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 第 251 页/共 334 页
孝元王皇后,名政君,父禁,居长安,为廷尉吏。宣帝时,入掖庭为家人子。岁馀,宣帝令送太子宫,见内殿,一幸有身,生成帝,为皇孙。元帝即位,以妃为亻亻予後三年,立为皇后,成帝立,为皇太后。
孝成许皇后,平恩侯嘉女。元帝悼母恭哀后遭霍氏之祸,故选佳女配皇太子。成帝即位,立为皇后。立十四年,宠衰,坐姊为媚道祝诅,废处昭台宫。後九年,坐淳于长等与后姊靡通,书有讠孛谩,赐药自杀,葬延陵交道厩西。
孝成班亻亻予,帝初即位,选入後宫。始为少使,俄大幸,为亻亻予,居增成舍,有男,後失之。鸿嘉三年,赵飞燕告许后及班亻亻予挟媚道祝诅,后坐废,亻亻予入求共养太后长信宫。至成帝崩,亻亻予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
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师古曰:“本宫人,赐阳阿主家也。宫人者,省中副使官婢,名曰宫人,非天子掖庭中也。事见《汉旧仪》。言长安者,以别甘泉等诸宫省也。”)。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以其体轻故也)。成帝见而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亻亻予。许后废,乃立飞燕为皇后,而女弟为昭仪,姊弟专宠十馀年,无子。成帝暴崩,民归咎赵昭仪,皇太后诏问皇帝起居发病状,昭仪自杀。哀帝立,尊赵皇后为皇太后。
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父河内温人。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帝即位,立为亻亻予,甚有宠,生一男一女,男为定陶恭王。帝既重傅亻亻予,及冯亻亻予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於後宫,以二人皆有子为王,上尚在,未得称太后,乃更号曰“昭仪”,赐以印绶,在亻亻予上。昭其仪,尊之也。至成、哀时,赵昭仪、董昭仪皆无子,犹称焉。元帝崩,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恭王薨,子入为汉嗣,为哀帝,尊为恭皇太后。
定陶丁姬,哀帝母,山阳瑕邱人。恭王时,姬为後宫,生哀帝。帝入嗣汉,即位,尊为帝太后。
孝哀傅皇后,定陶太后从弟子。哀帝为王时,傅太后欲重亲,取以配王。王入为汉太子,傅氏为妃;即位,立为皇后。哀帝崩,王莽奏徙桂宫。後月,复与孝成赵后俱废为庶人,就其园,自杀。
孝元冯昭仪,平帝祖母。元帝即位二年,以选入後宫,生男,为中山孝王。元帝崩,随王之国。哀帝立,傅太后以素怨诬以罪,自杀。
中山卫姬,平帝母。成帝时,中山孝王无子,上以卫氏子豪少女配孝王,生平帝。孝王薨,代为王。哀帝崩,无子,太皇太后诏迎中山王立为帝。王莽欲专权,惩丁、傅行事,乃令帝母卫姬及外家不得至京师,更立宗室桃乡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後,赐卫姬玺绶,拜为中山孝王后,加汤沐邑。後以事诛卫氏支属,唯后在。莽篡位,废为家人,岁馀卒。
孝平王皇后,安汉公王莽女。平帝即位,莽以女配帝,以礼迎立为皇后。岁馀,平帝崩,莽立孝宣元孙婴为孺子,尊后为皇太后。莽篡,以婴为定安公,改后为定安公太后,时年十八。自刘氏废,每称疾不朝会。莽敬悼哀伤,欲嫁之,更号为“黄皇室主(若汉之称公主)”。后怒,发疾,不肯起,莽不能强。汉兵诛莽,后赴火而死。
