王之子立为皇太子,入继大统。 孝宗四子:庄文太子忄耆、魏惠献王恺、光宗、邵悼肃王恪,皆成穆郭皇后所生。 初,绍兴崇建皇储,诏有司备礼册命,然在钦宗恤制,未及制乐。乾道初,元诏启震宫,命礼部太常寺讨旧典以闻。受册日,陈黄麾仗於大庆殿,设宫架乐於殿庭。皇帝升降御座,作《乾安之乐》,升用黄锺宫,降用蕤宾宫。皇太子入殿门,作《明安之乐》,受册出殿门,亦如之,皆用应锺宫。至七年,易应锺而奏以姑洗。古者太子生,则太师吹管,以度其声,观所协之律。有虞典乐教胄子,自天子至元子,皆以乐为教,所以养其情性之正,荡涤邪氛,消融查滓,而和顺於道德,则陈金石雅奏,以重元良,册拜宜仿古谊,式昭盛礼。繇唐季世储贰罕定,国家亦多故,而礼废乐缺。皇朝建隆定乐,虽诏皇太子出入奏《良安》,至道始册皇太子,有司言:“太子受册,宜奏《正安之乐》,举行百年旷典,中外胥悦。”至天禧册命,礼仪院复奏,改《正安》为《明安之乐》。乾道之用《明安》,实相述天禧,而姑洗为宫,则唐东宫轩垂奏乐旧贯云。 光宗二子:节使挺及宁宗,皆慈懿李皇后所生。 宁宗九子:长子未名而夭,莫详母氏。恭淑韩皇后生兖王、王坦、郢王增、华王垌。锺夫人生顺王圻、申王庶。其肃王、邳王坻,史不言其母氏。九王俱早夭,景献太子询以燕懿王後立为太子,薨於东宫。理宗以沂靖惠王後立为皇太子,入继大统。 ●卷二百五十八 帝系考九 ○公主 唐尧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以妻舜。 《孟子》:“舜尚见帝,帝馆甥於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尚,上也。舜上而见於帝尧也。贰室,副宫也。尧舍舜於副宫,而就飨其食)。尧之於舜,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於<亩犬>亩之中。” 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周武王以元女大姬配虞胡公,而封之陈,以备三恪。 《诗 何彼矣》,美王姬。虽则王姬,亦下嫁於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之德也(下王后一等,谓车乘厌翟。服则プ翟。多疏曰:“王后五辂,以重翟为上,厌翟次之;六服,衤韦衣为上,プ翟次之。天子尊无二上,故其女可下王后一等,若诸侯之女下嫁,则从其夫之爵。何休云:‘天子嫁女於诸侯,备侄娣如诸侯礼。’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元女妻胡公,王姬以为媵。今何得齐侯之子?何休事未可据也。”)。“何彼矣,唐棣之华。曷不肃,王姬之车(,犹戎戎也,厚貌。唐棣,多也,今之郁李。王姬下嫁於诸侯,车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挟贵以骄其夫,故其见车者知其能敬与和。肃者,王姬而曰“王姬之车”,不敢指切之也。唐棣之华,华如桃李,皆言王姬容色之盛美也。)“何彼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武王女,文王孙,齐侯之子。言“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辞匹敌,则不骄亢可知)。“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丝之合而为纶,犹男女合而为婚。言侯子、王孙宜为偶,如合丝纶)。” 鲁庄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左氏传》:“为外礼(公在谅ウ,虑齐侯当亲迎,不忍便以礼接於朝,又不敢逆王命,故筑舍於外。齐强鲁弱,又委罪於彭生,鲁不能雠齐,然丧制未毕,故异其礼,得礼之变)。”《公羊传》:“何以书?讥。何讥尔?筑之,礼也;於外,非礼也(以言外,知有筑内之道也,於外,非礼也。礼同姓本有主嫁女之道必阙地於夫人之下。群公子之上也。时鲁以将嫁女於雠国,故筑於外)。於外,何以非礼(据非内也)?筑於外,非礼也(於,远辞也,为营卫不固,不以将嫁於雠国,除讥也。鲁本自得以雠为辞,无为受命而外之,故曰非礼)。其筑之何以礼(据礼当预设)?主王姬者必为之改筑。主王姬者曷为必为之改筑(据诸侯宫非一)?於路寝则不可,小寝则可(皆所以远别也)。群公子之舍(谓女公子也),则以卑矣(谓太卑也),其道必为之改筑者也(以上传言尔,之当筑夫人之下,群公子之上,筑例时)。”《梁传》:“筑,礼也;於外,非礼也(外,城外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公门,朝之外门。主王姬者,当设几席筵於宗庙,以俟迎者,故在宫门之内筑王姬之馆)。於庙则己尊,於寝则己卑。为之筑节。筑之外,变之正也。筑之外,变之为正,何也?仇雠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麻非所以接弁冕也(亲迎服祭服,重婚姻。公时有桓之丧)。其不言齐侯之来逆,何也?不使齐侯得与吾为礼也。” 《初学记》:“昔尧女有娥皇、女英,舜妹有钅发手,舜女有宵明、烛光,易有帝乙归妹。周武王之女嫁於陈,并未有封邑之号。至周中叶,天子嫁女於诸侯,天子至尊,不自主婚,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始谓之公主。秦代因之,亦曰公主。汉制,帝女为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藩王。” 秦二世时,十公主吒死於杜(皆始皇女也)。 汉制:皇女皆称县公主(师古曰:“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侯即自主婚,故其女号翁主。