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772 页/共 1125 页

九月,诏:「今后举到守令,并令中书门下省籍记姓名,遇见阙,依次选除。如有已授差遣阙期在半年内应赴之人,且令赴任,候满日取旨。」从右正言王淮请也。 三十一年二月十八日,诏侍从、台谏、监察御史荐举人才二员,帅臣、监司荐举人才一员。从臣僚请也。 七月七日,臣僚言:「乞内委台谏督察,外责监司刺举。应官吏有罢软昏谬、蓄缩非材者,并令 以祠(录)[禄]自请。」从之。 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臣僚言:「乞仿汉武故事,诏侍从、台谏各举内外之臣可备使命者,不限官之文武,位之高下,以名闻。察其可用,即加奖擢,以须缓急之用。」诏令侍从、台谏各举一员。 二十八日,诏:「尚书、两省谏议大夫以上、御史中丞、学士、待制各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一人,仍具词业缴进。」以上《中兴会要》。 汉之公府,则有辞讼比,以类相从,使不良吏不得生因缘;尚书则有决事比,以省请谳之弊。比之为言,犹今之例。臣谓今吏部七司亦宜详置例册,凡换给之期限,战功之定处,去失之保任,书填之审寔,奏荐之限隔,酬赏之用否,凡经申请,或白堂,或取旨者,每一事已,命郎官以次拟定,而长贰书之于册,永以为例。每半岁则上于尚书省,仍关御史台而详焉。如是则巧吏无所施,而铨叙平允矣。」先是,刘珙为吏部员外郎,有才智,善摘检奸弊。一日命汛中庭,张幕设案,置令式其中,使选集者得出入翻阅。与吏辩,吏愕眙不能对,时议翕然称之。 《文献通考》:三十二年,吏部侍郎凌景夏言:「国家设铨选以听群吏之治,其掌于七司,着在令甲,则所守者法也。今升降于胥吏之手,有所谓例焉。长贰有迁改,郎曹有替移,来者不可以复知,去者不能以尽告。索例而不获,虽有强明健敏之才,不复致议;引例而不当,虽有至公尽理之事,不复可伸。货贿公行,奸弊滋甚。尝 绍兴三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孝宗即位,未改元。新除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张浚奏:「臣被谴十五年,不获推荐一士。蒙圣慈特与罢政恩数,逐年举改官并升陟文字,不敢尽行陈乞。今欲举荐自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员数。」特从之。 八月十三日,吏部状:「准付下权司农少卿史浩奏举右迪功郎、监行在省仓中界赵伯忱充改官亲民任使,系绍兴三十一年分权司农少卿第一员之数。本部会到司农寺状,本寺少卿即无立定额数,元有正官都洁、朱夏卿、杜莘老三员同任,内杜莘老已改除通权官。史浩发奏日,系三员在任。本部今指定,欲将似此权寺监长贰举官员数收使。」从之。 十月三日,诏令侍从、两省台谏、卿监各举可任监司、郡守之人,以资序分为二等,一见今可任,一将来可任,限一月闻奏。仍保任终身。限满不举,必寘于罚。所举人令三省注籍,仍作图进呈。朕详加廉察,才行治 ,果如所举,增秩赐金,举主同之。不如所举,罚亦同之。见任监司、郡守才与不才者,亦令侍从、两省、台谏限一月具臧否品目闻奏。 九日,吏部状:「准内降札子,自来选人改官,用前执政,及在内所隶长贰,在外监司、守臣荐举。