王莽纳女为后以固权,遣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纳采,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四十九人赐皮弁、素积(皮弁,鹿皮为冠也。素积,以十五升布为衣,积素以为裳),以礼杂卜筮,太牢告宗庙,封后父百里,尊而不臣。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钱一万万。”莽深辞让,受四千万,而以其三千三百万子十一媵家。有诏,复益二千三百万,合为三千万。莽复以其千万分予九族贫者。遣甄丰奉玺绶拜帝母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四年春,遣大司徒宫等奉乘舆法驾,迎皇后於安汉公第。授皇后玺绂(颜师古曰:“绂,所以系玺。”),登车称警跸,便时(取日时之便)上临延寿门,入未央宫前殿。群臣就位行礼,大赦天下。益封安汉公地满百里,赐迎皇后及行礼者,三公以下宰执皆增秩,赐金帛各有差。皇后立三月,以礼见高庙。尊父号曰宰衡,位在诸侯王上。
班固赞曰:“《易》著吉凶而言谦盈之效,天地鬼神至於人道,靡不同之。夫女宠之兴,繇至微而体至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序自汉兴,终於孝平,外戚後庭,色宠著闻二十有馀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至如史良娣、王悼后、许恭哀后身皆夭折不辜,而家依旧恩,不敢纵恣,是以能全。其馀大者夷灭,小者放流。呜呼!鉴前行事,变亦备矣。”
东汉《皇后纪》叙论:“秦并天下,多自骄大,宫备七国(《史记》:”始皇破六国,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水,殿屋衤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以充实之。“并秦为七也),爵列八品(《前书》曰:“汉兴,因秦之称号,正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汉兴,因循其号,而妇制莫(,理)。高祖帷薄不修(《大戴礼》曰:“大臣坐污秽男女无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谓周昌入奏事,高帝拥戚姬,是不修也),孝文衽席无辨(郑元注《礼记》曰:“衽,卧席也。”孝文幸慎夫人,每与皇后同坐,是无辨也)。然而选纳尚简,饬玩少华。自武、元之後,世增淫费,至乃掖庭三千,增级十四(亻亻予一,娥二,容华三,充依四,已上武帝置;昭仪五,元帝置;美人六,良人七,七子八,八子九,长使十,少使十一,五官十二,顺常十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十四,此六官品秩同为一等也)。妖幸毁政之符,外姻乱邦之迹,前史载之详矣。及光武中兴,斫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汉法常因八月算人(《汉仪注》曰:“八月初为算赋,故曰算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士,於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後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所以明慎聘纳,详求淑哲。明帝聿遵先旨,宫教颇修,登建嫔后,必先令德,内无出阃之言,权无私溺之授,可谓矫其弊矣。向使因设外戚之禁,编著《令甲》,改正后妃之制,贻厥方来,岂不休哉!虽御已有度,而防闲未笃,故孝章以下,渐用色授,恩隆好合,遂亡缁蠹(缁,黑也。蠹,食木虫。以喻倾败也)云云(见《太后门》)。故考列行迹,以为《皇后本纪》。虽成败事异,而同归正号者,并列於篇。其以私恩追尊,非当时所奉者,则随事附出(谓安帝母左姬及祖母宋贵人之类,并见《清河孝王传》)。亲属外事,各依列传。其馀无所见,则系之此纪(谓贾贵人、虞美人之类是),以缵西京外戚云尔。”
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人。更始二年,光武击王郎,至真定,纳后,有宠。即位,以为贵人。建武二年,立为皇后。十七年,以宠衰怨怼,废为中山王太后(后中子封中山王)。二十年,中山王徙封沛王,后为沛太后。二十八年薨,葬北邙。
按:西都废后,如薄,如陈,如霍,如许,皆幽之别宫。至光武郭后,则以有子为王,故得随子之国。然帝在而称太后,非名也。
