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 第 260 页/共 334 页
虞宾 《书》“虞宾在位”注:丹朱为王者後,故称宾,与诸侯助祭。
容斋洪氏《随笔》曰:“尧舜之子,不肖等耳。舜之後虽不有天下,而传至於陈,及田齐几二千载,惟尧之後当舜在位时即绝。故禹之戒舜曰:‘若丹朱傲,用殄厥世。’又作戒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原丹朱之恶固在所绝,方舜禹之世,顾不能别访贤胄为之立继乎?《左传》载子产之辞曰:‘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谓唐人之季,非周武王子封於晋者)。成王灭唐,而封太叔。’又蔡墨曰:‘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刘累氏曰御龙。’范宣子曰:‘モ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然则封国虽绝,尚有子孙。武王灭商,封帝尧之後於蓟,而未尝一见於简策。史赵言楚之灭陈曰:‘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臧文仲闻蓼与六二国亡,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尧之盛德,岂出舜、皋之下,而爵邑不能及其孙何也?”
有庳 舜封象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有庳在今道州。
契 佐禹治水有功,舜使为司徒,封於商,赐姓子氏。契子 昭明传 相土昌若 曹圉 冥 振 微 报丁 报丙 主壬 主癸 凡十四世而生成汤,始代夏有天下。
稷 教民播种,帝尧举为农师,舜时封於邰。稷子不窟传 鞠 公刘 庆节皇仆 差弗 毁俞 公非 高圉 亚圉 公叔祖类 古父父 季历西伯昌凡十六世而生武王,始代商有天下。
英、六 禹即天子位,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乃封皋陶之後於英、六。至春秋鲁文公之时,六人叛楚(即东夷),楚成大心帅师灭六,子燮灭蓼。安国六县,咎陶後堰姓所封国。英即蓼也,在光州固始县。
按:六、蓼虽灭於春秋之时,然《史记》以为禹封皋陶之後於英、六,则是禹时所建之国也。
防风氏 汪芒氏之君。禹会诸侯於涂山,防风氏後至,禹杀而戮之。其骨专车。其後在春秋时为长狄(长狄首尾见狄事迹)。
有扈氏 夏禹崩,启立,有扈氏不服,启伐而灭之,天下咸朝。有扈国在雍州南县。
后羿 有穷氏之君。太康盘游失德,羿距之於河,遂废之而立仲康。自Θ迁於穷谷,因夏人代夏政。信用寒浞,为浞所杀。
羲和 二氏世掌天地之官,至仲康时湎淫,允侯征之。
允侯 仲康时掌六师,征羲、和。
寒浞 伯明氏之谗子,弟羿信之,以为己相。浞行媚於内而施赂於外,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内外咸服,乃杀羿而代之。夏遗臣有鬲氏收斟灌、斟寻馀烬,灭浞,立少康。
有仍氏 寒浞子杀帝相,妃仍氏女曰后缗,归有仍,生少康。
有鬲氏 夏为羿、浞所代,夏之遗臣靡奔有鬲氏,自有鬲氏率遗民灭浞,立少康。有鬲,今平原鬲县。
斟灌、斟寻氏 二国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后相所依。羿命其子浇用师灭之。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县东,斟寻故城在青城北海县。
过 戈 寒浞处其子浇於过,犭壹於戈。靡既灭浞,立少康,少康乃灭浇於过,后杼(少康子)灭犭壹於戈,有穷因是遂亡。过在东莱掖县,戈在宋、郑之。
葛 葛伯与汤为邻,不祀,汤征之。葛,梁国宁陵有葛乡。
韦 顾 昆吾 三国名,韦,豕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桀为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桀则同时诛。
三 汤伐夏,夏师败续。桀走保三,汤从而伐之,俘其宝玉,桀乃奔南巢。三,今定陶也。
氐 羌 西戎国。汤时来享来王。
荆楚 殷道衰,楚国叛,高宗伐之,{冖米}入其阻。
鬼方 北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九侯 为纣三公。有好女,入之纣。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邺县有九侯城。
鄂侯 为纣三公。纣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纣并脯鄂侯。“鄂”一作“邗”,野王县有邗城。