比来习俗奔竞,举官之法大坏。目今除长贰外,应在外合举改官者,每岁以一半举已关升或寔历三考以上人,一半举历任以来通及六考以上人。如违,仰吏部觉察举官与被举之人,并 行罢黜,去官勿原。本部契勘,诚为允当,乞自来年正月一日为始。如有补发,依此。」从之。 十一月一日,殿中侍御史张震言:「恭惟陛下念四海之未治,思得贤部刺史良二千石,使之察吏牧民。特命侍从、台谏、卿监各举所知。天下之士如此其众,而在廷二三耳目之臣,岂能尽知之 臣愿明诏诸路监司,举部内守倅之贤者,荐之于上。又命郡守举属吏之贤者,荐之监司,类聚以闻。仍立限一月,使不容请托,则不敢妄举矣。」从之。 孝宗隆兴元年正月一日,三省、枢密院奏:「奉诏:『朕嗣位以来,收召四方贤士大夫,布列中外,将集治功。顾武举之众,岂无其人 而拔擢之路未广,非朕忘也忘:原作「志」,钞录者抹改为「忘」。疑作「志」是。。其令观察使以上各举所知三人,三省、枢密院详议立格以闻。』今立定荐举格式下项:一、谋略沉雄、可任大计,宽猛适宜、可使御众,临阵骁勇、可鼓士气,威信有闻、可守边郡,思智精巧、可治器械,已上五等,令曾立军功观察使以上指陈实迹荐举。通习典章、可掌朝仪,练达民事、可任郡寄,谙晓财计、可裕民力,持身廉洁、可律贪鄙,词辩不屈、可备奉使,以上五等,令非军功观察使以上指陈寔迹,不许别撰举词。」诏依,候逐官举到,并于枢密院置籍录用。如诚立功效,其举官取旨推赏;如或败事,亦加责罚。不许举宰执、管军并内侍官亲戚,如违,令御史台觉察以闻。 三月四日,吏部侍郎凌景夏言:「承去年十月九日 ,应在 外合举改官者,以每岁合举员数,将一半举已关升或寔历三考以上人,余一半举历任及六考以上人。景夏契勘,若令寔及六考方得荐举,窃恐合在六考改官之人,无缘在前被举。今欲改六考作五考,庶无妨碍。」从之。 十八日,权吏部尚书凌景夏等奏:「准尚书省札子,臣僚奏荐举选改之法,历时既久,不能无弊。今若立限员之制,命有司检会绍兴以来每岁所改若干,取一岁酌中之数,立为定额。凡在选者,较其年劳,以次选改。岁终考核,不得过所定之数。关升者亦如之。所有荐章,权行寝罢。得旨令侍从、台谏详议。景夏等今看详,欲将选人历十二考以上、无赃罪,与减举主一员,其余并依祖宗见行条法。」诏依,仍令吏部开具三年举过员数,措置立额,申尚书省取旨。 五月四日,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余时言奏:「自今以荐举上书登对者,陛下察见其真才寔能,则无吝褒擢,以来贤士。其余仅可备用者,姑令籍记姓名,以俟选擢。无状者罢之,或坐其谬举,庶几息侥幸而贤能辈出。」从之。 八月二十六日,吏部状:「臣僚言:『照得吏部放行改官,参照三年之数,初年七十员,次年五十员,至绍兴三十二年顿添至一百一十三员,多是不依旧制。用后来补发文字,前后相乘,更无限隔,合行裁减。』诏令吏部裁定,申尚书省。本部看详下项:一、臣僚言荐举法诸举官有员数,而被举之官身亡或因 罪停废,不该收使者,听别举官。若前官举状不该用,或前一年有未举之数,并听次年再举。切详法意,非是不曾立定年限,既有前一年未举听次年再举之文,则是不许以后年更举。今欲听次年举前一年未用合补之数,若一年内偶有两政,或一政已补而事故者,听后政再补,仍不得出一年限。本部今看详,欲依所乞外,有日前补发并已到部,用考功收附之人,候到部日,许行收使。