光烈阴皇后,名丽华,南阳新野人。更始元年,帝纳后於宛;即位,封贵人,生显宗。十七年,废皇后郭氏而立贵人。制诏三公曰:“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以孤幼,恭承明祀?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於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按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显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世祖时,选入太子宫。显宗即位,以为贵人。永平三年,立为皇后。肃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贾贵人,南阳人。建武末,选入太子宫,生肃宗,为贵人。帝既为明德后所养,专以马氏为外家,故贵人不登极位。及太后崩,乃册书加贵人王赤绶(诸侯王赤绶也)。
章德窦皇后,扶风平陵人,大司徒融之曾孙,以选入掖庭。建初三年,立为皇后。和帝立,尊为皇太后。
梁贵人,梁竦女。建初中,入掖庭,生和帝,窦后以为己子。忌梁氏,诛竦,贵人以忧卒。窦后崩,上尊号曰恭怀皇后,追服丧服,葬西陵。
和帝阴皇后,光烈皇后兄执金吾识之曾孙。永元四年,选入掖庭为贵人。八年,立为后。十四年,坐祝诅事废,迁桐宫,以忧卒。立七年,葬临平亭部。
和熹邓皇后名绥,太傅禹之孙。永光八年,入掖庭为贵人。十四年,阴后废,立为皇后。帝崩,殇帝立,尊为皇太后。
安思阎皇后,名姬,河内荥阳人。元初元年,以选入掖庭为贵人。二年,立为皇后。谮皇子保,废之。帝崩,立北乡侯懿,尊为皇太后。
安帝宫人李氏,生皇子保。阎后专房妒忌,鸩杀李氏,谮废保为济阴王。安帝崩,立北乡侯懿。懿卒,中黄门孙程等迎保立之,为顺帝,迁阎太后於离。宫后崩,上李氏尊号曰恭愍皇后,葬恭北陵,为册书金匮,藏於世祖庙。
顺烈梁皇后,名内(音纳。纳,娶也),大将军商之女。永建三年,入掖庭为贵人。阳嘉元年,立为皇后。顺帝崩,冲帝立,尊为皇太后。
虞美人,以良家子选入掖庭,生冲帝。帝早夭,大将军梁冀秉政,忌恶他族,故抑而不登,但称“大家”而已。陈夫人,魏郡人,少以声技入孝王宫,得幸,生质帝。亦以梁氏故,荣宠不及。熹平四年,小黄门赵等言:“《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今冲帝母虞大家,质帝母陈夫人,皆诞圣皇,而未有称号。夫臣子虽贱,尚有追赠之典,况二母见在,不蒙崇显之次,无以述尊先世,垂示後世也。”帝感其言,乃拜虞大家为宪陵贵人,陈夫人为渤海孝王妃(孝王名鸿,生质帝),使中常侍持节授印绶,遣太常以三牲告宪陵、怀陵、静陵焉(怀陵,冲帝陵。静陵,质帝陵)。
桓帝懿献梁皇后,名女莹,顺烈皇后之女弟。帝立,迎立为皇后。皇太后崩,恩爱稍衰。延熹三年,以恚崩,在位十三年,葬懿陵。其岁,诛梁冀,废懿陵为贵人家。
帝既立,明年,有司奏太后曰:“《春秋》迎皇后于纪,在涂则称后。今大将军冀女弟,应昭圣善,结昏之际,有命既集(帝为蠡吾侯,梁太后徵,欲与后为昏,未及而质帝崩。帝即位,册为后),宜备礼,进徵币。”於是悉依孝惠皇帝纳后故事,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雁、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
桓帝邓皇后,名猛女,和熹皇后从兄子邓香之女。永兴中,进入掖庭为采女,绝幸。梁后崩,梁冀诛,立为后。八年,坐骄忌废,以忧死。立七年,葬北邙。
桓思窦皇后,名妙,章德皇后从祖弟孙女。延熹八年,邓后废,以选入掖庭为贵人,其冬,立为皇后。帝崩,灵帝立,尊为皇太后。
灵帝宋皇后,扶风平陵人,肃宗宋贵人之从曾孙。建宁三年,选入掖庭为贵人,明年,帝立为皇后。无宠,为中常侍王甫及後宫幸姬等所谮,坐废,以忧死。
