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977 页/共 1125 页
许出入,庶于法禁不至有违。」从之。
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诏:「皇城司守阙入内院子见阙长行一百三十五人,令殿前司、步军司,可依淳熙四年例,于马军司见管不入队、年五十岁以上至六十岁,十将以下至长行取拣一次。内有职名人,比换皇城司职名安排。」
十三年十二月九日,诏:「皇城司减正贴一人,亲从、亲事官等曹司减八人,翰林司二人。」以司农少卿吴燠议减冗食,下敕令所裁定,故有是命。
绍熙五年三月一日,诏:「皇城司守阙入内院子见阙长行一百二十八人,令殿前、马步军司,可依淳熙十二年例,于马军司见管不入队、年五十岁以上至六十岁,十将以下至长行取拣一次。内有职名人,比换皇城司职名安排。」
庆元四年八月二十七日,皇城司言:「刑部措置,今后敕号以千字文为号,将敕号簿各书凿字号,仍各缝印,计定数目,呈长官签押,不得指留多印。本司契勘递年印造敕号并给散收换拘籍数目,及关防辨验检察,并禁止借(借)[赁]及伪造,自有立定条格指挥,约束罪(罪)赏,非不严备。缘有不畏公法之人,将请到敕号借赁与人,缘此有伪造之弊,亦系本司缉获,并已断罪了当。刑部申请前项措置,今来将欲制造来年丁巳敕号,缘其间委有未便事件,合将前项措置事理,逐一参照本司见行格法体例,重条具到下项:一、照得每岁给换禁卫、殿门、宫门、皇城门四色敕号,
岁计约用三万余道,各有文簿,分内外官司立定门目,依格法拘籍合破敕号数目。遇有(约)[纳]换,据凭诸百官司并百官厅分应合破号去处,申到窠役、姓名,缴纳旧号,保明换请新号。本司专副合干人先次辩验旧号印文,对簿批凿交收,然后照合破数目,元请人姓名委无差错重迭,先行书勘职级并点检文字,次又签押官当官毁抹旧号,开匣支给新号。如有额外创支,虽有承降指挥,本司又行奏审讫,方始支给,委是关防严紧。今若以千字文为号,又用合缝印,窃缘所造敕号已有立定大小样制,依例先用墨印敕入某处大字,又于大字之下,印庆元某岁新号,大小字作两行,于上又用本司二红印。且以今年丙辰宫门论之,其号长四寸八分,阔三寸四分,中门上下二印。其印文每一印目方一寸八分,两壁止有八分空处,仅可题写某处官司并带号人姓名,不唯千字文号难以拘籍三万余道敕号,若更用合缝印,委是印文重迭,其守把合干人转难辩验检察,委有未便。今乞从本司旧例印造施行。一、契勘本司所造四色敕号,以方、圆、长、八角方胜为样制,每岁递互更易,三年周而复始,并皆预明具奏进呈讫,申中书门下省奏审,札付本司制造施行。其所造敕号共三万余道,一月之间方可了办。共三万余道,至岁首纳换仅二万道,将纳换讫数目奏闻外,其余数目当官用匣收盛封押,起置
赤历桩管,见在充日常诸百官司及百司厅分等迁转改差替移等人前来支请。专副库子等抄转赤历,勘同职级,点检结押,委是关防严切。今若不得指留多印,必致临期旋行印造,窃恐难以关防,转生奸弊。及点得每岁纳换新号,本司先印号样出榜,于在内诸门晓示,分明逐门辨验入出,不得空名缀带。如有违犯,自有约束。兼有立定旧制,岁首止限五日换讫,五日之外,并要各带新号入出,易于检察。缘(件)[有]拘定日限,其内外诸百官司等处每日拥并前来换请,官吏专库合干人等尽日收换,连夜攒类。今若从本司填写,非但有妨限日纳换,又虑因而差误不便。今乞从本司旧例施行。一、照得本司拘收旧号,当官点数勾销毁抹外,有岁首换纳。近年将收到旧号并依资次逐一点数目,委无漏落,具诣实文状申司,然后差通管巡视,管押人员同合干人等赴亲从寨教场内再行覆点见数,监视烧毁。今遵从前项措置,候岁首纳换见数烧毁。内有不到旧号,即牒会元请去处根究施行。一、照得今承措置,应合带敕号出入宫禁人,仰缀带在胸前衫上,不得系带在腰间,庶几守卫易于检察。如有违戾,并从违制科罪。见行备坐出榜晓示,并行下逐门守把人常切遵守、辨验觉察施行外,缘本司(作)[昨]准绍兴二十七年八月十一日圣旨指挥:『近来入出皇城门,应诸色人将合带敕号并不分明缀带,
多用衣服盖藏,折迭在怀,虑生诈冒。仰皇城司常切禁止,如有违犯之人,具奏取旨施行。』见行每季检举。今欲将上项措置,仰缀带在胸前衫上,并立到断罪指挥,从本司一就每季检举施行。一、契勘(非)[自]来应合破敕号去处,内有冒利违法之人,将请到本身敕号借赁与人,致有伪造。今措置,遇有请号之人,于请领状内并仰分明声说,委得给付正身,缀带在胸前衫上,照验入出,即无重迭伪冒,不敢移(见)[易]借(带)[赁]并衣服盖藏、从便折迭。内人从宫门号,委的给付系正身缀带等事。如违,甘伏条制断罪追赏施行。欲乞令应请换敕号官司,遵从上件状式书写,前来关请。官司公文支请,亦仰依上件事理分明声说保明,前来支给,庶可关防借赁之弊。」并从之。
