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 第 255 页/共 334 页

贵妃王氏,徽宗後宫,政和七年薨。 贵妃崔氏,徽宗後宫,宣和时,坐罪废。 贵妃乔氏,徽宗後宫,从北狩,殁於虏境。 钦宗仁怀皇后朱氏,开封人。初为皇太子妃,上受禅,立为皇后。从北狩,殁於虏境。庆元三年,遥上尊号,谥於太庙钦宗室。 高宗宪节皇后邢氏,开封祥符人。帝在康邸,封夫人。从二帝北狩。帝即位,遥册为皇后。绍兴九年,崩於五国城,虏秘之,上虚中宫以待者十六年,显仁回,始得凶问。梓宫至,神主於别庙。淳熙末,合高宗於太庙。 宪圣慈烈太后吴氏,开封人。上在维扬纳之,累进婉仪。宪节皇后崩问至,绍兴十三年,立为皇后。孝宗即位,尊为太上皇后。 贤妃潘氏,开封人。高宗在康邸纳之,既即位,生元懿太子,进位贤妃。绍兴十八年薨。 张贤妃,开封人。建炎初,为才人,进婕妤。上令母养孝宗。十二年薨。 刘贵妃,临安人。入宫累封至贵妃。淳熙十四年薨。 刘婉仪,初为宜春郡夫人,累迁至婉仪。绍兴末,以罪废。 张贵妃,开封祥符人。累封至婉容。淳熙七年,进封太上皇帝淑妃,再进贵妃。绍熙元年薨。 冯美人、韩氏、吴氏、李氏、王氏四才人,绍兴中,俱宠幸,後皆废。 容斋洪氏《随笔》曰:“内庭妇职迁叙,皆出中旨,至中书命词。如尚书内省官,固知其为长年习事,如司字、典字,掌字,知其为主守之微者。至於红紫霞帔、郡国夫人,则其年龄之长少,爵列之崇卑,无由可以测度。绍兴二十八年九月,仲兄以左史直前奏事,时兼权中书舍人,高宗圣训云:‘有一事待与卿说,昨有宫人宫正者封夫人,乃宫中管事人,六十馀岁,非是嫔御,恐卿不知。’兄奏云:‘系王刚中行词,刚中徐蜀帅,系臣书黄,容别撰入。’上颔首。後四日,经筵留身奏事,奏言:‘前日,面蒙宣谕,永嘉郡张夫人告词,既得圣旨,令不须别撰。’上曰:‘乃皇后ト中老管事人,今六十六岁。宫正乃执事者,昨日宰执奏欲换告,亦无妨碍,不须别进。今已年老多病,但欲得称呼耳。’盖昨训词中称其容色云。” 成穆皇后郭氏,开封祥符人,孝宗正妃。初封咸宁郡夫人,绍兴二十六年薨。上即位,追册为皇后。 成恭皇后夏氏,江西人。上为普安郡王入宫。上即位,进贤妃;逾年,立为皇后。乾道三年崩。 成肃皇后谢氏,丹阳人。上为普安郡王时入宫。上即位,累迁至贵妃。夏后崩,中宫虚位将十载,淳熙三年,立为皇后。光宗受禅,尊为寿成皇后。 蔡贵妃,孝宗後宫。淳熙十二年薨。 李贤妃,孝宗後宫。淳熙十年薨。 慈懿皇后李氏,安阳人,光宗元妃,生宁宗。帝正位东宫,立为皇太子妃;受禅,立为皇后。宁宗立,称太上皇后。 黄贵妃、张贵妃、武才人,并光宗後宫。又有潘夫人、符夫人、二张夫人,并上郡封,无品程。凡宫中之制,郡夫人以上,始称房院。 恭淑皇后韩氏,其先相州人,宁宗元妃。上即位,立为皇后。庆元六年崩。 寿明皇后杨氏,遂安人。入宫累封贵妃,恭淑既崩,以嘉泰三年立为皇后。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卷二百五十七 帝系考八 ○皇太子皇子(策命)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索隐》曰:“旧解破四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按:《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胜、、任、荀、僖、吉、、伊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已姓。’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上则十四人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称青阳、苍林,盖《国语》文误,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阳当为元嚣,是帝喾祖本与黄帝同姬姓。其《国语》上文青阳,即是少金天氏为已姓者耳。既理在不疑,无烦破四为三也。”)。黄帝娶西陵之女,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元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木。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注见《后妃门》)。