灵帝册宋贵人为皇后,天子御章德殿轩,百官陪位,太尉袭使持节奉玺绶。皇后北面,帝南面,太尉立阶下东向,宗正、大长秋西向,宗正读册(文曰:“惟建宁四年七月乙未,制诏:皇后之尊,与帝同体,供奉天地,祗承宗庙,母临天下,故有莘兴殷,姜任母周,二代之崇,盖有内德。长秋宫阙,中宫旷位。宋贵人垂淑媛之懿,体河山之仪,威容昭曜,德冠後庭,群僚所咨,人曰宜哉。卜之蓍龟,卦得坤乾。有司奏议,宜称绂组,以母兆人。今使太尉袭使持节奉玺绂,宗正祖为副,立贵人为皇后。后其往践尔位,敬尊礼典,肃慎中馈母,替朕命,永终天禄。”)。册文毕,皇后拜,称臣,任位。太尉授玺绂,中常侍、长秋、太仆、高乡侯览长跪受玺绂,奏於殿前。女使授婕妤,遂长跪受,以授昭仪,受,长跪以带皇后。皇后伏,起拜,称“臣妾”。毕,黄门鼓吹三通。鸣鼓毕,群臣以次出。后即位,大赦天下。皇后秩比国王,即位威仪,赤绂玉玺也(汉制:乘舆黄赤绶四乘,黄赤缥绀,绂黄质,长二丈九尺九寸,太子、太后绶乘舆同)。
灵思何皇后,南阳宛人。家本屠者,以选入掖庭(《风俗通》曰:“汉以八月算人,后家以金帛赂遗主者以求之也。”)。生皇子辩,拜为贵人。光和三年,立为皇后。灵帝崩,皇子辩即位,尊为皇太后。
王美人,赵国人,以良家子选入掖庭,生皇子协,何后妒而之。董卓既废少帝,立协,是为献帝。後追尊为灵怀皇后,改葬文昭陵。
献帝伏皇后,名寿,琅琊东武人,大司徒湛之八世孙。初平元年,入掖庭为贵人。兴平二年,立为皇后。建安十九年,为曹操所杀,在位二十年。
献穆曹皇后,名节,魏公曹操之中女。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元五万匹,小者待年於国(留住於国,以待年长)。十九年,并拜贵人。伏皇后杀,立节为皇后。在位七年。帝禅於魏,降为山阳公夫人。魏景初元年薨,合葬禅陵。
范晔论曰:“汉世皇后无谥,皆因帝谥以为称。虽吕氏专政,上官临制,亦无殊号(上官,昭帝后也)。中兴,明帝始建光烈之称,其後并以德为配,至於贤愚优劣,混同一贯,故马、窦二后俱称德焉。其馀惟帝之庶母及蕃王乘统,以追尊之重,特为其号,如恭怀、孝崇之比是也。初平中,蔡邕始追正和熹之谥(《蔡邕集议》曰:”汉世母氏无谥,至於明帝,始建光烈之称,是後转因帝号,嘉之以德,上下优劣,混而为一,违《礼》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之制。《谥法》‘有功安人曰熹’。帝后一体,礼亦宜同。大行皇太后谥宜为和熹。”),其安思、顺烈以下,皆依而加焉。
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亻亻予,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除顺成官。太和中,始复命夫人,登其位於淑妃之上。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亻亻予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武宣卞皇后,琅琊开阳人。本倡家,年二十,太祖纳之於谯为妾,生文帝。诸子无母者,皆令母养之。建安二十四年,拜为王后。文帝受禅,尊为皇太后。
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本袁熙妻,冀州平,文帝纳之,生明帝。皇初二年,以怨望赐死,明帝即位,追谥。
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太祖时,得入东宫。文帝为太子,立为夫人;及践祚,为贵嫔。皇初三年,立为皇后。明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明悼毛皇后,河内人。皇初中,以选入东宫,明帝即位,以为贵嫔。太和元年,立为皇后。景初元年,以爱弛赐死,加谥,葬愍陵。
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世河右大族。皇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明帝爱幸之,拜为夫人,後立为皇后。齐王即位,尊为皇太后。
魏制:天子册后,以皮马庭实,加。齐王正始四年,立后甄氏,其仪不存。
晋景献羊皇后,名徵瑜,泰山南城人。景帝纳之,无子。武帝受禅,居弘训宫,号弘训太后。咸宁四年崩。