嘉定二年十一月八日,给事中邹应龙言:「伏见贾浚明差兼干办皇城司,候有阙日差填。旧来此职皆是见阙差人,或差待次,亦须显言某人阙。乞将浚明兼干办皇城司候有阙日差填供职指挥追寝,如合门官前此降指挥者,并乞更不施行。」从之。
二十六日,臣僚言:「皇城一司,总率亲从,严护周庐,参错禁旅,权亚殿岩。汉以儒生位执戟,唐以勋臣子弟备宿卫,可谓重矣。古制既难遽复,今隶籍于中者,类多市井乌合,训齐不素,全籍统摄得人,岂可轻授 自今乞专以知合、御带兼领,不以畀资望轻浅者。傥更有躁进之徒侥踰干请,虽已颁成命,亦
许辅臣执奏,给舍缴驳,台谏论列,不容冒滥,务在必行。」从之。
三年五月九日,臣僚言:「皇城司亲从等人,自来立定员额。绍兴间不过三千七百三十余人,至嘉泰、开禧,增至四千八百三十余人,续又增招一千余人。乞将合干亲从将校、节级等人自转员之后,比照绍熙元额有无增减,若已过数,即乞一例住行招填。将来不及绍熙之数,徐议补刺未晚。皆更化急先之务。」诏亲从官阙人权住招刺,令皇城司于亲事(管)[官]并溢额人内,将甚好人材等拣亲从祗应,条具申枢密院。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五 四方馆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五
四方馆
【宋会要】
四方馆在朝堂门外,掌通事,分番供奉,宣赞之名籍、文武官正衙见谢辞、国忌赐香、诸道月旦正至章表、郊祀朝会番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之事。使阙则客省、引进、合门使副兼掌。
《两朝国史志》:四方馆使名虽列于内职,然其吏属则同京百司,掌通事舍人,分番供奉,宣赞之名籍、文武官正衙见谢辞、国忌赐香、诸道月旦正至章表、郊祀朝会蕃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之事。使阙则客省、引进、合门使副兼掌。令史一人,表奏官一人,驱使官一人。元丰改制,具载《职官志》。
旧制,本馆官系知合门兼管,今同。主管文字使臣一名,承受行首一名,承受五人,典书二人,贴书二人。掌节旦外任臣僚进庆贺、起居表章;大朝会诸番国陪位立班;大朝会京官、选人并致仕官、诸州进奏官立班;大礼太庙、圆坛,行事、执事、陪祠、京官、选人班次;宣德门肆赦,诸番国陪位立班;宣德门肆赦,京官、选人并致仕官、僧道陪位立班;车驾行幸,诸番国宣德门起居立班,进士、举人、耆寿、僧道应于陪位立班。
太祖建隆中,以客省使张保绩为卫尉卿,判客省、合〔门〕事。保绩在合门四十年,善宣词令,历事六朝,未尝有过,故特宠之。
真宗景德二年十一月十八日,诏韩崇训管勾客省公事,如北使就客省赐酒食,仰崇训伴赐,其客
省进目即令当上合门使进呈。
大中祥符五年七月,真宗谓知枢密院王钦若等曰:「累有臣僚言客省所管担床缨帕多已隳坏散失,无所拘辖。事虽至细,然添修之际亦劳烦人力,可专差使臣点检条制。」
仁宗天圣四年三月,东上合门使、高州刺史李昭亮言:「自客省、四方馆阙官,相承以合门使、副使名次在上者权行点检,不曾听候朝旨。今客省、四方馆阙官,臣虽准例权行点检,即未受朝廷文字,虑亦非便。欲望特降旨挥差官。」诏昭亮兼权管勾。
庆历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客省言:「自来枢密副都承旨以下至翰林医官等,逐年进奏干元节物色,进呈后送宣徽院拨送所属库务,候过节申枢枢密院,回赐本色物。欲乞今后依新授合门祗候例,当日取旨回赐,给与本官。有香药,依例送宣徽院。」从之。
六年九月十七日,史馆言:「每外夷人入见,其(管)[馆]伴所申送国邑风俗形貌图轴外,其夏国曩霄人使每入朝贡,未见引伴官司供到文字。欲乞下四方馆牒报引伴夏国官员,依外夷入见,令询问国邑风俗、道途远近,及写衣冠形貌两本,一以进呈,一送史馆。」从之。
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入内内侍省言:「乞下四方馆勘会已曾差人进奉去处,更不须写形貌。若有异国创初差人进奉去处,到阙即令巘写,令本处子细保明,关报馆伴使臣。」从之。