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索隐》曰:“《系本》作‘穷系’也。”《正义》曰:“帝舜之高祖也。”)。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И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不善谓微弱不著),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尧子丹朱。 舜子商均。 夏禹子启。 按:家天下自禹始,启而後凡袭位者,非太子则王之众子弟也。其父子继世以有天下者,已见《帝号历年门》,兹不赘录。其支庶群子名字之见於经传者录之。其所不载,则无由考焉。 启子太康,昆弟五人,其一为仲康,馀名字不见。 帝泄二子 帝不降 帝扃 殷汤三子 太丁 外丙 仲壬 太甲二子 沃丁 太庚 太庚三子 小甲 雍己 太戊 太戊二子 外壬 河甲 祖乙二子 祖辛 祖丁 祖丁四子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二子 祖庚 祖甲 祖甲二子 廪辛 庚丁 帝乙二子 微子启 帝辛 《礼记》国君世子生,告於君,接以太牢,宰掌具(接,读为捷。捷,胜也,谓食其母,使补虚强气也)。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诗之言承也。桑弧、蓬矢,本太古也。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保受乃负之(代士也。保,保母)。宰醴负子,赐之束帛(“醴”,当为“礼”。礼以一献之礼,酬之以币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食子不使君妾,妾有敌,义不相亵,以劳辱事也。士妻,大夫之妾,谓时自有子。《正义》曰:“王肃、杜预并以为接待夫人以太牢。郑必读为捷,为补虚强气者,以妇人初产,必困病,当三日之内,未必能以礼相接,应待负子之後。今前为之,故知补虚强气宜速也。《诗 含神雾》云:诗者,持也。以手维持,则奉承之义,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桑、蓬皆素质之物,故知本太古也。男子上事天,下事地,旁御四方之难,故云所有事。然射礼唯四矢者,谓天地非射事所及,唯御四方,故止四矢。蓬是御乱之草。桑,众木之本。”)。凡接子择日(虽三日之内,尊卑必皆选其吉焉),冢子则太牢(天子世子也。大也,犹言长子),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国君世子太牢(皆谓长子),其非冢子,则皆降一等(谓冢子之弟及众妾之子生也,天子、诸侯少牢,大夫特豕,士、庶人特豚耳)。异为孺子室於宫中(别扫一室以居)。择於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此人君养子之礼也。诸母,众妾也。可者,傅御之属也。子师,教示以立道者;慈母,知其嗜欲者;保母,安其居处者。士大以乳食之而己矣)。他人无事不往(为儿精气微弱,将惊动也)。三月之末,择日,剪为,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所遗也。夹内曰角,午达曰羁)。是日也,妻以子见於父。贵人则为衣服,由命士以下皆漱氵(贵人,丈夫以上。内,自也)。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朔食,天子太牢,诸侯少牢,大夫特豕,士特豚。男女谓所生子之父母)。夫入门,升自阼阶,立於阼,西向。妻抱子出自房,当楣立,东面(入门者,入侧室之门也。大夫以下见子就侧室,见妾於内寝,避人君也)。姆先相,曰:“母某敢用时日,见孺子(其妻姓,若言姜比也。,敬也)。”夫对曰:“钦有帅。”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钦,敬;帅,循也。言教之敬,使有循也,执右手,明将授以事也)。妻对曰:“记有成。”遂左还授师(记,犹识也。识大之言,使有成也。师,子师也)。子师遍教诸妇、诸母名(後告诸母若名,成於尊),妻遂寝(复夫子之燕寝。《正义》曰:“三月剪,所留不剪者谓之。