文明王皇后,名元姬,东海郯人。父肃,魏中领军、兰陵侯。归於文帝,生武帝。帝受禅,尊为皇太后,宫曰崇化(初置宫卿,重其选,以太常诸葛绪为卫尉,太仆刘原为太仆,宗正曹楷为少府)。泰始四年崩。
武元杨皇后,名艳,弘农华阳人,父文宗。武帝为世子聘之,即位,立为皇后(有司奏:依汉故事,皇后、太子各食汤沐邑四十县。而帝以非古典,不许),生惠帝。泰始十年崩,葬峻阳陵。
泰始中,帝博选良家以充後宫,先下书禁天下嫁娶,使宦者乘使车,给驺骑,州郡,召充选者使后拣择。后性妒,惟取洁白长大,端正美丽者并不见留。司徒李允、领军大将军胡奋、廷尉诸葛冲、太仆臧权、侍中冯荪、秘书郎左思及世族子女并充三夫人、九嫔之列。司、冀、兖、豫四州二千石将吏家,补良人以下。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九年,帝多遣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绛纱系臂。平吴之後,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十年,将聘三夫人、九嫔,有司奏:“《礼》,皇后聘以,无妾媵礼贽之制。”诏曰:“拜授可依魏氏故事。”於是,临轩使使持节,兼太常拜三夫人,兼御史中丞拜九嫔。
武悼杨皇后,名芷,元后从妹,父骏。以咸宁二年立为皇后。惠帝立,尊为皇太后。
武帝咸宁二年,临轩遣太尉贾充册立皇后杨氏,因大赦,赐王公以下各有差,百僚上礼(纳悼后)。太康八年,有司奏:“大婚纳徵,用元、束帛加,马二驷,羊、雁、酒、米如故(尚书朱整议:“按魏昏故事,天子以皮马为庭实,加以。”)。”
左贵嫔,名芬,兄思。好学,善文,名亚於思。武帝闻其名,纳之,拜修仪。
胡贵嫔,名芳,父奋。泰始九年,纳宫中拜贵嫔,生武安公主。
诸葛夫人,名婉,琅琊阳都人,父冲。以泰始九年入宫,拜为夫人。
惠贾皇后,名南风,平阳人,父充。泰始八年,册拜太子妃。帝即位,立为皇后。干政,废杨太后,淫恣。在位十一年。赵王伦等废而杀之。
惠羊皇后,名献容,泰山南城人。贾后既废,孙秀乃立为皇后。时太安元年。成都王颖奏废为庶人。陈尔等伐义复后位。张方入洛,又废后。大驾幸长安,又复。永兴初,又废。河王欲杀后,周馥止之。帝崩,怀帝立,尊为惠皇太后,居弘训宫。洛阳败,没於刘曜。曜僭位,以为后。生二子而死,伪谥文献皇后。
先公曰:“自司马懿废齐王芳,司马昭弑高贵乡公,而皆假太后以为言,既以此得成篡矣。讵意其後改易诏书,黜亮升骏者,后为之也;伪立文字,弑武悼,杀愍怀者,后为之也。彼羊后区区一放废妇,人囚处宫闱,何预世事?而今日复,明日废,纷纷未已,何邪?奸人常惧有假之以举事,如前之为者,是以一人复之,则一人废之,至辱於非类而後已,哀哉,谁实基之!”
谢夫人,名玖,父以屠羊为业。武帝时,入後庭为才人。帝以赐太子,生皇孙。立为太子,拜淑媛。及愍怀太子遇害,玖亦死。
怀帝王太后,名瑗,武帝宫才人。生怀帝,早卒。帝即位,追尊曰皇太后。
元帝夏侯太妃,名光姬,沛国谯人。琅琊武王为世子,纳焉,生元帝。帝嗣位,称王太妃。永嘉初,薨於江左。
元敬虞皇后,名孟母,济阳外黄人,父豫。元帝为琅琊王,纳为妃,无子。永嘉六年薨。太兴三年,追册为皇后。
豫章君荀氏,元帝宫人。生明帝,帝即位,封建安君。成帝立,尊重同於太后。咸康元年薨。
明穆庾皇后,名文君,颖川鄢陵人,父琛。元帝聘为太子妃,明帝即位,立为皇后。成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晋太康中,有司奏:“太子昏,纳徵用元、束帛,加璧、羊、马二驷。
东晋太子昏,纳徵礼用玉璧一,虎皮二(王彪之上书曰:”或者虎取威猛,有斑彩蔚,玉象德而有润。璋亦玉之美者,豹皮彩蔚,以譬君子。王肃纳徵辞云:‘元、束帛,俪皮、雁羊,前汉亦无用羊之礼。’郑氏《昏物赞》曰:‘羊者,祥也。婚之有羊,自汉末始。’”)。
成恭杜皇后,名陵阳,京兆人,镇南将军预之曾孙。成帝备礼拜为皇后。在位六年崩,年二十一。