崇侯虎 纣杀九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以告纣,纣囚西伯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献纣,纣赦西伯,赐弓矢斧钺,使专征伐。西伯遂伐崇。崇在京兆县。
黎 殷近王畿之诸侯。西伯伐而胜之,纣之臣祖伊奔告於纣,作《西伯戡黎》。黎在上党东北。
密 密须氏不共,距周侵阮及共,文王伐之。密地在宁州。
庸 蜀 羌 {髟矛} 微 卢 彭 濮 八国皆蛮夷戎狄属文王者。武王伐商,俱以师至牧野。羌在西。蜀、{髟矛}、微在巴蜀。卢、彭西北。庸、濮在江汉之。
巢 殷之臣。巢伯,南方远国。武王克商,乃来朝,芮伯作《旅巢命》。
奄 东方淮夷之种。武王崩,与三监武庚叛周,周公讨之。成王即政,又叛成王,灭之,迁其君於蒲姑。奄在兖州曲阜县。蒲姑,齐地。
《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後於蓟,封帝尧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封殷之後於宋。”
《左传》:“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蔡、成阝、霍、鲁、卫、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十六国皆文王子。管国在荥阳京县东北。雍国在河内山阳县西。毕国在长安县西北。酆国在始平县东。成阝音成);于阝、晋、应、韩,武之穆也(四国皆武王子。应国在襄阳城父县西。韩国在河东郡界。河内野王县西北有于阝城)。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允也(蒋在弋阳期恩县。高平昌邑县西有茅乡。东郡燕县西南有胙)。
班固《诸侯王表》序:“昔周监於二代,三圣制法(谓文王、武王、周公也),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馀。”
△周成王以後春秋以前诸侯之见於经传者
毕 毕公高,文王子。成王时为司马,又为太师。成王将崩,与召太保等同受顾命立康王。康王既立,率东方诸侯以见王,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东郊,作《毕命》。毕在长安县西北。其後为毕万。
彤 彤伯,姒姓。成王时为宗伯,王将崩,与召太保等同受顾命立康王。时六卿召太保、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惟彤伯非同姓。
密 密康公,姬姓。共王游於泾上,康公从,有三女之。康公不献於王,一年,王灭密。
邶 武王克商,三分其地,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之,东谓之卫。初以处三监,三监既叛,讨平之,乃封康叔於卫,而以邶、封同姓之国。其後卫子孙稍并邶、二国,故邶、之诗皆言卫事。
说见前。
桧 云姓,高辛火正祝融之後,武王封之为桧子。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夷王、厉王之时,桧公不务正事而好洁衣服,大夫去之。於是桧之变风始作。幽王时为郑桓公所灭。
荣 厉王时,荣夷公为卿士,好专利,王说之,诸侯不享,王流於彘。
甫 甫侯,亦姜姓,与申皆太岳之後。穆王时,甫侯作《吕刑》。《崧高》言“惟申及甫,维周之翰”,即穆王时南侯子孙。
樊 樊侯仲山甫,宣王时为卿士,兼师保之官。
韩 姬姓。《左传》:“于阝、晋、应、韩,武之穆也。”宣王锡命韩侯,後为晋所灭(幽王九年,史伯对郑桓公曰:“武王之子应、韩不在。”)。韩地在同州。
黎 黎姓。未详侯爵,国在上党壶关县。後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於卫,卫处以中露、泥中二邑,黎之臣子作《式微》、《旄邱》二诗,以责卫不能救黎。
右以上皆周以来诸侯之国而亡於春秋以前者。
东坡苏氏曰,《传》称:“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爵五品而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者为附庸,盖二千八百国。周室既衰,转相吞灭,数百年,列国耗尽,春秋之世见於经传者一百六十五国,蛮夷戎狄亦在其。若夫二百四十年之中,朝聘会盟,侵伐围入,孔子笔之於经,公、发明於传,至今犹想见其处,今掇取其尤者附次於後。
◎经传始见诸国图
△姬姓爵姓具