夹脑两旁,当角之处留不剪,午达者,一纵一横曰午,今女剪留其顶上,纵横相交通达故曰午达,不如两角相对,但纵横各一在顶上曰羁。羁,只也)。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於阼阶,西向。世妇抱子,升自西阶,君名之,乃降(子升自西阶,则人君见世子於路寝也。见妾子,就侧室。凡子生,皆就侧室。《正义》曰:世妇抱子从外而入。其内寝,是君之常居之处,夫人不可以比寝生子,故知亦在侧室内也)。子、庶子见於外寝,抚其手,咳而名之,礼帅初,无辞(此子谓世子弟也。庶子,妾子也。外寝,君燕寝也。无辞,辞谓“钦有帅”、“记有成”也)。公庶子生,就侧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见於君,摈者以其子见,君所有赐,君名之。众子则使有司名之(摈者,传母之富也。人君尊,虽妾,不抱子。有赐於君,有恩惠也。有司,臣有事者也。鲁桓公名子,问於申也)。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於西阶南(变於朝夕哭位也。摄主,上卿代君听政也)。太祝裨冕,执烛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无哭(将有事,宜清净也。裨冕者,按神则祭服也。裨冕,冕、元冕也。士服爵弁服,其太祝裨冕,则大夫也)。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声,噫。歆,警神也。某,夫人氏)。’升,奠币於殡东几上,哭降(几於殡东,明继体也)。众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踊(众主人,君之亲也。房中,妇人也)。尽一哀,反位,遂朝奠(反朝夕哭位)。小宰升,举币(所生也,举而下埋之阶)。三日,众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北面(三日,负子日也。初,告生时)。太宰、太宗、太祝皆裨冕,少师奉子以。祝先,子从,宰、宗人从,入门,哭者止(宰宗人,诏赞君事也)。子升自西阶,殡前北面,祝立於殡东南隅,祝声三,曰:‘某之子某,从执事敢见。’子拜稽颡哭(奉子者,拜哭也),祝、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士哭踊三者三(凡踊三跳为一节,三节为一踊,谓之成踊,故云三者三),降东反位,皆袒。子踊,房中亦踊三者三,袭杖(踊袭杖,成子礼也),奠出(亦谓朝奠)。太宰命祝史,以名遍告於五祝山川(因负名之丧,於礼略)。如己葬而世子生,太宰、太宗从太祝而告於祢(告生)。三月,乃名於祢,以名遍告及社稷、宗庙、山川也。” 右,古者生世子之礼。此经所言,虽皆诸侯之礼,然《戴记》中所述丧礼、祭礼,多是诸侯之礼,而未尝不可通之天子也。以是推之,亦可见矣(经言:接子择日,冢子则太牢。又曰:国君世子太牢。注谓前冢子,天子世子也)。 《礼记》:凡三王教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中,心中也。怿,悦怿)。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养犹教也。言养者,积浸成长之)。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谓为之行其礼);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德行而审喻之(为说其义)。太傅在前,少傅在後(谓其在学时),入则有保,出则有师(谓燕居出入时),是以教喻而德成也(以有四人维持之)。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慎其身者,谨安护之)。《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记》所云谓天子也,取以成说),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语,言也。得能则用之,无则已)。”君子曰:“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官正而国治,此之谓也(疏曰:按四辅者,《尚书大传》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可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其爵视卿,禄视次国之君。”)