咸康二年,帝临轩,遣使持节,兼太保、领诸葛恢,兼太尉、护军孔愉,六礼备物,拜皇后杜氏。即日入宫,帝御太极殿,群臣毕贺(贺,非礼也。王者昏礼,礼无其制。《春秋》“祭公逆王后于纪”,《梁》、《左氏》说与《公羊》又不同,而况汉、魏遗事阙略者众。晋武、惠纳后,江左又无《仪注》,故成帝将纳杜后,太常华恒始与博士参定其仪。据杜元凯《左氏传说》,主昏是供其昏礼之币而己。又,周灵王求昏於齐,先儒以为邱明详录为王者昏礼。故成帝临轩,遣使,称制拜后,然其《仪注》又不具存。)
章太妃周氏,以选入成帝宫,生哀帝及海西公,拜贵人。哀帝即位,诏有司议贵人位号,太尉桓温议宜称夫人,尚书仆射江[A170]议应曰太夫人。诏崇为皇太妃,仪服与太后同。
康献褚皇后,名蒜子,河南阳翟人,父裒。少以名家入为琅琊王妃。康帝即位,立为皇后。穆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康帝建元元年,纳后褚氏而仪注陛者不设旄头。殿御史奏:“今迎皇后,依昔成恭皇后入宫御物,而仪注至尊衮冕升殿,旄头不设。昔迎恭皇后,唯作青龙旗,其馀皆即御物。今临轩遣使,而五牛旗,旄头毕罕并出,用即旧制,今阙。”诏曰:“今所以正法服、升太极者,以敬其始,故备礼也。今何阙所重而撤法物邪?又恭后神主入庙,先帝诏后礼宜有降,不宜建五牛旗。既不设五旗,则旄头毕罕易具也。”又诏:“旧制既难准,且於今而备法服,仪饰粗举,兼副杂器停之。”
穆帝永和十年,台符问:“六礼版文,旧称皇帝,今太后临朝,当何称?”博士曹耽云:“《公羊传》,昏礼不称主人,母命诸父为主(《传》:记裂来迎女,不称使也。无母,辞穷,乃命使者耳)。”太常王彪之云:“《三传》异义,不可全据。今皇后临朝称制,文告所达,国之大典,皆仰禀成命,非无外事也。岂婚聘独不通乎!六礼版文,应称皇太后诏(彪之又曰:“天子嫁女,使同姓之国为主者,以受体於皇极,则有亏婚姻之敌礼。至於迎后之制,必礼成而後入,虽复戚属之尊,亦臣妾也。天王之后,宁可先之蕃国,然後入临六宫乎?是以祭公来迎王后於纪,使我为媒,不云为主。”)。”符又问:“今后还政,不复临朝,当何称?”彪之云:“当称皇帝诏。”
升平元年,将纳皇后何氏。彪之正礼(始更六引经传及诸故事,深非《公羊》“昏礼不称主人”之义)曰:“王者之於四海,无不臣妾,虽复父兄之亲,师友之贤,皆纯臣也。夫崇三纲之始,定乾坤之仪,安有天父之尊,而称臣下之命,以纳伉俪?安有臣下之卑,而称天父之名,以行大礼?远寻古礼,於义不通。按咸宁二年,纳悼皇后时,弘训太后临天下,而无命戚属之臣为武皇父兄主婚之文。考咸宁故事,不称父兄师友,则咸康华恒所上合於旧也。谓今纳后仪制,宜一依咸宁故事。”从之(华恒定六礼,云宜依旧及大晋已行之制,此恒犹识前事,故王彪之名从咸康,由此也。唯以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而咸康群臣贺为失礼,故但作咸康上礼,不复贺也)。其告庙六礼版文等,皆彪之所定(博士孙纳云:“凡六礼版,长尺二寸,以应十二月;博四寸,以象四时;厚八分,以象八节。皆真书。后家答,则以鲛脚书之。”)。纳采,用雁一头,白羊一口,酒十二斛(文曰:“皇帝咨前太尉参军、都乡侯何浑元资始,肇经人伦,爰及夫妇,以奉宗庙、天地、社稷。谋於公卿,咸以为宜,率由旧典。今使持节,崇德卫尉、硕太常彪之,兼宗正、散骑侍郎综,以礼纳采。”后家答曰:“皇帝嘉命,访昏陋族,备数采择,臣之先臣,散骑侍郎准之遗女,未闲教训,衣履若人。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前太尉将军、都乡侯粪上臣何琦顿首稽首,再拜。”)承制。问名,用雁、羊如前(文曰:“皇帝曰:咨前某官侯何:两仪配合,承天统物,正位於内,必侯名族,重申旧典。今使持节、某官彪之、某官综,以礼问名。”后家答曰:“皇帝嘉命,使者彪之重宣中诏,问臣名族。女父母所生,先臣故光禄大夫呼娄侯侦之遗元孙,先臣故蔡州刺史、关内侯悼之曾孙,先臣故安丰太守、关内中侯友之孙,先臣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外出自於先臣故尚书左丞孔曹之外曾孙,先臣故侍中、关内侯夷之外孙女,年十七。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前某官某侯粪土臣何琦稽首顿首,再拜恭承制诏。”)。纳吉,用雁、羊、酒如前(文曰:“皇帝曰:咨前某官某侯何:人谋龟从,佥曰贞吉。敬顺典礼,今使持节某官彪之、某官综,以礼纳吉。”