鲁(侯,隐元《经》)郑(伯,隐元《经》)祭(伯,隐元《经》)卫(侯,隐二《经》)西虢(公,隐元《传》注)随(侯,隐五《传》)成阝(伯,隐五《经》)晋(侯,隐六《经》)凡(伯,隐七《经》)滕(侯,隐十《经》)郜(子,桓二《经》)芮(伯,桓二《经》)荀(侯,桓九《传》)贾(伯,桓九《传》)曹(伯,桓十四《经》)单(伯,庄元《经》)蔡(侯,庄十《经》)息侯(庄,十四《传》)滑(伯,庄十六《经》)邢(侯,庄三二《经》)虞(公,僖二《经》)周(公,僖九《经》)毕(公,僖二十四《传》)原(伯,僖二十四《传》)酆(侯,僖二十四《传》)应(侯,僖二十四《传》)韩(侯,僖二十四《传》)甘(公,僖二十四《传》)顿(子,僖二十五《传》)毛(伯,文元《经》)巴(子,文十六《经》)唐(侯,宣十二《传》)吴(子,成六《经》)召(伯,成八《经》)尹(子,成十六《经》)北燕(伯,昭三《经》)胡(子,昭四《经》)刘(子,昭十三《经》)
△异姓爵姓具
宋(子,《公》隐元《经》) 邾(曹,子,隐元《经》) 宿(风,男,隐元《经》) 莒(己,子,隐二《经》) 纪(姜,侯,隐二《经》) 齐(姜,侯,隐三《经》) 陈(妫,侯,隐三《传》) 杞(姒,伯,隐四《经》) 南燕(吉,伯,隐五《传》) 薛(任,侯,隐十一《经》) 许(姜,男,隐十一《经》) 州(姜,公,桓五《经》) (嬴,伯,桓七《经》) 邓(曼,侯,桓七《经》) 葛(嬴,伯,桓十五《经》) 阝(曹,子,庄五《经》,僖七称小邾) 荆(芊,子,庄十《经》,僖元称楚) 徐(嬴,子,庄二十六《经》) 舒(偃,子,僖三《经》) 曾阝(姒,子,僖十四《经》) 梁(嬴,伯,僖十八《经》) 须句(风,子,僖二十二《经》) 夔(芊,子,僖二十六《经》) 秦(嬴,伯,僖三十《经》) 沈(姒,子,文三《传》) 麋(嬴,子,文十一《经》) 郯(嬴,子,宣四《经》) 云阝(嬴,子,宣四《传》) 箕(子,子,成十二《传》) Τ阳(云,子,襄十《经》)舒鸠(偃,子,襄二十五《经》) 禹阝(云阝,子,昭十八《经》)
△姓具爵不具
申(姜,隐元《传》) 东虢(姬,隐元《传》) 罗(熊,桓十二《传》) 夷(云阝,庄十六《传》) 霍(姬,闵元《传》) 耿(姬,闵元《传》)魏(姬,闵元《传》) 黄(嬴,僖二《经》) 温(姬,僖十《经》) 任(风,僖二十一《传》) 颛臾(风,僖二十一《传》) 焦(姬,僖二十三《传》) 管 雍 于阝胙 茅 蒋 聃(以上七国并姬,见僖二十四《传》)若阝(元,文五《经》) 蓼(偃,文五《经》) 六(偃,文五《传》) 阙扬(姬,襄二十九《传》)
△爵具姓不具
谭(子,庄十《经》) 弦(子,僖五《经》) 宗(子,文十二《传》)莱(子,襄六《经》) 杜(伯,襄二十四《传》) 赖(子,昭四《经》)锺吾(子,昭二十七《传》)苏(子,宣一《传》)
△姓爵俱失
戴(隐十《经》) 郧 贰 轸 绞(以上并桓十一《传》) 牟(桓十五《经》) 遂(庄十三《经》) 权(庄十八《传》) 阳(闵二《经》)共(闵二《传》) 冀(僖二《传》) 道(僖五《传》) 百(僖五《传》)厉(僖十五《经》) 项(僖十七《经》) 英氏(同上) 江(僖二《经》)巢(文十二《经》) 庸(文十六《传》) 崇(宣元《传》) 舒庸(成十七《经》) 寺阝(襄十三《经》) 铸(襄二十三《传》) 亳(昭九《传》)房(昭十六《传》) 桐(定二《传》)
△附庸
极(隐二《经》) 向(隐二《经》) 於馀邱(庄二《经》) 萧(庄二十二《经》) 鄣(庄十五《经》) 专阝(成六《经》)
△夷狄诸种
卢(桓十三《传》) 骊戎(庄二十八《传》) 山戎(庄三十《经》)北戎(僖十《传》) 扬拒 泉皋 伊雒(并僖十《传》) 介(僖二十九《经》) 姜戎(僖三十二《经》) 长狄(文十一《经》) 百濮(文十六《传》)群蛮(文十六《传》) 陆浑(宣三《经》) 赤狄(宣四《经》) 白狄(宣八《经》) 根牟(宣九《经》) 潞(宣十五《经》) 甲氏 留吁(并宣十六《经》) 铎辰(宣十六《传》) 茅戎(成元《经》) 咎如(成三《经》) 无终(襄四《传》) 濮 奄(并昭元《传》) 淮夷(昭四《经》) 肃慎(昭九《传》) 鲜虞(昭十三《经》) 肥(昭十二《传》) 鼓(昭十五《传》) 戎蛮(哀四《经》)
●卷二百六十二 封建考三
○春秋列国传授本末事迹
吴 太伯与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太伯、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立,太伯在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归者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弟仲雍立。仲雍子季简传 叔达 周章 熊遂 柯相 疆鸠夷 馀桥疑吾 何卢周繇屈羽 夷吾 禽处 转 颇高 句卑 去齐 寿梦 诸樊 馀祭 馀昧 僚 阖庐 夫差 凡二十五传而吴为越所灭。