翁者,父也),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藩王。诸王女皆封乡、亭翁主,仪服同乡、亭侯(《汉书》谓齐厉王姊为纪翁主,以纪氏所生,因以为号)。以列侯尚公主(王吉曰:“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於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诸公主家令、门尉皆属宗正,又有主傅(《东方朔传》:“昭平君酢杀主傅。”师古曰:“傅,母也。”)、中府(《东方朔传》:“馆陶公主中府。”师古曰:“中府,掌金帛之藏。”)。 太上皇女 昭哀后(高帝姊,初封宜夫人,吕后七年,尊曰昭哀后) 高祖一女 鲁元公主(宣平侯张敖尚之。孝惠时,齐悼惠王尊为鲁元太后) 文帝二女 馆陶长公主(窦后生女。文帝即位为馆陶长公。师古曰:“年最长,故谓长公主。”堂邑侯陈于尚之。见《窦后传》)、昌平公(主周勃太子胜之尚之。见《周勃传》)。 景帝三女 平阳公主(王皇后长女,本阳信长公主也。为平阳侯曹寿所尚,故称平阳公主。寿有恶疾,上乃诏卫青尚平阳主。见《青传》)、南宫公主(王皇后次女)、隆虑公主(王后少女。并见《王皇后传》) 武帝五女 鄂邑盖长公主(昭帝姊。《燕刺王传》云:“食邑鄂,而为盖侯妻也。”张晏云:“盖侯,王信。”师古曰:“信不取鄂主为妻,当是信子须侯充耳。”)、夷安公主(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见《东方朔传》)、卫长公主(《外戚传》云:“子夫生三女,长主卫太子姊也。帝以妻栾大。见《郊祀志》)、诸邑公主(《五行志》:“征和二年,巫蛊事兴,帝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下狱死。”)、阳石公主(见上。又《武纪》注云:“二公主,皆卫皇后女。”) 宣帝二女 馆陶公主(华亻亻予女,名施。于定国子于永尚)。敬武公主(张临尚薨,元帝令薛宣尚。後王莽白太后赐药死。见《宣传》) 元帝三女 平阳公主(傅昭仪女)、平阳公主(卫亻亻予女。见《中山卫姬传》)、颖邑公主(杜业尚) △西汉和蕃公主 高帝罢平城归,是时,冒顿单于兵︹,控弦四十万骑,数苦北边。上患之,以问娄敬,敬曰:“陛下诚能以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哉?可毋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遣长公主,吕后泣曰:“妾唯一太子一女,柰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为公主妻单于。使敬往结和亲约(《娄敬传》) 孝惠二年,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本纪》)。 匈奴老上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中行说傅翁主(《匈奴传》)。 孝景五年,遣公主嫁匈奴单于(《本纪》)。 孝武元封中,乌孙昆莫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天子问群臣,议许,曰:“必先纳聘,然後遣女。”乌孙以马千匹聘。汉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昆。莫以为右夫人。昆莫年老,欲使其孙尚公主,公主不听,上书言状,天子报:“从其国俗。”岑陬遂妻公主,生一女少夫。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陬。甘露三年,楚公主上书言年老思土,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悯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时年且七十,赐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西域传》)。 元帝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後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喜。昭君宁胡阏氏生一男。呼韩邪死,株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予居次(居次者,女之号,若汉言公主也,见《匈奴传》)。 後汉制同前汉。其後安帝姊妹亦封之长公主,同之皇女(安帝姊妹,清河孝王之女)。其皇女封公主者,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皆传国於後。乡、亭之封,则不可传袭(永初元年,邓太后封清河孝王庆女十一人,皆为乡公主,分食邑俸)。诸公主置家令一人(《东观书》曰:“其主薨,无子,置传一人,守其家。”)。 南顿君三女 湖阳长公主黄 新野公主元邓晨 宁平长公主伯姬李通 世祖五女 舞阳长公主义王梁松 氵旦阳长公主中礼窦固 馆陶公主红夫韩光 滴阳公主礼刘郭璜 郦邑公主绶一作绥阴丰 显宗十一女 获嘉长公主姬冯柱 平阳公主奴冯顺 隆虑公主迎或作延景袭 平氏公主次(不言所,史阙文,後仿此)沁水公主致邓乾平皋公主小姬邓蕃 浚仪公主王度 武平公主惠来棱 鲁阳公主臣 乐平公主小迎成安公主小民 肃宗三女 武德长公主男 平邑公主王冯由 阴安公主吉 和帝四女 修武长公主保 共邑公主成 临颍公主贾建 闻喜公主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