后家答曰:“皇帝嘉命,使者彪之重宣中诏,大卜元吉。臣陋族卑鄙,忧惧不堪。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前某官某侯粪土臣何琦稽首顿首,再拜承制。”)。纳徵,用白羊一口,元帛三疋,绛二疋,绢二百疋,兽皮二枚,钱二百万,玉璧一枚,酒十二斛,马六驷(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侯何之族女,有母仪之德,窈窕之姿,如山如河,宜奉宗庙,永承天祚。以元、皮、马、羊、钱、璧,以章典礼。今使持节、兼司徒、光禄勋、关内侯恪,崇德卫尉、领太常彪之,以礼纳徵。”后家答:“皇帝嘉命,使者恪重宣中诏,降昏卑陋,命以上公,宠以丰礼,备物典册。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前某官某侯云云,再拜承制诏。”)请期,用雁、羊、酒、米如初(文曰:“皇帝曰:咨前某官某侯何:谋於公卿,大筮元龟,罔有不臧。率遵典礼,今使某官彪之、某官综,以礼请期。”后家答:“皇帝嘉命,使者彪之重宣中诏,吉曰惟八月壬子可迎。臣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前某官某侯某,再拜承制诏。”)。迎,用雁、羊、酒、米如初(文曰:“皇帝曰:咨前某官某侯何:岁吉月令,吉曰唯未,率礼以迎。今遣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武陵土迎。”后家答:“皇帝嘉命,使者重宣中诏,令月吉辰,备礼以迎。上公宗卿兼至,副介近臣百两。臣蝼蚁之族,猥承大礼,忧惧战悸,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前某官某侯粪土臣某,谨因使者兼某官某侯王上谨答。”)。册皇后文曰:“惟升平元年八月,皇帝使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武陵王,册命故散骑侍郎女何氏为皇后。咨尔:《易》本《乾 坤》,《诗》首《关雎》,王化之本,实由内辅。是故皇、英嫔虞,帝道以光;任、姒母周,允嗣克崇。皇后其勖厥德,以肃承宗庙,虔恭中馈,尽敬妇道,帅导六宫,作轨仪於四海。皇天无亲,惟德是依,可不慎欤!”
穆章何皇后,名法倪,庐江人,父准。升平八年,以名家膺选,册为皇后。无子哀。帝即位,称穆皇后,居永安宫。永兴三年崩,年六十六,在位四十八年。
哀靖王皇后,名穆之,太原晋阳人,司徒左长使之女。哀帝即位,以王妃立为皇后。无子。三年崩。
废帝庾皇后,名道怜,颍川阳陵人,父冰。初为东海王妃。王即位,立为后。太和六年崩。帝废,追赠为海西公夫人。
简文宣郑太后,名阿春,河南荥阳人。先渤海田氏,生一男而寡。元帝纳之,生简文帝。咸和元年薨。简文即位,未及追崇,孝武时,追上尊号曰简文太后。
简文顺王皇后,名简姬,太原晋阳人,父遐。遂为会稽王妃,生子道生。失意,以忧死。孝武帝即位,追尊曰顺皇后,合葬高平陵。
孝武文李太后,名陵容,本出微贱。简文屡失子,召幸之,生孝武帝。帝即位,尊为淑妃,後追为皇太妃。
孝武定王皇后,名法慧,哀靖皇后之侄,父蕴。孝武即位,纳为后。太元五年崩,年二十一,葬隆平陵。
安德陈皇后,名归女,松滋浔阳人。孝武时,入宫为淑媛,生安、恭二帝。後追崇曰太后。
安僖王皇后,名神爱,琅琊临沂人,父献之。初为太子妃,安帝即位,立为皇后。无子。义熙八年崩,年二十九,葬休平陵。
恭思褚皇后,名灵媛,河南阳翟人,父爽。初为琅琊王妃,恭帝即位,立为皇后。帝禅位,降为零陵王妃。宋元嘉十三年崩,年五十三,葬冲平陵。
●卷二百五十四 帝系考五
○后妃