齐 太公吕尚姜姓,盖四岳苗裔,以渔钓于西伯,西伯立为师。武王立,师尚父佐武王伐商有天下,乃封之於齐营邱,子丁公传 乙公 癸公 哀公胡公献公 武公 厉公 文公 成公 庄公 公 襄公 桓公孝公 昭公 懿公惠公 顷公 灵公 庄公 景公 悼公 晁公平公 宣公 康公 凡二十八传而齐为田和所并。
鲁 周公,武王弟,佐武王伐纣有天下,相成王封鲁曲阜。子鲁公伯禽传考公 炀公 幽公 魏公 厉公 献公 真公 武公 懿公 伯御 孝公 惠公隐公 桓公 庄公 闵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悼公 元公 穆公 共公 康公 景公 平公 文公 顷公 凡三十五传而鲁为楚所灭。
燕 召公与周同姓姬氏。文王、武王之时,自陕以西召公主之。既克商,乃封召公於北燕。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传 侯 顷侯 哀侯 郑侯 缪侯宣侯 桓侯 庄公 襄公 桓公 宣公 昭公 武公 文公 懿公 惠公 悼公共公 平公 晁公 献公 孝公 成公 公 公 桓公 文公 易王 王哙昭王 惠王 武成王 孝王 王喜凡四十三传而燕为秦所灭。
颍滨苏氏曰:“燕国於蛮貊之,礼乐微矣。春秋之际,未尝出与诸侯会盟。至於战国,亦以耕战自守,安乐无事,未尝被兵。文公二十八年,苏秦入燕,始以纵横之事说之,自是兵交中国,无复宁岁,六世而亡。吴自太伯至寿梦,十七世不通诸侯,自巫臣入吴,教之乘车战射,与晋、楚力争,七世而亡。燕、吴虽南北绝远,兴亡之迹大略相似。彼说客策士借人之国以自快於一时可矣,而为国者因而循之,猖狂恣行,以速灭亡,何哉?夫起於僻陋之中,奋於诸侯之上,如商、周先王以德服人则可,不然,皆祸也。丹欲以一匕首毙秦,正使能害秦王,亦何救於秦之灭燕,而况不能哉?此又苏秦所不取也。”
容斋洪氏《随笔》曰:“北燕在春秋时最为僻小,能自见於中国者,不过三四,大率制命於齐。七雄之际,为齐所取,後赖五国之力,乐毅为将,然後胜齐,然卒於得七十城不能守也。故苏秦说赵王曰:‘赵北有燕,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国也。’又曰:‘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昭王谓郭隗曰:‘孤极知燕弱小,不足以报齐。’苏代曰:‘一齐之︹,燕犹不能支。’奉阳君曰:‘燕国弱也,东不如齐,西不如赵。’赵长平之败,壮者皆死,燕以二千乘攻之,为赵所败。太子丹请荆轲曰:‘燕小弱,数困於兵,何足以当秦?’楚、汉之初,赵王武臣为燕军所得,赵厮养卒谓其将曰:‘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灭燕易矣。’彭宠以渔阳叛,即时夷灭。十六国之起,戎狄乱华,称燕称赵者多矣,未尝有只据燕、蓟之地者也。独安禄山以三十年节制之威,又兼领河东,乘天宝政乱,出不意而举兵,史思明继之,虽为天下之祸,旋亦殄灭。至於藩镇擅地,所谓范阳、卢龙固常受制於天雄、成德也。刘仁恭、守光父子,僭窃一方,唐庄宗遣周德威攻之,克取巡属十馀州如拾地芥。石晋割赂契丹,仍其旧国,恃以为强,然晋开运阳城之战,德光几不免。周世宗小振之,立下三关。但太平兴国失於轻举,又不治败将丧师之罪,致令披猖以迄於今。若以谓幽燕为用武之地则不然也。”
蔡 武王伐商,立武庚,以管叔、蔡叔监殷。管、蔡以殷叛,周公讨之,杀管叔、放蔡叔。其子蔡胡率德改行,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封胡为蔡。蔡仲子蔡伯传 宫侯 厉侯 武侯 信侯 侯 共侯 戴侯 宣侯 桓侯 哀侯 缪侯 庄侯 文侯 景侯 灵侯 平侯 悼侯 昭侯 成侯 声侯 元侯 齐侯凡二十四传而蔡为楚所灭。
曹 曹叔振铎,武王弟。武王克商,封振铎於曹。振铎子太伯传 仲君平宫伯 孝伯 夷伯 幽伯 戴伯 惠伯 石甫 缪公 桓公 庄公 公 昭公共公 文公 宣公 武公 平公 悼公 声公 隐公 靖公 伯阳 凡二十五传而曹为宋所灭。
陈 舜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後,得妫满,封之於陈,以奉舜祀,是为胡公。子申公传 桓公孝公慎公 幽公 公 武公 夷公 厉公 利公 庄公 宣公 穆公共公 灵公惠公 怀公 公 凡十九传而陈为楚所灭。
杞 夏后禹之後。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求禹之後,得东楼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东楼公子西楼公传 题公 谋娶公 武公 靖公 共公德公 桓公 孝公 文公 平公 悼公 隐公 公 公 哀公幽公 晁公 凡十九传而杞为楚所灭。
卫 康叔,周武王母弟。克商,立武庚,令管、蔡、霍叔监之。武王崩,三监挟武庚叛,周公讨平之。乃封康叔於殷故墟。康叔子康伯传 考伯 嗣伯 伯 靖伯贞伯 顷侯 侯 武公 庄公 桓公 宣公 惠公 懿公 戴公文公成公 穆公