。 右,古者教世子之礼,历代所建师傅本此。其历代师傅、宫僚建置本末,己见《职官门》,兹不更录。其《文王世子篇》所言庠序、释奠、养老、乞言等事,虽亦为教世子设,然其本则学校也,己见《学校门》,此亦不详著焉。 汉文帝时,贾谊上疏曰:“古之王者,太子生,固举以礼(正始也)。使士负之,有司齐肃冕,见之南郊,见於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己行矣。昔者,成王幼,在纟强抱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宴谓安居),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於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後皆正人也。及太子长少知妃色,则入於学。学者,所学之宫也(宫谓学舍)。《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俞矣(俞与逾同,谓越制)。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於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辑於下矣。’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有过则记),彻膳之宰(有阙则谏),进善之旌(进善言者,立於旌下),诽谤之木(讥恶事者,书之於木),敢谏之鼓(欲显谏者,则击鼓),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工,乐工也),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鬼(每被切磋,故无太过,可耻鬼之事);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朝日夕月以朝暮,皆迎其初出也)。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饣鬼,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鸾和(鸾和,车上铃也),步中《采齐》(乐诗名也,字或作荠,又作茨,并才和反),趣中《肆夏》(亦乐诗名。趣读曰趋。趋,疾步也。凡此中者,谓与其节相应也),所以明有度也。其於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夫三代所以久长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 右,贾谊疏所言教养世子之法,与《戴记》相出入,故附於此。 周文王之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三皆曰朝,以其礼同)。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间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小臣之属,掌外内之通命者。御,如今之小吏直日矣)?”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孝子恒兢兢)。及曰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莫,夕也)。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节谓履处故事。履,蹈地也),王季复膳,然後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在,察也),食下,问所膳(问所食也)。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後退(末犹勿也。原,再也。勿有所再进,为其失饪臭味恶也。退,反其寝)。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庶几程式之。