皇佑三年十二月,诏四方馆,自今减臣僚所进谢恩马
价之(伴)[半]。
嘉佑三年六月十六日,(诏)四方馆言:「乞下御史台,令文资官自今改转过正衙,将请受文历同正衙状前一日先送本馆,方许引付正衙。过正衙日,却收领批讫。」从之。
十月,诏:「客省、引进、四方馆使,如遇有阙,须候改官各及四年,方得依次迁转。」
《神宗正史 职官志》:客省使二人,从五品;副使二人,从七品;四方馆使二人,正六品;东上合门、西上合门使各三人,正六品;副使各二人,通事舍人十人,并从七品;祗候十有二人,从八品。客省掌四方诸蕃国朝贡之仪物,还则授以赐予诏书。执政、侍从官、禁卫将校节物,则颁以式。若中散大夫、刺史、东班横行副使、枢密承旨及监司、知州、寨主以上还阙,则主其酒食。《哲宗正史 职官志》同。四方馆掌通元日、冬至、朔旦之表章,郊祀则定蕃国使、致仕、未升朝官、贡士、道释主首陪祠之服位,大朝会亦如之。《哲宗正史 职官志》同。合门掌朝会供奉、赞相之事,使、副承旨禀命,舍人宣辞令,祗候分佐舍人。应见谢辞官,视其秩序,各以次为之相导而纠其失。乘舆行幸则从。凡百官赴合门,庆礼奉表则诣东,尉礼进名则诣西。月进班簿,岁一易之。自客省而下,因职事以建官名,额有定员,遂立积考序迁之法,听其领职居外,别置引进使、副以为等级,班四方馆上。而合门复增看班祗候六人,由看班迁至使皆五年,使以上七年。遇阙即迁,无阙则加遥郡。分房二,设吏八,而客省、四方馆总
七人。《哲宗正史 职官志》同。
神宗熙宁四年十月六日,枢密都承旨李评言:「乞应诸国朝贡,一司总领,取索诸处文案会聚照验,预为法式。」诏除契丹、夏国外,应诸国朝贡,令管勾客省官置局取索文字。今后合门使以上,并同管勾客省、四方馆公事,虽有本使亦不罢。仍权就差合门祗候贾佑、马仲良编次客省诸蕃国文字,候了日罢。
十二月十一日,诏凡护葬、赙赠、朝拜,令四方馆差人押当。
六年六月十六日,诏在朝横行使、副,自今并管勾客省、四方馆公事。先是客省、四方馆阙正官,即以合门使、副管勾。至是引进使李端悫赴阙,西上合门副使张诚一应罢,而端悫乞令诚一依旧权管勾,故有是诏。
二十七日,客省言:「诸蕃进奉人送管勾使臣等土物,欲除送押赐及传宣使物受而不答外,仍比旧数不相远者,并听准例收。」从之。仍禁不得辄有计会。
元丰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诏:「客省、引进、四方馆各置使二员,东、西上合门共置使六员。客省、引进、合门共置副使八员。合门置通事舍人十员。内合门副使以上,并依诸司使、副条例磨勘,合门使以上遇有阙,改官及五期者,枢密院检举。如历合门职事后犯赃及私罪杖以上,事理重者,遇迁日并除他官。合门、四方馆使及七年无私罪,未有阙迁者,与加遥郡。其特旨与正任者,引进使四年迁团练使,客省使四年迁防御使。」
七年四月九日,客省副使曹诱言:「乞本省
治事毕,候三省、枢密院出,方许出局。」诏客省、四方馆所治职事全简少,徒縻占人吏,端坐无补,可令治务罢出。
二十二日,诏客省、四方馆使、副各领本职外,官最高者一员仍兼领合门事。
五月十九日,诏自今客省、四方馆、合门暂阙官,即互权。
徽宗崇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礼部言:「客省签赐臣僚正旦、寒食、冬至节料并到阙赐生饩羊,即日阙本色支供,欲乞自今后并支价钱。」从之。
四年七月十四日,客省言:「占城进奉人在阙,合赴起居。检会崇宁三年十月十七日驾诣景灵西宫朝献、上清储祥宫烧香,于阗国进奉人宣德门前起居,更不随驾。今后如有对御即随。」诏依例,今后诸蕃国准此。
大观元年七月十一日:诏:「客省、四方馆与合门一同,其审奏旨挥并不隶台察,行移文字并依合门近降指挥施行。」
十月十九日,诏大辽国信使、副入内赐酒食,今后令内添入三节人从。
二年十二月三日,文思副使兼合门通事舍人范讷,诏特与转一官,特授客省副使。以管押伪王子臧征朴哥等到阙朝见了当,故有是命。
三年五月十八日,诏:「今后客省、四方馆应陈乞恩泽等,并依大观三年四月二十日圣旨,合门提点、承受等有陈乞祗应年劳转官差遣,并仰经由合门陈乞,保明申奏朝廷推恩。如敢隔越,以违制论,所乞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