定公 献公 殇公 灵公 幽公 庄公 悼公敬公 昭公 怀公慎公 声公 成侯 平侯 嗣君 怀君 元君角君 凡三十七传而卫为秦所灭。
宋 微子,殷帝乙元子,纣庶兄。武王崩,武庚叛,周公讨诛之。乃封微子於宋奉殷祀。微子卒,弟微仲立,传
宋公 丁公 公 炀公
厉公 公 惠公 哀公 戴公 武公 宣公 穆公
殇公 庄公 公 桓公 襄公成公 昭公 文公 共公 平公
元公 景公 昭公 悼公
休公 辟公剔成 偃 凡三十二传而宋为齐所灭。
晋 唐叔虞,周武王子,成王弟。成王封叔虞於唐。叔虞子燮传 武侯 成侯厉侯 靖侯 侯 献侯 穆侯 殇叔 文侯 昭侯 孝侯 鄂侯哀侯 小子侯 侯 武公 献公 惠公 怀公 文公 襄公 灵公成公 景公 厉公 悼公 平公 昭公 顷公 定公 出公 哀公幽公 烈公 孝公 静公 凡三十八传而晋为韩、赵、魏所分。
楚 其先出自帝颛顼高阳,其後为重黎。至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後,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芊氏,居丹阳。熊绎生熊文 熊点 熊胜熊杨 熊渠 熊挚红 熊延 熊勇 熊严 熊霜 熊徇 熊Ф 若敖霄敖 冒武王 文王 杜敖 成王 穆王 庄王 共王 康王郏敖 灵王 平王 昭王惠王晁王 声王 悼王 肃王 宣王威王 怀王 顷襄王 考烈王 幽王 哀王 王负刍 自熊绎至负刍四十一传而楚为秦所灭。
越 其先禹之苗裔,少康之庶子。封於会稽,以奉禹祀。文身断,披草莱而邑。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允常子句践传 <鼠石>与 不寿 翁 翳 之侯无疆 自允常以後凡八传而越为楚所灭。
郑 桓公友,周厉王少子,宣王庶弟。宣王封友於郑。桓公子武公传 庄公厉公 昭公 子 子仪 文公 穆公 灵公 襄公 悼公 成公 公 晁公定公 献公声公 哀公 共公 幽公 公 君乙 凡二十三传而郑为韩所灭。
赵 其先与秦共祖。至周幽王时,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五世而後生赵夙。晋献公赐赵夙耿。夙生赵衰 盾(宣子)朔 武(文子)成(景叔)鞅(简子)毋恤(襄子)浣(献侯)列侯籍始命为诸侯 武公 敬侯 成侯 肃侯 武灵王 惠文王孝成王 悼襄王 幽缪王迁 自列侯籍至幽缪王迁十传而赵为秦所灭。
魏 其先毕公高之後,与周同姓。其後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献公赐毕万魏,万生(武子。 悼子)绛(昭子)嬴荼(献子)侈(桓子)文侯斯始命为诸侯 武侯 惠王 襄王 哀王 昭王安王 景王 王假 自文侯斯至王假,凡九传而魏为秦所灭。
韩 其先与周同姓。其後苗裔事晋,得封於韩原,曰韩武子(或言于阝、晋、应、韩,皆武王之子。韩侯在宣王时,其後国灭,而後裔事晋,复封於韩。或言韩万是曲沃桓叔之子,万即武子也)武子後三世有韩厥(献子)起(宣子)顷(贞子)不信(简子。庄子)虎(康子)启章(武子)景侯虔始为诸侯 烈侯文侯 哀侯 懿侯 昭侯 宣惠王 襄王王 桓惠王 王安 自景侯虔至王安十一传而韩为秦所灭。
齐 陈完,陈厉公佗之子。厉公为蔡人所杀,完不得立,奔齐,为工正。完卒,谥敬仲,敬仲生犀 须无(文子)无宇(桓子)开(武子)乞(僖子)常(成子)盘(襄子)白(庄子)太公和始为诸侯 桓王 威王 宣王 王襄王 王建 自太公和至王建七传而齐为秦所灭。
秦 其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生子大业,大业生大费(即伯益)。其後至周孝王时,有非子为王主马於渭之,孝王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秦嬴生秦侯 公伯 秦仲 庄公 襄公文公 宁公 武公 德公宣公 成公 缪公 康公 共公 桓公景公 哀公 惠公 悼公 厉共公 躁公怀公 灵公 晁公 惠公献公 孝公 惠文王 武王 昭襄王 孝文王 庄襄王始皇帝 二世皇帝 自秦嬴三十四传至始皇而并天下,二世而亡。
右春秋十二列国、战国七雄。太史公作《史记》,有各国世家,叙述已为详备,兹不复具录,姑略叙各国得封之由与传授之世系而已。至於邾、莒、许、滕、薛、阝以下诸国,其事实之见於《春秋左氏》内外传及传记诸书者颇详,《史记》以其国小不复作世家,後来无述焉,故摭各国事实之可考者,仿世家之例,备述於後。至其世系之传授、得封分地、受姓受爵之源委,苟有可考者则书之,难书者阙之。所叙述一依史传元文,而不敢有所去取删润,避不敏也。
△邾