其四川已放散举主者奏状,自来年正月一日为始,并举主与被举之官乞不用者,听依此补发。一、臣僚言在京如户、礼、工部长贰、国子祭酒、司业、司农、太府卿少皆有许荐举改官之法,而不以一年之间除授几人,虽供职一日,便各依员数荐举,并无损减。今欲将诸部长贰及卿少等合举员数,分上下半年荐举。本部今看详,欲将诸部长贰及户部左右曹郎官并寺监卿少等应在内有合举官去处,每岁依条分上下半年荐举,数若不等者,听上半年从多,如未至半,下半年因差除等罢去,即不许荐下半年之数。举主与被举之官,或有身亡事故,许令补发。一、所乞选人改官员额,除七十员外,欲乞量添二十员。」从之。 九月十五日,吏部状:「准批下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赵子潚申天头原批:「与后二篇子潇系是一人,恐有误。」按,据《宋史》卷二四七本传,作「子潚」为是。,乞依两浙转运使例,每岁减半举官,仍乞将本司官属,许本路监司互举。侍郎左选勘会,依格,两浙转运使副岁举改官二十员,县令 六员。又条诸举承直郎以下改官者,三分之一充从事郎,乞条诸岁举所部官二员以上者,分上下半年,今勘当欲依本官所乞。」从之。《文献通考》:孝宗隆兴元年,诏选人历十二考以上,无赃私罪,与减举主一员。用闻人滋之言也。旧举主须员足,乃以其牍上。若举主物故或罢免,则不计,故有得荐牍十余而不克磨勘者。淳熙中,始有逐旋放散之令,人皆便之。 二年二月十七日,诏知大宗正事令 、知明州子潚于宗室文臣正郎、武臣遥郡以上,各保举堪任宗官者二人以闻。 六月四日,吏部状:「准批下阶、文、龙州经略使兼知阶州、权知成州吴(排)[拱]申,本司系朝廷创置,每岁合荐举员数,检照条格,别无该载。窃见诸路安抚使每岁许举承直郎以下亲民改官三员,大小使臣校副尉升陟二十人。今来本司未审岁依是何格例荐举,兼知阶州、权知成州,所有知州合荐举员数,未审作成州荐举,只作阶州荐举 本部勘会本官见知阶州,自合依条荐举本州岛州县官外,所有乞依安抚司举官,缘阶、文、龙州经略使止管三州,即无举官条格。」诏吴拱所带三州经略,特与依安抚司所举员数减半。 十九日,臣僚上言:「昨具奏用人之弊,其事有四。其一,本无举官,假以朝旨,时暂差权,数日之间,举官数足而得改官者是也。准吏部牒,右文林郎朱希说陈乞磨勘,本部称本官昨权户部激赏酒库,系奉圣旨 差权,因举主杨倓牵复差遣,依条许磨勘,即在朝旨,又在今降旨挥之前得旨放行磨勘。臣按朱希说所用举主,皆系时暂权差,又权省仓中界,只及一十四日。所乞杨倓举状,正是省仓中界举官,以此相凑,方得数足,即与臣前奏更无少异。都省信其舞文,更不照应,遂具奏闻,放行磨勘。」诏放行旨挥更不施行。 八月二十八日,吏部状:「准批下右文林郎监平江府吴江县平望犒赏酒库张淀札子,乞依诸州赡军激赏酒库,用户部长贰及本路监司、帅司、守臣荐举升陟,关升改官。本部勘会到户部及两浙转运司称,两浙犒赏酒库所趁课息,应副大军支遣,系属户部拘催,与本部职司相干。所有本路监司、本州岛守臣,即无统摄,难以荐举外,所有用户部长贰荐举,欲依所乞。」从之。 干道元年三月二十八日,权中书舍人蒋芾奏:「乞定岁举武臣之制,内而侍从、台谏,外而诸军统制官并观察使以上,各举武臣知兵法、有勇略、可为将者,岁若干人,悉以上闻。令三省、枢密院籍记姓名,将校有阙,以次迁补,或以为诸路总管、钤辖、都监、正副将。所举渐多,则内外兵官皆荐举之人,一旦用之,皆良将也。」从之。 