帅,循也)。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言常在侧)。文王一饭,武王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欲知气味,箴乐所胜)。旬有二日乃。 文王正妃太姒生武王,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叔载(《正义》冉作丹)。 右,《史记 世家》所载如此。《左传》言:“管、蔡、成阝、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杜氏注:十六国皆文王子也。然则《史记 世家》所载十人盖太姒正妃之子,而郜、雍、滕、毕、原、酆、郇七人则皆庶子欤?七人皆受封,惟毕与周、召共佐成王,功德最显,滕有国至战国时,传世最久,馀无闻焉。 武王子 成王 邗 晋 应 韩 右,文王、武王之子,其详见於《左传》,故备录之。成王以後之王子,除继世以有天下者可考,而馀无闻焉。其经传所及者,亦略载之於後。又按:周以来,王子多为诸侯,其受封传世之本末,分藩建国之规制,己详著於《封建考》,更不再叙,姑录其名字耳。汉以後诸侯王,仿此。 穆王二子 共王ム扈 孝王辟方 厉王二子 宣王静 郑桓公友 幽王二子 平王宜臼 伯服 桓王二子 庄王佗 王子克 庄王二子 王胡斋 王子颓 惠王二子 襄王郑 甘昭公叔带 顷王二子 匡王班 定王瑜 景王四子 太子圣 悼王猛 敬王丐 王子朝 贞王三子 哀王去疾 思王叔 考王嵬 考王二子 威烈王午 西周桓公揭 安王二子 烈王喜 显王扁 秦孝文王子二十馀人(吕不韦说子楚曰:“子之兄弟二十馀人,子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太子即位,子不得为嗣矣。”)。 始皇子 长子扶苏 公子十二人 公子将闾昆弟三人 公子高 二世胡亥 按:此据《史记》载。二世既立,赵高言:“沙邱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疑之,诸公子皆帝兄,怏怏不服,当尽除之。”於是公子十二人﹃死於市,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於内宫,议其罪,使使赐死。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请从死骊山,二世许之。以是观之,始皇之子见於传记而可考者十六人,并扶苏、胡亥共十八人,扶苏以下十七人俱为胡亥所杀。胡亥复为赵高所杀,皆不得良死。嗟乎!威震四海,功加五帝,而身殁未几子孙歼焉。彼文昭、武穆之苗裔,分茅胙土,与国咸休者数百年而未艾也。仁而延,暴而颠,信哉! 汉高皇帝八男:吕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戚夫人生赵王如意。赵姬生淮南厉王长。诸姬生赵幽王友、赵共王恢、燕灵王建。(《高五王传》)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武孝王参、梁怀王揖。(《文三王传》) 孝景皇帝十四男:王后生孝武皇帝。栗姬生临江闵王荣、河献王德、临江哀王阏。程姬生鲁共王馀、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彭祖、中山靖王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发。王夫人生广川惠王越、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景十三王传》) 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亻亻予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武五子传》) 孝宣皇帝五男:许皇后生孝元帝。张亻亻予生淮阳宪王钦。卫亻妤生楚孝王嚣。公孙亻妤生东平恩王宇。戎亻妤生中山哀王竟。(《宣元六王传》) 孝元皇帝三男:王皇后生孝成皇帝。傅昭仪生定陶共王康。冯昭仪生中山孝王兴。(《宣元六王传》) 东汉光武十一子:郭皇后生东海恭王强、沛献王辅、济南安王康、阜陵质王延、中山简王焉。许美人生楚王英。光烈皇后生显宗、东平宪王苍、广陵思王荆、临淮怀公衡、琅邪孝王京。 明帝九子:贾贵人生章。帝阴贵人生梁节王畅。