邾,曹姓,子爵,出自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後。武王克商,封其苗裔曹挟於邾,为附庸,国在鲁国邹县。今济州城南有邾娄城(国在某县,本杜预注《左传》;今为某处,本郑樵考今诸国地名。後同)。 鲁隐公元年,公即位,而欲求好於邾,故与邾子克盟於蔑。 十月,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於邾,邾子使私於鲁大夫公子豫,豫请往,鲁公不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於翼。 五年,宋人取邾田,邾告於郑曰:“请君释憾於宋,敝邑为道。”郑人以王师会之,伐宋,入其郛。 七年,鲁伐邾,为宋讨也。 桓公八年,鲁伐邾。 十五年,邾人朝于鲁。 十七年,鲁及邾子克盟於<走隹>,寻蔑之盟。 庄公十六年,邾子克卒。 僖公元年,鲁败邾师於偃,虚邱之戍将归者也(虚邱,邾地。邾人既送哀姜还,齐人杀之,因戍虚邱,欲以侵鲁。公以义求齐,齐送姜氏之丧而邾人惧,乃归,故公要而败之)。 二十二年,邾灭须句,鲁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八月,邾人以须句故伐鲁。僖公卑邾,不设备,战於升陉,鲁师败绩。 三十三年,鲁伐邾,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秋,襄仲复伐邾。文公七年,鲁伐邾,取须句,文公子焉(僖公取须句,反其君,後复为邾所取,今鲁再取之。邾文公子叛,在鲁,故鲁使之为须句大夫)。 十三年,邾文公卜迁於绎(绎,邾邑。鲁国邹县北有绎山)史曰:“利於民不利於君。”邾子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於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十四年,邾文公之卒也,公使吊焉,不敬。邾人来讨,伐鲁南鄙,故惠伯伐邾。 文公元妃齐姜生定公,二妃晋姬生捷。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奔晋。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捷於邾,邾人辞曰:“齐出ㄑ且长。”宣子曰:“辞顺而弗从,不祥。”乃还。 宣公十年,鲁伐邾,取绎。 成公十三年,会晋诸侯之师伐秦。 十八年,邾宣公即位,朝于鲁。襄公元年,邾子朝於鲁。会晋诸侯之师围宋彭城,伐郑。 四年,邾、莒伐曾阝,鲁臧纥救曾阝,侵邾,鲁师败於狐骀。六年,鲁穆叔如邾,聘且修平(平四年狐骀战)。 十一年,会晋及诸侯伐郑,会於萧鱼。十四年,会晋及诸侯於向,遂从晋侯及诸侯之师伐秦。 十五年,邾伐鲁南鄙,鲁告於晋,晋将为会以讨邾、莒。晋侯有疾,乃止。 十六年,会晋及诸侯於溴梁。晋以鲁故,执邾宣公。 十七年,邾伐鲁南鄙,为齐故也(齐未得志於鲁,邾故助之)。十九年,晋及诸侯盟於督扬,执邾悼公,以其伐鲁故。遂次於泗上,疆鲁田正邾鲁之界)。取邾田自氵郭水,归之於鲁(邾田在氵郭水北,今更以氵郭为界,故曰取邾田)。 二十年,会晋及诸侯盟於澶渊,邾人骤伐鲁,鲁以诸侯之事弗能报。秋,孟庄子伐邾以报之。 二十一年,邾大夫庶其以漆闾邱奔鲁,季武子以公姑姊妻之,皆有赐於其从者。 二十二年,会晋及诸侯於沙随。 二十二年,邾畀我奔鲁(畀我,庶其之党) 二十五年,会晋及诸侯於夷仪。 二十七年(晋、楚及诸侯盟於宋,齐人请邾不与盟。 二十八年,邾悼公朝於鲁。 昭公十一年,鲁孟僖子会邾庄公,盟於祥。 十三年,晋会诸侯於平邱。邾、莒於晋曰:“鲁朝夕伐我,几亡矣。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晋公不见鲁公,执季孙意如。 十八年,邾袭禹阝,入之,尽俘以归。既而反禹阝夫人,舍其女。 十九年,宋为禹阝故伐邾,围虫,三月取之,乃尽归禹阝俘。邾人阝人、徐人会宋公,同盟于虫。 二十三年,邾人城翼(邾邑),还将自离姑(亦邾邑。从离姑,则道经鲁之武城)。公孙Θ曰:“鲁将御我。”欲自武城还,循山而南。徐Θ、邱弱、茅地(三子邾大夫)曰:“道下遇雨,将不出,是不归也(谓此山道下湿)。”遂自离姑。武城人塞其前(以兵塞前道),断其後之木而弗殊。邾师过之,乃推而蹶之,遂取邾师,获Θ、弱地。邾人於晋,晋执鲁行人叔孙,使与邾大夫坐(坐讯曲直)。叔孙曰:“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固周制也。邾又夷也,寡君之命介子服回在,请使当之。”乃不果坐。韩宣子使邾人聚其众,将以叔孙与之。士弥牟曰:“子弗良图,而以叔孙与其雠,叔孙必死之。鲁亡叔孙,必亡邾。邾君亡国,将焉归?所谓盟主,讨违命也。若皆相执,焉用盟主?”乃弗与,使各居一馆。士伯听其辞而诸宣子,乃皆执之。士伯御叔孙,从者四人,过邾馆以如吏(欲使邾人见叔孙之屈辱)。先归邾子,次年乃归叔孙。二十五年,会晋及诸侯于黄父。 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奔鲁(黑肱,邾大夫。