五月一日,中书门下省奏:「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赵伯圭状,前制置赵子(潇)[潚]任内获旨,每岁减半举官,仍将本司官属许本路监司互举。缘所降旨挥未有明文,窃虑将来互举之人,到部阻难。乞依 逐路安抚使例互举。」从之。 十月十九日,通判临安府赵子浒言:「向者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尝诏侍从,各荐宗室文臣京朝官以上二人,以备召用。乞降旨令待从于宗室中各举所知一二人,具以名闻。陛下俯赐延见,量其才而器使之,不惟宗姓自此得以所长见于时,亦足以广公朝得人之路。」从之。 十二月十六日,尚书右仆射洪适奏:「乞令侍从、台谏、两省官举风力堪为监司、吏能堪为郡守者各一人,三衙知合举材武可守边者一人,举而不寔,甘坐其罪。俟举牍既集,臣与同列采其名寔相称者一二除授。或未有窠阙,则籍记以待有阙。仍录所举官姓名,他时有治行着闻,则推进贤之赏。否则随其罪之大小,取旨必罚。」从之。 二年二月二日,诏侍从、台谏、两省官举监司、郡守,可依荐举旧法,如犯入己赃当同罪,余皆略之。从宰臣请也。 六月五日,吏部状:「准都省批下白札子,勘会诸路转运系二员,分东西厅举官,止有一员去处,自合照应填日近是何厅分改除或替罢员阙。近来多是不称所填厅分,却将久阙官厅分便行补发以前年分荐举,及至吏部会问,本司临时称某官系东厅或西厅,是致难以稽考。本部看详,即无专一立定差除转运填替东西厅条外,其本司止有一员到(仕)[任],虽无填替阙脚,自合将日后改除替罢之外,许后官次年内依条补发。如违一年条限,自不合补举。所 有冒行补发之官,许本部按劾。」从之。 十九日,吏部状:「据右儒林郎路樗乞磨勘,照会本官举主五员,数内莫蒙系任淮南运判日,补发前官转运副使王秬,不该收使员数。缘条内别无该载补发使副举状许作职司明文,本部未敢收使。」诏许作职司收使,今后有似此之人,依此。 九月二十二日,中书门下省言:「勘会累降旨挥,令监司、守臣保明知县、县令,治状显著者,具姓名闻奏。未见有一申到。」诏令诸路监司于部内各举三两人,不许连衔。守臣于属邑各举一二人,具姓名保明申,令中书门下省籍记,取旨甄擢,如无,听阙。 二十五日,吏部状:「准批下监行在文思院下略门陈序、御前军器所干办公事蔡宪等状:『契勘文思院、军器所并隶工部,许长贰荐举。据格法称,六曹长贰岁举本属选人一员充京官,三员以上举二人,六员以上举三人。今来工部止将文思院、军器所选人理作员数。续见绍兴三十二年四月五日已降指挥,坑冶铸钱司属官并严州神泉监监官,并许用工部长贰荐举。其坑冶司属官、钱监官既与文思院、军器所官并用工部文字,自合通作本属选人员数,用工部长贰荐举。』送部勘当,本部欲依逐官所乞。」从之。 《文献通考》:干道二年,令科举前一岁量留司户、簿尉、职官、教官窠阙,以待黄甲进士。诏:「见任在京监当、六部架阁等,如系京朝官以上,须寔历知县一任,始听 关升通判资序。初改秩者如之。」是时多以堂除理寔历,越次关升,故有斯诏。先是,有出身人许注教官,理为作县。是岁诏:「自今有出身、曾任县令,初改官许注教官,余并先注知县。」自是,改秩者无不制邑矣。 三年二月十四日,执政进呈礼部尚书周执羔等奏:「武节大夫、忠州团练使潘才卿留心学问,孤立不群,拘于武弁,莫 其长。若授文资,必有可采。臣等保举,伏望睿断,与试换文资。」上曰:「亦何必换文,只以环卫官处之,亦可令内殿引见。」 