馀七王千乘哀王建、陈敬王羡、彭城靖王恭、乐成靖王党、下邳惠王衍、淮阳顷王、济阴悼王长,本书不载母氏。 章帝八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庆。梁贵人生和帝。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寿及河孝王开。馀四王千乘正王伉、平春悼王全、城阳怀王淑、广宗殇王万岁,不载母氏。 和帝一子:平原怀王胜(并列传)。 後汉制:拜皇太子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皇太子当御座殿下,北面。司空当太子西北,东面立。读策书毕,中常侍持太子玺绶太子。太子再拜,三稽首。谒者赞曰:“皇太子臣某”,甲谒者称制曰“可”。三公升阶上殿,贺寿万岁。因赦天下。 旧制:太子食汤沐十县,设周卫交戟,五日一朝,因坐东厢,省视膳食。其非朝日,使仆、中允旦旦请问而己,明不黩,广其敬也。 魏武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昴、哀殇王铄。环夫人生邓哀王冲、彭城王据、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玄、陈留恭王竣。尹夫人生范阳闵王矩。王昭仪生赵王挥。孙姬生临邑殇公子上、楚王彪、刚殇公子勤。李姬生城殇公子乘、戴公子整、灵殇公子京。周姬生楚安公均。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棘。宋姬生东平灵王徽。赵姬生乐陵王茂。 文帝九男:甄皇后生明帝。李贵人生赞哀王协。藩淑媛生北海悼王蕤。朱淑媛生东武阳怀王鉴。仇昭仪生东海定王霖。徐姬生元城哀王礼。苏姬生邯郸怀王邕。张姬生清河悼王贡。宋姬生广平哀王俨。 晋宣帝九男:穆张皇后生景帝、文帝、平原王。伏夫人生汝南文成王亮、琅邪武王(音由)、清惠亭侯京、扶风武王骏。张夫人生梁王肜(音融。)百夫人生赵王伦。 文帝九男:文明王皇后生武帝、齐献王攸、城阳哀王兆、辽东悼惠王定国、广汉殇王广德。其乐安平王鉴、燕王机、皇子永祚、乐平王延阼,不知母氏。 武帝二十六男:杨元后生毗陵悼王轨、惠帝、秦献王东。审美人生城阳怀王景、楚隐王玮、长河厉王义。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冲王。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赵美人生代哀王演。李夫人生淮南忠壮王允、吴孝王晏。严保林生新都怀王该。陈美人生清河康王遐。诸姬生汝阴哀王谟。程才人生成都王颖。王才人生孝怀帝。杨悼后生渤海殇王恢。馀八子不显母氏,并早夭,又无封国及追谥。 元帝六男:宫人荀氏生明帝及琅邪孝王裒。石亻亻予生东海哀王冲。王才人生武陵威王。郑夫人生琅邪悼王焕及简文帝。 明帝二男:庾皇后生成帝、康帝。 成帝二男:太妃周氏生哀帝、海西公。 简文帝七男:王皇后生会稽思世子道生、皇子俞生。胡淑仪生临川王郁、皇子朱生。王淑仪生皇子天流。李夫人生孝武帝、会稽孝王道子。俞生、朱生、天流并早夭。 孝武帝二子:安帝、恭帝,不知母氏。 晋制:皇帝会公卿,座位定,太子後至。孙毓以为:“群臣不应起。《礼》曰:‘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臣。’侍坐於所尊,见同等不起,皆以为尊无二上,故有所厌之义也。昔卫绾不应汉景之召,释之正公门之法,明太子事同於群臣,群臣亦统一於所事,应依同等不起之礼。”明帝太宁三年诏曰:“汉、魏以来,尊崇储贰,使官属称臣朝臣,咸拜此甚无谓。今太子衍幼冲之年,使臣先达,将今所习见,谓之自然,此岂可以教之邪!令内外通议。”尚书令卞议以为:“《周礼》:王后、太子不会,名礼同於君,皆所以重储贰,异正嫡。苟奉之如君,不得不拜矣。太子若存谦冲,故宜答拜。臣以为皇太子之立,郊告天地,正位储宫,岂得同之皇子揖让而己。谓宜稽则汉、魏,阖朝同拜。”从之(徐赵云:“东宫臣上表天朝,既用黄纸,上太子疏则用白纸也。北人有作符闳宫属者,云:东宫臣上疏於太子用白纸,太子答之用黄纸。朝士率常笺上下‘死罪’,太子答之姓‘白’,亦有‘惶恐’。此自得中朝旧法。”)。 东晋孝武皇帝泰元十二年,台符问:“皇太子既拜庙,朝臣奉贺,应上礼不?”国子博士车允云:“百辟卿士,咸与盛礼,展敬拜伏,不须复上礼。唯方伯牧守,不睹大礼,自非酒牢贡差,无以裁其乃诚,故宜有上礼。亦如元正大庆,方伯莫不上礼,朝臣奉璧而己。”