滥,东海昌虑县)。 定公二年,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其明年,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命执之,弗得,滋怒,自投於床,废於炉炭,烂,遂卒。庄公卞急而好洁,故及於是。 冬,鲁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郯。 十四年,鲁大于比蒲,邾子来会。 十五年,邾隐公朝鲁,执玉高,其容仰,定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观之曰:“二君者皆将死亡。” 哀公二年,鲁伐邾,将伐绞(绞,邾邑)。邾人爱其土,故赂以氵郭沂之田,乃盟於句绎。 七年,鲁伐邾,及范门(邾郭门),犹闻钟声(邾不御寇)。大夫谏,不听。茅成子请告於吴(成子,邾大夫),不许,曰:“鲁击柝闻於邾,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於我?且国内岂不足(言足以距鲁)?”成子以茅。叛鲁师入邾,处其公宫,师昼掠,邾众保於绎,师宵掠,以邾子益归献於亳社,囚诸负瑕。负瑕故有绎(负瑕,鲁邑。鲁得邾邑绎民,使在负瑕,故使相就辱之)。邾茅夷鸿以束帛乘韦自请救於吴,曰:“鲁弱晋而远吴,冯恃其众,而背君之盟,辟君之执事,以陵我小国。邾非敢自爱也,惧君威之不立。君威之不立,小国之忧也。若夏盟於曾阝衍,秋而背之,成求而不违,四方诸侯其何以事君?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贰,敌也。鲁以八百乘赋贡於吴,言其国大)。邾赋六百乘,君之私也(为私属)。以私奉贰,唯君图之。”吴子从之。 八年,吴为邾故伐鲁,克武城,次於泗上,取盟而还。齐侯如吴请师,将以伐鲁,乃归邾子。邾子又无道,吴子使太宰子馀讨之,囚诸楼台,存之以棘,使诸侯奉太子革以为政。 十年,邾隐公奔鲁,齐甥也,故遂奔齐。公会吴子、邾子、郯子伐齐南鄙。 二十一年,鲁哀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 二十二年,邾隐公自齐奔越,曰:“吴为无道,执父立子。”越人归之,太子革奔越。二十四年,邾子又无道,越人执之以归,而立公子何。何亦无道。 二十七年,越子使后庸来聘,且言邾田,封於骀上(欲使鲁还邾田,封境至骀上),盟於平阳。邾後改曰邹。邹与鲁(,斗声也),邹穆公问于孟子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邾後为鲁所灭。
邾世次: 邾仪父克 邾子琐 文公蘧 定公ㄑ且 宣公 悼公华庄公穿 隐公益姑 桓公革 公子何(四年获麟)穆公
△莒
莒,嬴姓,子爵,国在城阳莒县,今密州。出自少之後。武王封舆期於莒。莒夷君无谥而有号。自兹舆期十一世至兹丕始见於《春秋》。 鲁隐公二年,莒子娶於向,向姜不安莒而归。莒人入向,以姜氏还。 冬,纪子帛、莒子盟於密。 四年,莒伐杞,取牟娄。 八年,鲁公及莒人盟於浮来,成纪好也。 闵公二年,鲁共仲弑闵公奔莒,僖公立,以赂求共仲於莒而杀之。 僖公二年,莒人来求赂於鲁(以还庆父故),鲁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 二十五年,卫人平莒於鲁,乃盟於洮,修卫好,及莒平也。 二十六年,鲁公会莒兹丕公、甯庄子,盟於向,寻洮之盟。 文公十八年,莒纪公生太子仆,又生季陀,爱季陀而出仆,且多行无礼於国。仆因国人以弑纪公,以其宝玉奔鲁。宣公命与之邑,季文子使司寇出诸竟。 宣公四年,鲁公及齐侯平莒及郯(二国宿有怨)。莒人不肯,鲁伐莒取向。十三年,齐师伐莒,莒事晋而不事齐故也。 成公七年,晋侯及诸侯同盟於马陵,莒服故也(莒本属齐,齐服晋,故莒从之)。 八年,晋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於莒,与渠邱公立於池上,曰:“城已恶。”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对曰:“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唯然,故多大国矣。唯或思或纵也(世有思开封疆者,有纵其暴掠者),勇夫重闭,况国乎?” 九年,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邱。渠邱城恶,众溃,奔莒。楚入渠邱,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杀,吾归而俘。”莒人杀之,楚师围莒。莒亦恶。庚申,莒溃,楚遂入郓,莒无备故也。 襄公四年,邾、莒伐曾阝,鲁救曾阝侵邾,败于狐骀。 六年,莒灭曾阝。