五月十一日,宰执进呈吏部侍郎薛良朋申:「有选人锺确,以荐者及格,当改合入官,却曾因言章论其赃罪放罢,而未经勘正。近有指挥,不经勘鞫伏辩之人,并与放行。有司不敢予决。」上曰:「有司举职甚善,但未曾经勘,又于法无碍,可与改次等官。」 六月十五日,吏部状:「准付下武学谕章谦札子,乞依太学正、录例,用长贰及礼部尚书、侍郎为举主。本部照得武学谕虽无申请到许依太学正、录条制循转升改,缘武学谕杂压系太学录之上,与正、录事体一同,仍隶国子监及礼部。今勘当欲依所乞,用礼部、国子监长贰每岁合举员数内通行荐举,及依太学正、录条格,在职一年,通历任满三考,循一资,五考、有举主一员,改合入官。」从之。 九月八日,中书门下省奏:「干办行在车辂院强修年等言:窃见行在局务官吏属诸部者,即许本部长贰荐举。数内车辂院 监官,见差选人,正系兵部所辖,欲乞举行本部长贰荐举之法。」诏许荐举。 十一月十七日,参知政事蒋芾奏:「窃惟当今急务,莫先人材,愿明诏侍从、两省、台谏、卿监、郎官,荐举可任郎官、寺监丞、监司、郡守者十人,各疏其所长,附于姓名之下。虽资历未至,而其才他日可任者,亦许论荐。限五日具名申奏,降付中书门下省籍记。仍不许出所举官照牒并为所举官求差遣。每遇阙官,臣等披籍检照,取举官最多者,较量人材高下,资序深浅,选择取旨擢用,庶几得人。」从之。 五年四月十四日,吏部侍郎薛良朋札子:「先据进奏院申,广南东、西路转运司旧系二员为额,昨承隆兴二年八月五日指挥,各减罢一员。后来,逐司各有投下过岁终不差使副荐举员数。切虑省部不知上件因依,已为收使。今随状举觉,本部勘会缘本选从来不知上件省员指挥,已前却有收使过岁终不差使副举状,改官共七员,寻下大理寺根究,已将当行人断遣。将未曾收使员数,已关报改正。」诏令吏部,已改官七员,与免改正。 十一月十八日,诏令侍从、台谏、两省官各举京朝官以上,才堪监司、郡守三人,保任终身。仍具历任寔迹,限五日闻奏。其见任郎官以上,不在荐举之数。 六年闰五月四日,中书门下省「门下省」下当有「言」或「奏」等字。:「检会干道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已降旨挥,令监司、帅臣、管军、侍从以上,将武举及第人有武艺绝伦、可为将佐 者荐举,量材擢用,或令注授屯驻诸军机幕、干办、参赞、军谋。」诏诸路监司、帅臣、管军、侍从以上,遵依旨挥荐举,每岁具有无文状以闻。诸州军监、守臣依此。 十九日,诏会子库监官令户部长贰通举。 六月十七日,淮西总领沈夏具到,并淮东总领所画一内,乞将淮东总领所合举改官员数依旧存留,通举三路官。尚书左选勘会,欲依本官所请。从之。 七月十五日,吏部状:「承批下两浙转运司申,婺州兰溪买扑酒坊,转运司正行辟官二员,理为资任。所有合用升改文字,乞许依诸州监赡军酒库例。本部勘当,候将来正差到选人日,依本路诸州赡军酒库官,许将逐处见举员数依条荐举。」诏令用监司、帅守荐举。 十月四日,诏诸路武臣提点刑狱举官与文臣员数分半。 七年正月十五日,吏部尚书汪大猷言:「据前监襄阳府户部大军库王总状陈,襄阳府大军仓库监官,自隆兴元年置,亦系湖广总领所给纳大军钱米,与江州、鄂州、荆南事体一同。乞依荆南、江州大军仓库监官,许令所辖六路监司荐举。」从之。 二月九日,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赵撙申:「本司属官,往来干集军务,与湖广总领所官属催发大军钱粮事体颇同。