《南史 后妃传叙》:“六宫位号,前史代有不同。晋武帝采汉魏之制,置贵嫔、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位视三公;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克华,是为九嫔,位视九卿;其馀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宋武帝省一才人,其馀仍用晋制。按:贵嫔,魏文帝所制;夫人,魏武帝初建魏国所制;贵人,汉光武所制;淑妃,魏明帝所制;淑媛,魏文帝所制;淑仪、修华,晋武帝所制;修容,魏武帝所制;修仪,魏明帝所制;婕妤、容华,前汉年号;充华,晋武帝所制;美人,汉光武所制;及孝武孝建三年,省夫人,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又置昭仪、昭容、昭华,以代修华、修仪、修容。又置中才人、充依,以为散位。按:昭仪,汉元帝所制;昭容,孝武所制;昭华,魏明帝所制;中才人,晋武帝所制;充依,前汉旧制。及明帝泰始二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依,复置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三年,又省贵人,置贵姬,以备三夫人之数。又置昭华,增淑容、承徽、列荣、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凡五职,亚九嫔。美人、才人、良人三职为散役。其後,帝留心後房,拟百官,备置内职焉。及齐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三内职:良娣比开国侯,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及永明元年,有司奏:贵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绶,佩于阗玉;淑妃旧拟九棘,以淑为温恭之称,妃为亚后之名,进同贵妃,以比三司;夫人之号,不殊蕃国;降淑媛以比九卿。七年,复置昭容,位在九嫔焉。梁武拨乱反正,深鉴奢逸,配德早终,长秋旷位。定令制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三职。东宫置良娣、宝林为二职。及简文、元帝出自储蕃,或迫在拘絷,或逼於寇乱,且妃并先殂,更不建椒阃。陈武光膺天历,以朴素自居,故後宫员位,其数多阙。文帝天嘉之後,诏宫职备员,其所置立,无改梁旧,编之令文,以为後法。然帝性恭俭,而嫔嫱不备。宣帝、後主无所改作。今总缀缉,以立此篇云。
宋孝懿萧皇后,名文寿,兰陵人,武帝继母。帝为宋公、宋王,加太妃、太后。受禅,尊为皇太后。
武敬臧皇后,名爱亲,东人。武帝。义熙四年殂,追赠豫章郡夫人。武帝崩。葬初宁陵。
武帝张夫人,不知何许人。生少帝。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少帝废,太后还玺绂,随居吴县。文帝元嘉初,拜营阳国太妃。二年薨。
文帝胡太后名道女,淮南人。义熙初,武帝纳之,生文帝。五年,被谴死。武帝即位,追赠婕妤。文帝即位,上尊号曰章皇太后,陵曰熙宁。
少帝司马皇后,名茂英,晋恭帝女。宋初,拜皇太子妃,少帝即位,为皇后。元嘉初,降为荥阳王妃。十六年薨。
文元袁皇后,名齐妫,陈郡阳夏人,父湛。少文帝为王妃,生子劭。元嘉十七年崩。
潘淑妃,以色进,生子。後为元凶劭所杀。
孝武昭路太后,名惠男,丹阳建康人。以貌入後宫,生孝武,拜淑媛。随孝武出蕃。孝武即位,尊为太后。
明宣沈太后,名容姬。为文帝美人,生明帝,拜婕妤。元嘉三十年卒。孝武即位,追赠太后。
孝武文穆王皇后,名宪原,琅邪临沂人。初为武陵王妃,生废帝。孝武即位,立为皇后。废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殷淑仪,南郡王义宣女。义宣败,帝密取之,假姓殷。薨,追赠贵妃。或云,贵妃是殷琰家人入义宣家,义宣败入宫云。
前废帝何皇后,名令婉,庐江人,父。初为皇太子妃,薨於东宫。废帝即位,追谥曰献皇后。
明恭王皇后,名贞风,琅邪临沂人。初为湘东王妃。明帝即位,立为后。废帝即位,尊为太后。
後废帝陈太妃,名妙登,丹阳建康屠家女。孝武宫人,以赐明帝。生後废帝,拜贵妃。废帝即位,尊为皇太妃。
後废帝江皇后,名简,济南阳考城人。初纳为太子妃,帝即位,为皇后。帝既废,降为苍梧王妃。
顺帝陈太妃,明帝宫人,为昭华。明帝以桂阳王休范子令妃养之。即位为顺帝,进为皇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