八年,莒伐鲁东鄙,以疆曾阝田(莒既灭曾阝,鲁侵其西界,故莒伐鲁东鄙,正之)。 九年,会晋及诸侯之师伐郑,同盟于戏。 十年,会晋及诸侯於且,伐郑。莒人诸侯之有事也,故伐鲁东鄙(诸侯有讨郑之事)。 十一年,会晋及诸侯于萧鱼。 十二年,莒伐鲁东鄙,围台。鲁季武子救台入郓,取其钟以为公盘。 十四年,会诸侯及吴于向,晋执莒公子务娄,以其通楚使也。会诸侯之师伐秦。 十六年,晋会诸侯于溴梁,命归侵田。以鲁故,执邾宣公、莒黎比公(前年邾、莒伐鲁,晋未能讨故也)且曰:“通齐、楚之使。” 二十年,鲁及莒平,孟庄子会莒人,盟于向,督扬之盟故也(莒数伐鲁,前年诸侯盟督扬,以和解之)。 二十三年,齐侯还自伐晋,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莒地)。杞殖、华还(齐大夫)载甲,夜入且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近莒邑),莒子重赂之,使无死,曰:“请有盟(以盟要二子,令无死战)。”华周对曰:“贪货弃命,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胜大国惧,故速成)。二十九年,会晋及诸侯,城杞。 三十年,会晋及诸侯于澶渊,宋灾故。 三十一年,莒黎比公生去疾及展舆,既立展舆,又废之。黎比公虐,国人患之。十一月,展舆因国人以攻莒子,弑之,乃立。去疾奔齐,齐出也。展舆,吴出也。 昭公元年,鲁季武子伐莒,取郓。诸侯会於虢,莒人告於会。楚告於晋,曰:“寻盟未退,而鲁伐莒,渎齐盟,请戮其使。”乃执叔孙豹,赵武子为之请於楚曰:“鲁虽有罪,而执事不辟难,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莒、鲁争郓为日久矣,苟无大害於其社稷,可无亢也。”楚人许之,乃免叔孙。 莒展舆立,而夺群公子秩,公子召去疾於齐。齐公子Θ纳去疾,展舆奔吴。鲁叔弓帅师疆郓田,因莒乱也。於是莒务娄、瞀胡及公子灭明以大与常仪靡奔齐(三子展舆党。大、常仪靡,莒二邑)。四年,鲁取曾阝。莒乱,著邱公立而不抚曾阝,曾阝叛而归鲁。 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奔鲁(牟夷,大夫。牟娄、防兹,二邑)。莒人於晋,鲁昭公朝於晋,晋侯将止之,范献子曰:“不可。”乃归公。公至自晋,莒人来讨,不设备。叔弓败诸泉,莒未陈也。 十年,鲁季平子伐莒,取更阝。 十二年,鲁昭公如晋,至河乃复。取更阝之役,莒人於晋。晋有平公之丧,未之治也,故辞公。 十三年,为取更阝故晋将以诸侯讨鲁。邾人、莒人复於晋,曰:“鲁朝夕伐我,几亡矣。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晋侯不见公,执季孙意如。 十四年,莒著邱公卒,郊公不(郊公,著邱公子)。国人弗顺,欲立著邱公之弟庚舆(庚舆,莒共公)。蒲馀侯(莒大夫)恶公子意恢而善於庚舆,郊公恶公子铎而善於意恢。公子铎因蒲馀侯而与之谋曰:“尔杀意恢,我出君而纳庚舆。”许之。十二月,蒲馀侯兹夫杀意恢,郊公奔齐,公子铎逆庚舆於齐。齐隰党、公子Θ送之,有赂田。 十九年,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莒邑),使孙书伐之(孙书,陈无宇之子子占也)。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己为嫠妇。及老,於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因纺泸,连所纺以度城而藏之,以待外攻者,欲因以执雠者也)。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纟追而登。登者六十人,纟追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齐乃入纪。二十二年,齐北郭启帅师伐莒,莒子将战,苑羊牧之莒大夫谏曰:“齐帅贱,其求不多,不如下之,大国不可怒也。”弗听,败齐师於寿馀。齐侯伐莒,莒子行成,司马灶(齐大夫)如莒莅。盟莒子如齐莅盟,盟於稷门之外,莒於是乎大恶其君。 二十三年,莒子庚舆虐而好剑,苟铸剑必试诸人,国人患之。又将叛齐。乌存(莒大夫)帅国人以逐之。庚舆将出,闻乌存执殳立於道左,惧,将止死。苑羊牧之曰:“君过之,乌存以力闻可矣,何必以弑君成名?”遂奔鲁。齐人纳郊公。 庚舆而下,微不复见,後四世而楚灭之。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楚人迁鲁於莒而取其地。
莒世次: 兹丕公 纪公庶其 厉公季陀 渠邱公宋 黎比公密州 展舆著邱公去疾 庚舆 郊公 莒子任 共公(是年卒,即获麟)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