乞许依本司主管机宜文字、干办公事,用湖广总领所、湖北、京西两路诸司荐举改官。」诏许互举。 十九日,吏部状:「准批下权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姚孝资札子, 本路吏员之额倍于他路,比因朝旨减省漕臣一员,并罢岁终不除使副文字。而转运司每岁止举四员,何以为驭吏激劝之术 乞依旧存留岁终不差使副并举员之数,或止依判官一员合得均举及轮举员数。本部契勘,广西路若差使副,合举改官九员;止差判官,合举改官四员。今勘当如岁终不差使副,欲依京西路独员转运已得指挥,分举改官三员,充使副员数,共七员,三分之一举从事郎。」从之。 四月二十五日,诏侍从、台谏、两省官,限半月荐举堪充刑狱、钱谷及有智略吏能各三人。 五月四日,诏:「淮东总领所既已复置,其所举官即合照应未省并以前员数奏举。」 八月三日,中书门下省奏:「在法奏举武举人,各止许一名,委是人数太窄,理宜增添。」诏今后内外各许奏举二名。 九月二十八日,宰执进呈:「六部长贰等岁举改官人,皆是后来许依职司收使。今合依旧法。」上曰:「甚好。」梁克家奏曰:「在京选人,无外路监司荐举。若六部长贰又不许作职司,必不得改官。」上曰:「旧法既然,当使人从法,不可以法从人。」虞允文奏曰:「旧法,承务郎以上谓之京官,则京局不以选人为之,故六部长贰不作职司,亦可令皆用选人。后来磨勘不行,必重申陈,却须更改。」上曰:「此事续议施行。」 同日,诏:「旧法称职司者,谓转运使副、提点刑狱及朝廷专差宣抚、安抚、察访,应节次降理作职司指挥更不施行, 并遵旧法。」 十月九日,诏:「兴化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司属官,许依二月九日指挥。鄂州都统制司属官,许令诸司互举。余路都统制司准此。」 十一月八日,诏临安少尹、宁国府长史、司马许依守臣荐举。 十二月二十三日,中书门下省奏白札子言:「窃见监司荐举,以逐路官员多寡定员数。如两浙既为行畿,张官置吏,颇异于旧,转运司荐举亦已增员。淮南两路,户口未复,州县官吏省并处多,而荐举尚用承平旧数,则宜少减。又监司有兼司去处,所举官亦当减于专司。欲乞诸路监司见行兼司所举员数,如系所举二员已上,各合减半。淮南转运使副权减三分之一,候州县复旧日,取旨送部,子细开具所举员数。本部寻取到进奏院供到状,开具诸路监司衔内带兼字并不带兼字去处。内带兼字应如举员数,如系二员已上,依已降旨挥各合减半外,其衔内不带兼字,如提举常平茶盐系合举两员数,如系二员已上,亦各合减半荐举。吏部供到状:一、诸路兼司共举七十二员,一员处不合减,三员处止合减一员。合减改官十九员、从事郎四员、县令五员,共合减二十八员,除减外合举四十四员;一、两淮、京西兼司共举十三员,一员处不合减,三员处止合减一员。合减四员,除减外合举九员。并系改官;一、诸路不带兼字去处,共举一百四十八员,系依旧法。若依兼司举官处二员以上减半,合 减改官九员、从事郎九员、县令八员,共减二十六员,三项通减计五十八员。」从之。 同日,诏:「六曹寺监长贰以下,并检点酒库等处所举官,各分上下半年,前后官通举。」 二十一日,诏:「都统制岁举所知二人,统制岁举一人,以智勇俱全为上,以善抚士卒为次,以专有胆勇又为次。将校士卒,惟其所举。」从臣僚之请也。 八年正月十三日,吏部状:「准批下广东运司申,契勘转运判官每岁依条合举改官四员,如是独员,至岁终不差使副,方得分举改官三员,共举七员,三分之一举从事郎。