太学博士庾弘之议:“按武帝咸宁中,诸王新拜,有司近臣、诸王、公主上礼。今皇太子国之储副,既以崇建,普天同庆,谓应上礼奉贺。”按汉魏故事,皇太子称臣,《新礼》以太子既以子为名而又称臣,臣子兼称,於义不通,除太子称臣之制。挚虞以为:“《孝经》‘资於事父以事君’,义兼臣子,则不嫌称臣,宜定新礼,皇太子称臣如旧。”诏从之(尚书符又问:王公以下见皇太子仪及所制衣服。车允议。“朝臣宣朱衣衤帻,拜敬,太子答拜。按经传不见其文,故太傅羊祜笺庆太子,称叩头,此则拜之证。又大宁三年,诏议其典,尚书卞谓宜称则汉、魏,阖朝同拜。其朱衣冠冕,唯施天朝,宜衤帻而己)。 宋武帝七男:张夫人生少帝。孙华生庐陵孝献王义真。胡亻亻予生文帝。王容生彭城王义康。相美人生江夏文献王义恭。孙美人生南郡王义宣。吕美人生衡阳文王义季。 文帝十九男:元皇后生元凶劭。潘淑妃生始兴王。路淑媛生孝武帝。吴淑仪生南平穆王铄。高仪生庐陵昭王绍。殷华生竟陵王诞。曹亻妤生建平宣简王宏。陈容生东海王衤韦。谢容华生晋熙王昶。江容生武昌王浑。沈亻妤生明帝。杨美人生始安王休仁。邢美人生山阳王休。蔡美人生海陵王休茂。董美人生鄱阳哀王休业。颜美人生临庆冲王休倩。陈美人生新野怀王夷父。苟美人生桂阳王休范。罗美人生巴陵哀王休若。绍出继庐陵孝献王义真。 孝武帝二十八男:文穆皇后生废帝子业、豫章王子尚。陈淑媛生晋安王子勋。阮容华生安陆王子绥。徐昭容生皇子子深。何淑仪生松滋侯子房。史昭华生临海王子顼。殷贵妃生始平孝敬王子鸾,次永嘉王子仁与皇子子深同生。何亻仔生皇子子凤。谢昭容生始安王子真。江亻妤生皇子子元。史昭仪生昭陵王子元,次齐敬王子羽与始平孝敬王子鸾同生。江美人生皇子子衡。杨亻亻予生淮南王子孟,次皇子子况与皇子子元同生,次南平王子产与永嘉王子仁同生,次晋陵孝王子、次皇子子文并与始平孝敬王子鸾同生,次庐陵王子舆与淮南王子孟同生,次南海哀王子师与始平孝敬王子鸾同生,次淮南思王子霄与皇子子元同生,次皇子子雍与始安王子真同生,次皇子子趋与皇子子凤同生,次皇子子期与皇子子衡同生,次东平王子嗣与始安王子真同生,张容华生皇子子悦。安陆王子绥、南平王子产、庐陵王子与并出继。皇子子深、子凤、子元、子衡、子况、子文、子悦未封,早夭。子趋、子期、子悦未封,为明帝所杀。 明帝十二男:陈贵妃生後废帝。谢修仪生皇子法良。陈昭华生顺帝。徐亻亻予生第四皇子。郑修容生皇子智并,次晋熙王燮与皇子法良同生。泉美人生邵陵殇王友,次江夏王跻与第四皇子同生。徐良人生武陵王赞。杜修华生随阳王,次新兴王嵩与武陵王赞同生。又泉美人生始建王禧。智并、燮、跻、赞并出继。法良未封。第四皇子未有名,早夭。 齐高帝十九男:昭皇后生武帝、豫章文献王凝。谢贵嫔生临川献王映、长沙威王晃。罗太妃生武陵昭王晔。任太妃生安成恭王。陆修仪生鄱阳王锵、晋熙王。袁修容生桂阳王铄。何太妃生始兴简王鉴、宜都王铿。区贵人生衡阳王钧。张淑妃生江夏王锋、河东王铉。李美人生南平王锐。第九、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七皇子早亡,衡阳王钧出继帝兄元王後。 武帝二十三男:穆皇后生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张淑妃生庐陵王子卿、鱼腹侯子响。周淑仪生安陵王子敬、建安王子真。阮淑媛生晋安王子懋、衡阳王子峻。王淑仪生随郡王子隆。蔡亻亻予生西阳王子明。乐容华生南海王子罕。傅充华生巴陵王子伦。谢昭仪生邵陵王子贞。江淑仪生临贺王子岳,庾昭容生西阳王子文。荀昭华生南康王子琳。颜亻亻予生永阳王子珉。宫人谢生湘东王子建。何充华生南郡王子夏。第六、第十二、第十五、第二十二、皇子早亡。子珉继衡阳元王後。 明帝十一男:敬皇后生废帝东昏侯宝卷、江夏王宝元、鄱阳王宝寅、和帝。殷贵嫔生巴陵隐王宝义、晋熙王宝嵩。袁贵妃生庐陵王宝源。管淑妃生邵陵王宝修。许淑媛生桂阳王宝贞。馀皆早夭。 梁武帝八男:丁贵嫔生昭明太子统、简文皇帝、庐陵威王续。阮修容生孝元帝。吴淑媛生豫章王综。董昭仪生南康简王绩。丁充华生邵陵携王纶。葛修容生武陵王纪。 简文帝二十子:王皇后生哀太子大器、南郡王大连。陈淑容生浔阳王大心。左夫人生南海王大临、安陆王大春。谢夫人生浏阳公大雅。张夫人生新兴王大庄。包昭华生西阳王大钧。范夫人生武宁王大盛。褚修华生建平王大球。陈夫人生义安王大昕。朱夫人生绥建王大挚。其临川王大款、桂阳王大成、汝南王大封、乐良王大圜,并不知母氏。潘美人生皇子大训,早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