照得元降旨挥,系罢二广不除使副所举员数。今来广西运司已准放行岁终不除使副分举员数,所有本路与广西事体一同,乞依广西运司体例放行。本部勘会广东州郡比之广西数少,理宜量行增添。」诏与增两员,通六员荐举。 二月八日,吏部状:「准都督批下起居舍人李彦颖札子,每岁选人改官,虽有立定一百二十员之数。来者渐众,常有溢额。本部今相度欲将到部改官人,以放散举主日为资次,不到部改官人,谓四川换给外路就注。以文字到部已圆判钞日为资次,各置籍排录。每月通放改官,以十员为率,以三员与到部人上钞,以七员充到部人进卷引见。如不到部人不及三员,听增放引见人,仍待引见毕日并钞。自干道八年正月为始。委本部长贰躬亲照籍,从上点放。所贵每岁改官常不过 一百二十员之数,其余功赏改官及行在职事官等,并依常法外,有补发举状一项,欲将应合次年补发奏状,除常程,六十里为一程。限一月到进奏院,出限,不许收使。欲自今降指挥到日为始。其日补发文字,且依见行条法旨挥施行。仍限今年岁终尽到进奏院,如出限,并不许收使。四川、二广准此。」从之。 二十日,吏部状:「准批下主管淮南东路盱眙军榷场吴邦老状,榷场正隶户部,欲乞将选人主管官,令户部长贰、淮东路监司、帅守通行荐举改官,本部下逐司会问,据淮南路转运司并淮南东路提刑司申称,盱眙军榷场系是极边去处,日逐津发客旅过淮博易。若有透漏,许监司觉察按劾。有此职事相干,本部今指定,欲依两司申到事理,许令互举。」从之。 七月二十八日,诏利州路提举铸钱司措置检踏坑冶官,许用本路监司荐举。 九月二十八日,诏:「琼管安抚都监虽无合举官员数,既琼州知州兼领,许将本州岛合举员数,通行荐举琼管司官属。」 十一月二十七日,提举广南路盐事、广东常平茶事廖颙札子,乞令本司依元降指挥荐举,特免裁减。批送吏部勘当:「本部照得广南路盐事系提举广南东、西两路州县官,与其它诸路常平茶盐司不同。兼诸路常平茶盐司未降兼司减半指挥之前,内茶盐司每岁合举改官二员,从事郎县令三员,内将从事郎一员换易作改官荐举。今 参酌乞将广南路盐事司见今每岁合举改官二员、从事郎三员、县令三员之数,比附诸路昨降茶盐司指挥,将从事郎三员内一员换易,作改官荐举,庶得诸路事体一同。」从之。 九年三月四日,诏吏部:「今后举状已经收附,而辄称考第举主未足,别行举官者,更不收使。如所举之人有改节事状,即许申部,依条将举状不用,理为举过员数。唯死亡、罪废及举主滥格退下,方得再举。」 四月二十七日,权起居舍人赵粹中言:「乞诏宰执、侍从岁举可充将帅才者各一人。其被举者,令赴都堂审察。如委可任,籍定姓名闻奏,差充边方帅司及都统司属官或倅贰以储才。候任满日,或升机幕谋议,或为监司边郡,俾之习熟边圉利害,山川险阻,边帅有阙,即于数内选擢。折冲御侮,必有可观。」上曰:「帅才自是难得,卿此论甚好。若然,则不待十年,得人多矣。」 六月二十二日,诏:「今后应荐举官,并须指陈事寔,不得徒饰虚词。如或违例,令吏部不得放行。仍委御史台觉察奏劾。」 七月九日,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单夔奏:「窃见淮西总领所岁举改官四员,近马司移屯于此,事务至繁,调赋七路官吏被差往来,比之他处,事体尤难。照得湖广总领所岁举改官至一十人,内三分之一举充从事郎以上。欲望圣慈将淮西改官之数,特增置二员。异时马司回日依旧,庶几官吏知所激劝。」从之。 八月三日,诏:「内外